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04|回复: 13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可啸大概有一米七零左右的个子,白皙削瘦,个子单薄,走路的时候远远望去感觉他随时要飘起来似的。虽然长得精瘦精瘦的,唬不住人,脸上一双小眼睛却十足地能聚光,让他班上的学生倒也不敢过份地造次。特别是每次英语测试成绩公布时,就是曾可啸站在讲台是借题发挥的好时机了。一张薄薄的嘴皮儿讥诮起人来,可以说是须眉不让巾帼,让那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男生恨不得教室里有地缝可以钻进去。
前几天看报纸,市政府召开支边的教师进行座谈,其中有一个叫曾可啸的人发言了,经多方考证,确认就是此曾可啸就是彼曾可啸,便想写写他的一些让人发笑的喜剧故事。
 
  麻坛妙计
  曾可啸在老师中的人缘还不错,这主要就是因为平时多联络多活所取得的成就。想想课余在麻将桌上,既花时间陪了人家,又输银子让人家高兴,这样的朋友谁不愿意多结交几个呢。老师们在一起的时候,但凡有曾可啸在场,谈论的不外乎麻将佳话,三缺一的时候,头脑里出现的第一人选总是曾可啸。就凭着曾可啸在麻坛中的地位,他的好人缘也就顺理成章地结下来了。
  而最让曾可啸在麻坛扬名的还是一则由他老婆小张引起的轶事,此事之令人拍案叫绝相信再无第二人,也相信会有人从此处引经取宝,偷偷奉为应付老婆大人的神明。
  有一天,小张在街上遇到了曾可啸班上的一位女老师,这个老师是班主任。由于这种关系,又都是女人,二人拉起了家常,小张由衷地感叹道:“哎,现在的人情可是真多。光是你们学校的我就应付不过来,每个月小曾向我上交工资的时候都会有几张请帖,一个请帖就是一百元呀,这点死工资真是连人情都应付不了。”班主任不明个中就里,有口无心地说:“还好呀,学校今年这几个月没什么人情的。不会是他其他朋友的请帖吧?”
  小张岂有分不清请帖上哪是朋友哪是同事的道理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明知其中有诈了,她不做声了,回家直接提审曾可啸。
  “老实说,你那些请帖是怎么回事?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告诉你,我今天向你们学校的老师打听过了,你以前交的那些请帖,一多半都是糊弄人的,别人家里根本没请过客,你的请帖又是从何而来?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曾可啸没料到事情会穿帮,他这样瞒天过海好久了,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的,没料到老婆终究是老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识破了他的诡计,只好老实交待。
  都是曾可啸的课余爱好——麻将所害的,既爱打,又没财运,十赌九输,输了钱了工资就凑不齐了,他想了个妙法,到街上打印名片的地方制作了许多请帖,每逢交工资的时候有缺口,他就拿出请帖来补上空缺,表示他的钱已经用来送了人情。
  小张听了,如此欺骗这还了得,当时气愤不已,但一想他的这计策却从没让她生起过怀疑,天下之人几人能够有此智商?笑得肚子疼,当场骂道:“曾可啸,我警告你,你若再打麻将小心我剁了你的那双爪子!”
  网络诗人
  自从老婆釜底抽薪地切断了经济来源后,没有了活动经费,曾可啸在麻将桌边观望了无数回,也忍受了老师们无数次关于请帖版本的哄笑,男儿的自尊心突然苏醒了,他决定与其临渊羡麻,不如退而写诗,要知道,他以前在大学里可是个风流多情的校园诗人呢。
  在网络深入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的时代,曾可啸摇身一变,登陆论坛,成为了网络诗人沧海一声笑。曾可啸毕竟是聪明人,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到得新论坛之后,他没有贸然行事,而是冷静地以客人的身份察言观色,探听虚实。没用两天,他从帅哥靓妹们的逗打嬉戏中,很快了解到哪些人是一呼百应的主角,哪些是跟在后面起哄的虾兵小将。接下来,他就专门找出那些主角们的大作进行阅读,了解他们真正的写作水平如何,当做到心中了然有数后,他就开始在这些主角们的作品后面跟贴了。水平高的,自然是热情如火的吹捧,极尽其谄媚之能事;水平一般的,进行看似拍砖实则阿谀奉承的批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却人气实在也是甚嚣尘上的,就进行肉麻的哥们姐们的虚与委蛇,如“帅哥好呀,偶是新来的,以后还请多关照呵呵”之类的话。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几个来回之后,沧海一声笑就混了个论坛新贵的形象,老成员对他呵护有加,新成员也对他另眼相看,嫉妒他后来居上,人模狗样。至于他的诗,每次一个主贴发出来,不到十分钟,后面就跟了上十个贴,当然,也全是中看中听的谥美之词了。畅游在网络中是如鱼得水,沧海一声笑深深地感受到了网络的美好,沧海一声笑,不,曾可啸渐渐遗忘了麻将带来的伤痛,网络成为他教学之余的精神家园。
  与此同时,喷薄而出的灵感也让曾可啸在本地的媒体上频频露脸,以抓经济效益为主的报纸竟然不吝篇幅,在副刊上为他刊登了一个专版,上面有关于他生平与创作的介绍,特别是有他以沧海一声笑在论坛上贴出过的一张生活照,整个一个才子,一个诗人的形象,走在男红女绿的街上,曾可啸的感觉良好极了。
  好事也从天上掉下来了。在教育界,从来都是“教而优则仕”,既然曾可啸是如此有才华,可就不能埋没在了三尺讲台上,得到更能发挥他才能的地方去。在镇政府的过问下,曾可啸在老师们羡慕、嫉妒、莫名的眼光中,扬眉吐气地离开了学校,谦卑万分地走进了镇政府的大门。说得好听是到镇上做事去了,其实做的也就是一个通讯干事的事情,帮着宣传办公室搞些宣传报道而已。有一次,他拿着一篇报道到报社去,遇到了帮他做专版的那个副刊编辑,编辑问他:“现在怎么没看到你写诗了?”他潇洒地回答道:“现在是个饿死诗人的时代,不如在镇上混口饭吃。”言语之中不乏对仕途的向往。
  支教模范
  不过,他的仕途美梦很快就破灭了。在乡镇机构精简过程中,以不必要借口的劣势被退回了学校,当初那些内心里泛酸的老师,自然是幸灾乐祸地欢迎他落魄地回来。
  而学校里原来的岗位已经有人占据了;老婆小张也在他疯狂上网的时候,由于寂寞迷上了跳舞,并红杏出墙。精减回来的曾可啸一下子没有了着落。学校里没有他的位置了,老婆的心里也没有他的位置了,网络呢,经过了世事的嘲弄,一颗颓废的心哪还有心思再去吟诗弄赋?
  他想离开这个小镇,离开这个熟悉又可憎,狭小又庸俗的生活圈子。他需要到辽阔荒凉的大西北一样的地方去,那儿适合寄放他一颗受伤的心灵。想到大西北,他想到了支教,每年政府不是要派遣一批老师到那儿去吗?
  写支教申请,资格审查,身体检查,一路绿灯之后,他们四名从全市各地录取的老师坐在了市政府的小会议室里,在这里举行为他们壮行的欢送会。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和副市长都讲了话,对他们这种愿意到艰苦地方工作的精神表示赞尚,勉励他们在支教地区安心工作,为支教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支教老师都发了言,曾可啸也发了言,他说:“我们一定牢记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与要求,一定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勤勉扎实的作风,在支教地区建功立业,回报家乡,回报亲人。”这段话就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那段话。
  欢送的礼仪确实隆重,欢送的队伍确实宏大,欢送的档次确实不低,——四位普通的老师用十五辆小车送到了省城,以财政局江局长、教育局陈局长为首的十四位局长校长齐刷刷地钻出了豪华小车,步伐一致地向机场内走去。跟在人群中的曾可啸有一种身在戏剧中的莫名感动了:就是昭君出塞也没如此排场吧?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人生意义的所在,总算没白活一回。
  就在这篇文章还只在腹中躁动的时候,竟然有消息传来,说这四位支教老师打道回府了。怎么回事?原来,一行十八人在乌鲁木齐机场下了飞机,局长校长们让他们四人到新疆教育厅报道,虽然心中与娘家人有些不舍,但四名老师还是以好男儿志在千里的气概挥别了家乡的亲人,一腔热血地打的往教育厅开去。敦料到人家竟然冷冰冰地回复他们:“现在正在暑假其间,学校都放假了,你们来干什么?”让他们开学时再报道。热脸碰了冷屁股,几个人臊得不行,脸比大漠落日还要红,悻悻地出了教育厅庄严的大门。
  还有什么话说呢,再回来就没有来时跟着局长们坐飞机的福气了。四个人窝着一肚子火上了火车,如此炎热的天气,在火车上闷了几天几夜,下得车来没了人形。身体的委屈都还好说,可是这脸却往何处搁呀?
  再无脸见人也得到市政府去回个话,说人家嫌我们去得早了。万万没想到的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小声惊呼道:“你们都回来了,江局长们旅游团还没回来报道呢?”
                             2005.8.16
发表于 2005-8-16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color=#0000CD]的确是喜剧故事,不过喜中也透露着一种悲。
感觉这个社会,是非常嬗变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谁都无法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问好,紫禁烟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6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color=#9932CC]
红:)
烟花的文章总是带有很强的人物性与故事性,语言又很幽默。这次我最大的受收获就是知道了沧海一声笑的原名叫做“曾可啸”。还看到了一些关于他的喜剧故事。
HOHO~喜欢烟花这样的文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6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三个针砭时弊的故事,在现实的土壤中,人的无奈~~
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7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写的小人物,讽刺大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7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下面引用由断点2005/08/16 07:54am 发表的内容:
的确是喜剧故事,不过喜中也透露着一种悲。
感觉这个社会,是非常嬗变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谁都无法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问好,紫禁烟花:)
喜剧的骨子里就是悲,问好断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7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下面引用由星星小倩2005/08/16 09:12am 发表的内容:
红:)
烟花的文章总是带有很强的人物性与故事性,语言又很幽默。这次我最大的受收获就是知道了沧海一声笑的原名叫做“曾可啸”。还看到了一些关于他的喜剧故事。
HOHO~喜欢烟花这样的文章,问好^-^
小星没搞错吧,“这次我最大的受收获就是知道了沧海一声笑的原名叫做“曾可啸””,本故事纯属虚构,你可别千万别对号入座哦。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叫这个网名的人,如果有,实在是怪那首《沧海一声笑的》的歌太有名气了!
当然也谢谢你对文章的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7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下面引用由北溟2005/08/16 03:41pm 发表的内容:
三个针砭时弊的故事,在现实的土壤中,人的无奈~~
推荐精华。
无奈的苦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7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下面引用由见闻2005/08/16 05:32pm 发表的内容:
写的小人物,讽刺大社会。
老哥一语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7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花大姐看社会
眼光独到啊
呵呵
问好花大姐啊
好久没有来这里了啊
该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7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下面引用由紫禁烟花2005/08/16 06:01pm 发表的内容:
小星没搞错吧,“这次我最大的受收获就是知道了沧海一声笑的原名叫做“曾可啸””,本故事纯属虚构,你可别千万别对号入座哦。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叫这个网名的人,如果有,实在是怪那首《沧海一声笑的》的歌太 ...
[color=#9932CC]晕啊~原来是这样啊,我又搞错了,郁闷:(
不过没有关系,还是很好看。HOHO~搞错了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没事滴没事滴(自我安慰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7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下面引用由黑白流侠2005/08/16 06:04pm 发表的内容:
花大姐看社会
眼光独到啊
呵呵
问好花大姐啊
...
awx dd veg 花大姐呵呵就是花大姐,谢谢小黑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7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下面引用由星星小倩2005/08/16 06:06pm 发表的内容:
晕啊~原来是这样啊,我又搞错了,郁闷:(
不过没有关系,还是很好看。HOHO~搞错了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没事滴没事滴(自我安慰中……)
呵呵,没事没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7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曾可啸的喜剧故事

下面引用由北溟2005/08/16 03:41pm 发表的内容:
三个针砭时弊的故事,在现实的土壤中,人的无奈~~
推荐精华。
下面引用由见闻2005/08/16 05:32pm 发表的内容:
写的小人物,讽刺大社会。
[color=#9932CC]从现实意义上来讲,以幽默的笔调讽刺那些可悲的现实,这种看似可笑的悲哀具有很强的渲染力。
不过,从表面上来看,这篇文章带有着很多的戏剧色彩,算是一个喜剧。但当其与现实挂钩,所反应的问题就是可悲了。
同意北溟的意见。操作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0 19: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