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98|回复: 1

[原创]中华史诗 第 十 章 作者:臧修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5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  十  章

中古时代之
三国鼎立—
西晋—十六国
(社会大动荡时期)
  公元220年至公元439年
一、蜀国
(公元221年至公元263年)
刘备入蜀建汉国
人民休息稍安定
统一趋势不可挡
三国图一大纷争
玄德光复兴汉室
诸葛扶佐论大政
武依关张狮虎将
勇猛忠义万古青
刘备依附荆州表
同为汉室政同宗
三顾茅庐请诸葛
卧龙出山论纵横
桃源兄弟充智慧
政治谋略一明星
联吴抗曹图巴蜀
审时度势大结盟
关羽张飞忠义士
勇冠三军建奇功
百万军中取将首
豪气贯宇志坚贞
翼德怒吼长板坡
威风凛凛曹军恐
喝断桥梁水倒流
曹军丧胆不举弓
一根长矛撑半壁
所向披靡鬼神惊
云长千古忠孝义
高官厚禄无所动
千里寻主跑单骑
沧茫大地任驰骋
雄关五道灭六将
关公刀下无敌兵
青龙偃月扫九州
战无不克谓常胜
孤舟独胆走东吴
鸿门宴里杀气腾
赤壁鏖兵战孟德
义气冲天释枭雄
一生谨慎失荆州
万军不敌走麦城
张飞复仇率哀军
怒火暴躁丢性命(1)
桃园结义三兄弟
事业未就弟先冥
备为兄长义气事
诸葛难说意孤行
身为帝王迷心智
复仇怒发倾国兵(2)
轻敌冒进击吴国
东吴免战避其锋
酷热难耐林中屯
陆逊妙计破围攻
火烧连营八百里
蜀军血染江水红
昭烈大帝失雄烈
惨败逃归白帝城(3)
托孤诸葛扶幼主
命丧白帝化清风
后主刘禅继大位
昏庸无知赖孔明
鞠躬尽瘁图中原
死而后已愿难成
修复东吴弥裂痕
整顿内务刻不容
制定汉政崇法学
赏罚必信科教明
无恶不惩彰善德
路不拾遗克暴行
强不侵弱人自励
风化肃然心怀诚
广布公道邦域内
官民同志盼振兴
正身修德不殖私
谦虚纳谏事亲躬
吏不容奸守清廉
勤勉政事为百姓
与民休养蓄国力
重农倡织安民生(4)
南拓疆土稳后方
率军平乱相亲征
和夷七战俘孟获(5)
心战为上擒又纵
西南瘴蛮地域阔
安抚无恙患绥靖
减兵省将惜民力
苦练能战武器精
攻防独创八阵图
木牛流马有元戎(6)
炼钢技艺纯青火
钢刀利刃壮军雄(7)
子龙马超宇无敌
收服荆益两州功(8)
蜀汉渐强击曹魏
诸葛劲旅撼关中(9)
攻取祁山三郡降
魏将张郃慌慌恐(10)
战云密布卷惊涛
马谡请缨做先锋
可怜纸上空论道
死搬教条兵法行
占据高山无水源
良将劝阻刚愎用
敌军火攻烧荒野
胸无真才失街亭(11)
首战未达出师意
偃旗息鼓收刀弓
二出祁山围陈仓(12)
粮秣无继断供应
空耗国力士气衰
无功而返朝野讽
三出祁山稍有获
攻取武都占阴平(13)
四出祁山击司马(14)
力斩张合魏军惊
五出祁山图大业
司马受辱刀不鸣(15)
魏帅寻机袭诸葛
孔明临危唱空城
镇定自若抚琴弦
瑟瑟妙音退雄兵
千古佳话传后世
斗智斗勇心态衡
两军相持百日久
身心疲惫堪卧龙(16)
出师未捷身先死
五丈原里祭英灵(17)
一代武侯从此去
智慧化身千秋颂
姜维自无回天力
采取守势失主动(18)
魏军反击攻汉地
山高路险难取胜
姜维雄心继亮志
连年挥师跨秦岭(19)
空耗军力终无果
防御不坚国失屏
野心悖悖司马昭
出其不意天府行
利用蜀汉内不睦
翻山越岭到芙蓉
兵临城下蜀无奈
破蜀灭汉擒主公(20)
刘禅后主奉魏附
掠至中原侯爵封
三鼎一足无踪迹
蜀汉王朝至此终
注释:
  (1)、张飞为了给关羽复仇,率领蜀军预攻吴国,由于性情十分暴躁,要求属下完成十分困难的准备工作,被属下杀死,将其头颅献于东吴。
  (2)、公元221年,刘备为了给两个义弟复仇,不听诸葛亮对时局的分析,坚持出兵七十万攻吴。
  (3)、陆逊:东吴后起之秀、年轻的将军。公元222年,用火攻之计大破蜀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昭烈帝: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谓汉昭烈帝。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城东北。
  (4)、根据西魏陈寿《三国志》说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官吏不容奸(不敢作恶),人怀自厉(人人向善),道不拾遗,风化肃然”。又说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5)、诸葛亮为稳定后方,缓和与南部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对南方时反时服的民族,采取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方针政策。诸葛亮于公元225年,亲自率军至云南曲靖地区与反叛者孟获作战。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服,成为历史佳话。
  (6)、诸葛亮为图谋大业,根据国小兵少的实际情况,研制出八阵图、木牛流马(运输工具)、元戎(新式连弩,一次可以发射十枝箭)等新的战法和新式兵器。
  (7)、蜀汉地在诸葛亮的领导下,大力推陈出新,其中炼钢的技艺已经在当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蒲元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将竹筒内装上铁珠,举刀斫筒,如断刍草。可见刀之锋芒。
  (8)、子龙:赵云,字子龙,蜀汉大将。马超,东汉后期西部少数民族的大头领马腾之子。后降汉,是当时一员勇猛的战将。
  (9)、公元227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屯沔阳。次年春,赵云率偏军据箕谷(陕西褒城县境),扬言攻魏之眉县(陕西眉县),声东击西。诸葛亮亲率大军突攻祁山。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魏归蜀汉。
  (10)、魏明帝得知三郡皆失,恐慌之中忙调大将张郃率军五万拒汉军主力。
  (11)、蜀汉将马谡善于谈论兵法,诸葛亮极其器重。忘记了刘备临终时曾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训导,在马谡主动请缨做先锋时,诸葛亮也曾嘱咐其用兵之道。马谡刚愎自用,导致惨败,丢失战略重镇街亭(甘肃秦安县境)。使蜀汉军的整个战略意图失败。因此,马谡纸上谈兵,成为千古笑柄。
  (12)、公元228年冬,诸葛亮二出祁山,围攻魏陈仓(宝鸡市东北),粮尽退兵。
  (13)、公元229年,诸葛亮率军三出祁山,攻取了魏国武都和阴平二郡。
  (14)、公元231年,诸葛亮四出祁山,击败司马懿军,杀魏军追将张郃(见本注10条)。
  (15)、公元234年,诸葛亮五出祁山,率军驻五丈原(陕西眉县西),分兵屯田,准备持久战。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采取激将法,司马懿也未出战。
  (16)、诸葛亮,字孔明。隐居邓县隆中时,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先生。生卒,公元181年至公元234年,琅邪阳人(今山东省沂南县南)。父亲诸葛珪做过东汉的太山郡丞。诸葛亮父母早亡,投靠叔叔豫章太守诸葛玄,后诸葛玄带亮投奔荆州牧刘表,叔父去世后,诸葛亮隐居在襄阳西北二十里的隆中。
  (17)、诸葛亮因病死于五丈原。
  (18)、姜维:蜀汉军大将。诸葛亮死后委其重任,担当起军队统帅之职。
  (19)、公元253年以后,姜维几乎每年都出兵翻越秦岭攻魏,完全是浪费人力物力,徒劳无功。
(20)、公元263年,魏司马昭灭蜀汉,汉后主刘禅投降。

中华史诗苑 www.ShiShiYuan.com
E-mail:2006@shishiyuan.com
发表于 2006-8-16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么多实在不容易,不过都难以让我们说些什么。
我希望作者能够先弄懂什么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5 0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