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52|回复: 2

《南京评论》(纸刊)创刊号于日前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31 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刊词
诗歌
代 薇 诗十首
黄 梵 代薇:本能颁布的诗歌荣誉
朱 朱 门铃
麦 道 连接代薇的虚线
严 琳 落地的声音——代薇访谈录
朱 朱 约会(外二首)
臧 棣 开卷考试(六首)
马铃薯兄弟 黄昏的液体(五首)
沈娟蕾 天堂电影院(外一首)
苏 省 本命年传说
郭向华 声音(外二首)
陈东东 幽隐街的玉树后庭花
吴情水 恋人的画像(外一首)
评论
敬文东 六十年代的“怀乡病”
夏夜清 不可更改的乐章
唐不遇 偏见、车祸与卜水者
赵 霞 旧的“信物”:美感(外一篇)
张桃洲 写一种神经质的魔术
小说
何 晴 黑子活动极大年
育 邦 飞鸢
当代艺术阅读
贾 穹 架上作品
翁 奋 行为艺术作品

发刊词
  一直到今天,对于很多人来说,南京仍然是一座想象中的城市:它的一半掩映在六朝宫墙的斑驳阴影里,另一半,则从混合着褪色照片、嘈杂市声和怀旧意绪的民国钟楼下浮现出来。所有从想象者脑海掠过的建筑、街景、服饰、吃食乃至表情,无一不被涂上一层既绚烂、艳丽,又灰暗、颓败的色调。那些浮游于其间的文字,似乎也不例外。
  长期以来,这种源于历史(时间)的想象性误读,以及自身发展遭受遮蔽的现实,致使南京被寄予更多的文化上的期待,而不是以一座现代意义都市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相形之下,人们更愿意将南京视为一种生活情景或氛围的“代名词”:这里雨燕低飞,风光旖旎,一切显得宁静而安详……。无疑,这样的理解过分渲染了南京的空间特性,即仅把南京当作一个带有南方气息的地域概念,因而未免偏狭。
  不过,有一点则是确实的:这座城市的体内从来就不缺乏对书写的隐秘热情。在它并不宽阔的林荫底下,总栖歇着一些敏于词语的人,一茬接着一茬,代代展现着江南一地的风俗与传奇。南方的温润培育了写作者的耐心,同时也掩藏了他们探索的锋芒——由于种种偏见,他们中的多数耽于纤细的机巧,最终难逃闲情雅趣的宿命。
  或许出于对上述误读和偏见予以匡正的渴望,但更是为表达对这座城市固有氛围的珍惜与敬意,我们创办了这份冠以南京之名的文学刊物。当然,写作本身与这些毫无关系。写作在这个时代,自有其特殊的伸展方向和命运,对此我们无须多说什么。与其说一份刊物试图倡导某种写作风尚,不如说它将会提供这样一处场所:在其中,一批写作者自由集结,各自寻索通往写作秘地的路径。

二○○三年四月,南京

《南京评论》同人

总编 吴情水
主编 张桃洲
编委
代 薇 朱 朱 的 克
西 渡 臧 棣 张桃洲
岩 鹰 赵 刚 马铃薯兄弟
沉 河 吴情水
责编
育 邦 夏夜清 瘦 叟 程世农
艺术主持
茅小浪
装帧设计
王 俊

通讯地址 南京市鼓楼邮政200#信箱(210008)
发表于 2003-5-31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0>诗歌报第一大厅</a>转移过来的!
发表于 2003-7-21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评论》(纸刊)创刊号于日前出版

买的到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2 21: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