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90|回复: 2

[随笔] 没有理由说自己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7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没有理由说自己老




一位知道我是60后的中文系90后大学生,在全文阅读完我的诗文集《心海情帆》以后,问我:“你觉得你自己老了吗?”我回答说,“比起自己的过去,我是老了;但是比起自己的未来,我还年轻!”     那位大学生又问我:“你与我们90后比呢?你感觉自己老了吗?”
面对比我晚出生差不多三十年的90后大学生,我回答说:“单从思考与写作的角度,我经常可以比你们90后还要激情澎湃,如果你们做不到我的这一点,恰恰是你们显得未老先衰。”     大学生又说,“你为什么总是不想说自己老了呢?”
我告诉他,我的许多朋友比我年龄大,但是他们都在自己的业余生活中赢得建树,取得成绩,有的还成为“感动兴安人物”。我的妈妈都70多岁了,她每天都很勤奋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总是不顾儿女的劝阻走进厨房做饭。她还可以给我们讲述许多故事,许多只有她那样年龄的人才有资格经历过的和记忆着的往事。面对比我年龄还要大的朋友们,也面对老当益壮的妈妈,我为什么说自己老呢?我不是不想说自己老,而是没有资格说自己老。
其实,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是在一年年地走向“老”的,就是一天天远离生理上的青春的。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变老”直至走向人生的终点,这是自然规律。但是,睿智者切莫担心自己是否“老了”,更不要因为生理年龄的进步而自卑和颓废。如果我们得以年龄上渐渐地老去,说明我们还健康地活着。活着是我们的福气而不是耻辱,我们活得越“老”,我们就越有资格仰仗自己人生的积淀去迎接明天的新生活。
我觉得,一个人在自己还年少的时候,应该努力与长者交朋友。要早些学会主动接受长者的恩惠与关怀,而不是被动地让长辈训斥和灌输。除了父母亲人以外,老师往往是我们年少时期的第一个大朋友。可是,我们有许多人却忽略了这个最值得交往的大朋友。在我的记忆和观察中发现,我们许多人都是在高小和初中阶段开始与自己的老师萌发某种特别感情的,或感情甚密,或抵触纠葛。这是少年成长中的必然。我在自己18岁的时候,结交过二十四五岁的“大朋友”。我在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开始与三四十岁的编辑记者和宣传干部结交拜师。在我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就有一些四五十岁的“大朋友”了。这其中,他们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在学习和观察着他们,不知道我在默默地研究着他们。甚至也不知道我在他们身上看到和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和技能。在我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我从一位银行前辈那里学会了对“记堆儿账”暗藏奥妙的认识。起初,我查阅账本的时候,只是把“收入”与“支出”看清楚,再把“余额”与各项收支的差额进行对照,看看列支项目没有差异,就不再懂得寻找别的问题了。可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带队领导当即断言:这种“堆儿帐”不是当日记账当日清楚的,而是后来一次“制作”的。这期间,必然隐蔽了许多不宜列支的东西。后来证明,前辈的断言是正确的,那本用来混弄我们的账本在我的“大朋友”面前简直就是弄巧成拙啊。于是,我永远记住了这位“大朋友”那沉稳而锐利的目光。我暗暗决心,一定要学习他的本事,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知道,当时像这样的本事在我的同龄人中是很难学得到的啊。
年轻的时候,结交一些“大朋友”是年轻人的聪明,这样可以让年少的自己得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少走弯路,而早一些走向成熟。当自己渐渐地走向年长而不再特别年轻的时候,就要学会与年轻人结交朋友。由此我们就会长期与青春为伴,就可以从当今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而倍受鼓舞,并学习借鉴年轻人的优点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呢?这样的人生还会担心自己会早早地“老”了吗?
发表于 2011-7-28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老去的皮 没有老去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8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辈子沒还老,倒是过去世的灵魂很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21 16: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