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18|回复: 2

哈佛博士丁学良做客晨报大讲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4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 袁复生)2月27日(本周六),哈佛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终身教授丁学良做客晨报大讲堂。在大年二十九,丁先生就接受了本报的邀请,确定此次主讲的题目为“大国崛起的道路:三流、 二流、一流的选择”。他说,非常高兴与“半个老乡们”谈大国、喝旧酒、吃土菜、会诸友。登陆名师网www.mingshi.com首页,在新闻后跟评即可索票,跟评请留下您的姓名及手机号。

  之所以说“半个老乡”,是因为丁学良先生的岳父是岳阳人。丁先生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他中学只读到初二,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1984年获匹茨堡大学“校长奖学金”赴美国求学。从哈佛毕业后,丁先生先后任职于哈佛本科生院、国立澳大利亚大学等地,现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研究领域是比较现代化、转型经济的社会环境、大学制度与区域竞争力。

  出身寒门的丁先生,却是一位美酒鉴赏家,除了各种政治评论、学术著作,他还偶在时尚杂志上撰文谈美食、美酒。他还时常会借酒论政,比如“论中国应实行先进的喝酒文化”等文章,他还专门著有《液体的回忆:水、泪、血、酒中的三次革命回忆录》。2009年,他曾以在FT中文网专栏《回望中国改革三十年》获得2009年度亚洲出版人奖年度最佳特稿奖。他与国内诸多学者拥有不一样的风格,值得期待。

  “天天听到人讲大国崛起,幻想崛起的境况。但真正独立思考的理性分析却少得可怜,来自香港的丁学良,能否拨开‘大国’的喧嚣,给我们呈现迥异于那些应声虫学者的洞见呢?”很多读者和网友黑子一样,都对2月27日下午,由哈佛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终身教授丁学良主讲的晨报大讲堂第七讲--《大国崛起的道路:三流、 二流、一流的选择》充满期待。

  本次大讲堂继续在劳动路佳程大酒店举行。从今日起,本报将开通四个索票途径,分别为:本报索票热线0731-85015644,今日准备了门票200张,请索票成功的读者当日前往晨报大厦领取;潇湘晨报学通社成员可以凭记者证入场;登陆红网博客频道,进入晨报大讲堂官方博客跟帖索票;登陆名师网www.mingshi.com 首页,在新闻后跟评索票。跟评请留下您的姓名及手机号。

开始时间: 2月27日 周六 15:00  结束时间: 2月27日 周六 17:00

地点: 长沙芙蓉区湖南佳程酒店

  丁学良,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皖南人,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其后在哈佛本科生院、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教学和研究。他的研究领域是比较现代化、转型经济的社会环境、大学制度与区域竞争力。他的英文中文论著分别由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有《中国经济再崛起》、《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液体的回忆》、《从“新马”到韦伯》、《共产主义后与中国》等,目前正在修订演讲录《中国模式推陈出新》。他曾经获得过国际学术奖励和中国学术奖励十多项。


--------------------------------------------------------------------------------


丁学良精彩语录

关于兴学:

  我想说的"降人才",是人才的产生、管理和使用,使之发挥综合效应的制度。

  大学兴,国家才能昌盛。同理,读书才是穷人家孩子翻身的正道。

  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需要制度重建,这是转轨时期最大的挑战,其中大学里学科制度建设是重要的部分。只有在有效的学科制度下,我们的大学才有可能有第一流的学者,才能有第一流的学问,才能为未来的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才能在思想层面赢得世界的尊重,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这样的目标,不仅是经济学的责任,也是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的共同责任。

  中国少数一些大学应该把培养研究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要知道美国最好的研究型大学里本科生的比例比较低,哈佛大学学生1.7万人,本科生6000人,也就1/3左右。这才算研究型大学。 

  高校没有按照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往前走,是把国有企业从作为政府的附属品解放出来,放到市场里,大家通过竞争,这样能让国有企业变得更好,有些国有企业要进行重组,不行的话就退出市场。而高校现在走的是反向的道路,这使高校越来越像改革初期和改革以前的国有企业。

  一所大学要是真的好的话,很多方面都是能够看出来的——你培养的人才怎么样,你出的研究成果怎么样,你的教学方式怎么样,你对社会、对民族的可持续的发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可以看出来的。但现在我们看不到这些东西。

  中国高校到现在为止没有自己的独立性,没法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大学来处理的。

关于经济: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

  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要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而不能把它当做个人发财、出名和当官的路子。如果那样的话,是不可能在经济学领域做出独立的研究来的。在西方,也有经济学家当大官,但他们是在经济学领域做出非常独立的、优秀的研究后,才短期进入政府或大银行等部门,然后他们会很快就回到经济科学的研究中,而并不是研究做的不怎么样就开始想着赚钱和当官。

  现在的一些偏激的社会情绪是与大众没有历史感有关。没有历史感,没有比较的观点,就不会有公正的评价。理性主义也是一个历史的、比较的概念。当你学会横的、竖的作比较,就一定变得更理性了。

  在发达的商业社会一定要有法制,在中国经济已经发展了,如果法制和规章的透明度没有建立,永远不会有公平,永远也不会有太平。

  任何一个牵涉到名和利的领域,一定要有阳光政策,一定要有一套非常系统的互相制衡的制度。否则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公公正正地为社会利益服务,这是人之天性。西方人未必比我们中国人的觉悟高,但是他们有那样的制度在那里。

关于酒:

  好多人把贵酒等同于好酒,其实是一种糊涂认识,在国内市场上基本上买不到国产的好葡萄酒,中国的酒,不是在酒的品质上下功夫,而是把功夫花在了包装上。

  酒是喝的,不是摆的,陈列出来干什么?我又不做生意。

  许多人说我爱喝红酒,其实我是爱喝好酒。什么叫好酒?最简单的定义,拿钱到店里买不到的酒就是好酒。

  许多人老问我,能不能教他们喝酒呢。我说要教喝酒,你得有很多先决条件。最重要的,得对酒有一种敬意。

  中国人绝大部分都不会喝酒,不懂酒,包括喝中国酒都一样。在中国,大家普遍从两个标准来喝酒,一个喝包装,一个喝价钱。这是很悲哀的,这是中国在酒消费上,最严重的、最致命的悲哀。

  我天天都喝酒,但一年最多会醉一次。

  没有陈年好酒,难有经典言论。

  葡萄酒是艺术,一定不能功利,要慢慢体会。

  葡萄酒的最高境界就是音乐的境界,连绘画都不能比。酒是有生命的,而且生命之丰富、细腻,只能跟音乐比。
发表于 2010-2-24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5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咋啥都懂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5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