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35|回复: 2

《影评》:荒岛余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3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荒岛余波
      也许这部电影名字本身更适合我看到的表达,占据大部份观感的影像都是在沉闷中度过。这恰恰是《荒岛余生》的高明之处,它巧妙的让你和主人公的遭遇与时俱进了。
      脉络其实再陈腐不过,无非飞机失事、荒岛独处以及重返人间三部曲。正如“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这样一部现代鲁滨逊漂流记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创意呢?这是一开始所有目光的期待。
      自始至终,我都忍俊不禁于导演所设计的绝境。因为这是一个必然的演绎,与其说电影启发我,不如说我在引导剪辑的成色。比如在荒岛上绝望的喊:“hello!everybody!”,比如赤手空拳面对一颗坚硬椰子时的手足无措以及钻木取火时的尴尬,还有冒死冲向大海的戏剧性收场等等,可以说,在细节的编排上,尽可能多的设想都考虑到了,而且颇为周到。
     作为主人公吉祥物的排球人脸,是一个新颖的构思。在某个时间段,这个非生命体成了主要演员,它被赋予比自身角色更为相衬的寓意寄托。孤独感是温饱后更为恐怖的考验,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你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喘气和一举一动,更为荒诞的,从事航空快递的主人公原本就是一个视时间为生命的工作狂,面对如此时钟停摆的空间,他自己反倒成为一件无处可递的包裹,这很有趣。
     说到汤姆·汉克斯,就不能不想到他的《阿甘正传》。这次,他仍天才的将自己布满胶片的中心。当然我并不认为有关荒岛上的喜剧性诠释就别具匠心,这虽调和了大段时间没有对白的窒息,但同样也削弱了情节的残酷感。而最能体现他本色的应该是在片尾重归人间后的心理刻画,显然他已经将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而这种感受也无不丝丝入扣于与他一起经历磨难的观众们。
     仿佛一个恶作剧,失去一切包括姓名的躯体又被命运赋予他原来的内涵,但创伤真的就能奇迹般痊愈麽?有一个感人的细节:已嫁人生子的女友疯狂的追上缓缓开车远走的幸存者,在雨中他们狂吻又分开,那个时刻,整个世界鸦雀无声了。这些以前曾唾手可得的水、食物、灯光、恋人,现在竟如此珍贵,于是他的双眼饱含泪水:“我只想好好的活着”。从这里切开去,你可以深入,一直走到心灵的尽头。
     然而,精彩远未到此结束。影片结尾,在公路上,主人公站在象征新生活的十字路口,一位漂亮的女郎刚刚为他铺下甜蜜的线索,他究竟何去何从,你尽管浮想联翩。从现在起,他已是一位超级富豪,无论心灵还是未来。
     但我可禁不住饿了。有了荒岛身临其境的遭遇,此时的我不由对一块面包产生了浓厚兴趣。
10/9
发表于 2005-9-13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评》:荒岛余波

帖子的最后一句,不是是有心还是无意,也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剧情!!!  很耐人品的...   问好叶子!!!
发表于 2005-9-13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评》:荒岛余波

  评得很到位,有同感
  问好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6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