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42|回复: 8

失乐园:夏娃、见心、处女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5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失乐园:夏娃、见心、处女做
批评家
人的历史是一部人用人性消解“神性”的历史,是一部“失乐园”而“得乐园”的历史。这部历史在诗性文化上的呈现就是《圣经》、见心的“失乐园”和处女做的《子夜独白》。
  《圣经》不是科学,而是诗性文化,它的隐喻、夸张、叙述、口语范式等主要的文化符号都充满了诗性的意蕴。它不只是神文化,更是人文化。长期以来,人们只把它当作神学看待,这是见神不见人的认识理念。“原罪”、“失乐园”就是人性对抗神性、人性消解神性的文化,就是人文化的开始。
夏娃在蛇的引诱下偷吃了智慧果,又让亚当吃了。从此,人有了人性、智慧和爱,但违背了上帝的意志,犯了“原罪”。可见,人类最初的罪就是人性的罪,爱欲是人性本质的体现,因此,它也就成了原罪的最初形式和始作俑者。“原罪”的实质就是人用人性与神性对抗,而这种对抗使人失去了和谐的神性世界,即“失乐园”。在《圣经》里,“伊甸园”、“乐园”的深层意蕴就是“神性和谐世界”,就是人、自然、神的和谐共同体世界。但是,这个和谐世界是以上帝为本,是以人性的牺牲和消解为代价的,人一旦与上帝对抗,就要受上帝的惩罚,就会失去他的“乐园”。于是,人被驱逐出伊甸园。下面引用“失乐园”的故事:
失乐园
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以后,世界便为此颠倒。原来温暖如春的天空中盘旋着背离上帝的寒流,凉风一阵紧似一阵地吹过来,世问的一切都开始变得紊乱而不和谐。道分阴阳,动静相摩,高下相克。入失去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注定要经历酸甜苦辣的洗礼,体验喜怒哀乐的无常。智慧是人类脱离自然界的标志,也是人类苦闷和不安的根源。上帝在园中行走,亚当和夏娃听见他的脚步声。此时他们的心与上帝有了罅隙,出于负罪感,他们开始在树林中躲避上帝。上帝对人的失落发出了痛切的呼唤:“亚当,你在那里?人哪,你在哪里?”这呼唤中包涵着上帝对人犯罪堕落,失掉了赐给人原初的绝对完美的忧伤与失望,又包涵着对人认罪归来,恢复神性的期待。然而在上帝一步紧似一步的追问面前,亚当归咎于夏娃,夏娃委罪于蛇。这就是上帝对人类最初的失望与忧伤,这就是人类背离
上帝的最初堕落与痛苦。亚当对上帝说:“我在园中听见您的声音,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起来。”“谁告诉你赤身露体的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么!”上帝知道他已背离了自己的意志,愤怒地质问。亚当辩解说:“您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上帝回顾夏娃,问她:“你都干了些什么呢?”夏娃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上帝知道人的僭越已无法挽回,既然他具有了智慧,就应承担与智慧相称的责任。上帝责罚罪魁祸首的蛇说:“你既作了这事,就必受咒诅,比一切的牲畜禽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我还要叫你和夏娃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她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她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于是蛇就失去了翅膀和人身,变成了一根弯弯曲曲的长虫,令人生厌。它只能用肚子爬行,钻洞吃土。上帝接着责罚率先堕落的女人夏娃道:“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痛苦。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最后,上帝对亚当说:“你既听从了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土地必因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须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获得粮食。土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黎来。你也要吃田问长出的蔬菜,你必汗流满面才能糊口,直至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里创造出来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人类因为发挥智慧而创造了文明;因为滥用了智慧而受到诅咒。沃土长上荆棘,绿色原野成为荒漠,晴朗的天空变得乌烟瘴气,清澈的河流秽物漂流。人性如果受到邪恶败坏,就会导致可柏的后果——毁灭,人就可能失掉永生(生生不息繁衍)的权利,他将出于尘土而复归于尘土。这是一个古而常新的警钟。上帝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上帝因为亚当和夏娃是自己的造物,惩罚了他们,同时也很怜惜。他用兽皮做了衣服给他们穿,接着打发他们出伊甸园,赐土地给他们耕种。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后,便在园子的东边安设基路呐(传说中带翅膀的动物)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来把守通往生命之树的道路。从此,上帝失落了人;人也失落了上帝。
人性是对神性的挑战和消解,所以,在上帝的眼里,人性化就是人的堕落。上帝是绝对不允许人挑战自己主宰者的地位的。上帝认为一切都是他创造的,也包括人的意志,一切都要服从自己,自己是目的、是永恒的主体,他人、他(它)者是手段、客体。上帝的思维是一种“主客体间性”的思维,即把自己主体化,把他(它)者客体化。整个中世纪,人被作为客体消解在上帝这惟一的主体之中。这里,大篇幅地引用了《圣经》的故事,因为它是基督教以至整个中世纪的基本精神,是宗教关于人、神和自然关系的基本认识。也想让读者把《圣经》当作一种文化特别是人文化来了解和对待,因为不了解《圣经》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理解西方文化。
上帝与人的分裂是因为人用人性的爱、智慧和美消解了上帝的意志、对抗了神性。而人之所以为人,这种消解和对抗,这种对神性和谐人的超越,这种痛苦而美丽的“失乐园”,既是命运又是自由。“失乐园”是人的一次自我和谐,它洋溢着冲突、对抗和碰撞的美,它比“在乐园”更美!而这种美就在于人超越了作为上帝本体的生命状态,抵达了主体间互爱的“主体间性”的境地。这种境地被当今中国女诗人李见心诗化为一种诗的意境,下面是她的诗——《失乐园》:
失乐园
最后我们彼此献上
带毒的嘴唇
让比死亡更深刻的吻
缕写青春
人间有一种真情不为世俗所容
却为世俗所羡
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
年轻的感觉 在不年轻的时候
以往的人生都是实习或引子
我们的故事一开始就是
高潮也是结局
一样的内心的热火
不一样的成熟与执著
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正午的太阳 燃烧着坠落
坠落着燃烧
为了生命抛物线顶点的辉煌
宁愿烧毁我们的前世与来生
我们最后留给世界的
肖像 美得让上帝悔悟
不该创创世纪
不该设伊甸园
一株枝干紧密缠绕的合欢树
以肉体的形式抵达了灵魂
有一对蝴蝶好像叫梁祝
飞过东海 枝头呢喃
想重活一回
见心在“失乐园”中抵达了人性和谐的美丽的乐园,这种美甚至“美得让上帝悔悟,不该创创世纪,不该设伊甸园。”见心不仅消解了神性,而且还冷嘲热讽地艺术地讽刺了“神性”。见心是个有大智慧和大爱的诗人,正是因为如此,她才能与上帝对抗,才能消解“神性”,才能建构和抵达人性的乐园。
“上帝死了”,这是一个西方人的口号。我们不能照搬照用。上帝在西方死了,不一定在东方死了;上帝在美国、英国死了,不一定在日本、刚果或中国死了。今天,“上帝”就是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和事物”的代名词。可以说,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越是可以侵犯的,因为这世间只有“神圣”的东西,而没有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那些体制、权威、权力,那些技术、传统、文化,那些道德、伦理、纲常,一切落后的摧残和压制和谐人性的东西,都是可以侵犯的。上帝不让人智慧、不让人与人相爱,就是压制人的和谐人性。当代的“消解神性”,已不再是消解中世纪的《圣经》,而是消解我们今天的“圣经”;已不再是消解《圣经》里的神性,而是消解我们生活中的神性。其实,《圣经》里的神在他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死了,真正的神从没有真正地存在过,存在的都是现实中的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尼采说“上帝死了”,也完全是一句废话。关键是现实中的神,即使在当今的西方,他也没有死!所以,“消解神性”,这依然是存在的必然选择,依然是价值的本真所在,这是我们的祖先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们为此而“失乐园”,而获得人的乐园,那是整个人类的爱和初恋!“失乐园”才是人的真存、智慧和生命的光芒!
    近来,被网坛抄得沸沸扬扬的处女做的《子夜独白》,这首诗之所以能在多年来沉寂的诗坛引起轰动和关注,也就在于它触动了人们灵魂深处的神圣的东西或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先是用一根手指
后来又增加一根
食指和中指
进入我的体内
坦白地说
是我的手把他的手指
引向阴道
推进子宫
老公,那可是我们的孩子
孕育和诞生的地方啊
   ——处女做《子夜独白》
这里的“老公”,并不是婚姻意义上的“老公”,而是所有不可侵犯的“神圣”的代名词,“老公”即“夫”,“夫”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儒家的封建伦理纲常的代名词,也是当代西方女权主义所批判的象征暴力的反自然的反人性的“男性”、“男权”的代名词。 “老公”的“夫”就是当今“神性”的文化符号!而这种“侵犯”,又总是带有一种“负罪感”:
后来
我枕着他的肩头
抚摸他的胸部
白色的海平面
微微地起伏
我说我老公知道了这事
会发疯的
他右手抚摸我的头发
左手抚摸我的后背
他说妻子知道了这事
会跟他离婚的
他说这事不能告诉别人
我说你傻呀你
   ——处女做《子夜独白》
这种“负罪感”也恰好说明了是对“神性”而不是对婚姻上的已婚女人的老公的侵犯,因为这是一种“原罪”,现在法律上没有这种罪而又产生了这种“罪”感,说明就是“原罪”,“原罪”就是对神性的侵犯,“原罪”也是神定的罪。试问,如果不是原罪,那这种罪又是什么罪呢?这种罪又是哪来的呢?而对神性的侵犯和对生命子宫的侵犯都是一种侵犯,都属于“原罪”的范畴,因为上帝认为生命是他创造的,孕育生命的子宫也是他创造的并归他所有。上帝的这个最神圣的地方——也是他最后的神圣,被“两根手指”搅动了,这种侵犯对“神性”或“神圣”是多么的羞辱、致命和不可容忍!以至于招徕了那些信奉“神性”和“神圣”的人的漫骂、讥讽和嘲笑。这足见现实中“神性”的强大,同样,也足见处女做的诗歌侵犯“神性”力量的强大。而且,她在完成第一次“强大”后,还想进行第二次“强大”:
这时我又有了冲动
可能是由于恐惧
第二次,他没有成功
老公,我想起你的第二次
很棒,胜过他的第二次
   ——处女做《子夜独白》
这与见心“失乐园”中的最后一句“想再重活一回”是多么地不谋而和。这里虽然说象征“神性”的“老公”的第二次更棒,但那完全是一种对“强大神性”的讽刺和挑战,因为当时的“神性”第二次是根本不可能的,它已经被人性完全消解了。处女做和见心都没有在她的诗歌中说要反“神性”,也没有提反技术、反体制、反腐败、反污染的事,也没有用一些意象图解“破坏主义”的概念。诗歌是艺术,是生活的艺术,不是政治,不是哲学。诗歌折射政治、哲学乃至技术、体制、宗教和各种文化。诗歌的强大是其它文化所没有的诗歌艺术的强大,它只能通过艺术去摧毁和建构灵魂,再通过灵魂去摧毁和建构实有的东西。最后,处女做通过对神性的侵犯、消解和背叛完成了对神性的摧毁,她空虚了,即“神性”在它的生命里空虚了:
老公,请你理解我的空虚
我的爱
背叛了物质
背叛了精神
背叛了权力意志
背叛了道德忠贞
我的爱
除了爱
一无所有
老公,我抽屉里的避孕套
你数过吗
上次你来看我
用了2只
应该还有8只
现在只剩7只
7只空虚……
老公,我空虚
阴道空虚
子宫空虚
她的背叛使她担心作为“老公”的“神性”会通过“避孕套”减少发现她的“罪”,她是在“原罪”的负罪感中抵达“空虚”这个境界的。无论是中国传统的老子还是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都把“空虚”或“无”作为生命的本真状态的。人在空虚和孤独中体验自我。处女做最后完成了对“神性”的消解,抵达了自我真存的境界。她与见心一样,在“失乐园”中抵达了乐园。夏娃、见心、处女做都在“失乐园”中抵达了乐园,这又是互相并行而又递进的人类诗性文化的三重乐园!
而人类一旦抵达了这样的非神性的人性的乐园,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美呀:
暖洋洋的阳光
暖洋洋的海水
暖洋洋的大连和沈阳
美死了,美死了
我想
漂下去,漂下去
漂呵漂
永远
……
夏娃、见心、处女做都是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这个高世界的低世界的人,低世界的基本精神就是以人性对抗神性,就是生活世界的“主体间性”。我们都是这个低世界的人,我们的祖先夏娃、亚当就是低世界的人。见心、处女做是我们中的普通一员。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乐园:夏娃、见心、处女做

处女做的<子夜独白>是一首文化含量非常丰厚的长诗,我自知自己的这么一篇短文只能说出其中的一点点东西,请作者原谅,也请读者原谅.
发表于 2006-1-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乐园:夏娃、见心、处女做

欣赏
发表于 2006-1-6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乐园:夏娃、见心、处女做

评得好!我崇拜的诗评!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乐园:夏娃、见心、处女做

下面引用由秦极2006/01/05 11:48am 发表的内容:
欣赏
你好!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乐园:夏娃、见心、处女做

下面引用由子沐研究会2006/01/05 10:51pm 发表的内容:
评得好!我崇拜的诗评!
过奖,惭愧!互相学习.
发表于 2006-1-7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乐园:夏娃、见心、处女做

你辛苦了,我的诗不值一评的.
发表于 2006-1-7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乐园:夏娃、见心、处女做

官人,我要
好震撼人心的呼唤,简直比文艺复兴还让人振奋!!!
哈,看徐锦江去
发表于 2006-1-7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乐园:夏娃、见心、处女做

   
   黑夜
   我的本原
   我爱你胜过爱火焰
   火焰在一个圈子里发光
   因此给世界加上了界限
   出了圈子
   谁还知道有火焰
   而黑暗包罗万有
   物件,火焰,牲畜和我
   还有人类与强权
   很可能
   一种伟大的力
   正在我近旁萌动,繁衍
   我信仰黑暗
      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0 0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