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丫头《七月日记》赏析
诗意,不仅包含着诗人的主题空间,即生命意识,人文理想,她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牵引我们内心的标准;同时诗意还应该包含更为具象的诗歌实体,即诗人使用语言的范畴,词语的力度色彩,行组间的气息节奏,以及整体的语感和诗感。丫头的诗歌断断续续读了一些,语言的清丽淡雅自然透着内在的清秀,很有诗意的魅力。这组日记在外出会议期间错过,今日来读,颇有触动,故而闲言几句,不算作评。
7月1日的雨夜心旅,直接切入主题的叙述,“有雨/遮阳篷上的滴答声盖过/一匹马的蹄响”多少次,多少人的共鸣,一颗心在雨夜的旅行,雨滴和马蹄将景和情完美融入,“我把潮湿的影子挂在墙上只身出门/虫子们涉过浑浊的水抵达高处/留下空旷”不是明快的雨,这个时候的心情总显三分沉重,小思绪被压抑久了,趁着雨落尽情释放,似喧非静,却一再强调“一路上很静也很安全”内心的矛盾与渴望只有这个时候才能一致,“也许要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在某个低洼处/与另一个自己不期遇见”这样的远行毕竟是虚构的,暂时离开躯体的灵魂还得归来,“低洼处”提高了小诗的品味,把小女儿家的心思低调处理,结尾自然却富有想象空间。构思精巧,叙述干净利落。
7月2日的清晨偶感,总的想法“这是个凌乱的清晨”,入眼的是“雨珠泥沙和蚂蚁的尸体碎了一地”,昨夜的经历通过简单的描述给人切实的想象,同时映射一段内心的经历“仅仅一个晚上/我知道很多事物都已不同”自然过渡到感性的认识,从时空感中寻求短暂的诗意,“除了自己的眼睛/一切都是陌生的了”理性的分析寻求最终的答案,简单而明了,“因一些难以言说的原因/凤仙花更改了花期”,顾彼而言此的手法,借着意象完成“原因”的难以言说,“树木/24路公交站台/你/我/还在假装熟悉”,看似散凑的物象,被一个“假装熟悉”串联起来,一语解开人性的虚伪,给人思考的余味。
7月3日早落的树叶,逆向思维的切入,假设“有可能的话我会回到树上/向那个树枝道歉”提前离开不是本意,事与愿违的委屈,从自然的人性方面展开铺叙,“说秋天其实还很远/说日子仍在一片片生长而且/都有向阳的习性”看似季节的使然,符合自然规律,潜在的话题是憧憬美好,“说我们仍有大把时间闪着金子的色泽/可以去兑换许多欢乐”我们总以为好日子会在后头,不懂珍惜现在的拥有,所以“独不说离开/不说风/曾让我们多少次不能坚持初衷”奈何与无奈之间,有些人生的警示,淡叙里夹着诗意人生的思考。小字意大。
7月4日一点点犹豫,茫然的思考,“整整半天/一列长长的火车在体内穿行/找不到合适的站台停靠”漫无目的的思绪,雨天适合发呆,想象着去很远的地方,在哪里呆着都觉得不合适,找不到终点“没有远方/只有一再的迂回转折/我最后下车”,在矛盾的空间里来回折腾,切题的思绪和无奈“一进一进/打开隐于深处的门” 再三地想着突破,想着解脱,总是被心门挡着,这样的困惑周而复始,因起“之前对于门后的情形/ 我有过一些简单的揣测”一直无法抵达,源于对期望地简单揣测,典型的犹豫心理。人性的常态,有共感。
7月5日又一次看到雨,排比式的开篇“再次路过雨/路过泥泞/路过一些不可知的伤感”,通感式的叙述,诗意逐步上升,从雨到泥泞到伤感,把一个意象几多比喻,很出彩。“除了冲涮干净的马路/一切都是浑浊的”路是干净的,其他都熟混沌的,审视自己,审视自己之外,“我怀疑自己的眼睛/进而怀疑路边成排的紫薇红着紫着/是否真如看到的那般生动”眼睛没错,可以怀疑的是自己的心思,借物言己,“而我需要继续赶路/需要调整出细微心情/与天气相互适应”外界的因素其实是多么的无力,调整好心态才是面对生活最好的姿态。
细读这组日记,也许丫头并没花多少时间,基本都小心思,构思和手法是基础所在,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却是来自平时的积累,诗意是属于有心人的,小心思一样可以写得传神。小草一直没觉得对日常生活的回归写作是私人化的写作,言之有物的文字都值得尊敬和尊重。无论是语言还是期间真情流露的诗意,我很看好这几篇日记。
[ 本帖最后由 踩不死的小草 于 2008-7-11 19:3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