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59|回复: 8

[讨论]《回见君:关于当代诗歌主题演化的个人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6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见君上次与我谈到当代诗歌的主题问题。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现在也不很成熟。今天是想到那里写到那里,很多是个人看法,不对地方,大家指正。
综观中文目前诗歌写作情况,包括网络的和纸刊的,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作品倾向于个人体验。是好还是不好?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前,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个人体验对于诗歌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考察我们中文古典文学开始,仔细琢磨这个个人体验对于诗歌的意义。〈胡笳十八拍〉,杜甫的七言,李清照的婉约,和苏轼的豪放,李白的真挚和动怀。无一不说明诗歌一个最大的特征,即是抒怀,以自己独特的感触触动世界与本体的扳机,引发个体思维的绝对膨胀和对世界纯粹的个人体验,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中文古典的作品,基本围绕客体来叙述的,是站在对照和观察的角度来叙述的。这个特点甚至影响到近现代西方的一个主要流派:意象主义。而随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对于主客体的认知愈发靠近自然。我个人觉得目前很多的作品,是反我们古典之道的,是站在主体角度,来进行叙述和演化的,这是人类叙事艺术的一个进步。这上面给予我们提示最大的就是著名德国诗人里尔克了。在其〈杜伊诺城堡〉一长诗中,他基本站在主体的角度诠释这个世界,应用象征和语义上的自我调控,反复进行自我扩展,以螺旋性结构诠释人生的终极目标,堪称诗艺与哲学的最高融合。
在这里我们必须也不能避免一个问题就是由于主体的感知所导致的暗示。记得马拉美,这个象征主义的旗手就有一个名言:暗示是创造,直接是破坏。(大意如此,我记得不清楚了)。暗示,是为了在客观对应物(托马斯.艾略特的见解)形成对照,并以此来形成形象,用二度思维建造形象上的美感,超越本体的认知和拒绝苟合概念上的雷同,从而形成美的再萌发和再建造。由于现代诗歌源于客观对应物的对照,以形成暗示,而也由此形成诗歌的个体经验。综观诗歌发展史,诗歌从来没有如此地强调个体经验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这个,现代诗歌才得以迅速在世界范围里传播,因为诗歌第一次贴近作者,贴近所有喜欢诗歌的人。然而,事物总是多重性的,在个体经验的口号下,也导致了诗歌这个本是具有很强群体特征的文艺形式有了晦涩和不解。诗歌早期是凭借记事性来进入人类艺术殿堂的,比如〈格萨尔传〉、〈风雅〉。现代诗歌的记事性更多是用来记述个体经验下的感知,而无群体意识下的记载。如何糅合诗歌的记事性功能并借助这个功能阐述群体特征,的确是现代诗歌必须深层思索的。
下面,我们再面对本文的主题:当代诗歌的主题演化。我之所以在前面探讨和考察现代诗歌的手法和个体经验下的认知问题,主要是我以为,我们对于现代诗歌的认识并不丰满导致当代诗歌的主题狭窄。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以现代诗歌语义上的晦涩来解释当代诗歌失去阅读群体这个现象。而在我看来,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并没有深层理解现代诗歌的寓意。现代诗歌并非以为诗歌单纯就是个体创作,它提倡个体经验,但不排斥群体意识,它提倡的是群体意识下的个体经验。在我看来,现代诗歌所说的个体经验,并非是单纯指个体创作,指全自我内心的观照,它是非性灵主义的,是强调通过个体感知来产生客观对应物的观照,并以此来形成形象,通过语义的逻辑联系,暗示美的存在。我在上面提到了里尔克的长诗,我们还可以举例很多,比如艾略特的〈四重奏〉和庞德的〈比萨诗章〉,他们无一不是借助群体意识,以个体经验阐述和演绎着我们眼前的这个“客观对应物”。而回过头看,我们当代中文诗歌创作倾向,我们可以借助经济学的82定律来进一步说明,80%的人是用单纯的个体认知和个体情愫来叙述和演绎的,而并非是借助群体特征意识,是以个体经验来诠释世界,片面强调个体认知,而忽略群体意识,如此,当代诗歌没有80年代初红火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们80%的作品是个体的,且拒绝着群体。
当代诗歌主题的狭窄,并不是因为现代诗歌所倡导的暗示导致,而是因为我们片面强调个体创作,忽略个体经验其实是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和控制这个因素,我们并没有深层思索如何将现代诗歌中文化,民族化,我们一直拘泥于这个“个体”的前缀,而忘记现代诗歌其更高的境界在于群体意识下的个体经验对世界的诠释。如若现代诗歌拒绝群体意识下的个体经验对世界的诠释,我们也不会读到〈小吉丁〉等一系列优秀的西方作品了。
当代诗歌的创作取向应该是也必将是群体意识下的个体诠释,当代诗歌只有这样才能不拒绝大众。诗歌无论怎么发展,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必须依靠群体。这是历史的必然。
(全文完)
以上纯粹个人看法,并不成熟,欢迎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6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回见君:关于当代诗歌主题演化的个人看法》

这个帖子已经在秋色、寒烟阁、烟火人家青竹论坛、中诗网、无名指论坛发出。桑阳本意是希望借助这个讨论,拓展当代诗歌的主题。别无其它。其中一些看法并不成熟,真诚希望诸位诗作者参与这个讨论,大家一起为繁荣当代诗歌主题贡献自己力量。由于将在多家论坛发出,我将及时将各家论坛对鄙文的看法转贴,并也将诗歌报论坛关于这个看法的讨论情况向各家论坛转贴,由于桑阳目前上网时间很少,转贴的作者不能及时告知,并恳请容许。在此,希望被转贴的作者海涵,若觉得不妥,随时通知在下,我立即删除。冒犯诸位,桑阳在此告罪!!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6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回见君:关于当代诗歌主题演化的个人看法》

以下为转贴:
转贴一:
寒烟阁   青竹
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

                                                 ——纪伯伦
  东、西方对诗歌的理解不同,是由于地域、文化、信仰、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差异。对于我国的现代诗歌的发展我表示担忧。有两个明显的现象它无形中阻止了诗歌进一步深层次的感悟:
1.过多陶醉于古代诗歌的辉煌,在描写现代诗歌时带有模仿的痕迹。
2.狭隘的感情小调,使得自己的视野在很窄的范围捕捉对情感的感知,无病呻吟的句子过多,过于华丽。
  个人体验对于创作者来说其决定性的作用,在纪伯伦与泰戈尔的作品时,可以深深感受到创作者敏锐的洞悉力,如果说个人体验是自己的知识背静、感知力对于外界事物的在自己的心灵情感的综合体验,那么应该明确知道这只是一个方面。外在事物无论是生命、非生命都能已不同的形态、方式对你的心理发生作用,你有时感觉的到有时感觉不到,换句话说洞悉力或思考力对于生命或非生命物质是平权的。文字描写的事物可以是每个主体。
  如果仅仅是让人来决定自然的生命以及用人的观念去定位自然事物的属性那是自然偏向性的根源,在文字里应该还一个与人同性的事物属性。
  纪伯伦曾说过:“假如我向人伸出手而得不到东西,那当然是苦恼;但是假如我伸出一只满握的手,而发现没有人来接受,那才是绝望。”
寒烟阁   子夜
桑阳提出的这个话题很有意思,这个问题,其实我在6-7月份已经感觉到,但没有对此进行评论和分析,因为,我对网络文学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不敢轻易去评价一件事情的得失。当代诗歌主题的演变有其历史的、现实的诸多因素,现代诗歌发展到今天,我们也的确感觉到悲哀、无奈,确实给人的感觉路越走越艰难,到底出路在何方?我不得而知,也没有做太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也许,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诗人。我们处的这个时代是相对比较稳定繁荣的时代。对于个人的人生体验和人生价值取向等重大问题上,不会有太深刻的影响。因此,个体体验的平凡,导致对事物发展变化认知的麻木和愚钝,更不会产生强烈的时代情绪。但从总体上来看,这是诗歌发展的必然途径,就向我们现代人总是回忆唐宋诗词的辉煌,念念不忘近代诗的铿锵有力,甚至八十年代新诗歌的崛起。这些诗歌叠峰将会长期影响下去。这是诗歌发展的规律。
我要说的是现代诗歌注重个体意识、个体体验、个体情绪的表达,基本是符合这个时代现实的。也体现出了我们当今社会文化精神生活方面的侧面和价值取向,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如何来克服当前现实之弊病,走出一条好的路子来。我看,也不是穷途末路。我个人认为,现在个体情绪化倾向存在是事实,但不能排除也有一大批好的、符合时代潮流、时代精神的好的诗歌,这些诗歌贴近生活,语言朴实,激励人心(我看的是人民日报等大刊物的作品)。当代诗歌要在主题内容、表达方式、思想情绪等方面要走出一条路子,还需我们不断探索、认知。正如桑阳所讲:“当代诗歌的创作取向应该是也必将是群体意识下的个体诠释,当代诗歌只有这样才能不拒绝大众。”
当然,我对网络文学和诗歌创作还有自己的看法。我也不赞成网络文学的纯粹性。网络文学的生存和发展有其独特的群体和文化背景,只有适应了其生存 的土壤才能越走越远。因此,我要说,网络文学就是网络的文学,他具有自己独特的受众群体,也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与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创作还是有差异的。这是网络文学传播特性决定的。所以 ,我一直强调,网络诗歌有自己独特的特质,具备诗歌的特点,拥有网络传播功能和受众群体,网络诗歌的发展绝对会超过其他媒体。网络诗歌找准自己的路子,会成为现代诗歌重要的发展源动力!好了,乱七八糟说了一通,大家讨论。
转贴二:
秋色   秋硕
关键问题是如何从主体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我们读古诗,所谓楚臣去国,汉姬离塞 ,这都是主体,但是这样的主体却与整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对于国外诗歌,我读的不多,不敢妄言,但读中国的古典诗词,所谓“纯粹的诗人”,是极少的。找来去,有点名的,也只能找到柳咏,李清照,姜夔等不多的几个人。而柳三变多少也还当过两天“屯国员外郎”,李清照又生活在南北宋之交,除早期的诗外,她的诗在咏叹生世之处,不免与世事的变迁有关。所以古典诗词中诗人的吟唱,都不可能离开他们生活的社会大背景。读李白的诗,李白的“万物皆为我用”的大气,可以说把主体的感受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如果我们对李白的大多数诗歌的解读公限于饮酒做乐,那么李白也不可能成为唐代诗人群中最为璀璨的一颗。在唐代诗人中,个人体验最为明显的可能要算李贺和李商隐,但他们的诗歌能让人喜欢,还是因为他们的这种体验也是当时一个群落的体验。诗歌中纯客体而且很好的并不多,可见客体的表现并不那么容易。但是,如果不能从主体理入客体,表现一些过于个人的东西,只怕别人也难以找到共鸣,只能使诗歌的路越走越窄。
秋色  海标
以前我也是也这样想的。但你所说的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靠人的主观意愿是分不开的,没有人能在一首诗只用个体意识,在另一首只用集体意识。关键在于我们的创作主要来源于有意识的幻想而不是无意识的幻觉。比如我们把花强行地当作强盗的象征或把花想象成强盗,我们陶醉于这种自我创造的‘新颖’的象征,想象,其实我们从来都不曾把花看作强盗,把花当作强盗的一个等同物。结果这种想象是读者绝对不能理解的。我想这就是现代诗晦涩的一个原因。晦涩可能是诗在这个流行快餐文化世界不受欢迎的原因,但我们无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真理在多数时间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6 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回见君:关于当代诗歌主题演化的个人看法》

小鱼儿老大诶,先到你的版面闹点事情咯。嘿嘿。
问好!!
发表于 2003-11-16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回见君:关于当代诗歌主题演化的个人看法》

我一直希望看到具体而深入地谈一个小问题的评论,哪怕是文细读。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6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回见君:关于当代诗歌主题演化的个人看法》

嘿嘿。
兄台意思是说我这个空洞了么?
哈哈,我却以为兄台似乎不愿意抬头看看这个实际诶。
哈哈,恭维人的话,我桑阳一直不会说咯,如果诗歌评论方向永远是解读功能的话,或者仅仅是说某人作品多么优秀的话,批评二字可以不要了诶。评论永远是前瞻的,是为了实验服务的。当某一种实验过于泛滥时候,批评界不说,估计也没人说咯。自然了,桑某说的,在桑某看来不是小问题,是大问题,但如果大问题都不能说,何来小问题?如此,掩耳盗铃诶。
哈哈,桑阳一贯直言,若有得罪,兄台海涵!~!
发表于 2003-11-16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回见君:关于当代诗歌主题演化的个人看法》

支持
发表于 2003-11-16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回见君:关于当代诗歌主题演化的个人看法》

欢迎桑阳,我晚上再仔细看。握手!
发表于 2003-11-17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回见君:关于当代诗歌主题演化的个人看法》

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2 15: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