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花土

米佳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 发表于 2025-7-18 20:11
这首诗我看是写来思考的。
为什么这么说,看题目,多少人中有个米佳燕。很耐人寻味。再看第一句,口语诗 ...

多少人中有个米佳燕
文/柏桦

口语诗人是老实厚道人——(引用尚仲敏观点,暗讽诗坛对流派的简单定性。)
喝酒不兑水的人是简单人——(反讽诗坛的“纯粹性”表演。表面赞美纯粹,实则暗示诗坛中“纯度表演”的虚伪性。)
  松开皮带的人是如释重负人——(口语与反讽的杂糅,实则暗藏文人的戏谑。
象征卸下束缚文化道德包袱,“如释重负”有种反讽解脱的廉价感。)
  研究希特勒的人是颓废人——(指向知识分子对黑暗历史的迷恋。这些分类看似随意,实则暗指当代诗歌的标签化与流派纷争。指向知识分子对暴虐美学的沉迷,揭示当代诗歌的“颓废”倾向。)
可是无穴处,何来识春雨——(“穴”喻传统根基,“春雨”喻文化滋养),质问失去传统依托的诗人如何感知诗意也象征传统的浸润。“无穴处,何来识春雨”反问传统的缺失。)
生活,我的姐妹,你还在——(“生活,我的姐妹”引用帕斯捷尔纳克,将个人体验与经典文本并置。)
春雨中的早班列车上打量
那个来自华蓥山的人吗?——(地理符号,服务诗歌地域历史厚度。引用帕斯捷尔纳克,将“生活”拟人化为观察者,在“早班列车”现代性象征中审视“华蓥山的人”地方性/边缘诗人。 )

瘦得皮包骨的反面当然是
肥得流油,想想吧,在哪里?——(隐喻文化资源的分配不均精英/大众、传统/实验,质问“在哪里”凸显失衡的普遍性。  )
某名人一生的好时光啊!
从少年白兰地到老人鸦片烟——(化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将个人生命史缩略为从激情白兰地到沉沦鸦片的衰退,暗指诗歌精神的时代性堕落。  )

想想吧,当我们说在越南
诗人必须诞生于一间米厂——(引用越南裔诗人王海洋(Ocean Vuong)的出身,将诗人与卑微劳动场所强行关联,讽刺创作与生存环境的割裂。)
  米佳燕,你一生的好时光啊!
也留在了歌乐山的川外——(“米佳燕”作为模糊符号,可能指代被遗忘的个体“歌乐山”“川外”指向重庆地域记忆,其“好时光”的消逝象征诗歌理想的湮没。  )

整体看来,整首诗其实是带着诸多疑问贯穿全诗的。有元诗的特点。读他诗歌下面的注释,就不难发现注释的学术化姿态与诗句的戏谑形成反差,暗示诗歌既依赖传统又戏弄传统的矛盾。从他的诗句中,还能窥见从“口语诗人”到“米佳燕”,诗人身份在标签与无名之间摇摆。米佳燕这一符号柏华在以语言的雨水浸润问题本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听花土这种唠嗑
多唠,pleeeas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9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25-7-18 21:34
多少人中有个米佳燕
文/柏桦

快快脑瓜子容量不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9 15: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