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935|回复: 10

浅谈无障碍诗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1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无障碍诗写



无障碍诗写的提法很好,值得大家探讨一下。

提及无障碍诗写,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质朴写作,起码这对我个人来讲是这个方面的理解,也是一种诗歌创作的体验。有许多的诗人提倡难度写作,虽然难度写作对一首诗歌是一种深度的挖掘,但是它的另一面也会伤害了诗歌的本真。



现在,我们许多的诗人都在提倡“真情写作”,《北京文学》也有这样的一个栏目,它就是告诉我们离现实生活近些,再近些。象牙塔里的发现只能是个人的一种冥想,也只能是一个写作者的乌帮托。

李清联老师的诗歌作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首是



《祖国啊》:



想娘

泪两行

——黄河

——长江



这一首诗歌让我想到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饱含深情之作《我爱这土地》中的句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同时也让我想起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前者表达诗人艾青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后者抒发诗人余光中先生寄情祖国的一腔思念。《祖国啊》一诗,虽四句,却和这两首名作异曲同工,光芒互映。

从另一个角度看,李清联老师的诗歌作品《祖国啊》,小诗非小,小而大气,小而伟大,小而简洁,小而经典。这首诗,还让我想到顾城的《一代人》,它像是一个历史的凝点,虽短,却有历史的墨汁。可以说《祖国啊》一诗,同时也具有顾城的《一代人》之重量。如果把一个诗人的一首诗歌写进诗歌史中去,除了李老师早期的成名作《浇铸者》外,笔者认为李清联老师的《祖国啊》一诗,应是首推。当然,李清联老师还有许多佳作,值得我们研究欣赏。

李清联老师提倡的无障碍诗写,其实是一个诗人从山穷水尽疑无路,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次转身与发现。古今中外,大多能流传的诗歌作品,我们在阅读欣赏的时候,从它的气息上我们都能嗅到一气呵成的艺术特质。诗人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功夫在诗外。诗外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生活本身,就是诗意栖居,就是阅读吸收。一个诗人不必要每天去写诗歌,天天写诗歌自己也会近视、盲视,而离开诗歌把诗歌放一放,有一天一首诗歌会偶然在一个灵感中分娩的。这就是说,一首诗歌必须在生活中受孕,那么,它才有生命力。这些也都是无障碍诗写的因素。



在我们的身边,我发现,有些诗人的难度写作,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实是一种闭门造车。虽然他也能造出个人化的东西,让读者读出深不可测的深奥,但这种作品因不能琅琅入口被人记住,没有审美的价值取向,也只是昙花一现。



无障碍诗写同时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别把诗歌复杂化,还给诗歌以朴素、简洁和隽永,让诗歌回归到自身的功能上。如果我们的写作离诗歌远了,那么,读者也就会离我们远了,诗歌也就会离我们远了。当然,有益于诗歌发展的探索性诗歌,我认为永远是先锋诗人向沙漠跋涉的一条丝绸之路。我们当给予积极的肯定。



李清联老师之所以提出的无障碍诗写,是他通过自己的多年创作经验,在诗道路上给我们的一个指引,这个指引是诗歌写作的指南针和方向标。为此,无障碍诗写告诉我们,诗歌有自身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趣味,我们不要让我们的一首诗歌窒息、无病呻吟,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新视角,这个视角就是我们如何看到一首诗歌的奥妙?如何让一首诗活着?布罗茨基在他的《文明的孩子》一文中这样说过,一首诗歌只有被记忆方能留存于世。一个诗人写几年或几十年诗歌,他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一个诗人是在一首诗歌里抽身,还是在一首诗歌里跳动一颗心。李清联老师提倡的无障碍诗写告诉了我们这些。

[ 本帖最后由 麦莎 于 2011-12-15 10:44 编辑 ]
发表于 2011-12-12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述不错!对于《祖国啊》我觉得你拨高了一点。不是说诗夸张得不好,也不是说作者对祖国的感情假的,在对作者毫不了解的情况下,我如何相信它是真的呢?以今时今日之中国,要产生这等灸热的情感恐怕非常艰难,尤其是对一个长居国内的人来说。纯朴之美是诗之根基,闭门造车可能会丢失,浮夸情感就必定丢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一步讲,就算情感是真的,那样比拟也太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对岸是依人 于 2011-12-12 14:17 发表
论述不错!对于《祖国啊》我觉得你拨高了一点。不是说诗夸张得不好,也不是说作者对祖国的感情假的,在对作者毫不了解的情况下,我如何相信它是真的呢?以今时今日之中国,要产生这等灸热的情感恐怕非常艰难,尤其是对一个长 ...



谢谢批点!真情在诗人心中涌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无障碍写作是个体感知(当然也包括文学形象的生成)和思想表达的合目的性。诗歌并没有什么难度写作和轻松写作,恰恰相反,难度写作于创作主体而言,本身就经常处在自我思考的合目性当中,难度的本身就是质朴的。现代诗歌决无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对阅读作儿科式的普及了,而阅读本身的素养和志向,就决定了他是否能跟得上时代的更新,并适应新的阅读环境,获得精神体验的富饶。真正要克服惰性的,非一贯的创造的活力者,而恰恰是来自阅读的故步自封。所谓的朴素和真情的境界,它必须在思考的丰富中,获得精神积极和体验的可靠性。否则看天下雨的诗歌,实际也可能演化为一种平均和自动化。

[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1-12-14 17: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侃 于 2011-12-14 17:36 发表
所谓的无障碍写作是个体感知(当然也包括文学形象的生成)和思想表达的合目的性。诗歌并没有什么难度写作和轻松写作,恰恰相反,难度写作于创作主体而言,本身就经常处在自我思考的合目性当中,难度的本身就是质朴的 ...

你满嘴都是不知所云的理论让我迷迷又糊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遮面 于 2011-12-15 22:05 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障碍写作类似于感动写作,无论多么直白浅显,它也远比那些玩弄文字而不顾读者感受的来得受用。学习,问好老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3 06: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