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09|回复: 12

读老国的近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7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像孩子爱他的玩具

姥爷走的仓促
我妈给一对老夫妻跪了十分钟
才把他们的寿材
匀出一副
后来姥姥就幸福多了
她的寿材老早就打完漆好
放在菜园的一角
姥姥没事就打开园门看看
有时正吃着饭想起来
也要去摸两下回来接着吃

2012.12.08



◎麦地

麦子早就收走了
零星的麦叶在阳光下卷曲着
年轻的父亲从远处跑来
张合着嘴巴像是反复
喊一个名字
母亲猛地把红头巾
和叉子一起甩在地上
转身跑向父亲
那条河无声地流着
他们在两岸同时转弯
迈着听不见的脚步在秋天的
风里越跑越远
这时我在哪里
我正在翻越一个垄台
我尽量弓起身子
以免被锋利的麦茬划破肚皮

2012.12.09



◎弯道

一个向右的弯道
一段向右
倾斜的公路
你知道这是符合
力学原理的
你知道所有公路
都是这么设计的
这样你就可以
放心地转弯
不用担心从左侧
滑出去,支离破碎
只是偶尔你要
踩一下刹车
当你发现右边有人
要横穿这条
倾斜的公路
从下向上

2012.12.10



◎蚯蚓

如果我把这只布满皱褶的苹果放在水里直到明天早上
如果它重新饱满被我放在刀子下一圈一圈削去果皮
如果削到最后苹果里的自来水哗的一声喷出来
我也曾蹲在老房子后面切蚯蚓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下午

2012.12.12



◎耐克

妹妹曾经用白胶布
剪了两个钩子贴在她的老头鞋上
她说adidas过于复杂
李宁倒也好剪,但不够档次
那个严冬她每天踢踏着这双
老头鞋走在上学的路上
我觉得如果妹妹愿意写诗
她一定比我写的好

2012.12.13



◎织针

她总是毛衣织到一半
就拆了
她织得太慢
毛衣还没织好
孩子就长了
后来她给大人织
毛衣还没织好
款式就过时了
她织得那么慢
但每天都坐在门口
身体端正,姿势标准
先绕一下毛线
再磨一下织针

2012.12.13



◎梦

几片雪花轻轻地
落在窗台上
和窗台上的雪
融为一体
早上我还觉得
这是个梦
现在已经
不能确定
外面天色阴沉
想必一会儿还会有雪
还会有雪花
落在
窗台上
但它们不同于早上的
雪花和
早上的窗台
梦境是梦境
空是空

2012.12.13

        国志峰,我只知道他是北方人。他的诗我读过30首左右,说不上有多了解,目前来说,男诗人中,他的诗是我所读到的最喜欢的一种。原因很简单,他的文字,他的表达和他诗中的主题是传统的表现形式。
     每个时代的诗都会打上深刻的烙印,也就是诗人所处时代的气象。而我们所处的时代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从社会大环境来说,目前的中国,社会相对安定,经济腾飞,总体来说,绝大多数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文化发展上,各门各科都卯足了劲顺应潮流大力发展,音乐,电影,雕塑,摄影等等都完全融入了社会大环境之中,作为文学,新近莫言的获奖,这说明文学的发展也在追逐潮流,而文学艺术中的诗歌又如何呢?
      目前,中国诗坛闹哄哄的场面至少已经持续上百年了。我觉得,早起的矛盾是废旧立新,是固守和拿来的问题,中期是晦涩的问题,现在是先锋与传统对垒的问题。这种局面是废旧的必然结果,废旧拿来之后必然需要走过的一个动荡过程,因此,有人在求新求异的道路上走,有人则不断的回头看,有人则在先锋和传统之间寻找平衡点···从这个角度去看目前的中国新诗,我们会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乱,是一种现象,但不是诗歌的本质,无论局面如何动乱,诗还是诗,诗的表现形式应该还是有迹可寻的,诗的内容应该还是有字可读的,让这个思维和社会大环境相结合,我们就会看到两类表达。一是内容催生技巧,二是技巧催生内容。
      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生死疲劳》就是一部回顾传统的大作,主题背景是上世纪的中国农民生存状况。当然,不排除在小说构思、创作中的交叉选择,作者首先注意到了中国的这段历史,然后根据内容选择表现形式,或者根据某种熟练的表现形式布局,又或者根据主题内容创造一种表现形式。我们知道,小说和诗歌的区别在于,小说可以表达一个广阔的面,诗歌除了长诗可以做到这点,短诗是难以和小说相提并论的,那么,在短诗反映生活,反映时代背景中它能做到什么呢?我认为是以小见大。
       莫言是55年生人,他所经历的时代是一个新中国,百废待兴,战争阴影未散,人民才刚刚从旧时代翻身,对生活无限憧憬,但同时也遗留了无数历史问题。作家用他的亲身经历感受着一个时代的脉搏,而每个时代的特征是不尽相同的。对70后的人来说,莫言所讲述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历史,70后面对的是改革大潮,人们生活奔小康,是拥有私产,是自驾游,出国游。我觉得,不是这个时代出生的人不可以表达深刻的,沉重的主题,不是不能表达悲悯情怀···从时代造就人这个观点来说,70以后的人,他们的思想是相对比较轻松的。当然,他们也可能有环境变迁、贫富分化、环境污染、政治污染等等的思考,幸福度的追问无论是不是政治的引导,但不可否认,大环境指标是向上的。基于这点思考,新诗中传统和先锋的对垒就反映在主题内容和表达上。传统的趋向平淡无味,先锋的趋向无病呻吟。
      平淡,不是缺乏诗味,而是一种心态的投射,相对于先锋,是一种审美回归,是求真,求生活之真味。因为在稳定的生活环境里,在拥有某种幸福指数的前提下,诗人的呼号和苦闷以及意识形态上的挣扎显得多么虚伪。

◎像孩子爱他的玩具

姥爷走的仓促
我妈给一对老夫妻跪了十分钟
才把他们的寿材
匀出一副
后来姥姥就幸福多了
她的寿材老早就打完漆好
放在菜园的一角
姥姥没事就打开园门看看
有时正吃着饭想起来
也要去摸两下回来接着吃

      我生活在农村,我们村子里的祠堂梁上放着十几只寿材,小时候,我们经常在这些寿材地下玩耍,可以说对这些寿材熟视无睹,寿材什么时候多了一只,什么时候少了一只,这些寿材分别是谁的,我们不知道。但是,老人去世了我们知道,不过很快又忘记了。到自己长大懂一点事了,因为外迁的人越来越多,祠堂里的寿材变少了,现在还有4只寿材摆放在那里,不过,面对这些寿材,我从来也没有生出诗意,而老国表达了。
      我喜欢这首诗,一是诗中传递出来的生命感,这种生命感是无声的,是生和死的交接过度,这种交接过度也是无声的,因为无声,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它分明又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上有多少生命在这种无声之中交接,作者体会到的是一种安然和淡然。当然,这种安然和淡然并不动人,真正动人的是文字的呈现方式,是对我长期面对祠堂里的寿材无动于衷的一种补偿。

◎织针

她总是毛衣织到一半
就拆了
她织得太慢
毛衣还没织好
孩子就长了
后来她给大人织
毛衣还没织好
款式就过时了
她织得那么慢
但每天都坐在门口
身体端正,姿势标准
先绕一下毛线
再磨一下织针

      这首诗和上一首差不多的表现形式,织毛衣,多么平常的一件事儿,老国要表达的并不是女人,也不是女人对家人的爱,更不是要告诉读者女人的手脚慢,追不上潮流。而是要表达一种存在,女人在织毛衣,她乐在其中。这种状态同时投射到自己身上,他欣赏着女人织毛衣的形态。织了一半再拆掉,这和美无关,织件毛衣给孩子给丈夫,给老人,这都和美无关,当然,跟不跟得上潮流,更和美无关,美的是女人身体端正,美的是女人绕一下毛线,又磨一下织针···

◎梦

几片雪花轻轻地
落在窗台上
和窗台上的雪
融为一体
早上我还觉得
这是个梦
现在已经
不能确定
外面天色阴沉
想必一会儿还会有雪
还会有雪花
落在
窗台上
但它们不同于早上的
雪花和
早上的窗台
梦境是梦境
空是空

      读老国的诗,发现有两个类型,一个是上面读过的两首,写实的。一类是这一首,写虚的,当然,写虚的过程中也还有写实成分,但总体是虚的。在写实的诗中,以我现在的水平还看不出哪里不妥。
      老国写实的诗是沿袭传统的,写虚的诗也是建立在传统的表现基础之上,不同的是更多地包含着先锋性质的东西,当然,这种先锋性质和大多数先锋诗是不同的。老国的诗歌语言是通俗的,但他的大多数语言处于一种可扭曲的临界状态,也就是说,有些是可以进行处理的,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在语言即将变异的时候收住了,选择了一种更妥帖的表达。而当这种表达形成惯性之后,就会出现一种类似于“填词”的描写,这样一来就陷入了一种机械状态,表达套路化了,感觉诗句好象填上去的词。因此,你在老国的一大堆诗中就会发现很多类似的表达,味道就完全不对了,禅意也就破了。

[ 本帖最后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12-17 17:16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17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沙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江边鸿雁 于 2012-12-17 15:29 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鸿雁一下坐在地板上了。没关系,地板上一样有茶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言大哥和瘦子张艺谋
他们给予西人最希望的中国
他们赢在从西人的眼睛里看出中国的样子
而国人却仗着5000年的历史拒绝长城以外的所有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火机同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四 于 2012-12-17 15:33 发表


阿四啊,你会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竹丫头 于 2012-12-17 15:34 发表
呵呵。鸿雁一下坐在地板上了。没关系,地板上一样有茶喝。

哈哈哈,丫头啊,这会儿茶水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打火机 于 2012-12-17 15:46 发表
莫言大哥和瘦子张艺谋
他们给予西人最希望的中国
他们赢在从西人的眼睛里看出中国的样子
而国人却仗着5000年的历史拒绝长城以外的所有人


我当然支持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6 23: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