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风中寂寞地歌唱》
——读风之子组诗《与寂寞争斗》
文/箫鸣
首先要感谢利子,惠寄我《华语现场诗文集》。她是太阳石文学网社长,也是本书主编,创办网站和出书,都是很累人的事,除了热爱和激情,还要有奉献精神。同时,还要向二位执行主编见闻先生和阿德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你们的辛勤耕耘,开垦出了这片美丽而丰饶的精神家园,它散发着来自原野的芬芳、来自生命的顽强!自忖无力对全书作述评,且采撷其中一朵——风之子的组诗《与寂寞争斗》,写点读后感,也算勉为其难地地履行我这特约评论员的职责和行使一下权利吧。
对风之子的印象,是7月4日在太阳石网上,像流浪的人东游西荡后,看到她贴的一串网址,闯了进去,走马观花后感到很有水准,回头又浏览她的文集,才一下子被她的文字和经历吸引住了。很为太阳石网站有这样一个才女而高兴:创作和翻译并举,诗歌和文章齐进。再回头查阅她在《华语现场诗文集》上的诗作,感到很有个性,便有了言说的欲望。组诗《与寂寞争斗》由四首诗组成。
先看第一首,《我有千言万语》:
“那些穿过心肺的气流/压在舌根之下/一旦冲出唇齿/强行进入这个规则饱满的物质世界/众人便处在灰飞烟灭的危险之中//千言万语无处可放/让一个故事带我去剧院吧/台上说什么/我也说什么/台上流泪/我也流泪/变成一个被打动的观众/让众人认同/服务员将地上湿透的纸巾装入垃圾桶/笑着说,只是一场戏呢//他哪里知道/我有千言万语/就是这一场戏”。
果然寂寞!在生活中纵有千言万语,面对“规则饱满的物质世界”,却无从、不能、也不敢言语,(怕触犯规则和众怒?怕祸从口出?)于是逃到剧院,让剧中人替“我”痛快淋漓言地说出来!这是一个在喧嚣生活中喑哑者的故事。从中读到了人的一种异化,不由担心长此以往,是否会患上失语症呢?从中我也分明读到了一份控诉。
再看第二首《失控》:“西班牙斗牛士/自恃身强力壮/用一块红布/招惹一头精力充沛的公牛/可惜啊/不是每一场都众望所归/这一次/斗牛士大腿上血流如注/看台上顿时鸦雀无声/我却大声尖叫/不是他/是我”。
读罢此诗,我第一时间的感受是,有声穿云裂石的“尖叫”正破空向我袭来——与其说是“尖叫”,更不如说像是一件利器,瞬间穿透了我薄弱的生命!血腥的场面见证了一场预料之中也预料之外的悲剧。嗜血难道是人类的天性吗?是人类必须天天(时时)上演的节日狂欢吗?众人的“鸦雀无声”和我的“尖叫”构成鲜明的反差,使得这声尖叫显得格外突兀、犀利并警醒。按照诗题“失控”解读,这声“尖叫”本该“压在舌根之下”的,但它毕竟“冲”出来了,宣告了另一种声音的存在。
再看第三首《现实》:“不管是屋里还是窗外/到处充斥着没有生命征兆的生硬物件/粗糙的 粉饰的/杂乱的 有序的/样样都坚硬得经得起依靠和践踏/我曾不假思索地说过/我喜欢这 不喜欢那//风吹雨打/花残了 叶落了/甚至树被连根拔起/他们竟毫发无损/我说过的喜欢或厌恶/又有什么意义”
这是诗人对“现实”的又一次反省,也是对自我存在意义的一次诘问。
在诗人的眼中,“现实”是“生硬”、“粗糙”、“杂乱”并经过“粉饰”的,而这些“没有生命征兆”的东西又显得那么“坚硬”、“有序”、“经得起依靠和践踏”,这是“现实”之一种;而“现实”之另一种,则是:“花残了 叶落了/甚至树被连根拔起” ,它们体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易凋谢;这也不是“现实”之全部,经过以上二者的呈现和对比,我们终于看清楚了一个更为严酷的“现实”:没有生命的坚硬的物质远比我们脆弱的生命更长久、更坚固——那么,我们对它们曾有过并继续会存在的占有和好恶,又显得是多么虚妄而可笑啊——“我说过的喜欢或厌恶/又有什么意义”?!
意义之问又一次突显了人存在(包括反抗)的虚无。
再看第四首《端午》:“故园沦陷/知音渺渺/诗人终究挡不住家国无依的孤独/抱石沉江//千百年来/这一场屈辱/成就了无数龙舟竞渡/却没有哪一只浆/碰触江底那块沉重的石头”。
四首诗中,我感到这首写得最好:干净、清晰、有力,且同样具有思想深度。如果说整组诗是一次寂寞之旅的话,那么,这首诗走得更远,更深入。在龙舟竞渡的狂欢时刻,当众人的目光都被河流上热烈的景象所吸引的时候,唯有我将忧伤的目光沉潜下去,穿过时光的千年流水, 直抵河床,触摸到了江底那块沉石,也触摸到了一代悲剧诗人高贵而孤独的诗魂!
回过头看,我一路阅读下来的过程,也是逐渐进入风之子心灵世界的过程。在“风”的世界里,我看到的不是轻风柔波,鸟语花香,而是思想和感情的风暴!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了内心冲突的“我”,一个与现实保持着警惕和距离的自“我”,一个对生活不时反省对人性不断诘问的自“我”。
坦率地说,如果从纯技巧或技术层面看,风之子的诗还有不少值得推敲的地方。但我更注重的是这组诗所呈现出来的心灵质量,一个诗人的心灵质量之高低,决定了她(他)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因为,“并非每个人都对自身所处的可怕而屈辱的境遇有清醒的认识”;因为,“与其在写作的技艺上对作家分为好作家或不好的作家,还不如对现存这屈辱的秩序采取合作与否的态度,来对作家进行基本的分野,后者更接近一个人的心灵质量”;更因为,“它涉及到作家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表现自我,涉及到自由和勇气”!(转引著名评论家谢有顺先生语)
生命是一阵风,来去无踪,全然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从根本上说,生命是寂寞的,人生是寂寞的。但能在风中寂寞而执著地歌唱,这又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在吟唱中,让如风的生命留下雪泥鸿爪;在聆听中,让我们尽最大努力消融生命中的寂寞——这就是读风之子的诗所给我的启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