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03|回复: 3

[讨论] 在扬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4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沈厚明 于 2017-7-5 08:44 编辑

《在何园喝茶》


镜花水月。我试着喝下几口茶
才慢慢品出它,例如虚实、繁简、疏密
开始有了某种动静
游客来来去去、进进出出
像隐藏的奥义
一边呈现,一边遮蔽、消逝


为了时间的再次诞生
何园镜中的花开了
又谢过了,当我坐在镂空的窗前


复道回廊、水心亭、片石山房,这些
人间的词语与符号
真是风月无古今啦


园林里
全是色彩


交谈往往是
漫无目的又漫不经心,但一些新的变化
正在赶来的路上


光线移动一寸,水静盛景
画影就放大一点
在滥觞之用笔如作篆籀
在纵横奇峭之趣
在不可腐烂的山水面前,我想知道
它是如何征服黄宾虹的

注:①镜花水月,为何园一景。
②黄宾虹,国画家,据何园管理员介绍,黄曾在此生活十年并研究、创作绘画。
③对联: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另有一对联:风月无古今,水性分上下。此联在安徽省宿松县一尼姑庵内。

《在大运河边》

今天,我穿了件长上衣和牛仔裤
工业化的结果就是衣服上的
一枚枚纽扣,它的化学方程式
正躺在中学课程里。科学让我惊奇一次
诗歌是另一次:
寻花还上旧花台

如此,我以为
将要发生点什么
譬如庞大漕运船队的归航
或一首不朽诗篇
即将来临
大运河却风平浪静

时代接纳了这一切
也接纳了我
接纳了一艘游船,借助它,我抵达
大运河从未损坏的涟漪上

为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
隋炀帝,毁了他的帝国
琼花也没有逃脱迹灭
代替它年年绽放的是聚八仙
肉体凡胎的我,身影却被这河水
塑造出来

同一时刻被塑造出的还有时间

对于时间,诗人和作曲家
惯用的策略大同小异
喜欢消失与赋格
伟大的波斯王泽克西斯
面对自己的大军也曾潸然泪下
主妇更简单、敏感:衣柜里放一枚
樟脑丸,明年再放一枚新的
我就生活在未被虫蚀
生活在香气弥散的日常中

注:①赋格,源自拉丁语。意为遁迹、追逐、飞翔。
②泽克西斯一世(Xerxes,约前485年——前465年在位),在远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时,与其叔父对话,因感到时光流逝,悲伤过度而流泪。可参阅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在瘦西湖之春晓柳堤上》

柳枝依依,我却写不出
它的轻。语言的困境就像眼前之美
无可挑剔

我把目光投向远处——
烟花三月的瘦西湖也困在
小金山、五亭桥、白塔、浮庄之中

轻风习习,撩拨着它们
撩拨着柳枝轻扬下突然钻出的兰舟
湖面上,轻不可说
木制的船可以烂
船字不会。孟浩然已不见
耗费十年,扬州一梦的杜牧
又如何呢?

也撩拨着我。我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曾引来妻子的嘲讽:“看见街上美女
保证不会忘记。”

穷而后工,作诗若烹小鲜?
然,希言自然
我在春晓柳堤上磨蹭了半天
仍无解

注:①不可说,是《金刚经》对空、相的阐释所表达的最高境界。《道德经》也有相似的陈述:XX不可XⅩ。

②穷而后工,是中国古典诗论的重要理论基石。可参阅韩愈的《荆潭唱和诗序》、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钟嵘的《诗品》等文献,其理论源头可追溯到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③作诗若烹小鲜,变自《道德经》。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
④希言自然,语出《道德经》。


《吃桃记或在扬州之白塔边》

吃颗水蜜桃
甜,让人无视其他事物
甜没犯错

孤体强大
整体沦为配角
趋于无穷小

譬如眼前的白塔
――独裁者的遗物
独裁者肯定吃过桃子
或别的水果

注:据导游说,乾隆一句无意之语,第二天早晨就冒出了白塔,夹在徽派建筑群中。




《异与他物或在白塔那边》

线条给予的启示总是
说一不二。
身边瘦西湖的湖水也在推波助澜

远远望去,停在环绕垂柳上的
白塔仅剩一条白色的弧线

垂柳年年吐出新绿
以便让我们能够更深地理解
异与他物的存在

岛瘦郊寒。这是我们在写作中
掌握的硕果仅存的技巧
他曾用血块创造了人。”先知说
白塔的弧线联接着两端
你看到的只是一个简化了的概念。”

当我们置身过往的事件与传说
置身宗教、财富和尘世间
常见的东西。
一条白色弧线的神秘,充分、丰富
像迅速解开的缆绳,奔跑而出
在即将耗尽我们
这一天的上午

注: 他曾用血块创造了人。”(《古兰经》),转引自萨曼·拉什迪《午夜之子》。

发表于 2017-7-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人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沈厚明 于 2017-7-5 08:59 编辑

谢谢来读。
在此,感谢何园管理员们的热情接待。因在扬州停留的时间较短,只有一天半,浮光掠影,没能更深地切入。扬州给了我美好的印象,有很多古迹,保存完好,体现了扬州人对历史的尊重,我感到它的一草一木都是诗的,就在路的两旁,等着人们去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5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景交融。喜欢!问候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5 18: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