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12|回复: 0

难忘那最美的情景(文\张兴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忘那最美的情景(文\张兴云)

--读柳歌《杏花、春雨或者更美的情景》



附原诗:



比春天撩人的

是一场春雨

比春雨更加撩人的

是这整整一面山坡上的杏花

忍不住心动

含泪绽放



当一个孤独

邂逅无数的孤独

便是热烈

而当寂静遭遇更大的寂静

就会从这面山坡开始

全面陷落



撩起那层春雨

可以遇见纯美的眼神

再深入一点

已经直达心脾

也许没有比这更香、更软的怀抱

更值得,让人痛哭一回



可以流泪、可以长吻

也可以倒地不起。与春天一同

陷入重围

杏花开得灿烂而热烈

我们的大部分人生,与此

毫无关系



当然,这个尘世里也有

最美的情景

那就是,在这个烟花三月

杏花、春雨

还有你我,幸运地

走到一起



      2013年3月17日市诗歌学会芒砀山杏花采风活动回来以后,柳歌送我新写的几首诗歌打印稿,其中一首《杏花、春雨或者更美的情景》,如一把温柔的刀子戳进我的内心,疼痛不已,有些话不得不说,一吐为快。

      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也许各有各的看法,就像饮食,酸辣苦甜各有所爱。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好诗必须具备真情,没有真情的诗,即使能感动人一时,也不能持久。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当然不能忽视遣词造句,想象要丰富,比喻要新奇。我喜欢清新而婉约、古典又现代、含蓄而灵秀、有意有境让人一看就难忘的诗。

      诗分五节,让我们一节一节的品尝。首节交待了时间、地点、场景,把我们带入一个烟花三月、春风春雨撩人的杏花从中。走进大自然,人花融为一体,远离尘世的喧嚣,没有烦恼没有忧愁,灵魂出窍,让人也比自觉地成为一朵绽开的花。当时小雨初霁,杏花正在盛开,诗友们纷纷穿过杏花林,爬上主峰去探望刘邦去了,只有我与柳歌没有上山,被这满山遍野的烂漫杏花吸引住了。一朵朵的杏花含着水珠,如林妹妹般忧郁的眼神闪烁,面对此情此景,谁能不怦然心动?这一节看似写花的绽放,实际是写人的感动了,被杏花的美折服的不能自已,只能是两眼含泪不能言语。

      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别开生面,让你突然看见意想不到的情景。运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写诗人永恒的孤独,把孤独寂静拟人化,把花朵与人结合一起来写。这种大胆的手笔,没有深厚的功力是不敢如此处理的。真实,还有一种意思,那就是作为市诗歌学会的会长,是他千辛万苦一手创建了诗歌学会,艰辛可想而知。文人都喜欢把自己看成孤独的人,所以诗里面写道:当一个孤独\邂逅无数的孤独时\便是热烈\。我自己刚刚接触诗歌学会时,曾经说过,永城有一百多万人口,没有诗歌那将意味着什么,今天能有这样一个诗人自己的组织,那就标志着永城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走向更美的彼岸了!当然这一创举,也让人感动,让流浪的灵魂有个聚会,让贫瘠的心灵得到抚慰,作为一个发起者,心里也一定有所感触,这就是一看到杏花开放,眼前的景色和当时的情感,宛如孤独邂逅孤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成一体。王夫之《夕堂永日序论》里讲,“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强者则友情中景、景中情。”第二节让人读后有一种飞跃的感觉,细细捉摸,我们怎不含泪?

      含泪绽放,不仅是每一朵杏花,也是我们每一个诗人,因为柳歌曾经在学会的会议上讲过,我们的诗歌学会,纯粹是民间组织,只能以诗结盟,争取让诗歌走出永城、走向全国。

    人逢喜事精神爽,正是春暖花开,二十多人的诗歌采风团,好不容易聚集到一起了,怎不让人欣喜异常。第三节是诗人处于一种兴奋中,看到眼前的杏花与诗友,相聚中又一场春雨沐浴,心在飞翔,情在涨潮!那一天诗友们都攀上山顶瞻仰刘邦塑像,只有我和柳歌被杏花的芬芳、柔情、大美所击中,再也离不开半步!不愿仰望皇权,只想与小花小草闲聊。闭上眼睛再深入一点,不但有更香更软的怀抱,更让人进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一个梦想中的新婚洞房。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美,一生能有几回?你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被感化、被触动,直想痛哭一场!

      是的,我们可以哭、可以笑,可以沉进自设的宫殿中。推开这个满脸春风的世界,乘着诗歌的翅膀,遨游,同外星人对话,同仙女调情。但是,我们毕竟是人,是要吃喝拉撒的凡人,现实中,有时命运常常与你开个玩笑,不如意的事情频频光顾你,让你不得不回到大地上来。诗人也是人,可以说,我们其实是一群徘徊在天堂地狱之间的受难者,煎熬在痛苦与幸福的中间地带。

    最后一节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让整首诗歌活起来了。你我他走到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件幸运而又幸福的事情,就像树上不同花朵一样,幸运的在一起开放了!诗歌让我们心灵相交,也是前世的缘分使然。

      读了这首诗之后,含蓄灵气,婉转清越,大开大阖,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柳歌的诗作大部分是明朗化的,毫不矫揉做作,也不艰深晦涩,易懂易记,就像柴门小院,茅草屋,当你走进去之后,屋内的陈设、奇特的摆件让你叹为观止,越看越惊奇。

      写诗可能在于一个人的脾性、阅历、文化修养、环境地理等,会影响一个人的诗风。即使你把写诗的技巧全都掌握,写出的作品别人看不懂,没人看,能算得上是好诗么?新诗的创作如何把握和处理,关键在于内宇宙和外宇宙,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把握好了,就突出了个性化,富有个人的才气;否则,让人读的吃力,如走进云雾,人家能愿意再往前走么?诗人的内宇宙之表现,远比其他的文学体裁更直接充分、鲜明,它要求诗人表现的要异于他人的艺术感觉和美学思考,对于自己的美学体验,要做出新鲜独特、不同于他人的语言表达与艺术表现。作为一个诗人,内宇宙应当和客观的外宇宙息息相关。对人生与世界要有当下和终极的关怀,对众生所共通的情绪与情感,能有休戚与共的感应,并做出具体普遍的美学概括。我一直认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汇通,才是诗歌的必由之路。

      柳歌的诗就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自成一体,不随波逐流。清新、含蓄、灵气的意境营造是他诗歌的最大特点。我们可以想一想,古代诸如那些“春眠不觉晓”、“床前明月光”、“两个黄鹂鸣翠柳”等,都很简单明了,却让人百读不厌。柳歌的诗很少有那种因两眼向外、而势所难免的心浮气躁、与自卑自残护卫表现哗众取宠,或掩盖内心贫乏而必然诉诸的故弄玄虚。如果说他表达的明快、准确,更多的是我们意识到它的某种突出的才能与灵气。

从有成就的诗人的创作轨迹观察,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共通现象,诗人越成熟,他的作品就越看似平易。苏轼语:“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或宋人葛立方所说:“落其粉华,乃造平淡之境”。“苔而无迹”的诗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读者最容易接受进入;相反,读者会把你的作品扔到一边,没时间费时劳神。

    和柳歌交往两年了,别无他求,只希望多读到他的新作。



                                            2014年新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3 12: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