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123|回复: 3

诗人的保德和保德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人的保德和保德诗人
——评白利军、康晏飞诗选《终结的年代》
/无哲

读完白利军、康晏飞诗选《终结的年代》,不仅从诗中认识了两位诗人,更多的是认识了一个地理名词,保德。
时下写诗的人并不少,执着者大有人在,其中各大诗歌刊物的坚挺,民刊的异彩纷呈,网络诗歌的繁荣,都给当代诗坛注入了别样的活力。前不久,我曾在一篇诗论中提及现在的好诗有八个要素:一是诗歌要有好的立意,诗意要有现实的意味,如果是小我,也要见到大我的存在,这是引发读者共鸣的前提条件;二是诗的语言要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要具备现时代各层次读者欣赏的层面,当然不是主张要把诗写成白话,不脱离诗学的本真;三是诗歌要有内在美,这种美要体现美学和音乐的意义,强调美与节奏感;四是诗歌最好要有哲学意义的支撑,这是生活的需要,而非哲学意义上的虚伪;五是诗歌要先让别人读懂,让人看后摸不着头脑的诗不要拿出来示众;六是诗歌要言之有物,不能无病呻吟,任何空泛都是无意义的;七是如果可能,要有大气的一面,正直的一面,率真的一面,强调正直,这是诗品对人品的辉映;八是诗歌要体现诗人的正确心态与个性,诗歌没有特性,等于诗人没有个性,这是考量诗歌是否有特色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八个要素得到了许多诗人和读者的认可,以此来评论白利军和康晏飞的诗,我也是首次试着以这样的标准来评论诗人们的作品。
从诗歌的立意来看,二人均有所长。在他们的诗歌之中,保德的情结在诗选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浓郁的乡情,真挚的亲情,珍贵的友情。白利军多次在笔下重现了他的黄河情节,对于这个主题的把握有他自己的个性,他曾如此写道:我平时流出的血也有你的伤口,/我平常喝下去的水也有你的唇齿,/当我一个人静静地走着,/我身体里也有你深沉暮色。”“暮色”这个词正是诗人独特体验的存在,值得回味的东西在里面,让我们不得不想起暮色中的黄河,想起民族,想安静的降临,想起安静之后的激越。康晏飞在他的乡情中更多的是有关故乡的记忆,当他将这种记忆整合在诗歌中时,他更注重细节的呈现,他在黄河记忆中表现了一个惊人的风俗:我的亲人们/按古老的规矩/把早夭的姊妹/安放进黄河//像是放进了另一个怀抱/另一个女人,在水中把她抚育/隔着经年/她的长发像河柴飘游//而河边的卵石/发白的牙齿/一不小心/就咬住了她的脚”。其实,这种表现力是极强的,立意直接而富于特色,诗化地再现了这种民俗带给我们的思考。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白利军的诗歌语言并不统一,依主题表现需要而设置语言环境,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用词上还有去糙存精的必要。而康晏飞的语言相对灵活,按他自己的说法属于“低经验叙述”,在语言上具备了当代诗歌的特点,但叙述的过于平实降低了对主题的提升。
二者的诗歌都有内在美的一面。这种美在白利军和康晏飞的有些诗中把握的很好,而在有些诗中则表现平平,这可能与个人的喜好有关。但诗的内在节奏感与音乐美是不可少的,这是写作上语感的需要,是阅读上口感上的需要,也是自由体诗歌的表现需要,更是自由体诗歌不失传统格律诗之美的特点之一。
对于诗歌的哲学意义,白利军在诗中有善于思考的一面,这种思考是直接的,有对事业曲折的思考,对生活艰辛的思考,他更多的会把思考的结果付于纸面。鲜花掌声和流言咒语于背后蝗虫般飞来/我实在搞不清做人与做事究竟有何区别/我试图从哲人的言论中/寻找我的坐标与方向/可费尽心机还是看不到生活的另一面”。这是白利军在《往事与生活的另一面》中所得到的感叹,在保德的生活给予他的太多,有时就让他看不到生活的另一面,这也有困惑其中的意味,是人性化的思考。但你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哲学式的命题,这种哲学来自他和他保德的生活。康晏飞则在思考中放弃了直接的感慨,他在《名字》一诗中这样写道:“村里隔年就有人老去,/好像成了规矩,/有些我叫不上名字,/他们彼此路过,/在草叶和昆虫秘密的田径,/停下来拉话或者背着手,/什么也不说就过去了。有时也会回头看看——”。看什么呢?他们要回过头来看什么呢?其实走远的人什么也没有看到,生活依旧,日子如故,身后仍然是早出晚归的劳作与生老病死。这种与死亡有关的哲学轮回于诗中,有多首诗歌触及了死亡,只是死亡的过程有所不同,相同的是死亡必将降临到每一个人的头上,所以也就变得司空见惯。这些思考的根源更多的来自保德的生活,来自一个诗人的目光。
关于诗选的易懂性。无论是白利军介于现代与传统间的诗歌倾述,还是康晏飞“低经验叙述”的语境,二者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诗意的呈现并不艰涩难懂,其诗歌语言的易懂性让读者很容易进入,从这一点上来说,语言运用是成功的,也是难得的。时下光怪陆离的诗歌表现形式很多,从诗行的排列到用词的古怪艰涩,无不传递诗歌的多元性,无论多元代表多样还是繁荣,让人看不懂的诗首先就不是好诗,是有意对读者的拒绝,你拒绝了读者,读者也就毫不客气地拒绝你。
在诗歌的内容表现上,白利军和康晏飞均坚守了自己的表现方式,重要的是内容不空泛,不无病呻吟,这是十分可贵的。白利军的诗歌最好的是关于保德地域性的诗歌写作,从中可以看到他对保德的热爱。而他有一首《依偎在冬天》的短诗写得很巧妙:偎依在冬天/疲倦的候车室/我像一头冬眠的生灵/陷入空洞的回忆/有的人来了/有的人走了/面对发蓝的制服/我也将要走上去/我也将要拿出来/为了准时离开/或为了准时回去”。很多人经历过候车室,经历来去的旅程,这个过程的疲倦与感悟尽现其中,意象丰满,虚实相间,漂亮的一首。而在康晏飞的诗中,来自底层生活的内容随处可见,普通的场景,诗化的内容,老道的表达。他与白利军有一首异曲同工的短诗《公交车椅》是这样写的“它的合金腿总是那么温热,/它迎来送走多少人,/数不清的指纹浮在上面,/已经快不行了。/它一排排,如此整齐,/像砍去了头,多省心!/我们坐在它深陷的胃里,/比一堆食物还消化的快。/而就在刚才,我们还消化着/玻璃窗外雨中的树。”全诗十行,一目了然。如此说来,诗人的眼光是锐利的,他们同时在行进的生活中发现了诗,发现了生活的诗意。如果说有人要拒绝生活,他首先不是一个诗人的选择。
白利军的诗歌,在黄河诗中略见大气,但并没有新的升华。康晏飞的诗注重生活的细节,虽有一孔见大,但也未能有更高的体现。但二人对诗歌的态度,从诗选中可以看到严谨,看到热爱,看到他们的未来。期待他们对保德的坚守与新的行进,相信他们用诗歌给保德加分,保德也会以故乡的荣誉给他们加分。

2008.8.22于禹门
发表于 2008-9-12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解!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坐在它深陷的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6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4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