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45|回复: 1

张嘉谚:低诗歌运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24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低诗歌运动
——试看网络文学革命的前潮
●张嘉谚
引言:
新文学革命的讨论首先在“反饰时代”网坛开展,引起了空房子主义、北京评论、诗选刊、星星诗刊、第三条道路、赶路、平民诗歌、女子诗报、诗歌海平面、中国诗人、中国话语权力、中国平民诗歌、军火库、《墙》、战旗先锋等诗歌论坛的热烈回响,这无疑令人鼓舞,也很有意义。但“意义”并不等同于“价值”,意义多指长远的终极性追求,而价值则表示其具有实用的意味。本文认为,借助网络倡导文学革命与文化运动,虽有其必要性,但从具体实施的阶段性来说,第一步可从诗歌入手;准确地说,从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考虑,目前可着重推行“低诗歌运动”。
低诗歌运动的由来
“低诗歌运动” 的提法和命名,决非某种心血来潮。
回望历史,不少人发现,中国新诗走的是一条不断向下的路线①。特别是近20余年,这种趋势愈来愈明显:北岛们把贺敬之、郭小川等讴歌的虚妄性英雄模范拉回到不失英雄气概的普通之“人”上,第三代诗人进一步把诗的主角还原为平俗和平凡之人;如果说,这些平俗的民间分子或平凡的知识分子(直到中间代和70后一代)从整体上看还不失某种意义上的崇高气息或优美气度, 他们之中已经有人感到优美与优雅的可笑,喊出“崇高真累”了。于是有了伊沙“饿死诗人”的尖叫,有了杨春光“撑死诗人”、“枪毙诗人”和“诗人无饭(犯)”的嘲笑!后来“下半身”作为一个诗歌流派脱颖而出,赤裸裸地只滑下而不反上,“在通往牛逼的路上一路狂奔”;更有垃圾派干脆打出“崇低”的旗号,从“下半身”再“向下一米”,完全落到地面上来,甚至钻进“垃圾”之中!中国诗歌的主角从神话英雄(郭沫若的凤凰、天狗)到战斗英雄(艾青的吹号者、李季的王贵);从政党领袖到工农兵模范(毛泽东、雷锋等),转变为普通的人、平凡的人与俗人;其间一度转向虚饰的“语言”(偏离了人),又折回头来,寻找所谓的“个人”;也许是在“民间分子”与“知识分子”之间寻找代理人,或许也在“中间代”与“70后”中寻找新的主角;忽然,中国诗歌出现了残缺不全的“下半身”,从人转变为“非人”,然而不久,中国诗歌猛地从下半身坠落到地上,打出了“垃圾派”的汹汹旗帜!至此,中国诗歌在迂回扭曲中已将“向下之路”走到底线。而另一个反饰主义诗歌流派,则开始了将诗歌引向剥除虚饰,回归“真人”之路。这一从神(神话与传说英雄)——现实英雄——虚妄模范——人(群体崇高、理想主义)——平民(躲避责任、务实主义)——语言(空壳人)——人(个体平庸、低俗粗鄙)——肉(人已残缺)——物(垃圾)——真人的历史性进化,似乎大致点击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诗歌行走的轨迹。
到目前为止,中国先锋诗歌以肉(性事)或物(垃圾)为诗写对象的不仅是“下半身”或“垃圾派”,其他众多诗人或单独或集群(如空房子主义、反饰时代、军火库、中国话语权力、中国平民诗歌、民间说唱……)也在不约而同地干着“向下”或“崇低”的诗歌写作。我们何妨把这类诗歌称之为“低诗歌”,把这种诗写称之为“低性写作”或“低化写作”;把当前方兴未艾的“低诗歌”潮动,称其为“低诗歌运动”?
“低诗歌运动”成为中国先锋诗歌历史走势的最新表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它的出现是这个垃圾时代的合理产物,也是我们生存其间的社会现实假货泛滥的必然反映。它的“低”并不意味着诗歌精神的堕落,相反,当“假、大、空”成为一个社会的常态,并打着“崇高”、“光彩”、“正确”的旗号猖獗盛行,作为社会意识敏锐的神经,诗人早已忍无可忍!他们意识到:审伪(审假)、审丑与审恶是他们义不容辞的批判性使命,于是不约而同地“向下”——站立到底层地面上,以“崇低”的精神姿态反其道而行之,对于横行高处的“假大空”货色,采取了一种“以下犯上”式的冷眼审视②;同时,他们的诗歌写作也拒绝含糊与朦胧而变得明白易懂③。这反映了“低诗歌”一种“切实”的美学原则:让自己重新走回民众之中——巨人安泰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这样的诗歌写作,势必从根基上汲取最深厚的力量④。

为什么文学革命先推行低诗歌运动
或许有人会问:第一步先推行“低诗歌运动”,是不是太保守?有无必要?
我们倒要反问:不推行成功有望的“低诗歌运动”,我们怎么进行更深入的文学与文化革命?!
毫无疑问,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这个最终目标只能一步一步地实现。由诗歌到文学,由文学到文化,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进程。第一步先开展“低诗歌运动”,是基于以下考虑:
1、如果不能驾轻就熟左右逢源
目前,在诗歌网络上进行的新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响应者,多为诗人与爱诗者。而现代社会的学科与专业分支相当细密,不说文化,就是文学,涵盖面也很宽。虽然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的空间距离,而且,其他人文性综合论坛与思想论坛早就开始了争人权要民主的新维权运动,比敏感的诗人们提前进入了思想观念变革的前沿。但我们如鱼得水的毕竟还是诗歌网络。对不熟悉的部门轻易干预,对不熟悉的领域轻易逾越,不说闹笑话吧,至少会精力不集中,甚至力不从心!先在诗歌网络这块场地进行,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与努力会更有信心。
2、社会条件:比较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
看看我们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当前的中国大陆,虽然有整个社会民族文化复兴的客观需要,但要在网络外进行社会性的文学革命与文化运动,并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也缺乏应有的文化氛围。这就是网络文学革命要先行于社会文学革命,网络文化运动要先行于社会文化运动的现实根由。这一点,与上个世纪初那场并不彻底的新文化运动比较就清楚了。陈独秀们领导的新文化运动,虽说不彻底,但为那场运动提供的社会基础与人心流向是相当充分的。那是社会革命已经先行的充分:第一、在改良立宪与辛亥革命之后,形成了各地方政府独立与各种社会团体独立(政府军队多元而非政治民主多元),那样一种多元制衡格局;第二、晚清政府垮台,“王纲解纽”后国人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办报刊自由等等;特别是,全国的军队或其他武装力量分散在国民革命军、北洋军阀和各地商团手中,没有被一个专制性的政党完全控制,但也没有掌控在一个健全的民主政府手中,使军队国家化(既不属任何政党,也不干涉政治,只履行保卫国家安全职责);再加上全国人心思图变革,一旦陈独秀们的《新青年》得风气之先,那场新文化运动就很快风起云涌,保障了五四社会政治运动与白话文学革命的胜利。可惜的是,那场声势浩大本应深入改造国民精神与社会结构的新文化运动,被孙中山搞暴力革命中断了。
历史已经证明,社会文化运动的弊端是容易唤起同步的社会革命,弄不好就会引发暴力,中断它在思想文化领域虽然激烈却又温和的正常进程,导致最终夭折的悲剧结果。今天,文学革命的先决条件在互联网上成熟,这是它和社会文学革命的根本区别。垃圾派能够在短短的几个月,造成一个声势赫赫的诗歌流派,没有现代网络能成吗?杨春光、丁友星等人提出首先在网络上进行文学革命,正是为此。而网络诗歌革命,也就是目前的“低诗歌运动”。
3.中国文化人现状与文学的退潮
这是人们很容易目击的中国文化人现状:在影视、报刊等强势媒体为权势和钱币俘虏的现代市场社会,官方意识形态虽较以前失势,却始终有权势话语撑持,据守着稳固的文化要垒,决不会轻易动摇。中国文化知识界、特别是教育界漠视人间苦难,纷纷投向权欲、钱欲与享欲,令人齿冷!既然那些掌握种种社会权势的知识精英各营私利,又遑论唯利是图的工商界知识人士!
单看中国的文学领域:得势的大众文化挟持着社会知识精英,迫使严肃文学退守边缘的趋势并未减缓。新时期至今,戏剧最先失去了争锋的势头;一度活跃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高潮已过,现已转向的长篇写作的大多数作家经过不断洗脑,估计难有大的指望!散文(包括思想随笔)在上世纪末的90年代曾掀起大潮,而今也已落幕;报告文学的兴盛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总之,以上文体无论是作者队伍、文学精神还是文学体式,都已彻底丧失了前卫性锐气与批判的锋芒;一批批文学理想主义、启蒙主义者已在89之后流亡或转向,或被商品市场和大众文化挤兑,未见重振;导致整个知识阶层对文学的冷漠,令人大抽冷气。更令人忧心的,是如今的作家与作者整体素质下降,其中相当部分已然堕落:拍马钻营、把玩名利,沉浮欲海,欺行霸市……种种精神沦落现象,从文学其他门类到诗歌,人们已是司空见惯!
可见,而今的中国已不可能指望社会性文学革命或文化革命;网络文化革命先行,是这个时代以新的历史条件赋予一代新人的神圣使命。
4.历史上的激进主义教训
中国的事情,没有机会时急不得,有了机会时又错过不得。由于文化历史积垢太宽太厚太重,一旦看准时机,找准楔入点,着手时当力求稳、准、狠;不怕点点滴滴,只要锲而不舍。要打白蚁战,不图走捷径。不学孙中山毛毛躁躁的“毕其功于一役”,不学毛泽东异想天开的“十五年超英赶美”大跃进;也不能只破坏不建设。应当学习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我们面对的问题,主要指现实社会的制度弊病所引起的,如各种民间苦难中暴露出来的民主、法制与公民的自由与人权等方面的体制病问题,我们应当多关注、多研究、多思考、多讨论;那种自欺欺人的、痴人做梦式的不合实际的理想主义,还是免谈的好!——从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着手,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推进,直至制度性大问题的解决。在艺术话语与意识话语这个问题上,本文赞同杨春光的见解:“破坏就是建设!”这是“从非实用哲学意义上的微观把握来讲,文化文字的破坏性到达就是文化文字的建设性到达;而从非实用哲学与实用哲学都包括在内的宏观把握意义上讲,则是边破坏边建设”:破坏一点,建设一点,巩固一点;破坏一片,建设一片,巩固一片。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逐步展开的“运动过程”中逐渐积聚力量: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亦即由点成线,由线交织,渐渐拓展成块成片……
我们的知识精英们,已经有了近现代将近200年历史的严酷教训,随着思考的成熟,步伐应该稳健一些、步骤应当切实一些。
当然,对于以上问题,倡导者是有共识的⑤:第一步推行“低诗歌运动”,就给下一步社会性文学文化运动打了基础:一是作思想的积累与锻造;二是作人才的积聚和锻炼;三是一边推动网络上的“低诗歌运动”与文学文化运动,一边耐心等待网络外社会性文化革命条件和文化氛围的成熟。
低诗歌运动之可能
应该说,上个世纪末的学人思考及思想随笔为新的诗歌运动准备了可贵的思想资粮。
与其他文学体式不同,中国诗歌不仅一直保持着先锋的活力,而且以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推动诗歌探索一浪又一浪地向前涌进。
中国诗人以朦胧写作、语言狂欢、个人写作、女性写作、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口语写作乃至后现代波普写作等等,不断排成向前冲击的队列。但奇怪的是,从朦胧诗以来,中国诗歌却又日益偏离现实生活,回避人间苦难,离弃社会大众,最后导致诗歌自杀于广大受众!尽管要求诗歌回归社会生活现场,走向广大受众的呼声不绝于耳,其间也有杨春光、伊沙等人的诗写给以锥刺与抨击,可直到空房子主义、垃圾派、反饰主义网络写作的主张出现,才算真正有了自觉的流派倡导与集群性努力。这种局面,为着实回归生活现场的“低诗歌运动”,足足准备了20余年!⑥
网络的相对自由度为新的诗歌运动提供了恣意驰驱的舞台。在文学领域中,只有诗歌率先在现代网络上开辟了众多诗歌网站与诗歌论坛,并与全国层出不穷的诗歌民刊密切呼应。
犹为可喜的是,“低诗歌运动”已经有了“北京评论”、“反饰主义”、“空房子主义”、“汉语文学”、“军火库”、“中国话语权力”、“中国平民诗歌”、“诗歌海平面”和“第三条道路”等好几个人气较旺的网站为基本据点,又有“《墙》战旗先锋”、“中国诗魂”、“现实主义”、“原创性写作”、“垃圾运动”、“赶路”、“三峡诗刊”、“天地人诗刊”和“汉诗评论”等论坛与一些实力诗人的加盟;国人期待了多少年的真正“同人刊物”已在网络上大面积同步出现!成为造就诗歌流派、诗歌运动与人才的根据地。正像当年俄国的《火星报》、《祖国纪事》;中国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小说月报》、《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现代评论》、《晨报》副刊和《语丝》周刊;三十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现代》;四十年代的《七月》、《诗创造》等报刊一样,有共同的思想倾向与艺术追求的人们,自然会从中产生出来,自然会四面汇聚而来。
垃圾派、空房子主义、反饰主义等诗歌流派,已成为“低诗歌运动”颇具冲击力的前驱浪头 。
在杨春光、伊沙、徐乡愁、丁友星、皮旦、汪峰、凡斯、典裘沽酒、丁伊目、管上、西部快枪、管党生、墓草、欧阳昱、大路朝天、小月亮、龙俊、一空、黄土、蓝蝴蝶紫丁香、蒋蓝、曹野峰、野狼、李磊、蒋品超、古水、浪子、路顺、训练小猪天上飞、小王子、孙大炮、伟力、闹闹、方子昂、李尚朝、严家威、永恒的蝶舞、梁山剑客、秦风、钱刚……等诗人笔下,已经出现了不少结实有力或引人注目的“低诗歌”文本。
因了以上种种主客观因素与条件,“低诗歌运动”已成必行之势!
在当今网络多元喧哗的诗歌写作中,从事“低诗歌运动”的,是这样一些诗人或写作群体:凡属具有自由精神独立品格,以“崇低、向下”的“低性写作”姿态(这种姿态里往往隐藏着“崇高、向上”的诗性冲动),循着“审丑、崇低、向下、空白、形而下、解构、消解、反饰、体制外、边缘、去除中心、反权力话语、后政治、批判”的诗写路线,参与寻求“人”的终极解放的写诗者与爱诗者,都自然地成为“低诗歌运动”的一员。
“低诗歌运动”的构成形态是开放无序的,它是赞同或参与“低性写作”的人们不分年龄自由松散的组合,彻底破除了中国诗界自第三代以来,总是以出生年代论资排辈写作群体的失效划分——集群登场或是散兵游勇的单打独斗,都无不可。但“低诗歌”的“运动”形态却又可能是统一有序的,所谓“统一”,是说“低诗歌运动”有寻求诗歌革命、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一体化目标;所谓“有序”,是指“低诗歌”写作有 “崇低”、“审丑”、“解构”、“反饰”“后政治”等“以下犯上”的共通性批判路线。
“低诗歌运动”当然不只是几个诗人的弄潮,而是要召唤一批批诗人的投入,把那些追求自由写作的先锋诗人吸聚在一股“低性写作”的洪流之中;“低诗歌运动”也不光是一个流派或几个群体的诗写,而是众多诗歌流派与众多诗写群集的合唱;“低诗歌运动”是一种状态,一种潮流,但又不是一般的状态与潮流,它汇聚的是所有从事“低性写作”的诗人、流派或团体。这些个人、集群或流派越是充分地致力于它们的个性与集群、流派特征的写作(如空房子主义写作、垃圾派写作、垃圾运动写作、反饰主义写作、中国权力话语写作、平民诗歌写作、体制外写作、新现实主义写作),“低诗歌运动”就愈加壮盛!可见,本质上的“低诗歌运动”是一种先锋状态;放眼中国诗歌的全局,“低诗歌运动”的位置处在牵动诗歌整体活动的潮头。
“低诗歌运动”的开始不是一个点,而是有若干的点;各个山头的细泉出石缝便是它的起源。当我们从大处俯瞰,并不只盯紊流,便不难看见空房子主义、垃圾派与垃圾运动、反饰主义、中国军火库艺术联盟、中国权力话语、中国平民诗歌写作、中国诗魂、《墙》战旗先锋、民间说唱等各种旗帜正从四面奔来;沿着不同的道路,带着不同的诗写武器从各条道路披荆斩棘而来。“低诗歌运动”是若干支流从各个起点汇集而成的一道诗写潮流。
“低诗歌运动”的展开如同江河的涌流,会有它的曲折与起伏,但不会是固定的形态;我们不知道它何时波涛汹涌,何处又风光漪涟……
“低诗歌运动”是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开始的?恐怕谁也难以说清。但这个运动的走势似乎可以大致估计,那就是,汇入网络时代的新文学革命或新文化运动的潮流之中。换句话说,什么时候网络文学革命或网络文化运动全面展开了,“低诗歌运动”的高潮也就随着出现了。

低诗歌运动:理念与其他
知白守黑的哲学理念
“人类天生要从崇高和神圣的事物汲取力量。否则人们不会冒险登山,不会航海,不会对时间和空间感到敬畏,不会去看废墟;走到草原上也不会感到愉快;看到雪线,不会长时间眺望;也不会吃饱了撑得慌去写诗,且以写诗作为终身的事业(尽管一些人嘴上不承认,把写诗硬说成玩诗)。人类是一种天生就要崇高的动物,崇高的事物永远都在感动人类,给人类以力量。诗里有崇高,这个诗就完全脱俗;人的格调里有崇高,这个人就格外让人崇敬。”(老枪语)这个道理,“低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们并非不懂得。问题在于,当“崇高”变得垃圾化,一个“装逼的世界”(徐乡愁语)与诗人处处劈面相对时,诗歌的先锋写作宁可向下贴近地皮!宁愿降低为垃圾,也断然不会与伪崇高伪神圣同流合污!这种态度决定了“低诗歌运动”的哲学理念——知白守黑。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老子•二十八章》);又说“反者道之动。”(《老子•四十章》)这里的关键,是把握“上”与“下”,“黑”与“白”的转化。“透过粉饰,我会掘出地狱;给我粪土,我化它为黄金!”波特莱尔说得多好!
由低向上的观察视角
俗话说:“狗眼看人低”。如果取消这句话的贬义,处于低位的“狗眼”,最能看穿某些人面畜生的丑恶、虚伪与肮脏!正如鲁迅所说:“古之君子,每以禽兽斥人,殊不知便是昆虫,值得师法的地方也多着哪!”鲁迅又说:“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由低向上,是“低诗歌运动”接手鲁迅的真精神,对社会现实对生活现场采取的基本审视角度。
“破坏即建设”的写作原则
由低向上的观察视角所产生的,是“破坏即建设”的写作原则——“破坏就是建设!我们破坏并解构政治权力中心话语,我们就建设了解构权力中心话语的解构主义写作;我们破坏并把政治与色情话语互文错位写作,我们就建设了政治与色情错位写作的黑色幽默,诸如其他向度的多元写作,以此类推……”⑦。“低诗歌运动”所从事的话语破坏,包含了“审丑”、“崇低”、“揭露”、“暴露”、“反饰”、“批判”、“解构”、“空白”、“反讽”、“拆散”、“抠象”、“曝光”、以及“性事与政事互文或谐音”、“政治与色情谐音或错位”等等写作手段。

以下犯上的写作路线
犯,是指非社会物性暴力的话语侵犯;上,主要指那些伪崇高、伪神圣,假公仆、假道学和极权主义主流话语。“低诗歌运动”采取“以下犯上”的写作策略,就是要消解高高在上的腐败权力,嘲讽装腔仗势的歌德派诗写(尸泻);同时,“高度评价针贬时弊、愤世疾俗、为正义代言、为人民请命、为人的基本权利鼓与呼的大气、磅礴或通俗易懂以及激情荡漾的作品。”⑧目的在于侵蚀与消解权力话语,逐步争取话语权力。⑨
平面扫荡的清场建设
“低诗歌运动”不企图反对别的“非低性写作”,它只想吸引“低性写作”以外的其他诗歌写作;对以“真”为本的“高性写作”,“低诗歌运动”不会采取敌视态度,它要针对的是“假恶丑”与“假大空”的诗写。亦即针对“那种不痛不痒的空洞形式写作、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写作、无视残酷现实真像的逃避写作、蔑视人间苦难的张扬自我写作和日常无聊的个性化写作”,因为这些写作都“与先锋写作精神格格不入”。从根本上看,它们都是“反人民、反良知、反文人担当社会道义、反知识分子批判精神和民本写作立场的反人性反人类的反动写作。”⑩我们希望通过“低诗歌运动”的冲刷,“修正一些没骨头的写作倾向,纠正一些软骨头的诗歌气质;修正一些奴颜卑膝的写作姿态,纠正一些媚骨十足的诗歌现象;修正一些摇尾乞怜的写作方向,纠正一些犬儒弱态的诗歌形象;修正小家子气的个人化写作潮流,纠正一些娘们气息浓厚的日常化诗歌走势;修正一些逃避现实的写作逆流,纠正一些投降专制的诗歌稗史”⑾。
独立自主的精神信念
我要独立我怕谁?我要自由我怕谁?我要自尊我怕谁?我要人权我怕谁?我正年青我怕谁?我在地面我怕谁?我在底层我怕谁?看透世界我怕谁?正当说话我怕谁?追求真理我怕谁?操守良知我怕谁?为民代言我怕谁?为国求法我怕谁?平民写作我怕谁?体制外写作我怕谁?崇低写作我怕谁?审丑写作我怕谁?解构写作我怕谁?另类写作我怕谁?后政治写作我怕谁?搞批判主义写作我怕谁?反权力话语写作我怕谁?我是垃圾我怕谁?——我是非人我怕谁?!!!
“首先去畏”——是“低诗歌运动”必须操持的精神信念,它的骨核即是人格的独立自主。“低诗歌运动”的参与者有了这种立场信念,方能以各种可能的手段去进行突破各种禁区的写作,方能以诗性话语胆大妄为地斥权威、批腐败、解构强势话语暴政,直捣集权意识形态的最后禁区。

从眼前做起,从面前着手
先从眼前做起,先从面前着手。坚持搞他一阵子,一点一点地创造并巩固“低诗歌运动”的实绩。
所谓实绩,表现在以下方面:
1、要有一批真正立得住脚的“低诗歌”作品(垃圾诗、空白诗、反饰诗与其他“崇低”、“审丑”、“解构”、“批判”和“后政治”写作的诗歌文本);
2、要有一批真正站得住脚的“低性写作”诗人或“低化写作”诗人(他们可以同时是垃圾派或反饰派或空房子主义或其他流派的高手与将才,如杨春光、丁友星、徐乡愁、皮旦、红尘子、老枪、汉上刘歌、白马非马、蒋蓝、赵思运、任意好、西部快枪、大路朝天、管上、蒋品超、向卫国、小王子、孙大炮、黄土、凡斯、典裘沽酒、何必、方舟……);
3、要有诗学理论的探讨与创新。在这方面,空房子主义、垃圾派和反饰主义都有各自的贡献;尤其是空房子主义与垃圾派的诗学可谓卓有建树;
4、要能由点成团,由小团逐渐集群化,由集群写作形成各个诗歌写作流派。这一点,目前看来成功有望;
5、要有一批人来努力介绍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宣传人类文化的普世价值,致力于提高当今诗人与知识阶层的思想素质与精神品位。
2004年3月10日初稿
2004年3月15日二稿
2004年3月17日三稿
2004年3月24日略改
说明:本文所引若干论坛网站与诗人名单,为视界开阔的先锋诗人杨春光提供,特此致谢!本文尚未定稿,拟征求各位诗友意见,最后订正。
注释:
①“从五四白话诗、朦胧诗、第三代诗、九十年代诗歌到今天,中国诗歌似乎正在悄然地走着一条具体的‘向下的道路’”(蒋浩:《关于“七十年代诗歌选集”的十个问题》)
②凡斯:“垃圾派诗歌有它的核质,就是垃圾精神,就是崇低、解构和另类,就是一种从下向上的反叛。”
训练小猪天上飞:“垃圾诗就是要对中国过去几千年来建立起来的在一种‘崇高’的精神文化的教义进行反动和断裂,就是要对过去诗歌为‘崇高’所极力赞美的‘真、美、善’极力摈弃,而用‘崇低’这种形式把世界存在的‘假、丑、恶’的客观本质进行强化入诗。最大限度地揭开人性阴暗的一面。它是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写作。”
杨春光:“崇低就是重视形而下,就是关注现实,立足现场,反对伪崇高——道貌岸然的意识形态;向下就是一心审丑,审丑就是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审丑就要发挥先锋诗人敏锐的批判能力,坚决与犬儒文人的歌功颂德疏离,警惕现实与诗歌写作中虚假成分的无限膨胀,引导人们走向以批判为主的高级审美人生,从而告别虚饰浮夸以假乱真的低级人生。”
一空:“让诗歌彻底脱离虚妄”,摘掉高尚与媚俗的外衣,更加真实,更加平凡,更加接近普通的读者大众,使人们对诗歌的神秘和距离感最终消除。(《关于垃圾运动三原则的进一步阐述及其意义导正》)
③例如杨春光这样的自我评述:“我的写作是多元的(包括形式到内容)也是复调的,决不是朦朦胧胧的。我们既要告别前现代主义的朦胧诗时代,也要告别无涉政治犬儒写作时代,而尽量走向后现代开放多元的明朗化写作时代。”(04年2月13日〖北京评论〗发贴)
丁友星说:反饰主义表现在诗歌的形式上,一方面使诗歌表达为受众所接受,即:力求语言避玄奥晦涩、趋明丽平易,革除“雕章镂句”等诸多形式方面之陋习。表现在诗歌的内容上,反饰主义要求增强诗歌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小二黑也认为:反饰主义反对的是“假”,即反对欺世、欺人、自欺;反对的是“空”,即反对诗歌里的文字游戏和空壳创作。(《我的反饰主义诗歌观》)
④老枪:“面向现在,为现在写作。为现在在世的人群写作。现在是我们立身安命之所,是诗歌发生的现场。对于诗歌而言,除了这个现场,再没有第二现场。”(04年3月3日〖军火库〗发贴)
⑤杨春光:“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行一场以诗歌革命为主的文学革命!”
“当前开展的现代新文化运动,在我们诗人内部,就是要利用网络平台,首先开展诗歌革命,然后逐步开展文学革命、文艺革命和文化革命。……对于诗歌网络界,我们的渐进步骤是:诗歌革命——文学革命——文艺革命——统称为现代文化革命。
我们要从诗歌领域开始,先提出总目标,宏观地提出问题,然后从微观解决问题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复杂;由诗歌到文学;由文学到文化;由多种到多元;由流派到潮流;由小浪涟漪到大浪翻卷;由个别努力到统一战线形成,直至包容各种反对意见的多元性共识话语的广泛建立;由文学领域先行到文化层面的自由言论与民主空间的大解放。”(《我们的基本构想和具体步骤》)
⑥老枪:“我认为,目前反对诗歌文化专制、霸权主义,并要求为“民间”与"先锋"重新正名与准确定位,反对犬儒主义、投降主义的写作路线,呼吁关注与干预政治与当下现实等确实已成为中国许多网络诗人的共识,也是逐渐在诗坛、真正的民间出现的比较强大的潮流。” (04年3月3日〖军火库〗发贴)
⑦杨春光:《破坏即建设论》
⑧杨春光:《破坏即建设论》
⑨杨春光:“興论是我们的权力,无论是民主和专制的国度,话语权力都在知识分子手里,只不过是前者更具独立品性,而后者绝大部分当了御用文人或投降派而已;少部分坚持独立品格的则倍受磨难!诗人、作家、艺术家掌握艺术话语权力,与权力话语抗衡更富有战略性、魅力性与独在性。知识分子应是一族以话语能力进行战斗的社会部落,诗人应是知识分子中掌握话语权力的领导者,应当是握紧话语权力英勇战斗的先锋!我们不战斗谁战斗?我们若也全部投降了,这个腐朽的权力话语弥漫的世道就会愈加黑暗……写诗就是运用我们掌握的话语权力进行自由表达。这种表达既是天赋人权,也是人赋人权。天赋我会说话、人赋我会表达。这种话语书写方式是独立不羁的,也是自由自主的。诗人以此与不义腐朽的权力话语相抗衡。”(《对此,我只能说不!》)
⑩参见杨春光:《诗从语言始,到政治止》一文;
⑾杨春光:《诗歌的纠正》

本贴由张嘉谚于2004年3月24日13:11:11在乐趣园〖民间说唱〗发表
http://dl.netsh.com/bbs/505674/
发表于 2004-3-31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嘉谚:低诗歌运动

低诗歌运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4 14: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