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15|回复: 0

[原创]化腐朽为神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化腐朽为神奇
                                      ——术语在诗歌中的巧用
    诗歌是诗人用富有质感的语言文字,通过比喻,夸张,比拟,象征等一系列手段把某种独特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的文学体裁。诗歌讲究“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追求用最经济的语言形象地给读者创造无限广阔的想像空间。
    诗歌语言具有含蓄、隐喻、暗示等特征。术语则是某个学科中的专门用语,依据“知识原则,规范原则和技术原则”明确限定语言意义和使用范围。诗歌要求内涵丰富,而术语由于自身“封闭性”的特点成为诗歌创作的灰色地带。
   语言是死硬的,人是灵活的。没有毫无诗意的语言,只有缺乏诗意的诗人。诗歌最显著的特点是创造性和自由性,诗人不应排斥语言,而更是要在别人以为枯燥无味的地方发掘与创造诗意,用别人遗落的语言创造韵味无穷的优秀的诗歌范本。
    中国是诗歌大国,古代诗人往往能自如采摘语言,不拘一格降诗歌。宋代词人朱敦儒就作出了表率:“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鹧鸪天 西都作》)诗人前半生隐居洛阳,那里风光迤俪,名园星罗棋布,闲饮酒,醉作诗,放任不羁,“自乐闲旷,视爵禄非所愿,以红尘为畏途。郎是帝王侍卫官的通称,可是诗人自封“山水郎”——游山荡水之美差。批奏章,本是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政治用语,诗人却是不避,信手拈来,随心驰骋诗才,表现诗人不羁的“疏狂个性”,颇具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卞之琳是现代派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是一位知性诗人。他的诗歌不是单纯的追求主观抒情效果,而是注重诗歌的知性之美。他的《无题四》“隔江泥衔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怀里/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 你想要研究交通史/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我为你记下流水帐”。虽然是爱情之作,诗人却活用了科技语言。仅仅就文本本身而言,它就显示了诗歌情感和科技理性不是死冤家,不是不可能和谐相融。前三句两“隔”一“舶”描述了一种交通动态,而诗人“要研究交通史”实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准确地说,诗人并非要研究车船、邮政之类的交通史,而是要研究通达所倾慕之人的心灵王国的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是虚拟的,是一条视觉范围之外的情感路线。诗人想方设法讨好恋人,花尽心思俘获恋人的心,千方百计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这里,诗人以客观的姿态,冷静地表达自己对爱的渴望和坚定。全诗富有现代生活气息,洋溢着浓烈的爱意,又给人一种“陌生化”的审美享受。
“流水帐”是会计用语,指每天记载金钱或货物出入的、不分类别的帐目,现在却成了记录承诺的帐目。热恋中,情侣难免甜言蜜语,许些山盟海誓之类的承诺,其旨意在乎煽动激情,创造浪漫的情调与氛围。“流水帐”顺接上面“镜花”“水月”之意,也是诗人近乎幽默的认真,而不管誓言日后是否实现,这些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除了丰富的生活履历和深切的情感体验,诗人还应该积累渊博的知识。卞之琳以开放的目光积累自然科学知识,作诗引起读者的“精神感染”。从他的诗歌题目和内部的术语名词,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是如何创造术语的诗意佳境。如《鱼化石》抹上鲜明的地质色彩,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关系;《泪》通过圆切线的比喻由数学知识上升到人生思考;《候鸟问题》则使用“无线电”、“音波”等物理学的概念,将自己对远人急切的思念倾吐得淋漓尽致。
     当代也不乏这样的诗篇。如一位旅外诗人严力的“他在异乡大学的思念系/继续攻读令人羡慕的博士学位”。(《出洋留学的张三》)。与朱敦儒的“山水郎”有同工之妙,严力创建一个“思念系”,而不是高等院校按学科所分的行政单位,如中文系、经济系等。更进一步,诗人自拟为“张三”“攻读令人羡慕的博士学位”。博士乃学位中最高一级,这样容易联想,诗人的思乡之愁是何等强烈。诗人没有直抒离乡别井的忧愁,而让读者在别具一格的表述中更加真实深切地感受这份浓情,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诗歌语言遵循是一种情感表达语言,带有鲜明的心性与个性色彩,能够为一般读者所理解。术语是一种专业语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虽为学科之内的人津津乐道,学科之外的人却感觉晦涩与难以忍受,过多的术语容易破坏诗歌的抒情和审美效果。但是,诗歌语言“所承载的自有表现特征”使他能够以开放的胸怀倾听、感受、接纳其他一切语言,如口语、科技语言、行业用语等,与人类建立起精神性的联系,创造语言的奇迹。故此,优秀的诗人无须抱怨语言资源的匮乏,而是有必要打破一切语言疆界,顺随情感流露自由组合语言,甚至活用术语,或得画龙点睛之妙,或收锦上添花之效,化腐朽为神奇,创造绚丽多姿的诗歌语言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1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