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76|回复: 0

[转帖]让人萦怀的作品就是精品--一位普通读者写的潘洗尘诗歌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麦 穗
     
     早在八十年代,江城各高校就流传着潘洗尘的那首既有诗的质地、又有音乐美感的《六月,我们看海去》,她的感召曾引起众多学子的强烈共鸣,我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在学校的各类晚会上总有一个节目是朗诵这首诗,课余也有不少同学把她当歌曲一样传唱。喜爱诗歌的女生模仿着写作,调皮捣蛋的男生篡改了搞笑,而东湖泛舟、磨山登高、珞珈访樱之时,“看海”之声更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未曾料想,年少时声声阵阵“看海”的呼喊,竟然会似音韵一般萦绕心怀二十年而挥之不去。
  
    这些年来我时常纳闷,怎么不见潘洗尘有新作?因此,当我在“东方伯乐网”看到潘洗尘的诗歌专辑时,便一口气读完了它。更有幸的是,如今又在“诗人洗尘网”读到了更多潘洗尘的作品,读到了一些与《六月我们看海去》风格、意蕴都不相同的感怀乡土、感怀亲情的篇章。读着这些诗篇,很容易就被打动了!家乡的那片黑土地是诗人吟诵不竭圣地,他用深沉挚朴的笔触,写土地、写乡村、写生活在那片黑土地上的父老,饱含着对乡土、对亲人的怀念与深情。如〈北国之春〉、 〈马延河 母性的河〉、〈三叔 小村故事多〉、〈大地的伤痕〉、〈饮九月初九的酒 〉、《归乡〉、〈朴素的土地〉、〈遥想1970年的冬天〉等等。也许,诗人生长于此,诗性最敏感的部位也在于此吧。在这些诗篇中,常有这样的词汇:土地、小村、茅草屋、炊烟、狗吠、蛙鸣、麦地、麦场……这些语汇原本就是最富有生命活力的,现在,它们从诗行里倾泻出来,触动阅者的神经,满心也潮起生命的活力了。这时你会猛然觉着,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断原来是这样经典的啊!也许,能化平凡为经典的人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诗人吧。
  
    潘洗尘的诗歌给我的感动和感受远不止这些,只是我的言辞笨拙难以准确而生动地表述。世界上有些诗是需要解释的,甚至有多种解释。但是我却觉得,潘洗尘的作品质地感、音乐美俱佳,不适合多解释而适宜吟诵,因为,解释很难达到精微的语言之外的韵味和意蕴,只有在吟诵的时候你才能充分感受它的美,才能陶醉在无尽的难以言说的情感里。这大概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认知,在网络上就经常有人朗诵潘洗尘的诗歌《马延河,母性的河》、《归乡》、《遥想1970年的冬天》、《痛苦的慢板》等,《饮九月初九的酒〉还被一个名唤“西辞”的网友谱了曲,吉他弹唱。这些不都是读者对潘洗尘诗歌质地感、音乐美的认同和认知吗!
  
    我深深地感到,潘洗尘写乡土情怀的诗歌也象流传甚广的“看海”一样,有血有肉有生活,有血有肉有生活的作品是容易让人萦怀、让人感动的,而只有让人萦怀、让人感动的作品才可以流传久远,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精品。
   如何判断诗中精品?让人萦怀的作品就是精品,----这就是我们普通读者的标准。我相信,再过二十年,当我们重温这些诗篇的时候,也会如今天一般感动、怀念并难以释怀!我们仍然会感谢潘洗尘、感谢潘洗尘的诗歌带给我们如此久远的心灵抚慰。 只有诗中精品才会有这样的魅力和感染力。     
麦穗2005年1月29日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06: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