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现代诗歌的语言
-----解读诗歌的密码
作者:小鬼满砚
好多朋友在说,现代诗歌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我个人的认为,不是诗歌越来越难懂了,是现代诗歌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了.它脱离了古体诗的传统体裁,正在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
我把现代诗歌大体上分为了三种:
一:浅入浅出型
这种类型的现代诗歌,大体上看去,诗歌的语言平实,或是以景抒情,或是以事述事,大多是简单易懂,写作手法以平铺直叙为主,因为它的语言很好被人接受的理解.所以,深受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喜爱.很多的散文诗也是属于这种浅入浅出型.
二:浅入深出型
什么是浅入深出型呢?这类诗歌不再是象浅入浅出型那样好理解了,在写作技巧上,有了更深入的变化.在格式上,也越来越复杂.
基本上,作者都在力图用简单扼要的语言,去做一个深入的思想再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了.这并不是说浅入浅出型的诗歌就不能够作出更深入的思想表现.只是浅入深出型的诗歌在风格上更复杂化,诗歌语言的处理上,有了更大的包容性,角度的变化处理也更加多变.
三:深入深出型
"深入深出"和"浅入深出"这两个词,在辞典里是没有的,但在诗歌语言里我们就可以出现,因为所有的文字,最终目地,就是为了能更准确的表达意图.能够把文字合理的运用在语言中,就是进步,有史以来,文字就是在语言的不断丰富中才得以发展的.这并不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性.
正是这种文字在诗歌语言中的创造性运用,让许多的读者就有了看不懂的想法了.怎么去解读这类语言文字的方法或者说,什么是它的解密"密码",我会在下面文字中详加探讨.下面来说说深入深出型现代诗歌的特点.
深入深出型现代诗歌的特点,有人把它说成是"后现代诗歌","意识流"和"潜意识流"类诗歌作品.
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所以,又有好多作者把自己习惯的写作方式,自定义为各种各样的流派,以示说明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学需要"百家争鸣",我在这里不做表态.不过,我知道,什么流派也好,只要它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是真正的流派,才有真正的"流派价值".
深入深出型作品,大多是以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氛围开始,用一个抽象的意境来做全文的线索,把题目做为文章灵魂的引导点,运用抽象的文字组合,最大程度的扩张作者思想活动空间.这是很难的,就像抽象派画法的代表作<<牛的一生>>,作者用最简捷的线条,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牛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如果不是有一定美术欣赏能力和基础的人,是不容易看得透的.有的作者,也会运用一些诗歌格式上的改变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但我反对有些作者刻意的为"创新"而硬性做格式上的改变.(像口吃一样去把作品硬性分割,来体现所谓的流派风格)
诗歌作到这点也是很不容易的,它首先要求作者坚实的文学功底,和有足够驾驭文字的能力,否则,作品即使被读者解读出来大概的意义,也一定是在文章的流畅和连贯性上也让人难以欣赏.
鉴赏一篇类型的作品,也是很容易的,不过要有作者与读者的双方面要求:
在作者这方面,要求用词配合得当,不能单纯的用词素用表现思想,而是要用文字的深远意境,来引起读者的最大想像力与同步的思索.这部分在于引导,关键词的引导.能让读者找到你的思想点和转折点.这类诗作不是要故弄玄虚来迷惑读者的,这样的噱头是赚不来读者的.作诗不是作迷语,是写给自己和那些的更深诗歌欣赏者的.用所有能让这部分读者的理解的诗歌语言,明确的表述出作者的意图.所以,首先作者就要精通诗歌语言的准确运用,不是什么"创新"词汇都可以做为诗歌语言来用的.如果你想创作这样的作品,一定要先去读懂同类型的诗作,了解了诗歌语言的规律,才能自如的去运用,去发挥.
在读者方面,我劝没有耐心的读者朋友们,不要去欣赏此类作品,否则,在您看不懂,或是只看了开始就没有耐性去做进一步研究的时候,您就会管不住自己的"表现欲",到处去说一些什么"葡萄是酸的"所谓"评论",这样既伤害了作者,也更加显出自己的浅薄.如果您连看完一篇作品的耐性都没有,就住嘴吧!抓紧时间去学习和充实自己一下,回头再来过.有的朋友不喜欢看稍长一点的作品,这是"快餐型"读者,快餐很便捷,可天天吃也会引起胃肠反应的;篇幅长的作品也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就象"大餐",要去细细品味,才能有更多的回味.或许,在您第一次用心灵去解读了一篇好的此类型诗歌,你会更加欣喜,在风格上,在文学的内涵上,在自己的理解能力上,都会有了一大块的提高.人就是在不断的提高中来使人生更加有滋有味的啊.不能认为自己懒惰,世界上所有的人就都会如同你般懒惰.一只蚂蚁一生也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鱼儿生活在海底.因为它们看不到海底的世界.
前些年,有一种"立体画"很流行,看上去是一幅同样的图案,可是你只要集中精力去盯住一个点看一会,就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图案跃然纸上,这是利用了人类的视觉差;同样,在人类用心灵去解读一篇作品时,也会有同样的收获.
在下边的举例作品后,我会为大家着重说明我对第三类诗歌语言的看法和理解,有不愿看例作的朋友,可越过这长长的例作,直接找到它后边的文字.
大家都知道,传统诗歌主要分为 "叙事" "抒情" "以物咏志"三种.然而,在现代诗中虽然还是以这三种为基础,但在创新求变上做出了很大的转变,在韵律上也更加自由,好多人都笑谈现代诗是"快餐文学",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可也正说明了这也是现代文化市场的一种需求,所以现代诗也就蜕变衍生,成为了现代文学的一大主流.
每一个时代有其自己的文化特点,它所以能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
如果要更大程度上去读懂这一类的诗歌,就要求读者在文字的理解能力上做个提高.最起码,也要有一定的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敏感度.
都说诗人的思想很敏感,这是正确的,不敏感的诗作者,就不会有什么佳作,对事物反应迟缓的人,又怎样能写出自己独特的见地呢?不如去做流水帐好了.
曲高者合寡,就是这个道理.让一个放了一辈子羊的老羊倌去理解凡高的抽象思维,是如何也不容易办到的事;相反,让凡高去放羊,他也不一定能比一个老羊倌懂得多.但老羊倌为什么就不能去学习一下文学知识呢?凡高就为什么不能研究一下农牧学呢?
什么样的作品,就有什么样的读者.如果有人读不懂的诗歌,也不见得就是作者用生涩难懂来哗众取宠.诚然,一定要排除真正的劣作.
什么学科就有什么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理,诗歌有诗歌的语言,它不同于小说,散文,评论等那么容易让人理解.但读者只要认真的去研究一下,这种语言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在现代的辞典里,没有一个对什么是诗歌语言的准确定义.不过这不代表它就是不成立的.所有的真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在不断的印证中完善.
人类的文字,让人类在同等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万物之灵,这是不可否认的,所有的进步都借助了文字的力量.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大进步,文字又更加的丰富人类的语言.文学艺术就更离不开语言和文字了.诗歌在文学作品中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要是形容小说传记是有血有肉,那么,诗歌也可以比做灵魂,它脱离了皮囊的束缚,腾空而起,用轻盈与凝聚突破思维的屏障,或给予人们最直接的美感,或给予人们最大胆的想象,
或阐述隐性的哲理,或参悟最复杂的密意.
无论诗歌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它都离不开用语言文字来表述.这就形成了诗歌特有的语言风格.
在文字的内涵上,大家都知道,不可以单纯的在字面上来理解文字和词语.一样的文字,在不同的组合下,就有了新的含义,这一点,在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果文字处理得不仅得当,还进一步升华到"巧妙"的时候,就使文章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以扩展.这是所有作者都在追求的一种境界.佛语说:一沙一世界.有朋友们说,是不是现代诗歌就是越让人看不懂就是越好呢?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说法.
那么,看上去"难懂"的诗歌语言,用什么"密码"来解读呢?
所有的诗歌语言"密码",就是透过表象看本质.
各种文字的组合,就形成了语言,在诗歌创作中,象一串串精灵,把作者的思想用"诗歌语言"来展现给读者,它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何能正确的解读有些看上去很抽象的词汇,作为一个诗歌的爱好者,就要有很好的想象力,在诗句中把精神融入进作品中去.
古人有"看山三境界",开始看山,山是山;又看山,山已不是山;再看山,山还是山.
这不是玩绕口令,是因为随着人生的经历丰富了,感受的事物也就有了不同的含意.
解读诗歌就是从它的语言文字上去探寻作者想要表述的实质,不是说:看到文章里出现螃蟹,就是螃蟹,也能理解为这代表了一种权力,也许是一种行为.文章里出现了一只猫,它也可以结合下句文字,来形容这是一种孤独感,这是一种孤芳自赏,猫是从容的,是漂亮的,也是独舞的精灵.也可以为下文做一个独白式的铺垫.具体的还要与诗歌的内容相联系,不可看死.
词语的出处,作者一定要用众所周知的典故词语来用在文章里,这样就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如果你用了一句你老爸的口头语,那怎么会让读者去想得到呢?如果你用"六月的雪",那么读者就马上会想到它的出处是"窦娥冤"的典故,也就会解读出你的用意,是用来描写一处冤情.文章不是一定要"不露方显高",一定要运用好如何去"放水""露点",这样才能把握好文章的节奏感.也能让读者跟上你的思维.
在诗歌的整体布局上,通过关键词的衔接,去看作者是不是想清晰明确的去表达,还是本身就是在一种纷乱的思绪中做抗争.一般来说,看整个篇幅的逻辑安排上,就可以做一个初步的定向.
在作品的独立段落上去看.往往好多成熟的作者,在运用段落来辅助文章时,有独立的一句或二句,很精炼的做一个转折,这点很很重要.往往他在做一个思维扭转时,会留出这个空间,让读者做一个缓冲.现代诗歌的格式很不统一,力求写意的文章较多.所以不必在其格式上大作文章,只要注意他的转折点,就会跟上他的思维.
诗运用了歌大体上的背景要清楚,有的在颜色上做了隐喻,比如他一开始就了单独的色彩,红色代表喜庆,热烈,活跃,冲动等;黑色代表困境,痛苦,孤独,藏匿,与现实的反差等等;灰色代表无奈,烦燥,不安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说明.有的在空间上做了相应的铺垫,如红旗,号角,具体的地理位置等.如果先看懂了文章大的背景环境,就能大致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了.
如果读者能知道有关于作者更多的资料,就更加能解读文章的含义,就拿戴望舒的<雨巷>来说,好多不明所以的读者,都把它当做一首爱情诗来解读,这就是不知道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写的这首诗,也就不能明白作者的目地所在了,他是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在流亡时写的这首诗歌,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民族情怀,和那种深深的无奈与彷徨,如果按爱情诗用读它,是不是很糟蹋这篇文字呢?
意象中的领悟.有的作者用了一大段文字去描写一个意象,综合在里面多种的信息,一定不要一扫而过,你可以把它分解开来,重点审视一下其中的几个关键时刻和词语,然后,再重组,你的眼前会有一大变(也可能会有一大便哟~呵呵).
灵活机动的去看待同一个频繁出现的词汇,或第一二三人称, 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或许你在原本是统一的整体上,看到不统一的视角.有好多的作品中,同一角色在不断出现时,做着不同的替换意义.
听画外音,看字中情;所有的诗歌都有一把锁,锁住的是心情?锁住的是回忆?锁住的是希望?
不论诗歌的锁锁住了什么,只有我们细心的用研究开锁的密码,或许我们就会打开一座宝藏,收获的是一整颗的心灵.
如果你想去开锁,就先学会调配密码,小鬼满砚也只能说到这个程度了,说了再多,还是要在实践中去运用,你会越来越熟练!
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会有什么精彩! 就写到这里吧.
最后说明一下:出于不能对作者的诗歌立意做公开大胆想像的考虑,仅为了能让大家能够更清楚的理解,本文中举例说明的诗歌,就用了自己的几首玩作,因为自己的作品自己能最深入的去说明创作本意和目地.请读者见谅.限于本人水平,本文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敬请各界人士批评指正.
有想看一下我对现代诗歌的解读演示的朋友,请看我的跟帖.
小鬼满砚初稿于科威特
15:10 2007-12-4
[ 本帖最后由 小鬼满砚 于 2007-12-6 19:5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