《诗歌报》论坛

标题: 【诗人说诗】第21期:北京零阳《小山村独自老去》 [打印本页]

作者: 怀斯    时间: 2025-1-5 11:36
标题: 【诗人说诗】第21期:北京零阳《小山村独自老去》
作者简介:
零阳,原名杨书华,男,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诗歌爱好者,现居北京。作品散见于《诗刊》,互联网。


诗观:
从土地里挖掘读者口粮,随便赠送一朵来自灵魂的花朵。


《小山村独自老去》

青石习惯的脚步声
被忧伤的叶子层层覆盖
归于一声两声的鸟鸣
无法安放对过去的描绘
这里的忧伤不仅仅是倒塌
一堵墙,一片残破的瓦砾
饮牛的水槽,依旧站成
牛回来的样子,与一个木门
拉伸出先民挖太阳的命
但愿太多苦痛,全部埋进青苔
都走了
桃树与梨树依旧开花
老去的,只是在等伤口结痂
找一块新的空地
再种出一个家乡


诗歌,就像每个人心里的一把火,一旦点燃,总想着把温暖分享出去。我选了这首带有乡村气息的诗,将一个时代的变迁与自己的岁月相契合,一边是目之所及的变化,一边是人生走向死亡的思考。先死而后生,是希望,而生死再无生,肉体的走过,想想不及一片破碎的瓦砾或者石头。“都走了,桃树与梨树依旧开花”,人到一定年龄,便有了囚笼剪羽,犹阅百鸟之翔的坦然。每一次总想写一首诗,能在负累的生活里,执起一朵花,并因为花香而渲染生活,只愿自己情有所托,读者读之有所触动,不负读我的那一抹时光。感谢论坛的各位老师和诗友,长期的留言鼓励和关注,谢谢你们!2025年,我们同在!




作者: 怀斯    时间: 2025-1-5 11:53
“都走了/桃树与梨树依旧开花”,这话说到我心上。诗歌就是这样,往往有一些表达恰恰触及到读者的神经。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乡村更漂亮了,因为没有多少人去改天换地,折腾乡村了。离开了人,自然勃勃生长,迅速还原本来面目。而在人类生活区,一方面是乡镇的衰败,另一方面是异乡人漂泊中的精神荒芜。

通过对作者的理解,我们会更理解他为什么写出这样的诗。
作者: 星海左岸    时间: 2025-1-5 13:17
作者的角度选的好。有出息的诗人目光总是向下——这片广袤的土地,中国还是农耕占很大比例的国度。觉得诗人更应该自然的去描述,不用把自己的情绪过多地带进去更佳。个见。
作者: 沉锋    时间: 2025-1-5 14:02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北京零阳    时间: 2025-1-5 14:51
怀斯 发表于 2025-1-5 11:53
“都走了/桃树与梨树依旧开花”,这话说到我心上。诗歌就是这样,往往有一些表达恰恰触及到读者的神经。从 ...

中国乡村的变化,正在经历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其实振兴乡村,正在让更多的故土变得更加美丽,失去的,正正在“再种出一个家乡”,走进大江南北,处处路更宽了,风景更美了,只是失去的将归于自然,一种对失去的眷恋不能减弱,反而更加强烈。山水之间,总是藏满永远无法弥补的情愫,那是童年的味道。爱不够,家乡水,亲不够,家乡人。
作者: 北京零阳    时间: 2025-1-5 14:54
星海左岸 发表于 2025-1-5 13:17
作者的角度选的好。有出息的诗人目光总是向下——这片广袤的土地,中国还是农耕占很大比例的国度。觉得诗人 ...

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一幅画面,偶然写作。本来就是农民的孩子,麦子的怀抱里长大,就有一种强烈的感情埋进文字,诗友建议很好,以后争取创作更多乡土作品,将更多的乡土气息带给更多读者!谢谢诗友!
作者: 沉锋    时间: 2025-1-5 15:02
沉锋 发表于 2025-1-5 14:02
好像你们安居外邦投身异国的游子游女,都总喜欢这样以偏概全,颓唐颓废,灰暗祖国的所谓诗歌,是在彰显 ...

提给版主和诗歌报、


作者: 北京零阳    时间: 2025-1-5 16:54
沉锋 发表于 2025-1-5 14:02
好像你们安居外邦投身异国的游子游女,都总喜欢这样以偏概全,颓唐颓废,灰暗祖国的所谓诗歌,是在彰显 ...

严重了。一首诗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诗歌里捡起来的会有棱角,不必过分解读,也没必要上纲上线,我们可以回归诗歌本身,去发出自己的声音。一首诗,我们回读到希望,读到一种本位的思考,一个写诗的人,写出的诗能够触动读者的某种共鸣,诗歌也就具有正向能量。把诗歌的种子撒进沃土,我们都希望收获希望。仅此而已。谢谢诗友!
作者: 这里有阳光    时间: 2025-1-6 09:11
怀斯 发表于 2025-1-5 11:53
“都走了/桃树与梨树依旧开花”,这话说到我心上。诗歌就是这样,往往有一些表达恰恰触及到读者的神经。从 ...

支持怀斯推荐,问候楼主
作者: 北京零阳    时间: 2025-1-6 11:26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1-6 09:11
支持怀斯推荐,问候楼主

感谢老师!以诗的名义相聚,以对诗歌的爱相识,只是一种精神的支撑与追求,希望我们都能多出精品,写出好诗!回归诗歌本身!
作者: 怀斯    时间: 2025-1-6 11:50
沉锋 发表于 2025-1-5 14:02
好像你们安居外邦投身异国的游子游女,都总喜欢这样以偏概全,颓唐颓废,灰暗祖国的所谓诗歌,是在彰显 ...

回读我的点评,不觉得我是在恶毒攻击国家的退耕还林,相反是赞美乡村没有恶耕而变得美丽。沉锋同志在这里恶毒地咒骂我抛弃故土邻爱洋人是企图用政治正确来踢馆,此人阴阳怪气,怨气冲天,来者不善,正好把他的面目用他自己的帖子好好展示一下。

这里声明一下,版主同时也是读者,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文责自负。点精亮红,凭良心做事,也是我的职责范围。不服告去。
作者: 这里有阳光    时间: 2025-1-6 13:17
怀斯 发表于 2025-1-6 11:50
回读我的点评,不觉得我是在恶毒攻击国家的退耕还林,相反是赞美乡村没有恶耕而变得美丽。沉锋同志在这里 ...

支持怀斯常务版主的意见
作者: 北京零阳    时间: 2025-1-6 15:46
怀斯 发表于 2025-1-6 11:50
回读我的点评,不觉得我是在恶毒攻击国家的退耕还林,相反是赞美乡村没有恶耕而变得美丽。沉锋同志在这里 ...

支持怀斯老师!诗为本,不能偏离论坛核心!
作者: 快快.    时间: 2025-1-6 17:45
支持怀斯老师!支持大厅说诗。
作者: 沉锋    时间: 2025-1-6 20:02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快快.    时间: 2025-1-6 21:27
沉锋 发表于 2025-1-5 15:02
提给版主和诗歌报、

沉峰,你可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看法,但对版主分析作品和对作品的感受,属于正常的与发帖的楼主正常交流。你不能指责,甚至来一个政治与道德双重的绑架。

这里我必须提醒一下沉峰,无论怀斯与这里有阳光在哪里生活,这些都不要上升到政治层面与道德绑架上去,其原因是你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远离故土生活在其他的地界。这些都无助与分析诗歌,更不能帮助人把诗歌写好。


而我看到的怀斯与阳光都是这么多年热爱诗歌,乐于无私的在大厅与探索板块看帖子,让热爱诗歌的朋友有一块心灵栖息的家园。





作者: 快快.    时间: 2025-1-6 21:40
本帖最后由 快快. 于 2025-1-6 21:45 编辑
沉锋 发表于 2025-1-6 20:02
怀斯:“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乡村更漂亮了,因为没有多少人去改天换地,折腾乡村了。离开了人,自然勃勃生 ...

这里我也看了,你对版主的工作有意见。那么,你可以自荐版主,我会提交给诗歌报管委会研究,如果研究决定你可以胜任版主,你也可以来大厅履职。
另外,你有什么意见,你另外开贴提意见给诗歌报管委会,不要在别人的帖子下发表与楼主诗歌无关的东西,这是对作者最起码的尊重。还是那句话回帖需谨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网络暴力,无端捏造诽谤扭曲事情都有监管。
各位请自重。

作者: 怀斯    时间: 2025-1-7 12:21
再读《小山村独自老去》,我读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小山村荒凉了,壮年都到南方打工去了,但诗人给出了美丽的愿景,走出山村的人们会擦去感伤,在外面重建一个故乡。这在他的说诗里有反映,在他的回帖中也有表达。我没有他那么乐观,这些走出乡村的农民工在城市干最辛苦的活,工资还常常被拖欠,生了大病治不起病,老了有没有养老金?他们的子女能不能顺利上学,能不能读完义务教育,能不能考上大学,毕业后没有关系能不能就业?他们仍然生活在最底层。

诗人自己选了这首诗来说,把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心路历程结合起来,在消逝的惆怅,人生的由繁盛到萧瑟中总是呈现希望和美好,也让我感动。我们举办《诗人说诗》,并不是期望从技术上来讨论诗,而是希望推荐和认识诗人,让他讲讲一首诗的产生,一首诗如何映照出他心中最珍贵的东西,他为什么看重自己这一首,他是谁。

作者: 快快.    时间: 2025-1-7 15:41
本帖最后由 快快. 于 2025-1-7 15:46 编辑
怀斯 发表于 2025-1-7 12:21
再读《小山村独自老去》,我读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小山村荒凉了,壮年都到南方打工去了,但诗人给出了美丽 ...

中国的农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交通到医疗到孩子上学的问题都逐步得到了相应的扶持。
乡下只要不是懒皇,日子都还过的去。至于钱,不是今天才难挣的,从古至今挣钱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最难的。挣钱不难的是资本家。网络的普及,很多老百姓在农产品出售,运输,在政府的帮助下,获得流量支持和快递加持下,很多农产品都在田里一边收一边现场直播,打包发货,老百姓也卖的比较灵活一些了。

中国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至少在我周围,大部分孩子都大学或者专科,最不济的也是中专。除非个别孩子死活都不愿意读书的,拿鞭子都抽不进学校的那没办法。


诗歌对于老百姓来说,大部分是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都挺好。


至于有关文学学术之类的东西,目前国内头部们,我有空也会关注一下。

作者: 梁地    时间: 2025-1-11 17:14
”找一块新的空地
再种出一个家乡“
意蕴深!
作者: 沉锋    时间: 2025-1-11 23:08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古不为    时间: 2025-1-12 10:05
”找一块新的空地
再种出一个家乡“
神来之笔!点赞!
作者: 北京零阳    时间: 2025-1-13 16:56
梁地 发表于 2025-1-11 17:14
”找一块新的空地
再种出一个家乡“
意蕴深!

感谢诗友!
作者: 北京零阳    时间: 2025-1-13 16:57
古不为 发表于 2025-1-12 10:05
”找一块新的空地
再种出一个家乡“
神来之笔!点赞!

谢谢古不为老师!
作者: 邓小玲    时间: 2025-1-14 16:08
老去的,只是在等伤口结痂
找一块新的空地
再种出一个家乡

好诗!点赞学习
作者: 北京零阳    时间: 2025-1-14 18:50
邓小玲 发表于 2025-1-14 16:08
老去的,只是在等伤口结痂
找一块新的空地
再种出一个家乡

感谢小玲诗友!互相学习!
作者: 秀春    时间: 2025-1-15 13:02
写得好,同一时代的人能感受时代变迁,诗歌是一种拨清迷雾的法器,时代发展更容易令人看清前尘往事,而诗歌作为某种记录,只是我们是翻书的人,恰好都在同一页,同一段句子里,摘出的它的闪光点用以点评与品味
作者: 春天的故事    时间: 2025-1-16 15:43
欣赏诗人的这个作品,之前就拜读过,支持怀斯常务推荐。想想都快20年了,诗歌报网站还在,真好。爱诗之人,都应该感谢斑竹们的无私奉献。也希望个别诗友以阳光的心态去品味诗作。怀念过去,人之常情。即使陈旧,甚至倒塌,也要怀念。这个作品做到了形神与情理的自然融合,无一丝做作。最后两句点睛神笔,当然也需要前面的铺陈。这个铺陈由下往上、由远及近有序展开,非常精彩,细微之极即宏大。“找一块新的空地,再种出一个家乡”我们已经看到,或正在看到,翻天覆地的新农村。——我不会写诗,空闲时上来学习的,拙评几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作者: 北京零阳    时间: 2025-1-17 17:40
邓小玲 发表于 2025-1-14 16:08
老去的,只是在等伤口结痂
找一块新的空地
再种出一个家乡

感谢诗友,问好诗友!
作者: 北京零阳    时间: 2025-1-17 17:46
秀春 发表于 2025-1-15 13:02
写得好,同一时代的人能感受时代变迁,诗歌是一种拨清迷雾的法器,时代发展更容易令人看清前尘往事,而诗歌 ...

说得好。作为文字里思考和发现生活的人,应该有这种能够发现的眼睛和触角,同时能够带有这种使命感的悟性。一首诗除了承载一种感情,更应承载一种悲悯之心,挖掘灵魂深处的理性与良知。这首诗写得还不是很丰腴,还需要不断去提升自己。谢谢诗友留下宝贵的文字,问好诗友!
作者: 北京零阳    时间: 2025-1-17 17:50
春天的故事 发表于 2025-1-16 15:43
欣赏诗人的这个作品,之前就拜读过,支持怀斯常务推荐。想想都快20年了,诗歌报网站还在,真好。爱诗之人, ...

感谢诗友对诗作真挚的感情流露,也谢谢诗友第一个从诗歌结构给予点评。您的美誉,受宠若惊,以后争取不断提升,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也深深感谢诗友关注,问好诗友!
作者: 快快.    时间: 2025-1-20 14:29
精华留存!




欢迎光临 《诗歌报》论坛 (http://shigebao.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