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422|回复: 10

编后随笔,供学诗者参考/作者:清风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1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后随笔,供学诗者参考/作者:清风冀

《二片动态》第一期已经与读者见面了。作为责任编辑,我深切地感到二片会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以及学习格律诗词的迫切心情。从整体上说,二片会员传统诗词功底是不错的,他们大多能够很好地利用诗词这一传统工具表现现代生活,抒发自已的理想和抱负。但在编稿的同时,我也感到,在诗词写作技巧上,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个人以为,格律诗词之所以与其他的诗词形式不同,主要是因为其有“格律”、有因“格律” 的存在而区别于其他诗词形式的独特的句法、韵法、造境以及其他的技巧和表现方法。写诗词与写文章不同。写文章时,为了完整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可以不考虑文字的句数、字数,当然也不存在格律和韵的问题,文章的结构是自由的。而格律诗词则完全不同。他们的句数、字数、全诗(词)的押韵、每句的平仄、句与句之间的粘对都有严格的要求。违反这些要求,便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词)。可以说,诗词是无形的思维适合有形的形式的结果。所以格律诗词的创作有难度,有技巧,特别是在语言环境已经与产生诗词时的语言环境有了极大的变化的今天、在思维方式已经与产生诗词时的思维方式有了极大变化的今天,写格律诗词更难。是不是因此就不能学习格律诗词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以为可以学、并且可以学得很好,这是因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人的成功基础之上,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有许多好的学习范本。生活环境、语言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正是我们的作品区别和超越古人的有利条件——因为有了这些不同,使我们的创新变得更加容易。
  怎样学习古人?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但我以为至少有以下几条路可走。一是死记硬背。学习古体诗词的最基本的方法便是记注前人好的作品。开始可以不求甚解,逐渐了解并弄懂、弄通、烂熟于心以至为我所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除了一般性地了解诗意以外,可以逐字句地弄清楚全篇的平仄、粘对、押韵等基本问题,弄清楚其中与正常格律的不同之处和为什么能够这样处理,弄清楚结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诗(词)的总体表现方法,中间用了什么典故,典故在其间说明什么问题等等。其次是看一些理论文章。我不主张一开始学诗就看许多理论文章的。因为千百年来诗词理论文章层出不穷,其中的理论或重复、或玄奥,甚至有些观点经实践证明存在明显错误,初学者要搞清楚孰是孰非很难。诗词爱好者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相对较通俗、较权威的入门读本,如王力的《诗词格律》、张厚感、陶文鹏的《诗词读写丛话》等等,不求面广但求深入,吃透一本便有说话的资本。学习理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学诗词时要学,有了一定的功底后更要学,学习的篇目逐渐增加,难度也随之增加,在学习前人理论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沉淀精华化为已有。三是多动手。诗词小道、必亲为之,学而不作,终是空谈。所以,学习诗词必须动手写作。写作分为两种,一种是模拟,也就是模仿前人诗词的结构、句式、意境等写成与前人相似的作品。学诗大凡要经过这个过程,不经过艰苦的临摹过程,诗词的技巧是不可能高超的,就象再大的画家也是从临摹开始的一样。还有一种便是创作。诗词非游戏,终将为表意服务,创作是学习诗词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有了一定的诗词理论和技巧,便有了诗词创作的基础,便可以开始创作了。诗由心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遇、所感等等一切动于心者皆可以诗词的方式表达出来,创作便是用自已的语言写自已的所思所感。四是多交流。诗人不能将自已封闭在个人的小圈子里,必须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广义的生活),多与诗朋词友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与自然的交流、与生活的交流可以丰富诗人见识、增加创作灵感,扩大诗词主题;与诗朋词友的交流则可以在相互砥砺探讨中得到启发,知道不足、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
  零零散散谈了以上不着边际的话,下面就具体的诗词创作谈个人的看法,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张庆满先生的《诗六首》,此组诗为其2003年国庆期间经西安去延安参观考察途中所见所感,共六首,此处点评三首。
  其一/大雁塔,原诗如下:
  雁塔巍巍凌霄汉,玄奘圣迹留长安。
  当年才子题名处,游人无觅作笑谈。
  本诗为咏古之作,虽写的是大雁塔,但作者没有将笔力沉滞于大雁塔本身,而是由塔联想到当年的高僧玄奘,感叹时事的变迁。诗的表现是到位的、成功的。但细究之,其格律的错拗之处了较多。全诗平仄如下:
  ●●○○○○●,○●●●○○○。
  ○○○●○○●,○○○●●●○。
  本诗为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安”字在上平十四寒部,“谈”字在下平十三覃部,以《平水韵》论此为邻韵通押,以今韵论为同部韵。四句中除第三句合律外其他句子均出律。本式正常格律如下:
  ⊙●⊙○○●●(或⊙●⊙○●○●),⊙○⊙●●○○。
  ⊙○⊙●⊙○●,⊙●⊙○⊙●○。
  ○,平;●,仄;⊙,可平可仄(以下同)
  修改稿:
  雁塔巍巍出霄汉,唐僧遗迹满长安。
  当年才子题名处,多少游人带笑谈。
  起句“凌”易“入”字,使其句式变为●●○○●○●的特拗句;玄奘,俗称唐僧,易之使此处合律,“留”改“满”避免了原诗的三平尾;末句之改也是使之合律。有一点必须指出,末句之改已使诗意发生变化,虽说也无不可,终与原意有违,律以害意了。此句还可斟酌。
  其二/兵马坑,原诗如下:
  纵横中原叱咤声,方阵千载似可闻。
  秦皇暴烈失天下,唯剩陶俑伴地陵。
  全诗平仄如下:
  ○○○○●●○,○●○●●●○。
  ○○●●●○●,○●○●●●○。
  本诗也是仅第三句合律,除句子平仄出律外,二、三句亦失粘。
  修改稿:
  中原百战剑戈声,弹指千年犹可闻。
  暴政秦皇失天下,唯余陶俑伴孤坟。
  修改后基本上保持了原诗诗意。“陵”易为“坟”将韵统一到上平十二闻中,起句“声”为邻韵通押,可不改。将“暴烈”改为“暴政”可以进一步深化主题。
  “失”为入声字,按古声入仄,按今声入平。若以新声论,此字还可再改。
  其三/华清池,原诗如下:
  池水清清柳色新,骊山堆翠和风薰。
  明皇妃子优游处,游客问询捉蒋亭。
  本诗结构较巧妙,在拟写华清池环境后连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发生在唐朝的杨贵妃优游,一个是发生在近代的张学良捉蒋,人物不同、时代不同、事件不同,在对比中加强了主题表现。就格律而论,也有可推敲处。本篇平仄如下:
  ○●○○●●○,○○○●○○○。
  ○○○●○○●,○●●○●●○。
  本篇第二句三平尾,为律诗之大病。但主要总问题还是在韵上。以古韵论,“新”在上平十一真部、“薰”在上平十二文部、“亭”在下平九青部、特别是“亭”字与“新”“薰”不可通押,以今韵论,韵母为íng的“亭”字亦不能与韵母为ín的“新”“薰”通押。
  修改稿:
  池水清清柳色明,骊山堆翠晚风馨。
  明皇妃子优游处,游客争询捉蒋亭。
  本诗精彩处在后二句,故修改的重点在前两句的韵上。改后“明”与“新”、“馨”与“薰”意基本相同,不改变诗意而达到了合律的要求。“争”为动词,此改增加诗之动感,可谓“动一字而活全诗”。
  2、高宝松先生的《画堂春·寄友》。词前有个小叙,为:2002年夏,小友章飞由安徽广播电视学院到马鞍山电视台新闻二部实习两月余,与老汉相处甚笃,临别无他赠,特以此长短句与之共勉。
  从小叙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作者的写作动机和目的。
  原稿如下:
  机缘世上若可期,骏马硕彦新知。一识荆韩觉未迟,忘年交谊。   
  词吐英华绵绣,笔生珠玉雄奇。博学成章有灵犀,不懈探骊。
  本词流畅通达,语浅情深,唯一不足在格律上。《画堂春》为小令,按照填词的要求,小令因其调短格律容不得半点差失,这是小令与中、长调在写作要求上的最大差别。
  《画堂春》八句47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三平韵,格律如下:
  ⊙○⊙●●○○(韵),⊙○⊙●○○(韵)。⊙○⊙●●○○(韵),⊙●○○(韵)。
  ⊙●⊙○⊙●,⊙○⊙●○○(韵)。⊙○⊙●●○○(韵),⊙●○○(韵)。
  对照格律,我们可以看出原词在格律上虽有错拗处,但大多可以通过调整字词的组合加以修正,并且不改变原意。
  修改稿:
  世上机缘若可期,少年硕彦新知。荆韩已觉识稍迟,旋又别离。   
  词吐英华绵绣,笔生珠玉雄奇。文章博学有灵犀,不懈探骊。
  词与诗在写作上是有区别的,写诗言之“作”、写词言之“填”。填,补满也。也就是说有个现成的框框,按要求补满内容即可。所以词的创作必须依词谱进行,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人要问:流传下来的词谱何止千种万种,如何记得住?我说:写作时不妨拿个谱子放在旁边,对照着写。我是这样填词的:有了灵感后先打腹稿,想清楚为表达主题用什么词牌、哪些原料、如何铺排等等,酝酿基本成熟后便动手写,开始不计格律,只管写来,思维流畅完整最为重要。初稿出来后再对照词谱逐字逐句推敲直至定稿。这样写比较容易从大处把握全局,避免词意的间断零碎。还有一点就是在选词牌时只要能够表达就行,并不需要写太多的词牌,有的牌子本身就较生僻,写去除了费时费力外并无太多的好外,倒不如捡几个较熟的牌子多写以至于能够烂熟于心出口成诵。
发表于 2004-11-26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后随笔,供学诗者参考/作者:清风冀

网络里还是有不少成功者的,清风斑竹就是其中的一位。看到他们的理论文章和诗词作品我就高兴,支持!
发表于 2009-3-1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青,你总算做了点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加精、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8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可以不求甚解,逐渐了解并弄懂、弄通、烂熟于心以至为我所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除了一般性地了解诗意以外,可以逐字句地弄清楚全篇的平仄、粘对、押韵等基本问题,弄清楚其中与正常格律的不同之处和为什么能够这样处理,弄清楚结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诗(词)的总体表现方法,中间用了什么典故,典故在其间说明什么问题等等。其次是看一些理论文章。我不主张一开始学诗就看许多理论文章的。因为千百年来诗词理论文章层出不穷,其中的理论或重复、或玄奥,甚至有些观点经实践证明存在明显错误,初学者要搞清楚孰是孰非很难。诗词爱好者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相对较通俗、较权威的入门读本,如王力的《诗词格律》、张厚感、陶文鹏的《诗词读写丛话》等等,不求面广但求深入,吃透一本便有说话的资本。学习理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学诗词时要学,有了一定的功底后更要学,学习的篇目逐渐增加,难度也随之增加,在学习前人理论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沉淀精华化为已有。三是多动手。诗词小道、必亲为之,学而不作,终是空谈。所以,学习诗词必须动手写作。写作分为两种,一种是模拟,也就是模仿前人诗词的结构、句式、意境等写成与前人相似的作品。学诗大凡要经过这个过程,不经过艰苦的临摹过程,诗词的技巧是不可能高超的,就象再大的画家也是从临摹开始的一样。还有一种便是创作。诗词非游戏,终将为表意服务,创作是学习诗词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有了一定的诗词理论和技巧,便有了诗词创作的基础,便可以开始创作了。诗由心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遇、所感等等一切动于心者皆可以诗词的方式表达出来,创作便是用自已的语言写自已的所思所感。四是多交流。诗人不能将自已封闭在个人的小圈子里,必须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广义的生活),多与诗朋词友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与自然的交流、与生活的交流可以丰富诗人见识、增加创作灵感,扩大诗词主题;与诗朋词友的交流则可以在相互砥砺探讨中得到启发,知道不足、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

很不错的创作谈!!!
我想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诗词必须动手写作。写作分为两种,一种是模拟,也就是模仿前人诗词的结构、句式、意境等写成与前人相似的作品。学诗大凡要经过这个过程,不经过艰苦的临摹过程,诗词的技巧是不可能高超的,就象再大的画家也是从临摹开始的一样。还有一种便是创作。诗词非游戏,终将为表意服务,创作是学习诗词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有了一定的诗词理论和技巧,便有了诗词创作的基础,便可以开始创作了。诗由心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遇、所感等等一切动于心者皆可以诗词的方式表达出来,创作便是用自已的语言写自已的所思所感。四是多交流。诗人不能将自已封闭在个人的小圈子里,必须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广义的生活),多与诗朋词友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与自然的交流、与生活的交流可以丰富诗人见识、增加创作灵感,扩大诗词主题;与诗朋词友的交流则可以在相互砥砺探讨中得到启发,知道不足、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

明了此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我属于初学格律诗者,希望经常得到您的无私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03: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