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64|回复: 1

[原创]读耶里《坠毁或者沉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8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王在 2005/08/28 02:44pm 第 1 次编辑]

  读耶里《坠毁或者沉默》

      人是发展的人,诗是发展的诗。无疑耶里老师的这首诗歌是倾注了心力的。我只能说他的心是越来越敞亮开阔了,他的诗歌也是这样。虽然他依旧不能走出个人的情感藩篱,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真实的他自己。朋友们一直说读他会有一种穿心的疼痛感,这也与他自己对于感情的执着和挣扎有关。我们必须理解他,置自己于事外看他,才可以靠近他,读懂他,或者只能近似于读懂他。
      他的诗歌只要贴出来的,我一篇不落下,都读过了。但是每读都是需要心理准备的,准备被深刻地打上他的思维烙印,或者在他的字里行间与之共赴魔境,氤氲沉浮于幻爱与幻灭爱。最吸引我的不是他的爱情,而是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和生活阅历。他坦诚、善言、思辩,总能于最终说服别人,化敌为友,使所有人成为他的支持者、同情者和同谋者,站在他的位置,想他之所想,痛他之所痛。他的这首诗歌,又一次说服了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我又一次成为他的俘虏,为他痛彻心肺......
      不要问我在做什么,或者为什么要写下这些感悟文字,我不能安慰什么,也不能化解什么。可是我却想为这首诗歌写点什么,为他--这样一个无怨无悔的爱情歌者、呕心沥血的诗作者,开启一次论谈,只能说是笔随意动、心随诗动。如果我不打开他的帖子,就不会在他那些冷里透火的文字沉溺、锈蚀,直到自己化作烟,化作水,化作虚无。他的思维就那么热辣辣、疼痛痛、肉酥酥地一点点占领我,肢解了我心,包括我的身体,都一齐跟定他去了......或梦游、或幻想,坠入云里雾里。阅读他的过程,是一个原有的思维模式被瓦解和重组的过程,原来很自我的思维方式一下子粉身碎骨,只剩下他潺潺地诉说着关于他的传奇与艳情。
     《坠毁或者沉默》这个题目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冷静,第二是骚乱,像平静的地表下面埋葬的活火山。“坠毁”是绝望和呼救;沉默是抗议和反思。他就是这么一个认真的人,甚至是个有些多疑的人,常常喜欢把别人那些无可奈何的很自我的文字--那些与他自己不相关的东西硬套在自己的身体上,要知道不合体的衣服,套上了也不合适,不够自然。生搬硬套是很令人难受的事情,他也感到了不舒服。所以,在这里我也要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把万事万物与自己一一对应,要知道,那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一。诗歌的第一小节,切入点很好,先以爱情伤逝做铺陈,引起读者共鸣和同情,再达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感情是容易流逝的东西,时过境迁,不要再做无谓的纠缠,那样做只会使当事人为难,而对爱情本身毫无帮助。耶里老师和我们一样,容易陷于幻爱,常常在理智与欲望中间徘徊、渴望、窒息、退却,如此巡回往复,周而复始。
      大凡诗人都有一颗超常人的敏感而多情的心,这一点,耶里也不可能例外。如:“彷佛自己还静静伏在你身旁/可是心却早已不能言语/只因为相信命运/所以我离去”这几句让我想起了席慕荣的深情,表达方式是与席诗完全不同的,耶里老师的诗歌更男人化,瘦削里透着骨感,甚至有点硌人。然后笔锋一转,狠狠把锐利的锋芒刺向读者的内心,如:“以逃避的形式远离/关于代价或者意义以及其它/我无法肯定”他的爱情像鱼儿一样圆滑、激灵,除非有高超的钓鱼技术,很难使他上钩(呵呵),狡猾的很(嘿嘿)。“我确信/把所有的理由依归为借口/并不能完美逻辑/可我又怎么能要求自己/热情不断流失以后/依然执着如昔”多么美妙的借口,借用热情流逝、无力回天的普遍规律作答,让质问者有苦难言,又让人折服和认同,引起众多共鸣,这就把自己放在了真理和正义的一方,暗示胡搅蛮缠的女人知难而退,或者多多收敛,不要再无中生有、招惹是非。
      二。诗歌的第二小节,进一步剖析内心的矛盾、不安和受到的伤害,一一回顾惨不忍睹的挣扎过程,激发读者的同情和共鸣。“那根刺/被我悄悄拔出/我将它捏在手心/撕裂成小小痛楚/却不能停止更巨大的伤怀由眉心翻落”,他不忍心伤害到别人,所以于“悄悄”中疗伤止痛,而痛楚总是不请自来,频繁撕裂伤口......伤痛总是具备使人身不由己的魔力,急于剔除,却又一再莅临。这一小节是在阐明自己的无助和无辜,其实感情双方谁受伤重一些,或者轻一些,本来就无法考证。分手仅仅对于两个人来说,没有赢家,只有两败俱伤。
      三。诗歌的第三小节,把锋芒对准控诉的对象,毫不留情地给予狠狠一击。如:“把我推上高楼顶的那个人/刚刚由围观人群中黯然离去/他脚步沉缓/呼吸几近停止”,爱情把双方都逼迫到断头台上,坠毁似乎在所难免。而那个人的“黯然离去”,使这场斗争最终划上句号,宣告爱情的结束。其实那个人不是坠毁的旁观,他也是受害的主体,他离去的背影把双方的距离越拉越远,“我再也看不清楚他的面容/只能由地表的微弱震动/拿捏他现在的位置与心情”,一切似乎都已经重新归于平静。
      四。诗歌的第四小节,是全篇的主旨。指出那个人的刁难文字带给自己的毁灭性打击,并宣泄由此引起的不满情绪。在这里,作者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太在意那个人了,所以他的文字才对你有效。“文字可以杀人/你们相信吗/我读过许多文字/包括诗句流言和咒语/字里行间夹藏着利刃毒药”,这些句子都说明了作者内心的脆弱和多疑,这是他陷于不安和恐慌的又一个原因。“我不说/你们知道吗/它杀人了/你们将会看见的”,这些话很耳熟,再如:“我想说/如果时光能够回到从前/我将选择刺瞎双眼/或者把心毒哑”,在这样的情形下,选择这样的表达是合适的,一方面说明自己悔恨遇到一个人,自己看错了人,另一方面也说明宁愿自虐也不愿意与之同流合污的决心。这让我想起一些诗友的诗歌《与爱为敌》等,这让我联想起耶里老师曾经的《敌人的吻》。那时候我刚接触诗歌,根本读不明白,所以只跟着打哈哈,现在知道这是爱之深,痛之切的心灵表白。其实双方的爱恨都差不多,谁也好不到哪去,如果现在要把爱情当事人中的任何一方送上断头台,只怕另一方还是会很于心不忍......即使分手,长时间看不见对方,也是会想得慌。
      五。诗歌的第五小节,展示出作者对于现实观感的迷惘与失落。这一点对于一个四十出头的人,显得不成熟和稚气,这也是作者为人的独特魅力所在,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一个人能一生一世保持年轻的心境实在不容易。下面的抱怨令人不解:“那并不是他要的结果/你们知道的/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莫非那个“他”是个别有用心的家伙,想从作者这里拿走什么不成?“我绕过他/让自己穿行地狱天堂/”,作者为人的态度是坚定的,他并没有把上面的所说的一切干扰真正放在心上,只是不想再参与其中,想离开这个“他”,到任意的天堂地狱,再也不要听见关于“他”的只言片语。所以,“静静聆听/来自远方人们的哭笑/与喝采声音”--“我”惹不起还躲不起么?三十六计走为上!似乎看见作者消失在纭纭众生之中的背影,阳光照过来,霎时灿烂和永恒!一个人走向阳光,走向新生,走向寂寞或者未知,从此安静生活,安静写作,安静做回自己。
      六。诗歌的第六小节,写出了犹豫和不确定。对于一颗坦荡无畏的心来说:走,与不走,都一样从容。世界里只有一样东西是重要的,那就是爱自己,做自己,维护自己......如:“离开这个世界/究竟需要多大勇气/你们从不告诉我/可是我已由漂亮诗句里/采得信念/那一朵朵血色的花/让你们茁壮/我因此慷慨从容”,一个人要走了,把所有的曾经和精彩留给所有人,“让你们茁壮”,而“我”只想是泥土和大地,为你们的“茁壮”喝彩和骄傲!但是请你们记住:“我”,一个慷慨的人,一个真挚的朋友......
      这篇是耶里老师继《麻将石》之后,又一首比较豁达开朗的诗歌,给人也给自己留下一个比较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回旋的余地,没有强烈的镇痛,镇痛已经死去;没有异样的挣扎,挣扎已经疲倦。只有路,路,路,一条条四通八达的路,通向东西南北,而作者自己则站在所有的中心,可前可后,可南可北,任意指引和抉择。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走出自己,前面有一片别样的天空。祝福作者,也祝福所有类似的心灵。放飞自我,在诗歌的天空,读你,读他,读我。诗歌,友谊,这是我们共同的财富......

                                                                2005、8、27下午草拟与我手我心(轩子)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耶里《坠毁或者沉默》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8 0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