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930|回复: 2

韵书小考/阿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18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韵书小考/阿夏

   门前每天流过不同的河水。 语言也是一条河, 市井里每天翻滚着不同的语言。体现汉语音响效果的是文字的声韵。由于汉字声韵上的特点,就产生了诗歌这种文学
  形式。由于有了诗歌这种文学形式, 虽然没有录音机, 几千年以前汉字的声韵特点得以流传下来。记录文字声韵特点的著作是韵书。韵书是文字学家按图索骥, 对
  前人诗歌用韵规律的记录。先有诗歌再有韵书, 韵书能指导诗歌写作。为了便利诗歌写作,历代诗人也常常修改韵书。
  
  专门研究声韵的人和著作肯定是有的, 可惜我辈一时不得识荆。 坐着等不如做着等。阿夏就手头资料,做了一点功课,无非抄录拼凑。 别人看了如何说不知道,自
  己觉得也理出了一点韵书的来龙去脉,未必有多少参考价值,或能聊胜于无罢。兹整理如下:
  
  1, 韵书始萌芽于魏李登《声类》。 积三百余年至隋, 有陆法言着《切韵》。 陆名词, 以字行。自《切韵》出,六朝诸家韵书渐亡。陆氏就其时之语言音读,参校
  异同, 往往有意求密,强生区别。《切韵》共分一百九十三韵: 平声五十四, 上声五十一, 去声五十六, 入声三十二。陆着以洛阳音为主, 酌收古音和其他方言。
   原书早佚。
  
  2, 唐初士人依《切韵》作律诗, 苦其苛细, 遂有许敬宗等奏请 把字数多的韵继续独用, 字数少的韵允许数韵同用。天宝年间人孙(忄面)撰《唐韵》五卷,修订《切韵》, 增字加注。孙氏主张对诗韵松绑, 他说“若细分其目,则令韵部繁碎, 徒拘桎于文辞耳。”显然,唐人对诗韵松了一回绑。但是, 松绑之后,仍有人继续恪守旧韵,如杜甫、韩愈。据云依《切韵》, “之”, “支”、“脂”分列三部,工部集中用五支韵的近体诗二十九首, 一个“脂”韵字也没有混进来。
  
  3, 宋陈彭年等人奉诏重修韵书,再次 增补《切韵》, 得二百零六韵: 上平声二十八, 下平声二十九(因平声字多, 故分上下两部),上声五十五, 去声六十,入
  声三十四。这就是《广韵》, 全称《大宋重修广韵》。
  
  4,南宋平水人刘渊编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把唐时允许同用之韵明文合并为一韵,有些唐时未议合之韵也妄合之。得一百零七韵。刘书今佚。 流传的有金人王
  文郁编《平水新刊韵略》, 共一百零六部。后来通行的平水韵便由此而来。由于唐时允许数韵同用的依据是字数太少, 故合并之后, 把原来《切韵》分韵的今古音
  源流依据都湮没了。 据平水韵无以讨古音之源, 所以段玉裁说刘渊“其不学无术甚矣”。
  
  5, 此外, 宋郑庠分古韵为六部, 清人顾炎武分古韵十部, 江永又分十三部。段玉裁着《六书音均表》分十七部。都是研究古韵的。据段说, 郑氏的分法只合于
  汉魏及唐之杜甫韩愈, 于周秦未能合也。顾氏较郑为密, (江)氏较顾氏益密而仍有与 三百篇有未 合者。段氏补三家之不足。
  
  6, 1965年上海出了《诗韵新编》, 1978年修订重版。新编诗韵以现代语音为主要依据, 兼顾了旧韵书的程式,如保留了入声。 同韵字平仄合在一部, 分十八部。
  十八部中又有部份可以通押,如 :“支”,“齐”,“ 儿”通; “歌”,“波”通; “鱼”“模”通; “东”,“庚”通。《诗韵新编》无疑是现代最适用, 最合理的韵书, 但是依照它写诗的人并不多。因为诗韵的通行毕竟不靠理论的界定,而靠作品的力量。 旧诗韵挟几千年几十万首诗的洪波大浪而来, 众多的现代诗作者宁愿随前人之大流,有水流归海, 树大乘荫之感, 而不屑或不敢贸然标榜新韵,也怕站不住脚也。
发表于 2003-9-19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韵书小考/阿夏

确是好东东。
发表于 2003-9-20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韵书小考/阿夏

现代人一味作诗,有没有‘韵’似乎无伤大雅。看来,诗歌报直接叫诗报算了。诗歌诗歌,羞宗师的脸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