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42|回复: 7

直面汤养宗的三十三个瞬间之(六):魔镜中的叠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魔镜中的叠影

    早年曾读过一则希腊传说,篇名叫《废墟上的脚印》。故事说的是一个年轻的商人看到了他年老时的样子,拥有财富与女人,并能在上万米的高空中自由行走。唯一遗憾的是,谁也看不到他的脚印,只有在月圆之时,那些路过废墟的人,才能进入他的日常生活。多年之后,我经常会想起那座被称为“卡溚尼亚”的废墟,还有那个商人留在废墟上奔跑的影子。我爱那样的影子,但更爱那超越文字和时空的想象。
    对于现实而言,没有人能够预见未来;对于诗歌而言,文字却像魔镜,它可以让过去和未来同处一个平面,同处一个瞬间,甚至,它可以让二者拥有相同的棱角、直接对应的呼吸、相互补充的叠影。汤养宗的《试着在三十年后读到一首汤养宗的旧作》就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汤养宗通过文字找到了那条通往三十年后的路径,并为我们制造了一副尚未出现但却清晰可见的图景。而这,仅有想象是远远不够的。
    这首写于2006年的作品,是汤养宗的一次蓄意分身,现实中的他与文字中的他有了一次短暂的相遇:“作为一个时光魔术师,三十年后,我回到一首 / 汤养宗的诗歌中。文字已变成魔镜 / 我看到了他壮年的身体,他那张还在燃烧的嘴唇 / 过去的火与眼前的水,他大大方方的情欲”。这种形同旁观者的姿态很容易让人想起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把自己从另一个人的身体中掏出时的样子:新鲜、惊讶,但又能保持安祥和冷静。大卫•科波菲尔说“没有事物是万能的,除了人”。汤养宗深谙此道,他是另一位游走于文字当中的魔术师,他拥有最简洁的道具,并能以此让自己消失或重现。此节中,跨过三十年历史的汤养宗向我们呈现了一次“回眸”,他看到了三十年前挤身于文字中的另一个汤养宗:“壮年的身体”、“燃烧的嘴唇”、“大大方方的情欲”,这种虚拟的在场感真实而有效,读者看到了它,想搬动却无从下手;想抹除,却力不从心。从实(身体)到虚(嘴唇:言说的激情),又从虚(火:年轻时旺盛的生命力;水:历炼后具有的安详与平静)到实(情欲),这种重现表面上看是一种源于记忆的描述,实际上它却指向自我身份的确认,这是汤养宗的高明之处,他让不同时空里的两个汤养宗相遇,让他们叠加,以至于读者很难辨别那些文字的真与假。
    紧接着,汤养宗写到:“大部分语词依然神经兮兮,依然没有谁看管的样子 / 辨认成为相互的鞠躬,辩驳从两个身体 / 又达成一致的一个人”。我个人很喜欢这样的表达,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但其所拥有的空间和跨度却叫人很难逾越。第一句可视为对文本的跟踪,它指代主题中“旧作”所具有的特质,“神经兮兮”和“没有谁看管”显现了汤养宗在用词上的透明和轻巧,俗而又俗的两种状态让我们看到了汤养宗诗歌所具有的高超的自由度,而真正的用力点不在这儿,就在随后出现的“对峙”和“融合”中。作为写作中的第三个汤养宗在这儿实际上是隐身的,他让相遇中的两副身体互相认领,而后对峙,再而复原。当然,我得强调指出,这里有个小小的“诗眼”——“鞠躬”,这个词汇的出现隐藏着一份深深延续中的敬意,如果“鞠躬”一词当动词用,那么它则指向相遇中的“两个汤养宗”;如果“鞠躬”一词当名词用,那么它将指向“两个汤养宗”所共同热爱的诗歌,不管这份敬意源自哪里,并将指向哪里,我们都能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真实境况中的汤养宗所具有的精神向度,而这,才是作为优秀诗人所必须具备的超越躯壳和想象而后捧出的光芒所在。
    随后,汤养宗就向我们揭示了这样的光芒所具有的隐蔽的色彩:“那么好的火焰,仍旧被控制得这么隐秘,着实的 / 显示了一种工艺。我读到:“我的未亡人,你看见的光 / 尽管有点假,但一定是刺目与庄严的。”相对于前面的对身体的确认而言,这里出现的第二次确认尽管带上了迷恋的色彩,但骨子里却涌着不同凡响的自信与骄傲,尤其是“刺目”和“庄严”这两种状态的介入,我们瞬间就能看到那种闪耀的光芒及不容诋毁的写作者所具有的尊严!当然,话说回来,不管汤养宗愿意与否,我都不大喜欢此节中的“工艺”一词。我觉得,在这样的特殊语境里,它虽能真切地表达一种现象,但它却是轻的,在一定程度上对意境造成了损伤,使得后面的“刺目”和“庄严”失去了一部分依托的力量。与此相反的是“未亡人”的出现,本意上它是指所有尚能存活于世的人,但暗地里它却有着特殊的指代,那就是躲于文字和想象之外的另一个永不消失的汤养宗的精神影像。可以说,这不仅仅体现了一种表达上的精准,更多的是代表了优秀文本所追求的趋向无限的能指,只有营造或凸显这样的空间和跨度,诗歌才能找到它高于文字之上的应有的价值。
    按照多年阅读的经验,汤养宗的诗歌常有惊人之笔。他的那些文字像一束束细小的光芒,牵引着读者走向黑暗的另一面,但是,你不要轻易地停下来,不要忽略文字背后所闪现的棱角,因为在那粗砾的、不被磨平的投影里,往往潜藏着另一种前进的方向。就比如这首《试着在三十年后读到一首汤养宗的旧作》作品中的最后一节:

    那时,已不知谁是听者与说者,但我心口在紧缩
    指头在几个关键的字眼上停下来
    那里没有讨好,没有向谁低头
  也没有狡赖与搪塞
  仿佛只有完美的病人对另一个完美的病人
  仿佛一个苍老的父亲见谅了他苦难的儿子

    按正常的思维逻辑判断,此诗的最后一节应该处于一种无限敞开的状态,但汤养宗却快速缩了回来,缩回他的内心,缩回那个与其对等的世界。这种在表述上突然返回的技艺在很多诗人的文本里都能看到,但客观地说,它仍然是一种“冒险”:拿捏得好,它将使文本变得波澜起伏;拿捏不好,它将使读者失去知觉,迷失方向,即便在阅读的瞬间,它是如此得漫不经心。应该说,汤养宗是“狡诈”的,他不露痕迹地向我们表达了两种精神夙愿:一是作为读者的汤养宗面对诗歌时所持有的审慎、坦诚与圣洁;二是作为诗人的汤养宗进入作品后所具有的宽容、诚挚和博大。明眼人都能看出,此节内容是作为“第三个汤养宗”在场的一种见证,但实际上远不停留于此,这些字句已经超越了经验或记忆所带来的固有的判断,从“那里没有讨好,没有向谁低头 / 也没有狡赖与搪塞 ”到“仿佛只有完美的病人对另一个完美的病人 / 仿佛一个苍老的父亲见谅了他苦难的儿子”,这是潜移默化的一种提升,不是针对文字的,而是针对一个诗人游历世间的灵魂。同样,作为读者的我,不想就“讨好”、“低头”、“ 狡赖”、“ 搪塞”等做更深入的剖析,因为那仅仅是表露了汤养宗作为诗人时所坚持的态度,而在这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是汤养宗对这种态度所赋予的价值认可。
    实际上,还有一个问题等待我们去确认:那就是在这首预言式的作品里,究竟有多少个“汤养宗”的存在?我们能看到的有“现在的汤养宗”、“三十年后的汤养宗”、“作为读者的汤养宗”、“作为写作者的汤养宗”,当然,还有文字背后走来走去的汤养宗以及那尚未出现的汤养宗,这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但我们避不开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都指向未知,即便是我们已经看到的这些,一部分刻在了我们心上,而另一部分却早早地奔赴前方:前方又是什么呢?那,那仍是未知,不管完美或留存缺陷。虽然,从整首作品来看,我们总能捉住某个瞬间的汤养宗,但我们不能说那被我们捉住的就是汤养宗的全部,因为当我们面对文字这面“魔镜”时,汤养宗是时刻闪烁着的,他有叠影,也有着不被指认的另一种呼吸,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地贴近,再贴近……
    写到这儿,我会想起很多人对我说过的那句话:对文本进行肢解式的分析容易使得文本失去它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完整性。可每每面对汤养宗的诗歌作品时,我就有这种进行分段式肢解的欲望,也许这是个人的习惯,但在习惯背后,我通常情况下都能看到那由此而来的惊喜和敬慕——这正如早年听过的那个关于希腊的传说,也许到老我也无法辩清那些在月圆之夜才能闪现的足迹,但我确信,它真的存在!

附:汤养宗《试着在三十年后读到一首汤养宗的旧作》
  
  作为一个时光魔术师,三十年后,我回到一首
  汤养宗的诗歌中。文字已变成魔镜
  我看到了他壮年的身体,他那张还在燃烧的嘴唇
  过去的火与眼前的水,他大大方方的情欲
  大部分语词依然神经兮兮,依然没有谁看管的样子
  辨认成为相互的鞠躬,辩驳从两个身体
  又达成一致的一个人
  那么好的火焰,仍旧被控制得这么隐秘,着实的
  显示了一种工艺。我读到:“我的未亡人,你看见的光
  尽管有点假,但一定是刺目与庄严的。”
  那时,已不知谁是听者与说者,但我心口在紧缩
  指头在几个关键的字眼上停下来
  那里没有讨好,没有向谁低头
  也没有狡赖与搪塞
  仿佛只有完美的病人对另一个完美的病人
  仿佛一个苍老的父亲见谅了他苦难的儿子
  2006-5-17
发表于 2009-12-3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如何博大精深,如何入木三分。看诗评更大过读诗。领会了诗评的语言和感觉,对诗还是一知半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来学习昌雄的精彩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读一遍,语言和见解的精妙,断面的深刻与宏远,入骨了。
不读汤养宗,也愿读俞昌雄。太妙。挂起大家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如此细致到位,学习!
新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值得我学习!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精彩评论!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平和与诚恳。喜欢

推荐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部分语词依然神经兮兮,依然没有谁看管的样子

汤养宗的诗的特点正如他诗中所说,很有些汪洋恣肆。他的诗值得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8 2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