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6|回复: 2

飞翔的悖论:吴光琛诗歌中的存在困境与精神超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飞翔的悖论:吴光琛诗歌中的存在困境与精神超越
        ——读吴光琛组诗《书中只记录了你的飞翔》

李  榄

吴光琛的组诗《书中只记录了你的飞翔》以五首短诗构筑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诗意空间,其中"飞翔"作为一种核心意象,既指向物理层面的运动,又隐喻着精神层面的超越。这组诗通过"雨中等待"、"出村回忆"、"悬崖徘徊"、"枯树凝视"和"水鸟捕食"五个场景,展现了现代人在异化世界中的存在困境与自我救赎的可能路径。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和富有张力的意象群,将个体经验升华为普遍的人类境遇,在碎片化的现代生活中寻找诗意的栖居可能。

一、异化世界中的存在困境

吴光琛的诗歌首先呈现了一个高度异化的世界图景。《雨中》一诗开篇即以"每一个面孔都是陌生的"奠定了疏离的基调,现代都市中的人际关系被简化为"相吸的引力"这种物理学术语,暗示了情感纽带的非人化转向。"那么多寻人启事/集中在一起就很可怕"这一意象尤为震撼,它不仅指向具体的社会现象,更隐喻了现代人普遍的精神迷失状态——我们不仅在寻找他人,更在寻找失落的自我。诗中"一场爱情还未白头/就已经结束"的感叹,揭示了现代情感关系的脆弱性和短暂性,爱情这一传统诗歌中永恒的主题,在此被解构为易逝的偶然相遇。
《出村忆》则通过空间位移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漂泊。"一条小路,瘦得像一根/琴弦"的比喻将地理路径转化为艺术表达的媒介,而"踩出的音符"则暗示了离乡者对故土的创造性重构。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使用"白胡须越来越稀"而非传统表述中的"白头发越来越多",这一独特意象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又隐喻了男性气质在异乡环境中的逐渐消解。"所有的都已忘却/只剩你"的结尾,揭示了记忆的选择性保留机制,那个被记住的"你"成为了抵抗完全异化的最后堡垒。
《枯树》一诗则以植物意象探讨了记忆与遗忘的辩证关系。"你不认识雨,我不认识/你"的句式构建了双重陌生化的效果,而"秋风"与"落叶"的缺席则暗示了情感交流的阻滞状态。诗中"古老的露珠"这一矛盾修辞尤为精妙——露珠本是短暂易逝的自然现象,却被赋予"古老"的时间维度,这种时间感知的错位恰恰体现了创伤记忆的顽固性。结尾处"小径消失在你的根系里"的意象,将空间运动与植物生长并置,暗示了个体记忆如何被吸收进更大的历史叙事中。

二、临界状态下的自我救赎

组诗中最为震撼的是对生死临界状态的描绘。《有三次》一诗通过"坠崖"与"被拦"的反复拉锯,展现了生存本能与死亡冲动的激烈博弈。悬崖边的"小树"作为救赎的象征,其力量不在于物质性的强大("连一只鸟/都没有"),而在于其存在的纯粹性。诗中"被淋湿的目光/悄悄地发了芽"的意象转换堪称神来之笔,将视觉器官转化为植物生长,暗示了创伤经历如何可能转化为新生的契机。这种转化不是戏剧性的顿悟,而是"悄悄"发生的微观过程,体现了诗人对心理修复机制的敏锐把握。
《水鸟》则将自然界的捕食行为提升为存在论层面的思考。水鸟"叼起一条小鱼"的日常场景,因"我的朋友从此/却再也没有回过家"的并置而获得超现实色彩。诗人将水鸟与朋友比作"两片叶子",一片在左手一片在右手,这种对称分布暗示了生命与死亡、自然与人世的辩证关系。"大自然/与人世间,在穿越叶子的/时候"这一表述构建了通透的界面感,而观察者"站在小河边"的位置,则确立了既参与又疏离的审美距离。结尾"书中/只记录了你的飞翔"点明题旨,暗示历史叙事的选择性——那些残酷的生存真相往往被优雅的运动姿态所掩盖。

三、语言形式的创新与突破

吴光琛在这组诗中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风格。首先是意象的"瘦化"处理——"瘦得像一根琴弦"的小路,"很瘦的小径",这种对纤细线条的偏爱构成了对抗物质膨胀时代的诗学策略。其次是时间的弹性处理,如"很久很久的一则往事"中的口语化重复,与"一寸一寸地复原"的缓慢进程形成呼应,创造出独特的心理时间感。再者是身体与自然的交互隐喻,如"被淋湿的目光发芽","白胡须越来越稀",打破了人体与植物界的界限。
诗人在句式结构上也颇具匠心。《枯树》中"你不认识雨,我不认识/你"的交叉否定,《有三次》中"我也不是一场雨"的突然转折,都创造出语言层面的陌生化效果。而《水鸟》中"一片/长在我的左手,一片//长在我的右手"的分行处理,通过视觉形式强化了空间对称感。这些形式实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与诗歌的情感内核高度契合。

四、当代诗歌语境中的独特价值

在当代汉语诗歌趋于叙事化、口语化的背景下,吴光琛这组诗坚持了意象派的精髓,同时又赋予其现代心理深度。与余秀华的身体写作相比,吴光琛更关注精神空间的拓扑结构;与海子的神话建构不同,吴光琛的诗歌更具日常生活的质感。诗中那些"寻人启事"、"报纸"等现代生活符号,与"琴弦"、"露珠"等传统意象并置,形成了独特的时空交错效果。
这组诗对"飞翔"的书写也构成了对朦胧诗传统的回应。与北岛笔下"我不相信"的断然否定不同,吴光琛的怀疑更为含蓄;与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的绝对隐喻相比,吴光琛的意象系统更具物质基础。这种既承续又突破的姿态,使这组诗在当代诗歌谱系中占据独特位置。

结语:吴光琛的这组诗通过五个精炼的场景,绘制了现代人从异化到救赎的精神地图。那些在雨中等待的面孔,在异乡博弈的胡须,悬崖边发芽的目光,枯树上悬挂的露珠,以及水鸟掠过的水面,共同构成了存在困境的多重镜像。而"书中只记录了你的飞翔"的最终告白,既是对历史选择性的揭示,也是对诗歌本质的隐喻——真正的诗永远在记录那些超越性的瞬间,哪怕其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坠落。在这个意义上,吴光琛的诗歌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在语言中抵抗遗忘、在飞翔中对抗重力的持续努力。

附:书中只记录了你的飞翔(组诗)

文/吴光琛

雨中

每一个面孔都是陌生的
每一个面孔的背后都藏着一种
相吸的引力,不然我
不会在雨中等你

不然,你也不会在如此干涸
的报纸里寻我,丢失已是
一件寻常事,那么多寻人启事
集中在一起就很可怕

一个熟悉的面孔,一回头
就被忘却,一场爱情还未白头
就已经结束,回到陌生
回到一场雨中

你还想不想那个未来,你还
要不要那个远方
               2025、03、08

出村忆

一条小路,瘦得像一根
琴弦,我踩出的音符
至今还在缭绕

一次不舍的回眸,深的像
一片汪洋,把那个瞬间
缠绕成了一个漩涡

我一生都在这个漩涡中
和异乡的风博弈着
白胡须越来越稀

所有的都已忘却
只剩你
               2025、03、24

有三次

有三次,想在这座危崖上
坠崖,有三次都被悬崖边的
那棵小树拦住

你说,树上连一只鸟
都没有,只有一场雨在炫耀
我也不是一场雨

那天早晨,我从梦中醒来
被淋湿的目光
悄悄地发了芽
               2025、04、25

枯树

你不认识雨,我不认识
你,我携了一丝秋风,却
没有落叶可吹

很久很久的一则往事
还挂在枝头,像一滴古老的
露珠,一寸一寸地

把我复原,一条很瘦的
小径,消失在你的
根系里
               2025、04、26

水鸟

一个猛子扎下去,你叼起
一条小鱼,而我的朋友从此
却再也没有回过家

在这个季节,你和我的
朋友,就像两片叶子,一片
长在我的左手,一片

长在我的右手,大自然
与人世间,在穿越叶子的
时候,我就站在这条小河边

像翻开一部书,书中
只记录了你的飞翔
               2025、04、30


发表于 2025-5-7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站长小鱼儿 阅至2楼!1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7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鱼儿 发表于 2025-5-7 21:01
站长小鱼儿 阅至2楼!1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9 22: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