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86|回复: 12

窃以为与她写评,必得是个大家方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要反映巨大的时代浪花》,评麦园子《老屋前的一头牛》
《这种东西,只有用特定的细节和场景才行》,评西沈《呐喊》
《让人有些激动的暗示性主题》,评刘频《贫穷的上帝》
《浅析写意一首诗》,评写意《豆角花》
《一首诗当两首诗思索》,评安文海《一个约定就是一生》
《只这一件事,就感觉这诗十分特别》,评张执浩《槐花》
《倒叙手法在诗中的运用》,评卓美辉《马尾街》
《这个诗人有点绕》,评汤养宗《雪崩》
《诗歌,就是每个人说话的口气》,评雷文《一个问号跟着我上了出村的汽车》
《把小说艺术用在诗歌艺术里面》,评瘦西鸿《荷塘月色》
《窃以为要与她写评,必得是个大家方可》,评寒武纪的蓝莲《立秋节》

老屋前的一头牛

◎麦园子

土地已经被征,我揪不到一把稻草喂你你反刍,目光牵动犁铧,一个春天在长

在乡村,你的一生与耕之类的动词相连我农转非,你卸下农具,只剩肉身

老伙计,畜禽如花,现在仅留下你这一朵最大的

哞一声留个影,聚了这么多年
让我们在老屋那个拆字面前,分别

麦园子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562740295

     曾几何时,我时常抱怨诗人们的现代诗作,时代气息不强。譬如爱情诗,偌缺乏现代元素,再过五佰年,恐怕也与各朝各代的爱情诗通用,而看不出来是什么时代的。而麦园子这首诗则不然,最起码的,和老牛告别,还有那个拆字,让人意识到这是工业文明挤兑农耕文明的今天,人们那种无可奈何的辛酸与哀伤。
   这是巨大的时代浪花,这是痛苦、挽歌抑或喜悦,诗歌,一定要反映出这种时代变迁中的人们的轨迹和心迹!


呐喊


◎西沈


夏天,雨后的早晨
有几个人或坐或站在
一座刚完成水泥框架的
楼房的屋顶上

他们出现在大地的高处
对着城市呐喊
像峁梁上站着的几只公鸡
给山村叫明

http://blog.sina.com.cn/zxd3581

    这样的诗,往往俱备震撼人心的力量,为何呢?为它的喻意。这样的喻意已上升到诗中第一的位置,它遮蔽了其它(或者说根本没有其它)。因为,它占据并左右了你的思维定势,你只得遵从它的宏旨,并进行充分的思考。这样,其它诗中的艺术感受,诸如文采、抒情诗中的情愫、哲理诗中的哲理等等,统统让位于这种喻意。它们已变得微不足道了(在这些诗里,这些东西本身也无力量)。而这种宏大的喻意,由于它的突出性和心无旁骛,则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显得更加有气势。
    不是吗,这首诗不像宣言吗?是一个诗人作为代言人的宣言!含着一种悲壮的力量。
    想表现这样的心声,抒情诗不行,只有用特定的细节和场景才行。

贫穷的上帝

◎刘频

我梦见上帝了。他不像我想像的
坐着豪车,穿着华服,喝着珍藏的葡萄酒
也不是一脸庄严,用宗教的语言教诲我们
他居然是一身褴褛,面露戚色
在寒风中,像一棵老树瑟瑟发抖
他敞开胸怀,用温和乃至乞求的语调对我说
“孩子,来,到这里来,近些,再近些
来,我们紧紧抱着,互相取暖”
那时,我忐忑地走过去。我看见了
他的泪水,那温热的一滴,也许就是天堂

刘频诗选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729810020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就是暗示。一切都是暗示,它不像有些诗的主旨浅显直露,明白无误的告诉你:瞧吧,这就是我的中心思想(例如有些抒情诗)。而是让你想,把诗的答案融汇在诗里边,让你受到触动,然后你不由得会思索会找主题,然后就是你恍然醒悟:噢,诗人的表达原来是为揭示这呀!你明白了,原来诗人这样把主题隐匿在故事性里面,是为了让诗更含蓄、更有蕴藉。这样经过大脑思索后的主题,会更有力量,会让你记得更牢,艺术的感染力也更强。
    诗友们,叙事诗与抒情诗,是不是各有千秋?
    哪种诗最有力量?
    为这种轻易看不到的暗示性主题,我很激动。

《豆角花》

◎写意

窗外的豆角花
一朵挨着一朵,开疯了,像童年的
操场上
跑乱次序的孩子

浅色调的花朵扶着褐色的高粱杆
越攀越高,它们
不过是他们的像
——现在的或过去的
小孙子正被爷爷举过头顶

而我内心躁动的那朵,正从另一个窗口
向外眺望,她努力克制的
正是我逐渐失去的

天高云淡
http://blog.sina.com.cn/zhaojingbai


   还是喜欢有所暗示的诗,言此意彼吗!对不对,味儿醇厚,有所指又有所不指,但分明又有所指,闪烁不定,两层意思。但终挡不住对言外之意的体认。譬如该诗尾段。
   这首诗有两处最让人欣赏。一处是第一段第二行的那个“疯”字,无论是从练意还是练字的角度上讲,都非常臻于化境。出神入化。若拿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典故“推敲”、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相较,也毫不逊色。端的不错。
    另一处就是尾处所暗示的,它不但是事物递进以后的升华,而更重要的是把人的品性添加进去,所以觉得很见功力,自然而然,并且把人内心里复杂的那一面也表现出来,语言的驾驭能力很强,真有一点随心所欲那种味道。


一个约定就是一生

◎ 安文海

目光稍放长一些
就嗅到你的体香
我不能离你太近
一个承诺,就这样重

我将穿越自己的誓言
一场场漠风里
寻找你留下的气味
慢慢向你靠近

农历飘雪的日子
做一次丈夫,机会
有一次就足够了
从祁连山到马鬃山
这个约定再远,再沉重
我也会一步步向你靠近
疏勒河的涛声
http://blog.sina.com.cn/anwenhai0101


关乎爱情的诗歌,总是能沁人心脾。
它的显着特点是:仿佛一个人在亲力亲为,在娓娓诉说。
作者又把它放到宏阔的背景上,放到一个严酷生存/令人敬畏的环境当中去。
这不能不带来一个好处;使全诗漫散着一种浪漫主义风情。
它本来就不是生活中的一五一十。如果是生活中的一五一十,何来这种艺术上的沁人肺腑呢?
高妙的地方还有,这首诗你尽可以把它当作爱情诗来看。
同时,你把它当作一种坚定性的追求也未尝不可。
因为,它同时俱备这两方面的功能,而作者的艺术造诣可能也就体现在这里。
一首诗当两首诗思索,一首诗当两首诗用!

槐花

◎ 张执浩

槐花开得迟
槐花开得早
空气中有氧气的味道
拴在槐树下的牯牛不耐烦地蹭着树干
它眼里的青山越来越黯淡
一个少年
正在田埂上使劲扯一串豌豆
一把犁,犁尖朝下
在牛眼里站着
槐花像一件旧衣服
披挂在那个下午汗津津的肩膀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2bc34f0102e1nn.html


    这首诗一个字:活。再形容一下:怎一个活字了得。
    见多不怪的是四平八稳的篇什,仿佛诗就应该这样写,在讲究诗性和诗意的前提下,不知不觉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似乎诗注意到这些,就够了。因而,我们见惯不惊就是这些诗性还行的作品,而忽视了像张执浩这样诗的鲜活灵动。
    试想想吧,张执浩这样的诗是普遍还是稀少?
    这里面我最感兴趣的,当属:一把犁,犁尖朝下/在牛眼里站着。觉得十分奇妙。因为,这还不是以牛眼作媒介,所看到的事物。它妙在是以人的认识为前瞻,想象牛的心有所系,是人的主观意识强加于牛的。
    见惯了人眼中的事物,哪见过牛眼中的事物啊?只这一件事,就感觉十分特别。


马尾街
  
  作者:卓美辉
  
  1.
  紧贴湿凉玻璃窗的那张脸
  还在爱着——
  
  那是我最小的妹妹
  失散于多雾码头
  
  在马尾街,大部分门窗
  由幽怨的目光构成
  
  左邻右舍看不清
  唯有你,还暗藏着
  
  一小片雕花玻璃
  与童年的某次坠楼事件有关
  
http://blog.sina.com.cn/zhuomeihuifz


    偏爱史诗的人,不可能不叙事。或许,叙事自有它难以言尽的妙处,譬如这首诗的前四行,那倒叙句子,给我们的感觉不仅是这种倒叙本身,你知道吗,这种其它文体标志性的手段,它在诗中的运用,由于比其它文体多了一种诗性光芒。这样一来,这种倒叙句子便分外生动。它运用在诗里,它比在其它文体里的运用,似乎更重要了一些。你想想,诗本身就是语言的更高级艺术,再用其它文体的手段作辅助,这不更加如虎添翼了吗?
    所以我非常看重这种叙事艺术。
    我觉得这首诗,就有一种倒叙美。而且它尾部的那一句陈述,是整首诗里面整个场景里又一次更大的倒叙。
    因而,这首诗的构架珠圆玉润。
    感情更是充沛!



◎雪崩

      文/汤养宗

那个冰川攀登者的死,死于更大的死
或者更多的死。他的踏足点比当年的宋朝某小镇
更岌岌可危,我指的是整个山体的坍塌
你知道什么叫雪崩吗?他当时正挂在一面冰岩上
他的技术没有问题,把手点,冰镐固定点
都值得信赖,也正被钩环连接索牵引向
另一个顶层。但是,正在松塌的不是这个岩面
而类似于整个宋朝。天!整座冰山在发出
崩裂的怪响,这就叫更大与更多的死
也叫谁还能看住谁,或者,皮之不存,毛之安附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ptangyz

    汤养宗非坚持他这种写法不可,没法子。私底下曾以为,以汤的才学,无论哪种形式坚持下来,都能出成绩,远比这种白话诗写出彩来,更容易一些。实际这种白话只是个形式,假若汤换成书面语来写诗的话,汤恐怕也难出窠臼。这个窠臼就是,汤为了把事理说透,他在绕口令,绕过来饶过去,只是为把事理说清,或者是形成彩句,这样,从读者的欣赏角度来讲,因为,读者似乎看到了或者领悟出来你要这样搞,所以他们就看你是否有本事自圆其说,--这一点与其它诗(大多数人)的含蓄蕴藉还不同,汤诗是唯恐说不到,这个到就是到位、通透或者圆满。一般讲来,汤诗都能达到目的。而读者看到你果然如此,那么,他们就在心里认可,觉得你是个方家,珠圆玉润。
    所以说,就是汤诗不用白话写诗,怕是他写诗的这种模式和思路也不会改变。
    不是吗,汤诗几乎形成了一个固定套路。
    思维带来定势。
    至于这首诗汤诗所要阐释的题旨,由于本人不喜欢望文生义,加上诗中已说得通透,所以也就免谈。


一个问号跟着我上了出村的汽车

◎ 雷文
  风操持了水湄愁容,树渐次点头揖别野草轻抚我沉重的脚踝语言卡在喉中进退维谷,泪水从暗道潜流  是短暂割舍,还是一次连根拔起没有了安身之所,我去何处立命  带走什么当念想,古老的银杏叶还是—枚松针慌乱之时,我不停地选择,选择,再选择而所有的叶子正绿,它都是故乡身上的肉我怎能自私地剜走。即便是一把泥,也是长出我最初方言的沃土只感到贫穷,生离死别时,贫穷也是救命的木筏  双脚踏上车门,我沒明白父亲的笑却读懂了他笑中的苦还有什么属于我?情感冲破暗道的封锁故乡,一把巨大的镰刀姿势下,坠着我的—滴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b0b43501017ils.html

人们不愿说,也不想说(不是不敢说),主要是怕说出后,人们指责你的论点没水平,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究其实是什么呢?
挑明了说吧,诗像不像人们说话的口气,一人一个说话的口气?
有的动情,有的不动情。有人大义凛然,有人诙谐有趣,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一个诗人,想当面争取你的一个感动,或者想当面说服你,让你相信他,怎么办呢?
那就要像雷文这首诗一样,拿出自己的感情,感动你。
你说,人家掏出了“心窝子”,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动容呢?
就让你一时半会无法动容。但过后,你是不是觉得这种“东西”在跟着你,在缠着你。你觉得还是这种真情感动人,使人铭记于心
,无法释怀。
然后呢,你放眼诗坛,是不是觉得这种动了真情的作品,是稀缺物呢?
我曾说过,悲情的作品,在新浪网,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出一首。
当然,这只是对乡土诗、亲情诗而言。


《荷塘月色》

作者:瘦西鸿

月亮  你不要这么早就炫耀自己的亮色让我爱完这朵荷吧 她举着那把莲叶田田的伞在水里待了那么久   一潭碧绿的心事总是羞涩地打着朵儿 我是从前世赶来的一阵风轻轻撩起荷塘的裙裾  我看见月亮在水里袅挪的舞姿  有梦在飞翔那缕缕不尽的缠绵遮住了荷的红颜  也挡住了我的视线 我带着今生的缱绻  在月色里流连为的就是要一次爱恋但伫立水边  我内心又浮起阵阵轻寒是今夜的月色太过明媚让我的荷  把她的情窦深藏水间 我摘下一片云朵  悄悄遮住月亮的脸这样我就看见了我的荷把她粉红的惊诧举到我的眼前伸手去握  竟是一枝娇羞的轻颤 让我爱完这朵荷吧不用荷叶的恣肆  不用碧水的静谧也不借清华的水墨我要与月亮决斗  让我的目光做她今生  唯一的衣裳
http://blog.sina.com.cn/shxh


把小说艺术用在诗歌艺术里面,小说艺术没有别的本事,它只会使诗歌耐读。
英国诗人菲利浦·拉金有意识的借鉴小说技巧,他说:"当我开始写作更具有特色的诗时,我已经发现了如何使诗像小说一样耐读。”耐读?--实际是说明了很多问题,而不仅仅是过目即忘!
试想,如果不要瘦西鸿这首诗的开头与结尾。那么,它不就成了一般的诗吗,这一般的诗我们见的还少吗?它是不是不经看、看过即忘?
而这首诗的小说手法呢?
用写诗的手法去写小说,用写小说的手法去写诗。
不是纯粹的叙事诗,也不是纯粹的抒情诗。


立秋节

◎ 寒武纪的蓝莲

………
包括我子夜的醉,我低烧时烫人的呼吸
我背上闪亮的汗珠
————我中年的骨头和低叫的舌尖儿,它们
都在你此刻的梦里吗? ……我的上午
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白昼
更有散满你气息的夜,纠集其间
……一阵阵涌起,一阵阵退落,一阵阵
安抵

洋槐树巨大的侧影让我止不住欢欣———秋天了呵
怎么一种美,这么巨大
每一次忍不住
引身迎向树冠,都战栗着柔软
仿佛迎向你———化成远流的河水

我期待大地上的时间,它们
都是由各种各样的节日组成的,而
各种各样的花,长在其间———
低下失眠和露水,像我在你梦中低下的身体
风一吹,就开了

http://blog.sina.com.cn/ngzt


    要论气派、阔大、胸襟,国内所有诗人,怕都要输于寒武纪的蓝莲。更别说同是女诗人的诗人了。
    寒武纪的蓝莲的诗读后,你除了倒吸一口凉气,突出的一个感觉是你无法为其写评,这里面你可能会感觉你的资质无法与其并肩,你慑于她诗里面的气度,这种气度是雍容尔雅和从容不迫的,你更折服于她的诗里好像有一种西伯利亚寒带般的异国风味,大气,像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低吟,与大地、高天、河流、海洋还有清洌、深邃、异质紧紧相扣,你觉得,这个能为寒武纪的蓝莲写评的人,必得是个大家方可。最起码的,他能洞悉寒武纪的蓝莲这类诗人的情思渊源甚至一举一动,或者是与她情智相当的诗人评家。只可惜,这个情智相当的诗人评家,我还看不出来是谁。
    原来认为有几个,只不过现在日益消瘦,只有寒武纪的蓝莲仍坚韧如初!
    来新浪网快三年了,这就是我一直不敢动笔的原因。可不为她写点什么,又觉得是诗评界的一个耻辱。
    寒武纪的蓝莲的诗,明显的是一种大家气象,与一般所谓的抒情诗,还不可同日而语。寒武纪的蓝莲的诗,是她独特的个人的,是代表了中国女诗人的一个高峰的。
    寒武纪的蓝莲的诗,高贵而又典雅,气派而又雍容。真天赋异禀矣!
   另外,寒武纪的蓝莲的诗,从来不在她的诗中玩弄什么艺术技巧。皆因,艺术技巧巧是巧了,但是似乎也有一股小家子气。这也是寒武纪的蓝莲的诗之所以有气派的原因之一。
    寒武纪的蓝莲的诗,永远坚持诗性第一。
发表于 2012-9-26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7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西翔老师!
——谢谢带来这些美文,让我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城子 于 2012-9-27 16:25 发表
问好西翔老师!
——谢谢带来这些美文,让我慢慢学习!!

十分亲切,这里得以相见,问好了!
应称你为老师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8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翔兄来了,奉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8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问好西翔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8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老师解析的这些诗歌中含笑最喜欢汤养宗的。含笑几乎收藏了你博客中三分之二的诗歌评论。真的很是受益。在此再谢并学习。给老师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柏相 于 2012-9-28 07:02 发表
西翔兄来了,奉茶

问好,分外亲切,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微尘含笑 于 2012-9-28 08:24 发表
在老师解析的这些诗歌中含笑最喜欢汤养宗的。含笑几乎收藏了你博客中三分之二的诗歌评论。真的很是受益。在此再谢并学习。给老师敬茶!

问好,分外亲切,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微尘含笑 于 2012-9-28 08:24 发表
在老师解析的这些诗歌中含笑最喜欢汤养宗的。含笑几乎收藏了你博客中三分之二的诗歌评论。真的很是受益。在此再谢并学习。给老师敬茶!

多提意见,一同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9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9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我看到的评中捡重点说的比较到位的,也能让人容易受益的较好的一个了。拜望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0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已收藏,今早又细读了一遍,感觉这些点评有指导意义。谢谢西翔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