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89|回复: 7

[转贴] 编辑发火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3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发火了  


[ 原创 ] [2006-03-09 10:34:52 | 高建国]  

此日记TrackBack地址: http://202.99.23.69/blog/trackback.do?wlog_id=25591  

  
  多年写稿,就会和一些编辑打交道,深知编辑是个好职业。中国的媒体少,码字的人多,编辑于是就有了一点小权。有权的人,都有个性和脾气。我就遇到过几个这样的编辑。但他们发火与众不同,不是冲着作者,而是冲着自己的主编,而且方式都很特别,也很统一。

  江锡钰。

  江锡钰是一家城市党报的副刊编辑,自己是个杂文家,言论写得好,如今已经出版了两本评论集,一本叫《看报说话》,一本叫《听钟楼闲话》。十多年以前,我就经常向他投稿。于今有一点文字积累,与他的支持关系很大。但是,我和他亲密不起来。他始终是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用你的稿子,他表情严肃,不讨你情;不用你的稿子,不作什么解释,仿佛应该的。所以跟他相处,用不着套近乎。他是市政协委员,常常撰稿参政议政,也引来一些非议。而秉性不改,又把稿子写上了著名的人民网,成了人民网强国论坛的重要作者。

  我说他有脾气,不是指他参政议政,也是为了稿子的事。十多年前,我写了一篇小稿子,名为《通俗文学的兴盛与前途》,投给江锡钰。二十天后,江锡钰打电话给我,说稿子已经编发,不日见报。我满心欢喜。那时候年轻一点,要面子,大报刊发的东西少,所以在地市报刊上发一点东西,也是挺得意的事儿。我写的那个东西,现在看算不得什么,通俗文学早已成灾,当时却是新生事物,是来自港台的舶来品,一时风靡大陆。不过风言过多,老一辈人读不惯,于是就有一些批评。而我却主张,要在批判中接受通俗文学,那篇小稿子就是表达这点意思。

  终于等来了样报。出我意料,是一张报纸的校样,上面还有红笔勾勾划划的痕迹。里面夹带一封江锡钰的短信。信上告诉我,报纸的大样已经出来,但发不出去了,市里的主管领导没通过。信写得措辞平静,用老朋友说话的口吻,而我却从中读出了他的怨怒和无奈。他发火了,给我寄报纸校样看,就说明这一切。我有些感动。江锡钰的行为,很容易得罪上司。他能做到这样,说明对我这个作者信任,把作者看得比上司还重要。后来这篇小稿子发在了学校的校报上。

  姜诗元。

  姜诗元是我的校友,我在安徽师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他比我低一年级。那时候,经常在校报上读到姜诗元的诗歌,很有才情,能看出朦胧诗的影响。但直到毕业,我也没有见过他。估计可能见过面,无奈迎面不相识。毕业后,听说他到著名的《诗歌报》当了编辑。我说《诗歌报》“著名”,是因为写诗在当时,是一件挺时髦的事,诗人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明星。而《诗歌报》又是我国第一家专门刊登诗歌的报纸,成了无数文学爱好者向往的圣地。

  我不是诗人。因为天生理性,所以浪漫不起来;浪漫不起来的人,写不出好诗句。但我爱读诗,读得昏天黑地,常常还受感动。读赵凯的诗,我感动过他的真诚;读朱红的诗,我老是辛酸地想到他笔下的那个乞丐;读叶文福的诗,我叹服他的惊天胆识;读流沙河的诗,我向往他笔下的爱情。泪水常常在阅读中肆意溅散。感动自己,还想让别人跟我一起感动,于是就写诗评。朦胧诗流行的时候,就向别人推荐朦胧诗。当时的朦胧诗人北岛、舒婷、顾城,写过不少短小的好诗,却也招致不少批评。于是就想写一些赏析文字,化解大家对朦胧诗的误解。

  当时我写的第一批文章,分析了上面三位诗人的作品。文字很短,一下子给《诗歌报》寄了一组这样的文章。不久,就收到了姜诗元的回信,说稿子要用,打算连载,要我再写几篇。看到这封信,兴奋之情难以言喻。小青年被邀请写一组文章,这荣誉的确难得。于是又连天写了几篇。几天后便收到了样报,是1985年1月21出版的那期报纸。我的文章《读舒婷的〈黄昏〉》被刊发在第一版,标题很大。看到自己的文章这么醒目,让我第一次找到了“评论家”的感觉。

  但好景不长,第二篇文章还没发出来,姜诗元就把我的稿子退回来了,同时也给我写了一封信。看到稿子和信,我知道又完了。稿子上也有红字勾划,说明编辑在上面花费了心血。信写得很简单,就说稿子发不了了。理由没写。为什么不写?难以言说。后来才知道,《诗歌报》的主编是一位诗人,擅长写风格直白的长诗。他本来就对朦胧诗反感,一见姜诗元大张旗鼓地宣传朦胧诗,自然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我的小文就成了主编的出气筒。姜诗元也有气,也有火,他本来就是诗人,火气可能比谁都大,但这气和火又能发给谁呢?他把修改好的稿子退给了我,就是他的无声抗议。后来听说他离开了《诗歌报》,被中国作家基金会招募去搞募捐工作,据说为中国作协集攒了不少钱。姜诗元很有才,可能现在还在北京。但愿他干这项工作,不再受窝囊气。

  白连春。

  白连春是《北京文学》的小说编辑,我跟他打交道,是前年的事。那一年,向《北京文学》投过一篇稿子,名叫《十八号楼前的草坪》。没多久,就收到白连春给我的回信,说小说要用,已经送审。于是就很得意。我写小说很少,属于玩票,平均一年能发一篇就不错了。因为人太懒,也因为信心不足。白连春的信,等于给我一个鼓励。

  白连春是个吃过苦的作家,从小被父母遗弃,上学后又被老师逼得投江。以后参军回来,到北京的鲁迅文学院打工,受到汪曾祺关照。当大家都向汪曾祺拍马屁的时候,他便对向汪曾祺直言:“我觉得你的诗歌不如散文好,散文不如小说好,小说风格单一,变化太少。”不料得到汪曾祺的赏识。以后,白连春每次去汪曾祺家里玩,汪老都亲自给他煮饭。有一次,汪曾祺送他一张照片,白连春又直说:“你送我的这张,我不喜欢。”汪曾祺索性把影集抱出来,让他自己挑选。可见白连春性格不一般。个性和成就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白连春在文学上,也成就斐然。1997年,《星星》诗刊组织全国读者投票选出最好的诗歌,白连春得了第一名。他的小说《拯救父亲》发表后,先后被《小说月报》、《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转载。我能得到这样一个编辑赏识,也是一件幸事。

  于是,就等待北京寄来《北京文学》。一等就等了两个月。打电话去问白连春,回答主编还没审,同时要我再寄稿子去,说我稿子写得不错。又过几日,终于有大信封从北京寄来,极其高兴地把它打开了。一看,是退稿。搞得我一头雾水。稿子上依旧有红笔的圈圈点点,说明编辑下过工夫。信封里有一封白连春的信,说“小说最终没有通过,很抱歉。”还附有一张《北京文学》的稿件意见处理表,表上分别有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和主编的签署意见。白连春的意见是“小说写得朴实流畅,很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编辑部主任也予以了肯定,说小说“表现了一种文化差异。”而主编却说“小说相对平淡,稿子太多,难以用上,请退作者。”白连春把这张处理意见寄给我,意思我已明白。他是诗人,又是性格极其倔强的人,对这事自然有看法,不然不会把稿件处理单寄给我。不过,我也理解主编,在京城做事,人际间的平衡,有时比当伯乐更重要。也罢。只是我成了他平衡的牺牲品,只是让白连春先生白累了一场,也白白表示了对一篇业余作者的习作的厚爱,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当面向他致谢。这篇小说后来发表在2006年第2期的《福建文学》上,我把它更名为《保安小刘》。

  以上三个故事,都是讲退稿。但这是特殊的退稿。现在,我们常见的编辑有四种,一种是没心没肺没水平,什么稿子都能用,只要省事就行;一种是功利十足,以作者的职业级别和上级的眼色惟是;一种是只认稿子不认人,讲职业道德,但缺乏热情;还有一种是注重鼓励和培养业余作者,把这事当成了更大的责任。我很幸运,常常遇到后者。在他们很负责任的努力下,我的很一般的稿子,就得到了在报刊上亮相的机会。这对编辑来说,很不易,他们有时候会和领导的意见相左,会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心中常常窝着一团无名火。但他们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我们的文化事业得以一代一代相传,与这些编辑的贡献和负重分不开。在这里向他们致敬。

(作者单位:215009 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新闻与传播教研室)
发表于 2006-10-3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1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就是这样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曲曲折折,也是这就是所谓的红尘命,但能怎样,居然活了,就得好好的活下去,生命是昂贵的,谁都买不起,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1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1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过这些情况,当写手的真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俺没怎么想让自己的文字发表,否则总得被那些编辑的火烧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果很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6 1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