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歌 于 2015-7-11 20:21 编辑
走进台南,走进台湾的历史
在宝岛旅行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枯燥、不累,基本上没有有鞍马劳顿的感觉。从阿里山到台南仅半小时左右就到了。导游依旧是先让大家吃饱喝足再说下文,安排在当地颇有名气的美浓客家菜进餐。可笑我这个客家人,面对这真正的客家菜,到是即叫不出名,更品不出味了。
台南市古时称为南瀛。是汉人來台最早登陆落脚之地。因其位于台湾西南海岸,地势平坦,主要是平原与沼地交错的低缓地带。曾是台湾最美丽、丰腴的所在。早期其他地方尚未开化,说台湾,主要就是指的这里。明清时为台湾首府,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文物古迹。也是荷兰人最先入侵登陆之处,因此台湾的历史,可以说从这里开始。事实上直到三百多年前因外族的入侵,才开始有详细和可靠的文字記载。
导游首先把我们引到台湾的发祥地,位于西郊的安平地区。大巴在市区穿行时,感觉比台北更多旧街老巷,虽然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市井繁荣。但街道不宽,现代高楼大厦不多,有一种沧桑感。或许是当地对历史的尊重,不搞折了重建。特别是进入安平老街后,就像是到了未经改造前的乡镇,临街的庙宇式建筑更多。我们的车,一直开到古堡脚下的广场才停住。和各地一样,挤满了做生意的人。穿过交易区,里面有一个院坝,过了庙宇聚落之地。才抵达古堡的检票口。太阳很烈,正当中午,游客不多。安平炮台、第一座红毛城就在上面。能让人把这里和西方的古堡联系起来的,怕就只有那个西式的了望塔罢了。
据历史记载葡萄牙人,才是最早抵达东亚并发现台湾的欧洲探险者。台湾的西名福尔摩沙,就是他们的船员在发现这个美丽的宝岛时,情不自禁的喊出来的。但是他们仅止于用鸦片,来交换一些原住民的物品。没有殖民的企图,只有贸易关系。直到一六二四年荷兰人和明军签约,放弃其在澎湖的经营,转而登陆占领台南,首先在“北汕尾”建立简易的商馆并于次年,在“一鲲鯓”筑起了这个红毛城,定名“热兰遮城”。开始了殖民统治,并招募福建等沿海一带居民,迁台开垦种植。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以获取暴利。并以热兰遮城为中心,建立起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统治的殖民王国。对汉族移民及平埔族高山族等原住民,实行残酷压迫 ,重税强征,百般搜刮。殖民者的残暴行径,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先后以郭怀一为领袖的汉族系移民起义。麻豆溪、萧珑事件等,大型的原住民反抗活动。遍及全岛各地,绐终没有停止过。直到一九六一年郑成功进军台湾,于六二年二月最后攻下热兰遮城,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结束荷兰在台湾前后三十八年的统治。 值得一提的是,与荷兰人前后脚跑来的还有西班牙人,一六二六年他们占领了北部的鸡笼(基隆),也建筑了一个称为“圣救主”的红毛城。其后又兴建“圣多明哥城”。插足这块宝地仅十五年,被荷兰以黑吃黑的,派舰北上攻占鸡笼,赶入大海中去。这一块肥肉,冒险家们都志在必得呵!当我登上平安古堡的了望亭楼后,这种感觉更为强烈。真是:了望亭楼放眼观,平安古堡不平安。台江大港兵争地,四海蛇虾欲抢滩。
阅尽沧桑赤崁楼
如果不听解说、不看介绍、没有复原图。现代的城市规划已把过去的岁月完全湮没。这个曾经是全台湾的号令中心,见证过东、西方文明碰撞,以及政权迭变的重地。从环境到建筑都是沧海桑田,几经更替无法辨认了。
传说郑成功的母亲是因梦见大鱼入腹而得孕,故民间认为他是鱼龙转世。不然面对当时兵精粮足、装备尖端、盛极一时的海上霸王,荷兰的铁甲舰,何以能获胜?特别是他抢滩登陆经过的鹿耳门,本来航道甚浅,荷人为配合台湾城的防守,避免前来攻击的舰队通过,将鹿耳门水道用沉船加乱石堵塞。在平常时候,舰船根本无法通过,偏偏郑成功到时,恰逢月初大潮。潮水比平时高出二丈。有鱼跃龙门,从天而降之势。故避开了安平堡的重炮和荷军的舰艇主力,直抵防守薄弱的赤崁城下。据说这里本是一片沙滩,随着荷兰势力扩展,热兰遮城已经不敷应用,特别在汉人郭怀一起义反抗后,便在隔台江与热兰遮相对处修建普罗民遮城,实施长远占领计划。其建材用海外运来的洋砖洋瓦,当时叫荷兰人红毛,故俗称“红毛城”。台江潮水可直达城下,闽人称水涯高处为“墈”,讹做“崁”。加上城楼砖瓦皆赤色,在阳光映照下一片火红,因别称“赤崁楼”。当时城楼高十米半,南北设瞭望台,城墙上安大炮,异常高大坚固。 郑军趁潮登陆,首战全歼出城抵抗之敌。继则围城断水,阻击援军,迫守敌出降。在围城同时,施行安抚,下屯垦令解决军需。严肃军纪,惩办违法官兵。亲至高山族居住区慰问,赢得了民心。并让他卫队中的“乌番兵”,策反荷军中的“乌番兵”(黑奴)出城投诚。连郑军尚未到的鸡笼、淡水等地,同胞们也自发响应,驱逐荷军,终于赢得全胜。现在进门看到的郑成功议和群雕塑像,再现的就是当年荷兰总督揆一,孤立无援、兵败乞降的史实。但凡炎黄子孙,见此无不热血沸腾,因得两绝句:将军有志觅封候,舜土尧天一揽收。扫荡红毛根本固,昭昭青史姓名留。伟业丰功岁月稠,山河永固日悠悠。天朝威仪今犹在,史册留芳赤嵌楼。 其后郑成功改台湾为东都,置赤嵌为承天府,设天兴、万年二县,赤崁楼为全岛最高的治理处所。郑氏父子孙三代治台期间,励精图治,使追随的数万官兵民眷获得安定生活。郑成功有复台一诗,表达极为详尽:“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干客,茹苦间关不忍离。”他们设衙门、创村庄、建房舍,分田园。兼管经商捕鱼诸事,奠定了台湾汉族政权的基础。其贡献在于,让最多的汉族移民能继续汉人的社会生活,繁衍后世子孙。不象南洋各地的华侨,生活为异俗干预,永远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 再后清朝将领施琅,攻取台湾,开始了长达二百多年的中央统治。赤崁楼毁于天灾战乱,仅城垣基础尚存,逐步以大士殿、蓬壶书院、五子祠、海神庙、文昌阁等中式传统亭台楼阁取代了荷式城堡建筑。甲午战争后,割让给日本,此楼改为陆军卫戍医院。光复后成为一级古迹。并将散在各地的文物,集中在赤崁楼保护。如园中那九块大石龟背负的石碑,是乾隆亲撰的平乱御碑。还有郑公墓道碑、断足石马等古物,成为颇具规模的地方博物馆。它在台湾开拓史上的地位,已无可置疑。算是台南的风水眼。残存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在向游人叙述当年的故事。
在台湾,没有谁绕得过郑成功 现代旅游业的最大特点,我个人的感受是跑马观花,哗众取宠。日程表排得满满的,让游人应接不暇。每到一处别说窥其堂奥,往往连皮毛也难得之。比如这台南大多景点,都和“开台圣王”郑成功有关。首先他开台有功,殁而为神,成为台湾的本土性神明,现有一百多座庙宇供奉祭祀。连佛寺、斋堂也能见到,春秋祭典是各地重要活动。其次是公认的民族英雄,有敕建的延平郡王祠,编入祀典、追认忠烈。并随着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有偏重,威望越升越高。再者是跟随来台郑氏族人的祖先,各地郑氏家庙、宗祠都设其神位以祭祀。同时他独特的传奇经历,衍生种种神秘传说,当地许多名胜的形成,乃至动、植物的起源,有些也往他身上靠。最有名的如台中大甲铁砧山,说郑行军口渴,插剑入地,剑下涌泉汇成了后世的“国姓井”。台南白河关仔岭,枕头山下的水火同源,是国姓爷一箭射出供士兵洗澡的温泉。至今仍有人去朝拜。地方更将这相克相生、相容共存、圆融和谐的象征意义作为精神标志。凡此种种,相关传说不胜枚举。 我们四方出击,八面开花,在不断上、下车的运动中,跑景点。印象深的只有延平郡王祠中,一幅前清巡抚沈葆桢的对联原稿:“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和台湾名士邱逢甲的一首诗稿:“谁能赤手斩长鲸,不愧英雄传里名。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其他题词者甚众,懒得一、一细读。但无意中在陈列室,看到几幅当年的图画。有一鲲鯓的原始彩图,活像一尾大鲸直入海口,台江大港环绕而过。台湾城名,真是天设地造,形象至极。
值得一叙的,还有郑氏治台时修建的孔庙。不但规模颇大,建筑宏伟,且在苍郁的古树簇拥之中。大门左侧一块以满汉文并刻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石碑,让人顿有庄严肃穆之感。庙门以一块“全台首学”的金字横匾作为登堂之阶,中华文化的浓郁气氛扑面而来,彰显出对万世师表之尊崇精神。大成殿前立棂星门,东设节孝祠、孝子祠,西为名宦祠、乡贤祠。此庙乃明永历年间,郑成功部将陈永华倡建。算全台最早的文庙,是清末之前最高的官办学府,方称“全台首学”。因地方用心经营,多次扩张、壮大规制,以发扬孔子之学。现棂星门外有围墙隔开庙、学,尚有礼门、义路,两道门扇伫立前庭。府学以明伦堂为主体,这古朴典雅的殿堂,正墙嵌有赵孟頫体书法“大学”全文。掩映于花木扶疏之中,更引人幽幽思古之情。奉祀文昌帝君的文昌阁,在明伦堂后方。是三层高的塔形楼阁,为孔庙最高建筑,现为藏书之所。值得称道的是,这里从未遭受过破坏,保留了前清诸帝的钦赐御匾,东、西庑奉祀的孔子七十二位弟子及历代先儒先贤的神位。爱护之好,文物之多,不愧为当今文庙之冠。
大成门前,一方半月形的泮池仍为原建。以前士子中秀才来祭拜时,可采摘池中水芹插于帽缘,以显尊荣。而今科考虽废,中华文脉尚在,泮池龙口喷泉依然不绝。每临考试,仍有不少学子来此徘徊流连,已成民众精神寄托之所。可以说只要在台湾,到处都绕不开感念开台圣王郑成功丰功伟德的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