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259|回复: 3

抒情的几种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9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抒情的几种方式》
——读温东华的《五月五日的莎士比亚》有感

        使用这个题目有点秀掉的意思,就是不正经说话,却要正经的意味。但我真的不打算一一列举抒情的N种手法或者说技巧,那是唬人的玩意,但可惜的是,我们往往乐此不疲。诗歌的抒情传统中外依然,虽然西方人有史诗的传统,甚至是他们叙事文学的先锋,但抒情诗依然是西方诗歌里的主体部分。两者不同之处不在质上,却在量上,也就是说,在西方,诗歌可以写到很长,而我们的个头很小。中国的抒情诗,在新诗出现以前,几乎没有特别长的,除了少数个案,几乎都在20行以内,这甚至包括词和小令,当然这二者实际上都有着很大的叙述成分,算不得纯正的抒情诗歌。新诗刚出现时,也是短打为主,而郭沫若先生开创了一个“大抒情诗”先例。我不愿去追究背后的隐藏,因为无能为力,只是说看看外在的影子也觉得晃眼。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和西方的影响有关系,本来新诗就是从外面学习后才有的样式。
         后来,随着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代的到来,为母亲(祖国母亲还是党啊亲爱的妈妈,暂且不论)唱赞歌自然要卖点力气,非鸿篇巨制不足以表达滔滔若长江之水的敬意。而新时期,改革开放一声春雷,把中国人再次从浪漫之境驱逐出来,长篇抒情再次沉寂,当然杨炼先生算是异数。现在好像很少有人再大篇大篇的抒情了,不是不敢,也不是不能,更不是不应该;那么,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凡是大篇的抒情者,都接近于西方文化,因为中华传统一贯是推崇谨言慎行的、含蓄委婉的。中西好像越走越近了。
说实在,当我看到这样的宏大格局的作品,是心生畏惧的,但受人之托,不得已而为之,倒也学些新能耐,我们排斥的往往是缺失的部分,我们斥为异端的,也许是最需要认知的、吸纳的。如果有人问我,生命到底教会你些什么?那么我可能会回答,尊敬和沉默。但这并不会让我闭目塞听、装聋作哑,我只是觉得其实一切都可以多看一看,不妨往好的地方看看,也许真的就是好东西;往坏的地方看看,也许一下子就腐烂不堪。这和心境有关、立场有关,但也和事实有关,因为一切都是那么不一定。
        下面把这个逻辑推衍一下,看看好的和坏的可能性,当然没有东西真正经得起推敲,生命原本是不可言说的。我的意思是说,不得不说的是那些浮在外面的东西,而内在,我敢说句绝对的话,都是一样的,因为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在内部发生,那不属于个体可以把握和感知,也是无法评判的。我们必然漂浮在词语的碎片里,而过于丰富的泡沫将会妨害我们的呼吸。
        好的东西很多,比如说丰满,当然是臃肿的同义词;比如说哲理性,当然是思辨的同义词;比如来说审丑,那更和优雅背离。那么不好的东西呢,那太多了,我们中国人不喜欢谈论这些,但是既然这些和西方有关,就暂且把我们当作一次西方客。我想讲的其实依然很少,只拿一些说说:这个花环是迅哥凭添的,对此,我只能说好。这句我想“迅哥”该是指鲁迅先生吧,因为好像他的某部小说里有过这个叫法,其它尚未在我的记忆里搜寻到。这里我觉得用起来,好奇怪。很多东西是需要认真思索的,要把事物的本真搞一搞,至少要记住,不是什么都可以的,是要求一些敬意。我把写作比作手艺,真正的能工巧匠绝不会随意去改变一些成型的程式,他虽然尝试,但必然不会一次走得太远,走到无法把握的境地去。其实我并不讨厌“乌鸦”,但对于这样的意象,我却从不敢尝试,因为其间沾染了太多大师的气息,如果我发出气息在里面肯定是被淹没的。我不愿意这样。我就是那么走路,像每天走路的时候一样;当身体在不断变老的过程里,慢慢学会和自己争吵,但我决不放肆到去惊扰路人。他们行走,和我一样倍加小心。
        文章的最后当然要谈谈结尾,我想说的是,如果是我的作品,我会把自己那条尾巴藏起来,装到衣服里。可尾不得不结,你把一条一条的尾巴藏起来,发现原来头也没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也许真的就是可有可无的,如下所示:

         悲剧啊悲剧悲剧

          ──是的,悲剧总是要重演的,
         我们这些在悲剧中长成者
         我们有过以往的悲剧,也有过现在的悲剧──
         我们在悲剧里寻求人的碎片,在碎片中又将人
         拼成一个整体。人不复存在,
         而又安然无恙地活在我们无所不在的呼吸里。

        我的这些文字充满偏见和厕所的味道,我把它贴出来,让风雅的人们倾倒!罪过,罪过,当罚酒三大碗。希望各位一笑置之。

2006年11月8日

[ 本帖最后由 上帝的拇指 于 2006-11-9 01:04 编辑 ]
发表于 2006-11-2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上去!大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2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从八十多年的中国新诗发展史中归纳出抒情的几种方式,那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3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过先生谈非马作品的一篇,启发得透彻!这篇透彻之余兼以诙谐。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14: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