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34|回复: 8

[推荐]见闻诗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9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见闻诗评

见闻兄不辞辛苦,来活动做同题诗会的专题评论。请大家关注。
本期同题诗会冠军作品:
飘摇     文/柳川凌影
引子:
牡丹拂断衣襟,浅浅的花掩着一地
他说:可以入画,就欠着场细雨
整个春天,风移云隐,芳草寸寸枯绝
多少年后,半遮娇颜的美人立在画中
似看非看
0
金戈铁马踏碎桥边红药
那时,你就站在桥上,这般怔怔地站着沉思
桥下的流水一片艳红,汨汨地流着,沉思
岸边柳树的枝条零落断尽
一个男人握住江山还来握你的手
五指挥动,一千年就象瑶琴的玉弦,生生挥绝
1
就把自己嵌入画里,作壁上观
你说:书生,书生,我的唇上减了胭脂
指上弱了丹蔻
红颜焉能没有颜色
又为我焚香鼓琴高歌一曲
祸水焉能失了舞音
两千年,国破家败兴兴亡亡,都不如檐下鹦哥
还记得一句:如何归去
2
青春正好,入画的时候青春正好
你借我一些酒,把我红成那一日委地的花瓣
都还记得,所有该忘的偏偏都还记得
这里桩桩件件说与
更请你提笔为我画一枝牡丹伴着
三千年的独立,灰染尘封,锁定一卷心思
书生,我得了所有的寂寞来入你的梦
莫点灯,窗外月华流溢
竟有几分当年寒夜铁衣的光色,或者
赛事情况,见:http://www.zmcode.com/bbs/cgi-bin/topic.cgi?forum=8&topic=1749&show=0
发表于 2004-7-29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见闻诗评

[这个贴子最后由见闻在 2004/07/29 05:13pm 第 1 次编辑]

诗与画的交融,历史与现实的对接,诗人所要展现的是使命感还是责任感?
立于画中的人与立于画外的诗人不能对话,但可以各自陷入沉思,数千年前的故事,感动的不再是自己。“一个男人握住江山还来握你的手”,本来红颜祸国的过错都是鱼与熊掌皆想兼得的男人造成的,却偏偏都让女人去承担其责,试想,如果拥有这个红颜的男人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她如何有祸国的本事呢?不过那样的红颜最终也只能是化做伴花的春泥,是变不了画存留千百年的。
历史的反思,总是看上去很明了的,好象多是身临其境者犯糊涂,其实许多因果,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古时的“金戈铁马”如今已经变成“枪炮导弹”,战争的借口也似乎不再“冲冠一怒为红颜”了,对战争的评价越来越客观,反而很难产生感人故事了。
因而,作家或者诗人所要记录或者承载的,依旧是数千年的恩怨,似乎惟有这样的生死离别才可以入诗入画。从“书生,书生,我的唇上减了胭脂/指上弱了丹蔻/红颜焉能没有颜色/又为我焚香鼓琴高歌一曲/祸水焉能失了舞音”到“书生,我得了所有的寂寞来入你的梦/莫点灯,窗外月华流溢/竟有几分当年寒夜铁衣的光色。”一千年到三千年,情怀依旧,动情之处焉能不动心?
诗意飘摇,实则平静的心湖,投入了一颗不大不小足够泛起涟漪的石仔。
发表于 2004-7-30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见闻诗评

蚊子这家伙怎么只评论女的?我们男人的诗歌呢?
嘿嘿。学习先~
好久没有评论了,评论诗歌比写诗累多了。
发表于 2004-7-30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见闻诗评

见闻辛苦了。。
发表于 2004-8-3 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见闻诗评

嘻嘻,不是只评好文章吧,我们这些旁边的零星也来教教吧,多出几回手哈,谢了……嘻嘻
发表于 2004-8-6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见闻诗评

[这个贴子最后由见闻在 2004/08/11 08:51am 第 1 次编辑]


第十二期
《家乡》  文/ 柳川凌影

一  月
你是怎么听见——
我在梦里把乡关唤成一朵开过季节的野花
退远的潮水边,洁白的海鸥扑上悬崖
几艘渔船歇了帆,如豆的渔火随风摇晃,将也入眠
而浪花还在一朵朵地开谢
银质的月光下,青碧的春水把梦捎上
而故乡的榕树底依旧停着一个裹衣顾盼的身形
二  雪
十二月,你的白发覆额,我说一个老字又捂住自己的嘴
怕听见那些声音,簌簌地在空气里消融
远山一层高于一层,你的风骨象从远处走来
又在海边静静地坐下,细细看也细细想
许多树就从那个时候悄悄有了自己的姿势
这么多年的冬天,终于又等来一场雪
从你来的地方
我远远地在面前摆下家乡两字时
是否你也想起无数年前的跋涉如何磨平了你的鞋子
三  花
它们开了一年又一年,总是那个样子,让我可以不枉费我的回忆
而你也象这静静的一朵,群山是鲜极欲滴的瓣
层层翻开,翻出丰美的花蕊,又流出甜浓的蜜汁
突然忘了要怎么向你表白
一个爱字,一个美字都薄得在风里一荡就被飘散
只好年年去最高的峰上
去看你衬着碧海自在地盛开
四  风
你还记不记得,是哪一阵风把我吹离你的怀中
这么多年,老榕树总伸长根须来挽我的手
而贪玩的孩子也总要忘记回家的路
可是你又把思念交给风带着四处行走
这一路,毛白杨招手,老榆树招手,野蔷薇招手
是无数呼唤沿途传来
要人不得不听,不得不见
于是,家乡的月入了梦,家乡的雪入了诗,家乡的花入了画
家乡的游子整顿行囊翻出一枚海螺
依旧在呜呜地吹出一句:回……呀……


简评:
乡思无处不关情,以《家乡》为题的诗歌应该是很多的,题材不新要出新也是不容易的,柳川凌影以家乡的风、花、雪、月为抒写对象,咋眼望去也显得很老套,不过其内在所支撑的亲情却是真诚感人颇具新意的。看似描摹四季变化的春风、夏花、秋月、冬雪,实则却抒发了家乡亲人岁岁年年对游子的企盼和牵挂。那种“白发覆额”、“裹衣顾盼”的亲情是什么也无法消解和报答的。对诗人而言也只能做到“家乡的月入了梦,家乡的雪入了诗,家乡的花入了画/家乡的游子整顿行囊翻出一枚海螺/依旧在呜呜地吹出一句:回……呀……”,吹响螺号是相对容易的,但愿回家的脚步不会渐行渐远,只想说诗贵真,人贵实!  (见闻)
发表于 2004-8-11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见闻诗评

第十三期
《花非花(组诗)》(秦极)

■ 颤抖
你的那股空虚,是一间屋子
除了一扇窗子,我在下面无止尽地单纯
堕落和废弃。如同被水弥漫的城池
靠近这间屋子,能够在你的视野之外
看到你用你的影子征服光,直至
无目标的昨日,优雅的南方混乱了
我知道一切都会颤抖,还会隐身地底
也许七月的村庄,一样夜如凉水
风啊。把我与全部的夜分开吧
它会一天比一天消瘦。它会在家门口
随你进入夜晚。我要复活别的声音

■ 隐匿
这种恐惧,一生必有一次。我要说
我更习惯呼喊陌生的名字。而幻觉
只有幻觉,如同比你更易碎裂的事实
在那里,高山的鸟以及曾经的爱情
要随欲望一起打破经历。现在和将来
包括昨天的想象,包括窗子还没有关上
它们风尘仆仆、兴致勃勃。像我自己
在他乡的田埂上,会被人们熟视无睹
许多东西无意中就被隐匿。我更依赖于
更远的家园,或者是向着巨痛的方向
让你开满花朵,想起来却又一生清晰

■ 哭泣
在你的水杯里,那个冷峻的冥想者
和我不约而同地看见比你更自在的鱼
我比鱼更像鱼。这是唯一可以做的
鱼一直在梦想,如同我们一直在呼吸
现在你忍不住哭泣。昏天暗地的哭泣
也来不及躲闪扑面而来的光芒、闲语
而我习惯应付背影中溢出来的眼睛
它泅过雨,也要泅过无比透明的夜空
我还是比鱼更像鱼。我要对你说
至少有种姿式能让我们习惯寒冷
并且习惯和夏天的野草去惹人可怜

■ 漂泊
向左走,向右走。还有那一夜的雨水
多像林子里的石头,在自由自在地飞
在告诉敲门者:走开,但不可以发光
仅有的一条路上。你和石头都格外小心
小心得让你怕它再去打扰谁。它继续奔跑
内心深处,你能感觉到它底气有些不足
这一生,还有那一夜的风雨已经迅速撤退
让你自己的亲人有一千个理由去联想
必须在这样的场景中如期到达。这里
阳光火暴,这里只要流一滴血,就可能
为你偷走那些石头上的全部光亮

■ 喧哗
一天也是很漫长的,更加无处藏身
整个六月。她把自己裹得像个病人
呵。唯一所见的爱情,我们难以启齿
走进森林,肋骨不可思议地疼痛
想象远方,想象空气。我们还要想象水
甚至用一生来远离断流。可我和你一样
川流不息地等待未知的生活
而夏天像秋天般挂满了巨大的果实
我要到秋天去燃烧我的一棵树
也要去为那些先知的果实插上翅膀
等你回来,叶子一片喧哗

■ 有容
鸟被风带走了。你不在城池之内
我也甘愿把所有流浪者称为诗人
田野、山林。流浪者正要离去
起风的小树林,我已经不不被寻找
不被追问。我要看你喧嚣的那部分
漫无边际,也要看比你令人揪心果实
叫出我的名字,也想象你看一看我
更远的地方,其实我是逼真的敌人
“被石头绊倒。”我们不可否认
我们都见不到太阳,见不到黑
假如需要,每一刻会因此而开裂

■ 代替
这么多人,不停穿过开阔地
远方的火把,她是如此惧怕黑夜
躲在家里,几乎忘掉一座城池
让流浪者如期而至,也许不知道
等待奇迹。她有能力打开城门
让我们坐上各自的位置。近些,再近些
他可能不允许,但他已经多次被代替
如今城门的一条河,特别像月光
河开始绕过我的视线,让火把病了
让城门也这样病了。无辜的人
我会平安归来,为你点上一盏灯

■ 旋转
亮出你的骨骼。一个人和另一个人
在反复观察。光,我已无法抗拒
极力回避的黑暗,透出特有的气息
是否会同时离开?我一点感觉也没有
星光恍惚,鸟啼婉转。你一直在这里
没有给我留下消息,留下柔软的地方
仿佛我从来就不会思考,那样的场景
光继续晦暗,我继续充满向下的坠感
转转转。要不然寂静似乎无穷无尽
现场似乎多么熟悉,又多么迷人
无能为力。分明又朝着另一个方向

■ 需要
沙沙响声。不像我们,也不像他们
即使重复一遍,即使再听一遍
明天,仍然可以安然无恙地离开
被谁收容、抛弃?印象细致的花朵
留下的那些痕迹,它们与身俱来
不停地苍白。我们回避无休无止的水
结伴而行,需要依赖寂静的土地
需要假设,需要幸福的人发出叹息
日子从虚构的地方开始。我们走吧
多么需要你将计就计,整个行程
我会一个人承担堕落和废弃


简评:
这样一组诗,虽然长,但却让人不可抗拒地读下去,为什么呢?是因为诗意的吸引力,这股吸引力就象地球的吸引力一样,看不见,却永恒地存在着。花如果不是花,雾也不是雾,我们可以把握的是感情还是感觉呢?整首诗的意象看起来显得有些空蒙,其实不然,它表达的感情是真实的,它流溢的感觉是可以触摸的,多读几遍还会产生共鸣,这对于一首诗歌而言,就是成功的了。
我非常哪喜欢诗中一些单独拿出来显得单纯,但一旦嵌入整首诗中,就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句子,由于这样的句子很多,我也就不摘录了,请读者自己去看、去体会吧。(见闻)

 楼主| 发表于 2004-8-15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见闻诗评

辛苦,学习,问候!
发表于 2004-8-28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见闻诗评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4 16: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