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岸诗写世界200名人之一《巴顿将军》
巴顿将军
左岸
小雨对一个人的抚摸,是辽阔的
卢森堡,哈姆二战美军公墓,是一块无声的布
一头加利福尼亚狮子,埋在这里,那些草
或者不如说,那些鬃毛,依然活着。十字架下的
六千多位阵亡士兵,以嘴唇,推动地下的岩石
跑动。圣路易弧形拱门,弯下腰的一刻
孩子们看到了,麦哥娜姆甜玉米,真实的曲线
而他们的父亲,依然抱着毛瑟枪,蹬着大皮靴
寻找蚯蚓的旗帜。这个小老头
墓志铭写着:乔治·巴顿第3集团军上将军号02605
小雨在皮肤上的渗透,是苍茫的
冷丁,背后有人拍了我一下,回头看去
什么也没有。倒是我灵魂掉到泥土的声音
很快接近黑夜的炮群
意象像黑夜的炮群:浅析左岸《巴顿将军》的意象手法
文/木行之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我认为意象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表象层,即外在客观物象,它是形象的、具体的、可感的,属于物质层,是外在的;第二层次是表意层,即对外在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是审美意识的再现,它是抽象的、主观的、不固定的,属于精神层,是内在的。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诗歌写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新手还是行家,都不可小觑。如何把握好诗歌的意象写作技巧,左岸先生的诗作《巴顿将军》,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样本,通过分析其中的意象特点与表达手法,将对提高我们的意象表达技巧有所帮助。引用《巴顿将军》中的一句话——“黑夜的炮群”,意象饱满密集、绘声绘色、具有冲击力这正是左岸诗作意象的生动形象概括,我认为《巴顿将军》的意象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借经典意象,豁开情感之门。开篇的“小雨”,落在了传统文化的背影里。“清明时节雨纷纷”,“小雨”带人们忧思、伤感与怀旧,这是特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淀,形成的一种情结与心理,拉开了去“公墓”的感情雨幕。这种意象写法,就较好的借用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自然而然的营造了去公墓的感伤气氛,打开了情感的大门。
二是泼墨“皆着我之色”,物我为一。王国维云“以我观物,故物物皆着我之色”,作者浓烈深厚的情感外射于物,物我为一,使得意象饱满,情感色彩鲜明。“卢森堡,哈姆二战美军公墓,是一块无声的布”,“无声的布”形象的写出了公墓的肃穆与庄严,读来心中一沉,景仰与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那些草/或者不如说,那些鬃毛,依然活着。”,“草”是植物,作者把它比喻为“鬃毛”,立刻让我们想到飞驰的战马,想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依然活着”一语双关,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同时战火与硝烟,也还“活着”,世界经历二战磨难后,仍不太平。“十字架下的/六千多位阵亡士兵,以嘴唇,推动地下的岩石/跑动。”,活着的是草,而睡着的是“六千多位阵亡士兵”,两者形成强烈对比,难怪会“以嘴唇,推动地下的岩石/跑动。”,这些纷至沓来富有冲击力的意象,旗帜鲜明的表达出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与痛责,对人间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多种意象交织,形成视觉与听觉冲击波。“小雨”、“公墓”、“草”、“嘴唇”、“旗帜”、“炮弹”等意象互相交织在一起,给人视觉与听觉上带来巨大冲击,正是这种巨大的冲击力,才能炸开公墓里铅一样沉重的空气,也才能让作者心口打开一个缺口,让沉闷与压抑至极的感情集体出逃,寻找一线生存的机会。
另外,注重意象的陌生化效果与硬度,也是作者重要意象表现技巧之一。如“倒是我/灵魂掉到泥土的声音/很快接近黑夜的炮群”,“黑夜的炮群”准确、有力的把“灵魂掉到泥土的声音”描绘的如临其境,顷刻把作者的情感推向新的高峰!
作者简介:廖松涛,笔名木行之,1979年出生于湖北,现居北京。自大学时公开发表作品以来,在《岁月》、《绿风》、《诗选刊》等刊物发表过作品,著有诗集《漂泊的石头》。创办并主编民刊《北京诗人》。现居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