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08|回复: 6

2004年的几个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4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的思想
  
     一个人必然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思想,有一种理念和对事物的入微判断。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个性迥异、爱好与价值观不同。丰盈、缤纷而繁杂的社会生活,其实就是由许多人的思想构建起来的大厦。思想来源于物质,又会无限制地超越物质本身并反作用于物质。然而,法国近代唯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笛卡儿曾有一句著名的思想--"我思故我在",却又被许多唯物主义者奉为真理。一个人,只有在他专注思想的时候,才能呈现出本身的意义、色彩和价值。这样理解,也许就有了积极之处。法国伟大的雕塑大师罗丹的《思想者》是其一生创作中最完善最具盛名的雕塑作品,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弯腰屈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这个默默凝视着的青铜作品多次在世界各地展出。“思想着”的巨大魅力在于用身体和灵魂思想的美丽,生命的过程就是思想的过程,思想使人不朽,她比灵魂更重要,比肉体更伟大。
在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的社会里,个性、独特、新鲜的思维必将彰显出一个人真正的风采和魅力。随波逐流和人云亦云只会是一江秋水,看似浩浩荡荡,实则没有任何激情和生命力。个体的生命在世界上存留不过百年,无论如何乞求和祷告,都不可能永葆青春。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只有一个人闪光的思想。孙子的兵法,李杜的诗篇,曹寅的《红楼梦》,鲁迅的战斗缴文,哪一个不是闪耀着锐利的思想之光,在人类文明的时空生生不息地传承。在静夜的灯光下温柔地抚摩那些发黄的古卷中亲切的文字,仿佛就是在与作者促膝而谈,娓娓道来,同喜同悲,这个时候,作者肉体是否存在的确是不重要的。
一本经典的好书或者一座伟大的建筑,就是一处蕴藏思想的宝藏,她承载着一个人倾注的深情,酣畅的想象,深刻的启迪甚至一生的心血和梦想。面对她们,我常常满情敬意,心中涌起质朴的情愫与温和的爱慕。我想,当一个人专注于某项事业,在每一个白天和夜晚用一只笔、一台电脑或者一把刻刀去写一部著作,设计一座宫殿或者塑刻一个塑像的时候,表面也许很平静,没有露出喜怒哀乐的表情,甚至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单调的姿态和动作,但内心一定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不会静若止水。很多时候,完成什么或许不重要,而创造的过程却需要太多的思想历练和磨砺,甚至忍受着寂寞、嘲讽和跋涉路途上的种种艰难险阻。一个人真正构建起自己精神世界丰沛的家园,营造一处花草鲜美、鸟语花香的风景,必须有足够的勇气穿越黑夜一样漫长的痛苦和苦难,信心坚定、失志不移。痛苦和苦难未必不是宝贵的财富和催人奋进的车轮,缺乏这些,也许就不会有那么绮丽的成功的花束和创造的动力,激起思想灵感的火花。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应该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展示个性的心灵风景以及对生活对梦想的悉心描绘和真挚吟唱。一时得到认可的才华也许不会真正撼动一个人的思想魂灵,一时得不到认可的才华也许有它的特别之外和潜在的魅力,一旦显露出它内在的价值和色彩,影响力必定非同寻常。印象派大师凡高、西斯莱等人的绘画在作者生前总是受人冷落,不被承认,但他们意志坚定,一直顽强而执著地走自己的路。在他们逝世之后,一批作品才逐渐被人们所赞赏并载誉世界。有超前思想和独特思想的人和他们的作品,历史会记上浓重的一笔,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闪烁奕奕动人的光彩,照亮一个人的一生。
     我喜欢独立、细致、深入而广博的思想,我愿意尽情开启心灵和生命之窗,感受心灵与心灵的交汇与碰撞,自己走出去,弹奏每一串脚印和故事交织的嘹亮乐章。大约在12年前,在冀南乡下的一所简陋破旧的乡村中学里,我年幼纯真的心萌发了一簇簇文学之芽。那时,我把搜集的许多有副刊的报纸装订起来挂在居室的墙上,时常翻阅并沉醉其中,偶尔构思一首小诗,展开情感和想象的羽翼笨拙的飞翔。那一年,我还买了几支彩笔,办了几期取名叫《朝阳》的手抄报,刊登一些自己写的作文,小诗或从报纸上摘抄的有趣文章,做着美丽而朦胧的文学梦。记得《朝阳》的刊头是用一张胶皮刻制而成的,是两个很规距的宋体字,费了很大力气。1993年的秋天我考上县城的高中之后,语文老师见到这个刊头连连赞叹说,“你真舍得下功夫”。记忆总是美好而浪温,当时,我只是在好奇地做着自己喜欢和衷爱的事情,从未想过有什么用途或者能为自己带来一些什么。多年以后的今天,我编辑的企业报业已走过了整整半年的历程,尽管编辑每期报纸都像是在经历一次考验和挑战,但多年养成的读报看报的嗜好和对文字的一往深情,使我觉得这又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忙碌的日子,约稿、编稿、校对、设计版面,不再是年少的时光所追求所涂鸦的个人浅显的感悟和思想认知,一切都在悄然地成长、成熟,视野、境界、心态、希望和梦想一天天地转变着姿态,变幻着容颜和表情。
很多时候,认真地翻阅每一篇来稿,在那些工整的字迹中间,在那些或幼稚或纯真或诚恳的文字中间,我真切地感受到一颗颗火热的心和思想着的灵魂,感受到一股向上的力量和畅开的心胸,在尽情的歌吟中表达着对工作对生活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展示的热爱。我用心溶入到每一篇每一行跳动着的文字中间,常常情感激荡,为之感动。我想,物质的财富随着时光的流逝,总有一天会灰飞烟灭,只有珍贵思想的精神财富,才可以与日月同辉,光耀千古。
古往今来,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人,都是有思想的人。没有思想的人就像曾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法国思想家、科学家和散文作家帕斯卡儿所说的“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生了。”虽然话语偏激,但有一定的道理。的确,思想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标志,如果没有思想也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真正有价值的闪光的思想,必将汇成灿烂的历史长河,推动时代的进程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思想着的姿态和灵魂,是一个人永恒的魅力。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说,“躯体总是以惹人厌烦告终。除思想以外,没有什么优美和有意思的东西留下来,因为思想就是生命”,“思想就是生命”说的多好呀,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当为她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和梦想。
                                                                                                                                               (2004/1)

                                春游云梦山
  
   
     4月19日,起了个大早,与同事们一起乘大巴车到云梦山春游。智者爱水,仁者爱山。因为要和自然亲近,与大山对语,每个人都面带微笑,心怀激情。车子驰出厂区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出,空中出现了或浓淡的雾气。随行的导游介绍说,云梦山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处旅游景点,春季正是游览的佳期。
    汽车跑的很快,不久就过了邢台市,向西而去。曹操在公元206年上太行山率兵攻打高干时曾留有“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诗句。虽然今非昔比,曾经的羊肠小道被今天的柏油路所替代,但进山的大部分路况还很差,有的正在维修,路逐渐变的陡峭起来。导游说,再向西66公里,在邢台县冀家村乡石板房村北,就是云梦山风景区。这时,连绵的太行山扑入眼帘。我看到弯弯曲曲的盘山路,几个山脚下的小村,村边的梯田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树木,仿佛一下子进入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一派天然静谧。
来到云梦山脚下,先留意了进门牌坊上的“云梦山”三个镏金大字,是出自中国书协会员、邢台书协副主席陈伟的手笔。因和作者在一次书画笔会上有一面之缘,还得到过他的墨宝,又平添了几分亲近。环顾大山,层层叠叠,满目苍翠,顿觉心情畅达,春意满怀。导游说,云梦山主峰有1300米,是冀、晋两省的分水岭。游览面积25平方公里,植被铺盖率95%,有“北方九寨沟”之美誉。游兴与诗情顿生。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踏着碎石路行进,一会儿汗水便流淌下来。走着走着,前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过,溪水名曰:“白龙溪”。溯流而上,就是云梦山的第一处美景:“一线天”。一线天并不长,看上去天空也不是细微如线,但地势的确险峻。更美的是从一线天流下来的“龙吟瀑”,恰如一条白龙从天而降,沿高高的石壁蜿蜒而下,伴着哗哗作响的水声和凉爽的山风,身上的汗水象一群受惊的小鸟,倏然就远去了。 一起来的同事们争着站龙吟瀑前合影,有的还专注地蹲在溪水边抓蟹摸鱼,自得其乐。
再往上行,要爬“天梯”。 上天的路自然难行,高高的“天梯”其实是大约70多度的陡坡,两边是长长的铁栏杆,攀行其间,每个人都小心翼翼,丝毫不敢麻痹大意。过了“天梯”,地势相对平缓了许多。我们在鸳鸯石下小憩,然后沿着山间小路,经观霞亭、鸳鸯林、清幽谷,在山间穿行。路上,我见到了几个写生的画家和学习美术的学生,见到了两个卖小食品的妇女和一个卖火腿肠的小姑娘,但他们的生意并不是很好。而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庙前,几个妇女在拉拢游客庙前许愿,不加理睬的人往往会受到斥责,真是大煞风景。
山因水而灵秀,水因山而妩媚。山水相绕,精美绝伦。云梦山山雄、水秀、谷幽、洞奇。而我看到最多的是山中流淌的小溪和落差不大的瀑布,它似乎无处不在,像一位多情的少女,满怀蜜意柔情,缠绕着山石,清澈、透明、欢快,牵引着视线。据说,云梦山有九潭十八瀑,我大多叫不上名来。回来后,在网上查阅,得知云梦山顶有白龙溪,从山顶的水帘洞及东、西白龙泉喷涌而出,坠丹崖,漫翠坡,绕桧柏,挤幽涧,一路形成栖鹰瀑、滚蛟瀑、龙吟瀑、晒鳞潭、浣药潭、碧波潭……九瀑十八潭,若白龙飞腾,如银练飘舞,极为壮丽。我们达到栖鹰瀑,迎着訇然作响的水声,内心立刻被这处风景震撼了。栖鹰瀑因山势形态而得名,站在下面,举头望去,奇峻空旷的山崖恰如一只雄健的山鹰,鹰头鹰翅栩栩如生,美奂美伦。绝妙的是,两道瀑布从鹰的脖子上飞流直下,又交汇在一起,冲在石壁上,溅起洁白的水花,连绵不断、源源不绝。瀑布使每一个见到它的人都会从心底感到大自然的震撼力,它不仅是壮观的、美丽的,丰盈的,同时也充满了生机与激情,他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和交响乐。
   从栖鹰瀑旁边的山路上去,就是水帘洞和白龙泉,可惜上去的路还没有修好。导游说,山顶还住着山西省一个乡的人家,他们还要吃水帘洞和白龙泉的水来维持生活呢。这样想来,这里的水也就具有非同寻常的含义的。
五禅洞是云梦山唯一一处具有文化色彩的景区,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之一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曾隐居此山,修道、授徒。《朝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这两个人是鬼谷子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据史料记载: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崩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 鬼谷子,名王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传说,云梦山的五禅洞就是鬼谷子讲经传道之所在,洞内塑有鬼谷子和其四位弟子在讲经传道的塑像。站在五禅洞向前望去,视野开阔、风景极佳,真是一处好地方!而鬼谷子和他的弟子早已不在,他们行走在历史的传奇之中,别具魅力。
    自然和历史的神韵为云梦山披上了一道亮丽的色彩!离开云梦山的途中,我还在静静回味。半路,我们在野沟门水库停下了车,然后看水、坐船,放松着疲惫的双腿。和我同船的是几位女孩兴致很好,她们在坚硬的铁船上照相、戏水,学着划船。我看着辽阔的水面,在做着诗意和富有情调的梦。划船的是位50多岁的妇女,她告诉我说,野沟门水库里水就来自云梦山。看来我还是未走出云梦山的影子呀。而回首望去,我们攀登和抚摩过的云梦山早已不见了踪影。                        
                                                           (2004/4)

                                 记住一个人
有人说,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充斥着许多伪装、陷阱、欺骗、游戏和种种不确定因素。的确,我们时常可以从中看到刀光或剑影,泪水或斑斑血迹。反面的新闻报道,总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新闻网站、电视、报刊或某些人的嘴巴,进入耳朵或眼睛,被听到或看到。对于网络,也许每个人的说法都有正确合理的一面,只是对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不同而已。
个人认为,虚拟只是一种表象、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真实的部分总还是有的,总还是真真正正存在的。试想,网络世界和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又有多少本质的区别呢?作为交流和传输信息的一种媒介,相对于其它传播媒体,网络多了一些自由的成分,多了一些来自民间的真实的声音,当然也节省了纸张和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活和工作质量。我喜欢网络,我觉得,只要用心地投入或者爱着,就会收获一缕缕心灵的愉悦、真挚的友情和生活的绚丽色彩。
2001年,刚接触网络的时候,是用电话线上网,速度很慢。2002年的秋季,落叶飘零、枫叶转红的日子,我走进了榕树下社区,扣开了流浪驿站的大门。在那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 社区交流的互动性、氛围的温馨 和发帖读帖中的享受和乐趣。于是,在夜晚里滋生的许多孤寂和落寞渐渐淡化了。至今还清晰地记着流浪驿站的几个斑竹:梅心石、潇文雨和浪迹孤影。
后来,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再也没有去过那里。但一个人最初的际遇、感动和快乐是无法随随便便忘却的,在内心深处,在记忆的深层,总会时不时冒出来,在眼前闪耀几下,让你不由自主地抵达逝去的时空。
一年半之后的这个多雨的夏夜,上网的时候,忆起最初的网络生活,又想起了流浪驿站的斑竹梅心石,她是我在网络上认识的第一个女子。想到这里,心砰然动了一下。而再进入榕树下社区的时候,在社区推荐的版块中却找不到流浪驿站的影子,非常沮丧。之后,用搜索引擎搜索,寻寻觅觅,费了好大劲才终于找到。进去之后,记忆中驿站的三个斑竹,只剩下了浪迹孤影,不免有些失落。浪迹孤影告诉我,梅心石和潇文雨去了另一个版块:漱玉阁,并给了链接地址。到漱玉阁,一眼就看见了两个人的名字,突然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再往下看帖子,发现的第一个帖子是夕阳的,标题是:买房了,结婚了,准备生小孩了。夕阳说,本人灵活利用“厚脸皮”+“持久站”的战术思想, 和梅心石结婚了。内容比较多,总之说出的话还是那么一幅调侃的语气,我根本不相信,但是从梅心石甜蜜而充满柔情的回复中,我知道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但仍感惊讶。
可以说,对夕阳的印象非常深刻。记得,他是搞软件工作的,通常用“sysctl”的网名在流浪驿站大量灌水。流浪驿站的文学色彩和氛围较浓,而夕阳又是不懂文学的。他的回帖、说话的语气和思维方式,也就有了别样和另类的味道。我一度很讨厌他,记得梅心石也和他有过争论,但不可否认,像他这样的网虫,似乎有一点是好的,就是能够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社区的一个重要功能,大概也在娱乐吧。不过,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像夕阳这样的人,一定不会被谁真心喜欢和长久忆起的。如果不是梅心石,我也不会轻易想到他。
作为斑竹,梅心石不但发帖,更多的还要评贴,打理论坛,让每一个流浪的心灵,在此快乐地停息。记得,我发的帖子,她都会认真评论,还经常有帖子受到固顶的待遇,热情鼓励的姿态让人感动。从她的文章中,我知道这是一个有过感情波折,离过婚的女人。她写的散文很漂亮,文字细腻、温婉,带有淡淡的伤感或唯美色彩,在舒缓而轻柔的叙述中,会瞬间打动心灵和情感中最隐秘的部分,我很喜欢。文如其人,在她的文集里,看到了她的照片,一副文弱美丽的摸样,像一个典型的江南女子。
在“漱玉阁”,我发了一个问候的帖子,很快得到了梅心石和潇文雨的回应。梅心石回复的第一句话是说:“你终于找到这里了,记得,我们通宵挂线说诗经吗?”紧接着,她又专门开了一个帖子说,“雪来了。看到失散已久的朋友,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你一切都好吗?时间刹那间过去了一年多,我从一个城市来到了另一个城市。”我很感动,想不到她还清晰地记得我,记得我们之间的话题。她说的诗经,其实就是我写的以诗经中的名句为题的《关关雎鸠》和《蒹葭苍苍》两首诗,发在流浪驿站里,还被固顶了几天。在帖子里面,梅心石和夕阳好象有了初次的交锋。正应了那句话:不打不相识。问起结婚的事情,梅心石一笑说,世上多意外。从梅心石和她朋友的叙述中,我知道她是幸福而满足的,她在点点滴滴暖心的关怀中感动着,在上海,她说她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和更为幸福的生活道路。
世界很大又很小,许多事情意外地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生活的多彩和戏剧性。多年以前,我记得作家耿林莽说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可能的。”是呀,为什么不可能呢,不可能,只能说明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与努力罢了。
芗苡砚台这个名字很奇怪,我至今不知道确切是什么意思,她是我在榕树下社区认识的第二位女子。在心中乐园版块,我注意到她的文字功底不错,语言和思想都比较成熟,后来,认识之后,她对我说,她还是一个在北京读初三的学生。这又是一个意外,在网络上,这样的意外很多。
作为一个学生,芗苡砚台是很爱学习的。她说,学习是她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职责。在夜晚,经常伴着星光和清风,挑灯夜战,零点以后才肯睡眠。我们在心中乐园发帖,相互回应,喜欢她的单纯、真诚和可爱的样子。她见了我开口总是叫“哥哥”,喜欢我诗中的平静安逸和与世无争。那时,她对我说了她的QQ号,希望我加上她,而我是第一次听到“QQ”这个名称,还不会申请和使用,也不知道有那么多的奇妙功能。
我们在心中乐园的时间很短,大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都相继离开了。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事情,工作或学习,上网的时间微乎其微,双方都失去了音信和联系。之后,也偶尔去过几次心中乐园,不过再也没有碰到过她。一年之后,在今年的春天,草长莺飞的三月,写诗的时候,又想起芗苡砚台,行走在花季中的女孩,搜索到了她的主页,找到了她的QQ号,当天就加上她了,没有想象到会这么快。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说,你在吗,哥哥。她说,一直找不见你,心都快碎了。她告诉我,几个月前往我的邮箱里发过一封电子邮件,是告诉我她主页的地址,让我有时间去看看,可惜我没有收到。她平时工作忙,上网也只是查收邮件,今天是特例,因为有事情要处理就上来了,正好碰见了我。我问她还知道不知道我的名字,她马上就说出来了,干净利索,让人感到很欣慰。
    芗苡砚台的主页,黑色的背景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弥漫着一种忧伤的味道。她还有几个网名,比如焚泪、荆棘间的幽井等等,我不知道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感慨和灰色心情,我想,也许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疼痛的经历或者伤心的故事吧,只是有的人说出来了,有的人说的很少或者不说。在她的主页上,文章不是很多,但诗歌、小说都写的很优美、很好读。里面有一个栏目叫花样独白,在花样独白(A)中,还穿插引用了我写的两首诗,她在纯情而真挚的表达中,是在尽力地去记住一个人,留下一个人在自己记忆中飞过的痕迹。
目前,她还在北京读书,在北京师大附中这个历史悠久、古朴典雅的学府里上高一,在QQ上,有时候一两个月也碰不上她一次,只要是见到,她第一句话总是叫:哥哥好。网络中有多少人是我们说忘就忘记了的,可我们彼此记住了对方。她说,在网上认识你们,是我一生都不能忘怀的。她用QQ传来了自己的照片,很小很模糊,但依然掩饰不住美丽的面孔。她笑着问:没有吓着哥哥吧,我说不会的,即便你很丑,因为我喜欢的是一个人美好的心灵。
很多时候,在一个人生命的旅途中,在一个人跋涉的梦想里,忘记一个人很容易,而记住一个人却很难。这是一个流行快餐的年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情感世界里美好的一件事情,也许就是我们能够在多年以后,停下脚步,蓦然回首,彼此依然能记住对方,记住一个人,喊出他或她温暖的名字。就在我准备结束这篇小文的时候,电脑上的QQ又有请求加为好友的消息在晃动,打开一看,是有请天,上面有一句话:记得你,记得在榕树下的日子。瞬间,心情湿润了,我感受到网络中流淌的深情、曾经的一些故事和细节,其实与现实的生活中别无二致,一样珍贵。                           (2004/7/13)

                           这不是一个适宜读书的时代
      
     我常常觉得,这不是一个适宜读书的时代,在这个讲求速度、交易和效益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忙忙碌碌,行色匆匆,书籍被冷落了,很多时候成了一种装饰品,束之高阁,谁还有那份闲散的心境和温馨的情怀,坐拥书城,偏居一隅,甘心寂寞,在文字当中奔走游弋、怡然自乐呢?网络的风行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许多人习惯了在网上查阅信息,收发邮件,购买物品,玩游戏,听歌曲,尽情享受信息时代的便捷、多彩与丰盈。可是,电脑的辐射,又时常令人头晕目眩、身心疲惫。准确地讲,网络上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走马观花式的一种浏览。在中国,不是每家每户都能买的起电脑,上得了网络,纸质煤体依然会大行其道,无孔不入地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我读书很少,80年代上小学时,唯一能够阅读到的课外读物就是小人书了。那时,只有在乡村的庙会上,才有机会向母亲要两毛钱,然后兴奋地穿过大街上拥挤的人群来到书摊前,也不仔细搜寻,就喊着说,有没有两毛钱一本的小人书?有了就买上一本,边走边看,爱不释手。 小人书图文并茂,不但价格便宜,绘制认真精美,内容也非常精彩纯正,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若是看到谁家里藏上几十本小人书,就特别惹人羡慕。到县城上高中之后,手头的零用钱也不宽裕,学校的图书室也不开放,虽然也买过几本文学名著和诗集,但终究数量有限,只是每月钱再紧张也要买上几本价格比较便宜的《诗神》、《散文》、《小说月报》等文学期刊,尽管读不太懂,但乐此不疲。读大学的时候,痴迷于书画,日日流连于湖笔和徽宣之间,自然又买了不少书画方面的书刊。总之,书没读几本,杂志看的不少。因为祖父曾在机关工作,我从初中时代就经常从祖父那里挑拣带有副刊的报纸,拿回来阅读学习,这种习惯持续了6年。当前,我负责主编的企业报已经顺利出版了一年,并且还获得全国范围内企业内刊的评选奖项,应该也得益于此。阅读,是一件幸福和快乐的事情,但我也知道,我所生活的乡村,精神生活依然是十分贫瘠和单调的,不说从谁家找两本书看困难,就连找一支笔一张纸也特别困难。
参加工作之后,每月都能按时拿到一份工资,按说手头不是很紧张,读书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却锐减了许多。办公室的电脑上了宽带,我的网龄也超过了3年。应该说,网络是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讲,不上网,不去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是上网时间久了,视力下降不说,总感到内心空虚,深觉虚度光阴。这时,常想起读书的时光,想起阅读中带来的快感、充实和欣喜。总是怀念这样的时刻:在幽静的飘雨的夜晚,捧一卷美文,一个人斜依在床上,不必红袖添香,在雨打芭蕉声中轻轻地融进文字的美妙感觉里,与古人或今人对语,让心灵与心灵交汇或撞击,情感激昂时,粲然一笑或默默流泪,没有人看见,这样的自己仿佛才是真正的自己,才赤裸裸地捧出一颗跳动的、鲜活的、真诚的心,没有任何掩饰。就像电子邮件难以完全代替亲笔所写的书信一样,读书,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习惯,虽难免有为生计或功名服务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渴求与享受,宛如一个人骨子里的脾性,不会轻而易举的丢弃。
可是,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读什么书好呢?如今的作家太多了,仿佛能够写字的人都能出书,无论你是在哪一个行业,无论你是六岁龄童还是耄耄之年,或有钱或有名气或想出名,新书总是源源不断地走出印刷厂走进人们的视野。尤其夺人耳目的是,近几年出现了一批少年作家,上海的韩寒、北京的春树、12岁的成都女孩古立坤等人辍学居家写作;武汉的胡坚,写了一本小说集《愤青时代》,声称出版此书的目的之一是要展示自己足以骄人的文学才华从而获得一个北大的特招名额;当红的少年作家郭敬明的两部长篇小说出版后都被指控有抄袭嫌疑。他们的书我都没有读过,也没有阅读的欲望。为什么要读,要从其中学习什么呢?我很疑惑。我觉得他们之所以成名,文字功底应该不错,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炒作和作秀的结果,是社会浮躁,出版社和新闻媒体制造新闻和卖点,提高知名度或书籍发行量的一种手段而已。上海某中学初三学生,16岁的黑黑推出了自己第一本旧体诗集《天为神州降此童》,据说这个名字是诗歌界人士专为他题写的,这位人士是谁没有说,但看书名真吓人一跳、大吃一惊。读过黑黑作品的学者和评论家对黑黑的赞美之词毫不吝啬,我不知道这些赞美之词是不是源自正式的评论文章,是不是发自内心、溢于言表,我习惯于把这些评论看成是广告宣传语和推销的一种手段,觉得这种思维比较合适。毕竟,卖出书才是硬道理,内容的优劣在购买之前谁也不会了解的那么透彻。
艺术和娱乐形式呈多元化发展状态,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被挤的满满,读书实在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新的世纪,几乎再没有一个作家像路遥一样,为写一本书,怀有朝圣的心态,殚精竭虑,乃至耗尽整个生命。新书虽然扑天盖地,花花绿绿,装帧精美,但好书寥寥,说真话、讲实事的好书更是寥寥,盗版书就更不用说了。不可否认,物质追求依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更好生活下去的首要追求,现实一点,读书能带来金钱或者说丰厚的金钱吗?从世俗的角度讲,读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何况好书寥若晨星,何况这不是一个适宜读书的时代。就在结束此文时,正巧在人民网看到一则报道,说中央电视台存在了8年多的《读书时间》栏目即将退出荧屏,目前正在搞谢幕演出,“60年代的人有读书的理想也有读书的时间却有买不起书的尴尬,70年代的人买得起书却没有读书的激情了———《读书时间》正因为如此才被迫取消”,不管这种解释是否牵强,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图书越来越多,好书越来越少,真正读书爱书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读书时间》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门前冷落的残酷现实,这,也许是谁也没有办法改变和扭转的。
                                                                                                                     (2004/9/7)  


                                 醉人的成长

    夜色浓重的时候,走进了家门,摩托车还没有熄火,“突突”的声音还在响,就听见儿子叫爸爸的声音。小家伙知道我回来了,耳朵非常机灵,站在床上脸贴着玻璃窗向外张望,清脆地叫着:“爸爸”、“爸爸”,在寂静的乡村传的很远,我急忙答应着,心却一下子醉了,那种感觉非常浓郁,比酒回味要悠长许多。是呀,一周没有见面了,肯定想我了,一边想着一边疾步走进卧室,抱起他,举过头顶,他就格格笑着,亲他粉嫩的小脸蛋,亲一下就不干了,头总是扭来扭去,不愿意接受这种亲密的袭击。
儿子属马,阴历三月初九出生,现在才两周零四个月,活泼调皮,在房间里呆不住,喜欢出去玩,整天满街疯跑,一刻也闲不住。我工作的单位离家较远,平时公务繁忙,又没有星期天,白天很少请假休息,常常晚上回来抱抱儿子。 像春天的到来一样,仿佛是一瞬间和一眨眼的工夫,儿子就长大了。记得他出生的那天下午,春天的暖阳很灿烂,县医院的走廊很深,我听见一声啼哭,一会,母亲小心翼翼抱着他,用小棉被裹的很紧出来了。从此,一个鲜活的生命走进了我的生活,以后的日子,他就像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瓷器,被一家人握在了掌心。
那个时候,我就想,还有什么比神圣的生命的诞生更让人心醉神迷呢?没有,绝对没有!再优秀和伟大的设计师,也远远无法和大自然的造化相媲美。成长是在变化中进行的,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和动作,对于婴儿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和提高。很长时间,习惯了他平躺的姿势、身体的蠕动和半夜的啼哭,当有一个早晨他缓缓支撑双臂爬起来的时候,我感到了惊喜。他学习走路的时候,我架着他的双臂, 缓缓渡着步子,走一会就让他背倚着墙角站住,后来他能够独自走几步了,身子颤颤微微,步子很软,往往三步两步之后,就抓住了我伸过去的手臂。小孩子爱哭,在不会说话的阶段,啼哭是传达身体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天性展示,有一天他依然会哭,但同时又会叫妈妈、爸爸了,会叫爷爷、奶奶、姑姑了,尽管吐字不是很清晰,声音不是很洪亮,可在我看来,这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胜过所有天籁!孩子在成长,一天又一天,总是能够带来惊喜和实实在在的快乐,使平淡的日子,增添了更多的色彩、诗情、感动和梦想。
2002年的春节,儿子尚未出生的时候,我提前为他想好了一个名字:一鸣。取《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中的一鸣惊人之意,并且付诸于文字,发表在当时的《邢台日报》副刊。父母和爱人都没有意见,念起来朗朗上口,意韵深厚,一致觉得不错。当儿子出生后准备上户口时,伯父建议名字中带个“瑞”字比较好,因为大堂哥和二堂哥的两个儿子名字中都有一个“瑞”字,随兄长的名字也是合情合理的,况且,“瑞”字本吉祥之意,这样,一家人一商量,觉得完全可行,于是,儿子的户口本上的名字叫“瑞鸣”,平时口头上都叫“鸣鸣”。
鸣鸣喜欢小动物,小狗、小猪、鸭子、牛羊马等等,见到了就非常高兴,这一定也是孩子的天性吧。邻居喂养着一只小花狗,鸣鸣每天从人家门前过都嚷着去看,后来,父亲花了100块钱让二堂哥从邢台宠物市场买回来一只小狗,这只小狗很机灵,整天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两个月后竟然跑丢了,一直没有找见。去年冬天,我小舅家喂养的一只母猫下小猫了,母亲捉回来一只小黄猫,机灵可爱,吃饭的时候总是在脚下穿梭,鸣鸣看见了总是虐待它,稍不注意就一把抓住小猫头上的毛提起来,我们怕抓伤他就赶紧从他手里夺去小猫。不久,这只小猫晚上在火炉旁取暖时不慎被烫伤,终日郁郁寡欢,一段时间后竟四处寻不到踪迹了。其实,鸣鸣最喜欢的动物是温和的绵羊。村里的老贾60多岁了,每天的任务就是在村西的一块低洼的草地上放那30多只绵羊,鸣鸣每天都要去看,和老贾熟的不行,见了就喊爷爷。老贾一高兴,就把鞭子给了鸣鸣,说要赶你就赶吧,鸣鸣人小力气小,怎么赶的动呢,只不过挥舞几下,拿拿架子,羊群不散,就放下鞭子,用手拍拍羊的尾巴,羊一动,他就后退两步,作惊恐状,遂哈哈笑两声。现在农村的动物逐渐少了,牛和马基本上看不到了,不光是我们凤凰村,很多村庄都是这样。在集市上,多少还是能看到一些动物的,凡是看到了,鸣鸣都要,能买的尽量都买了,尽管小孩的热情持续的时间不长。目前,家里还养着从集市上买回的5条金鱼和三只鸭子,有时,鸣鸣吃剩的饭还记着跑过去喂喂这些鸭子,一个个养的膘肥体壮,走路一摇一摆,都快要下蛋了。
谁家的孩子谁不爱呢?一个生命的成长,虽然需要付出很多、牺牲很多,虽然流出的汗水和撒下的心血无法计算,但是看着一个小生命一天天慢慢长大、变高,一天天变的聪明、可爱,每一个微笑或哭泣都深深牵动情肠的时候,是不是也感到自己生命的充实和富足呢?从他们身上,常常会不由自主的抵达逝去的童年。应该说,一个生命,很多 时候是对另一个生命的映照,是一种情感和血液的相互粘连。在另一个生命身上,可以或真切或朦胧的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形态和故事。
回家总要抱抱儿子,因为回去的少,大概生疏了吧,儿子一直不是主动愿意让我抱,但小孩嘴搀,见什么想要什么,爱去商店,于是就说,鸣鸣咱们去商店买糖吧,他一听去买东西吃,马上就同意了。其实小孩也吃不了多少东西,只是图个新鲜吧和高兴吧。平时,果冻、棒棒糖、饼干、火腿、纯牛奶、香蕉、葡萄,还有玩具汽车、足球等等,小孩能玩能吃的,乡村也能买到的东西,都给他买了。现在的小孩真是幸福多了,生长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的好时代,这么小的年龄,连电视、VCD都会开关,电话拿起来就知道按键,虽然还不识数。凝望着儿子,每时每刻,都在祈祷他成长的更茁壮、更聪明、更有才气。
在我们凤凰村,实在是没有什么风景的,甚至找不到一处突起的高坡或凹下的深沟,到处平平坦坦,一览无余,像一个人,缺乏鲜明的个性和内心秘密。我带鸣鸣出去玩,实在没有一处好地方。有时我带他到村里的一所破旧的小学去转转,进去总看到学校的5个教室日夜敞开着,没有锁过门,每个教室放着十几张破旧不堪的桌凳,碎纸满地,一片狼藉。学校门口新盖了一幢3层高的教学楼,因为资金问题,一年多时间了还没有竣工,每次从教学楼的楼道走过,都有一种心痛的感觉。走到街上,碰见几个和儿子同龄的小孩,鸣鸣就跑过去,和人家玩起来,小孩们在一起总是唧唧喳喳,你追我赶,我就在一旁看着,守护着。一会,跑着跑着,鸣鸣像想起来什么似的,突然停住回头张望,嘴里喊“爸爸、爸爸”,好象是怕我走了,见我在一旁站着,就又高高兴兴地玩了起来。一次,我见他们玩的高兴,就去不远处的奶奶家说了两句话,再回去儿子竟不见了,急忙回家,原来他哭着跑回来了。邻居赵大妈说,你儿子边喊“爸爸”边哭,从东边跑过来了,我把孩子抱到家里了。此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孩子对自己其实是很在意的,只是,他不会太多的表达罢了。
出了家门向南不远,有几座小庙,没留意供奉着哪路神仙,庙旁有一座大约20米高的水塔,是我们这一片的生活用水建筑,这里,也算是我们村一处为数不多的小景。我常带鸣鸣到这儿来,一会围着水塔捉谜藏,一会在简陋的小庙里外穿梭,儿子兴高采烈,常高兴的跳。后来,母亲说,别到那儿玩了,供奉神灵的地方,小孩老去那儿玩不好,也就很少去了。和小孩在一起的乐趣是说不完、感受不尽的,也很难用笔墨描写的深入到位。从孩子身上,自己也仿佛年轻了几岁,多了几分朝气和活力。那天,和鸣鸣在门口玩,我说给你画画吧,就用树枝在黄土地上画了几只游泳的小鱼,鸣鸣见了用手在小鱼身上来回一抓,然后攥紧拳头,手上粘着土,递到我嘴边说:“爸爸,你吃鱼吧!”我张一下嘴,说,好,吃了。我再画,他又让我吃,天真可爱的样子,让人久久难忘。这必然是小孩才能做出的举动吧,对于我们成人来看,真像圣洁的童话一样。

鸣鸣长的帅气,脑子聪明,记忆力也好,去年冬天,他还不满两周的时候,我感冒了,准备拿些药吃,便和爱人抱着他到村西的卫生所拿药,还没有走到卫生所门口,他就哭了起来,身子摇来摆去,嘴里说,不去扎针、不去扎针。原来,以前他在这里被医生扎过针,知道疼,早早认出来了,不愿意进去。我只好自己进去拿药。小孩成长的时候,需要精心照料,尽管如此, 头疼脑热也是常事,因此看医生也多,每次一到医生家,还没打针拿药,鸣鸣就哭闹着要走,现在大一些好多了。就这样,在快乐地奔跑和与疾病的斗争中,一个生命在醉人的成长,抚育他,关爱他,自己的生命也有了意义,有了责任和价值。  
                                                             (2004/9/18)
发表于 2004-10-4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的几个散文

哇,好长,没细看,晚上继续看,这种心情的文字需要夜色的掩饰下慢慢的咀嚼
问好,还要细看

物质的财富随着时光的流逝,总有一天会灰飞烟灭,只有珍贵思想的精神财富,才可以与日月同辉,光耀千古。
“思想就是生命”说的多好呀,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当为她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和梦想。
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的几个散文

问好斑竹,多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的几个散文


                              日本浪人又行凶

   
   5月8日零时左右,来大连投资并居住在中山区花香维也纳公寓19楼的两名黑龙江籍年轻女子李某、张某,因不堪忍受隔壁几天来屡次传出的难以入耳的声音,在无法入睡、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对着墙壁拍了两下。这一拍可不要紧,约两分钟后,自己的房门就被敲的震天响,张某打开门后,一老一少两名日本商人就凶狠地将两名弱女子打倒在地。这样还不解气,又把她们拖拉到走廊里进行更为猛烈的殴打。两女子身上伤痕累累,均确诊为脑震荡。后来,记者在现场看到:走廊里凝固的血点连成一片。
   两名日本人在大连行凶的消息被各大媒体暴光后,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我想,邻里之间难免因一些小事发生矛盾,有些人素质差大打出手也在所难免。若打人者是中国人,亦不足为奇,更引不起全国关注。可打人者偏偏是日本人,这就不一样了,就难以让人容忍了。
   近年来,日本人的反华心理和卑劣行径,早已激起太多的民愤。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屡屡参拜靖国神社、在中国的钓鱼岛上兴风作浪等等。尤为严重的是,4月23日凌晨3时半左右,右翼政治社团“日本皇民党”成员中釜信行,驾驶一辆大型宣传车撞击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性质极其恶劣,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重的破坏事件。
   中国是一个非常善良和文化底蕴丰厚的民族,中国的儒家崇尚“以和为贵”,从来没有侵略过任何国家。面对侮辱,我们常常“严重抗议”,竭力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也许是因为过于善良和容忍,也许是想阻止中华民族的强势发展,日本对中国大大小小的攻击才持续不断,连绵不绝。小日本的嫉妒心理、丑恶嘴脸和复燃的兽性,赤裸裸地暴露无遗。
   
   中国乃礼仪之邦,人们知荣辱、识善恶、明大义。在大连发生这样的事件,认真调查处理,秉公办案,为中国人伸张正义,即是正常工作的范畴,更应包含同情、义务和良知。然而事实是:在受害者躺在病床上,病情发展尚是未知数之时,伤害鉴定就出来了,结果为“轻微伤”。更让人想不通的是,5月10日下午6时许,大连市中山区刑警队民警到病房内宣布了他们的处罚决定,其大致内容为:栗本友浩,男,1977年9月30日生,日本岐阜县镜圆中门町人。经查明,此人于5月8日零时许,在他们租住的住宅处将张、李二人打伤,经本人交代,打人时只有栗本友浩一人动手,所以公安部门决定,对其进行行政拘留15天。 这就怪了,病人正在治疗,尚未出院,处罚决定急什么?过早处罚能达到公平、公正吗?这个倾向于一面之词的处罚决定不啻无赖决定,难道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吗?当事人及家属都指认是两个人动手,为何只处理一个?真是为虎作帐、助纣为虐。
   再善良和悠久的民族,也会有一部分人忘记国耻,也会有一群败类,看中眼前利益,丧失国格、人格,丧失最基本的灵魂和良知。这样的人是可叹可怕的,我常常为之心痛,黯然神伤。我乃一介书生,只能说出自己的客观喜好、理性判断和价值取向。唯愿世界平和,每个人都心地纯善,心存浩然正气。然而,这可能吗?
   有一幅图片记忆尤新。画面的正中是中国三名学生模样的青年,一名男子和两名女子。左侧的男子和右侧的女子上身穿着日本军装,这位男子撇着嘴,伸着左手揪着中间穿和服女子的耳朵,做调戏状。右侧的女子搂着中间女子的腰,乐的合不拢嘴,两位女子兴奋地打着手势,扭捏作态,像是等着拍照。这幅照片很“荣幸”地入选“各大论坛骂声最高的图片”。既然有人骂,说明还有许多中国人有正义和良知,辨是非、知荣辱。如果说,日本作为侵略国家,篡改历史教科书,不承认侵略中国的事实,致使很多日本青年也不知道曾侵略过中国,是在蓄意掩盖罪行的话,那么,作为被侵略国家的人们,还拿历史的耻辱开玩笑,拿自己祖宗的血泪当笑料,不仅下流无耻,更表现出人性的堕落、良心的沦丧和道德的败坏。所以说,行凶的日本浪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炎黄子孙,缺乏骨气、正义、羞耻感和天地良心。                              (2004.5)      

发表于 2004-10-6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的几个散文

下面引用由雨珠儿2004/10/04 03:56pm 发表的内容:
哇,好长,没细看,晚上继续看,这种心情的文字需要夜色的掩饰下慢慢的咀嚼
问好,还要细看

物质的财富随着时光的流逝,总有一天会灰飞烟灭,只有珍贵思想的精神财富,才可以与日月同辉,光耀千古。
...
呵呵
还需要音乐
郭的文字很好的
我一直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04-10-6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的几个散文

问好黑白流侠,多交流!~
发表于 2004-10-6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的几个散文

好的多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9 13: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