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87|回复: 6

:[每周好诗简评]我喜欢所以我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0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木屐》

文/子禾

不要出声,月季花在开放
阳光漏进角落,看那些红色凌乱的砖头
和镶在老树内那褚青的,多么湿润
树顶不知名的鸟适时鸣叫
这又一次令我想起多情的布谷鸟
可她去了哪里,到底去了哪里
还是让我赤脚离开吧,风不要改变
黄昏,石板路上回响起青色的节奏
我穿上了纯净的木屐,与布谷同归

简评:不论什么样的诗歌只要能够感动人,它就是好诗歌。而子禾的诗歌既带有现代意味的同时又参合进古代民歌的风格,这民歌大约还属于汉乐府,流畅,优美,清新,易懂,在子禾发的这一组诗歌中,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木屐》,木屐的前半部分木屐是缺场的,由一系列意象引领着诗歌主体的走向,月季—阳光--砖头--老树--鸣叫--我的赤脚--风--青色的节奏--木屐--布谷鸟。经过多个意象的穿插最后一句才将木屐直接呈现出来,无疑作者的写作是隐蔽的,主体的隐蔽 ,主题只在事件中自然呈现出来。回咏也是起主要特色,通感的组合更能让人深入其意境之中。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小巧了一些,张力,回味,以及开合度直接影响着诗歌的穿透力

2,《知己》

文/巫小茶

我曾在一个人的叙述中出现
又悄悄隐匿。它的干净,是失去玻璃的
玻璃窗,我突然感到睫毛和眼睛的矜持

他的声音存在于一个暮春之夜
全然不顾聆听者是否有双
拥戴他的耳朵。他的专注如同
我的呼吸,绝无旁骛

我曾像胸前的纽扣一样出现在
一个人的叙述中。
经历着贴切,或卑微或振荡的故事
不动声色,却偶尔出其不意。

若能无意间击碎一片水
那叫鬼魅,它在远去的某个角落栖息
一双手将它安抚,对它笑而不语
后来,他看见我
在芦苇荡上倾情地飞

我曾……念着一个脸颊微红的词
带着它在池塘中散步。这是我为自己设计的
将来时。此刻
我正仰望千米外的天空
静静聆听,一个人的喃喃自语
他在我左或右……

简评:小茶的诗歌的确不错,特别是细节的处理上,生动,逼真的描绘,细腻的笔触,不得不让一般读者深陷入她的诗歌里面,因为此时读者已经想入非非了,《知己》偶得一知己足矣,得小茶以足矣,之所以说《知己》一诗会将读者陷入这个圈套之中是因为《知己》中男主角是隐匿着的,作者并没有采用一般写法,将其正面描写,所以在一开始《知己》就已经显得暧昧了以来,谁是《知己》,暧昧的《知己》诗歌的结构也是特别的,我--他--我--我们的鱼水之情,这是一个线条,另一个线条是他在想我(我存在于他的叙述中)--我的痴情(我的呼吸,绝无旁骛
)--我回想的故事--我们的鱼水之情,最后的目的都是一个,而线路却有两条,明线与暗线的搭配,主体的隐匿,爱情的甜蜜将是此诗歌的最大特色,我们已经忘记了痛苦,忘记了生活中的忧愁,一派伊甸园的景象,分明亚当和夏娃。优点,用词自然,有吸引力,细节的处理很好,缺点异化中未曾还原 ,借物抒情了,却没有借物将其通俗化。一般读者也只能远远感受到甜蜜,而没有将果子吃在嘴里

3,《21克》

文/土豆丝

21克,是指人死时身体将失去的重量
也就是生命的重力的丢失
代表着灵魂的失去

简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读到土豆丝的《21克》我就想起了这样一部书,土豆丝诗歌中的《21克》以其浓厚的象征主义,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深深打动着我,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那么《21克》的生命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作者为了简单的呈现事物本质,一开始就将《21克》引领了出来,并在一步步类似于解释的写法中将主题深入,简单的变化得到了丰富,诗歌是成功的,一直围绕着重量来切入,身体死亡,生命丢失,灵魂烟消云散,简单而又丰富的变化,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内心深处,而最后一句的升华,也让我们相信诗歌不可以简单色用直白来评判,其现实意义的获取也很成功,任何人都是《21克》

4《其果》

文/海角

因为左手甩下了右手
因为前脚拉下了后脚
因为一边追赶太阳一边撒下乌云
因为采撷一颗流星错过了月亮

因为听到风中携带了玻璃
因为鼻子被四根木条牵着
因为锁骨渐渐暴露了尺寸
因为飘摇于草本之列风雨之中

简评:一次简单的心灵变化的效果远远胜于搜肠刮肚的技巧变化,标榜新意,其实很多诗歌都在出险招,出新的时候并没有站稳脚跟,逻辑,意象的拾取,词语的运用,一点小错误对短诗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在海角的诗歌中,我们却看见一次,简单的变化,依寻着心灵而来的变化,相当自然从人们自己开始到月亮,到星星,到宇宙万物,意义在不断扩大,句式的相同,整齐,韵律感很强烈。这个题目,其果是什么呢,它也是我追寻这首诗歌的原因之一。自食其果,还是其结果,不到诗句结束,恐怕难以猜透,作者将意义呈现了出来并没有进行批判,批判只存在于意向之间。其果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5,《新词》

文/西门不遇

当老师讲述古代农民,讲述揭竿而起
讲述一场未遂的农民起义
我正用铅笔,将课本上一张古人头像
越描越黑,而课堂之外的城市
我们更多地看到高楼大厦
往往忽略建筑工地干活的农民
是他们催生了一个新词,农民工
有时候其中一些人,因为讨不到工资
登上楼顶,以死相逼,由此产生了
另一个新词,恶意讨薪
当然也有一些人因此杀人,被杀的
是直接或间接拖欠他们工资的人

简评:关雁的诗歌纯熟,内涵丰富,主题多样性,风格突出,尖锐,直指事物本质,这是他诗歌给我最大的印象,而这首《新词》在带给我们语言快感的同时又给了我们思考,在内心深深打下烙印。事件是简单的,场景也是简单的,历史课,老师讲历史,我描画,不经意之间,将一个沉重的命题,慢慢切入诗歌,慢慢扩大,联想到历史与现实,就因为《新词》的批判性,我读的时候已经忘记了其他的存在,有时候技巧和语言已经退后,而思考却向前,写出了最下层工人的生活,我有理由相信这个新词是真正存在的
发表于 2006-7-20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高阳的这种形式,仔细读过:)问好
会继续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1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评....学习..亮下..........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诗人是不缺的,所缺的是难得的诗评家,高阳这个名字让我想到原来在一个网站上看到的名字,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得真好.这些个作者在诗歌报倒少有见到..高阳好呵~~

最喜欢第一首,纯净优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1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瞧过了倪,得自觉擦脸滴,只湿一家之言哟,分析滴一般,穿滴套鞋滴脚脚媚有踩实下面的泥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评论比写作要难,作者写出的东西,有时揣摩起来,是很费神的.看了评论,欣赏,叫好.诗也不错.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8 17: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