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41|回复: 9

[解读与点评]红颜2009第一期赏图诗赛之:石静海MM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2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
初看作者的名字,还以为是一位男士,后看了她细腻温婉的作品,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多情的美女。:)


住在灵魂里的女人  图一

我已经伫立于山巅
将一身的红尘轻轻抖落
刀尖的纠缠
在氤氲的雾霭里渐渐平息

相对于图二、三来说,图一给人的想像余地比较大,没有特殊的灵感,比较难于下笔。
作者开题就直接把“住在灵魂里的女人”置于“了无人烟”的“山巅”中,有意或无意中,缩小了画面的“辽阔”感。
同时给“雾霭”层层的“山巅”增添了几分灵性,加上“刀尖的纠缠”等等,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神秘气息。


一些过往尘封的时候
我突然变成一个无语的微笑者
不会再轻狂地说出   宝贝
我喜欢你性感的唇和胸

这一段直白性的抒情不难理解,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落寂的美貌少女,在轻轻地缅怀和感叹着曾经的一段感情。
但她的脸上是带有淡淡微笑的,就像山巅中的雾霭,静谧中笼罩着一股忧郁,让人且怜且爱。


枕着一片落霞睡去  天籁飘过
芬芳溢满通往天堂的幽径
黎明之前  请一定要唤醒我
还有  住在我灵魂里的女人

继续抒情,思绪在纷乱过后,像天边的“落霞”般,逐渐归于平静,这是一种暂时的退隐吗?亦或是一种享受?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一颗期盼的心,黎明之后,又是一个日出,而那个“住在她灵魂里的女人”,是否还会周而复始地出现?


小结:
全诗语言轻盈飘逸,情感在落寞中带着洒脱,在淡然的诉说中,表露了一个女子柔软的心和细腻的情怀。
“我”的心里面,住着“一个灵魂里的女人”,其实,那个灵魂里的女人,也即是“我”。
借用诗友飞飞鱼在某诗评里的一个词—“托”,这个“灵魂里的女人”是画面感受里加入的“托”,主角是“人”,心灵上的波动多些,画面成为了配角,稍显淡了些。
不过画面本身就是用来想像的,本人认为这不是一个什么大问题。


血色紫蝶  图二

如果可以生出翅膀
在最后一声叹息里
化成一只翩翩的紫蝶
我想  所有的因果
都会停滞  并用三月的情怀
捧出我含泪的笑靥

由画面最显眼的“蝴蝶”入手,借“一声叹息”,轻轻地诉说出期盼的心情。
此间没有特置的故事,“所有的因果”和“情怀”,在与画面的结合中娓娓道来。


琴声总是在拨动中
辗转着激情
牵引一脉长长而无法捕捉的欲望
走向高潮   竹影婆娑
是风的柔情
还是心襟无奈地摇曳

继续将画面中的“琴”,牵引出复杂、高低起落的心情。
此间人琴合一,从全曲的高潮部分,逐渐走向平静,从“风的柔情”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即将接近尾声。


比一场雪更清冷  
穿梭于眉宇间的皱褶
将思念一点一点拧干
血红的露珠  滴落
浸染紫蝶的双眸

再来一次小小的高潮,将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最后在“比一场雪更清冷”般的曲调中收场。
余韵袅袅,如“露珠滴落”,琴声已过,人心仍在动。


小结:
无疑,这是一首动人的曲子。文中没有提到画面中的女子,实际上那个女子一直在抚琴。
所谓“弦断有谁听”,“紫蝶”该是最好的听众吧?而抚琴的人、紫蝶,还有“我”,何尝不是一个整体?
全诗依然轻盈飘逸,素手抚琴,让我们欣赏到了一个柔肠难断,欲罢不能的好曲子。
不过全曲稍显纷乱,如果在主弦上能够下点重笔,想必会更精彩。


刚柔相济  图三

坚硬  以一种沉默的方式扎根
厚重的底蕴从心中温润的一隅 腾起
沧海桑田后的禅意
只将纵横的斑驳刻在脸上
不说   就是不说
隐于繁华 止于喧嚣的深沉
是怎样的阅读能沉淀的啊

这里的“坚硬”,最直接的,是让人想到画面上那厚重的石块。
但是作者只字不提,就像她说的“不说,就是不说”,“隐于繁华,止于喧嚣的深沉”,这是石块的写照。
其实也是人们内心在“沧海桑田后”领悟“禅意”,将自己隐于“深沉”的一种写照。


柔软  以妩媚的风情依偎
鲜花簇拥  环绕草帽的遐思
长裙飘逸明眸传神  叩响
春的门扉还是爱人的心扉
呓语  还是呓语
仿若尘埃落地的轻盈
抚慰漂泊红尘的孤寂

画面上柔软的东西很多,比如“鲜花”“草帽”等等,这些是容易让人遐想万千的,它们可以让人陷入柔软的内心深处。
“仿若尘埃落地的轻盈 ”,多么美好,甚至还可以“抚慰漂泊红尘的孤寂”。


小结:
作者以《刚柔并济》为题,这个角度很有意思,我们也可以在诗中看到 “刚”和“柔”的不同画面。
在“刚”的部分,笔调与平常的温婉有些区别,增添了一份厚实的“刚劲”,“柔”的部分,依然是轻盈的个性,低得快进入“呓语”的状态。
两个画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并济”方面,似乎融合得不够。
个人觉得,可增加一段,或是两段结合在而写,这样是不是更“刚柔并济”些?


总结:
石静海MM的文字很有女性的温婉和细腻,读来轻盈飘逸,轻松滑口,如琴声划过,如小溪潺流,在静谧中缠绕着自内而散发的淡淡的情感心绪。
她很擅长将内心的思绪像花开般绽放在人眼前,欲拒还迎,读来确是一番享受。
她的立意和想像能力很不错,心思也很细腻,但有时候诉说起来会稍显纷乱。
如果在诗弦(也就是主题)方面能够再细细打磨一下,把主线和立体感束起来,读来会更有垂感,品质更佳。


以上所言,仅属个人感观和意见,如有不妥之处,还请石静海MM原谅,并作商权和讨论:)
发表于 2009-2-22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这里的妹妹都能写会评,厉害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挂起来大家学习~
姐姐点评不错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了的诗评更像深入诗歌的一篇散文,解析、带入、回归,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2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的解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样评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尽知内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节的评都有着对诗歌细微的理解和把握。。辛苦妹妹。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评的比我写的还细哦。抱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招力和见解都有一定思维揆护,不赖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0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