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21|回复: 3

《忆江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8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细雨迷蒙的山顶
不知疲倦的羊肠
嗡嗡作响的松涛
还远不止这些,童年的快乐就像蚕丝
有时吐出,有时咽下


那小镇的拱桥
曾经过往着,我这个生硬的外乡人
像映山红那样
为一座山头,蓦然地
怀春,又夹带几分迟疑


我孤单的身影
早已倾倒,在麻姑山的涧溪
只是我的相思,比这鱼儿稀少的涧水
还要瘦长


阔叶的梧桐树
是蝉的新家。江南的另一副面孔
遗落在夏夜,我在黑暗里
穿越一片天真无邪的月光
我羡慕那些恍忽的枝头
一只只蝉蜕的空壳
一点点,一点点地教会我
逼近梦想该如何保持住谨慎的态度


浑圆的丘陵之上
我只想歌颂这春雨,这秋风
这些乍暖还寒的软体动物
隐没在我的血里,守着贪婪的嘴脸
兀自轮回
2005年11月28日星期一
发表于 2005-11-2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江南》

情节安排得几近完美,由远至近,主体进入--渲染--议论生发。
按照自己的性格,或者说是风格,操纵着情节的发展,通过真实的具物,渗入想象(这里的想象是真实的,但不一定是亲历的),在实与虚之间,把外部情境按照自己的性格活动栩栩如声地刻画出来,能够轻易地表现出作者的功力,即艺术的说服力。
纵观这首作品,可以看到,一个创作的精细过程,从孕育到成熟,是一首好诗歌的必然。
这一首,是好诗歌!  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9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江南》

流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30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江南》

语言和情绪交融的不错,感悟上能再前进点会不错的,给精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5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