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93|回复: 5

古诗今译第七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今译第七期

  开设古诗今译这项活动,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对古诗的再阅读,认识到我们曾经有过的文化传统,包括表达、词语、思想、观点。然后用我们自己当下的语言,把它们转述出来。直译还是意译倒不是重要的,我认为关键的是,是我们到底认识到了什么东西。其实,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多缺乏得极为可怜,阅读范围也极为狭窄。在漫长的历史当中,我们的先辈可以说为我们创造了相当广阔的一个文化空间,不管是写作的形式,写作的题材,或者是表达的思想。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我们却差不多把它们完全丢掉了。似乎我们所能记起的,就只是几个少得可怜的句子——“床前明月光。。。”、“春蚕到死丝方尽。。。”、“。。。把酒问青天”。。。哪怕是经过时间过滤留下来的那几位大诗人,我们对他们也知之甚少,我们读到的只是浅层的作品,而这些东西根本就不能代表他们,都不是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这还罢了,有的人还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对古诗很在行,一说到古诗,就觉得它们如何美、如何有韵味、如何凝练,并且对现代诗大加指责。但事实上,这仅仅都只是古诗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作品,它们表达的是我们先辈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政治经济的理解、对体制的声讨、对历史的反思、对言论空间的愤怒,这些作品,用现在的行话来说,也有所谓先锋的、“垃圾式的”、下半身的、口语的、撒娇的、非非的、学院的、民间的。。。。。。可以说,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费力地“言必称希腊”,我们是可以从我们自己先辈那里得到足够多传承的。
  这么说来,直译还是意译根本就不重要。我们开设这个活动的目的,已经是显而又易见。陆陆续续,在今后的各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扩大选材范围,最终实现我上面所说的基本出发点。。。。。。
   第七期活动时间:2005年7月24日——2005年7月31日。
   活动要求:感兴趣的诗歌写作者,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当下的、鲜活的语言形式把它表达出来,直译、意译皆可,然后评比,选出最佳的一篇。最后放到诗歌报的首页,供来访者审阅。
   活动场所:所有参赛作品,直接跟在本贴后面。
   第七期选用作品——

沈园二首
  [南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两首是陆游悼念他前妻唐琬的诗。唐琬原是陆游的表妹,两人结婚后十分相爱,但是陆游的母亲很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在封建旧礼教的压迫下,他俩终于被迫离婚。后来唐碗改嫁给赵士程,陆游也另娶了妻子。公元1155年春天,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词。唐琬受不了这种刺激,回去后不久便死掉了。1199年,陆游已经七十五岁,又来到沈园,想起旧事,写了这两首诗。
-----------------------------------------------------------------------------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能在死后四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摘自网友“猫儿”的文章。
发表于 2005-7-26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今译第七期

不发奖就没意思了
发表于 2005-7-26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今译第七期

重在参与~~:)
发表于 2005-7-27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今译第七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zlg在 2005/07/29 03:54pm 第 1 次编辑]

原诗
沈园二首
  [南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zlg试译如下:
沈园二首(混合译)
1)
这是沈园
这是《钗头凤》早已斑驳的沈园
这是四十年前相见
不能相述的沈园
年年春来
年年不见你的踪影
惊飞水边归来的鸿雁的沈园啊
2)
斜阳照着城楼
号角哀哀鸣咽
可是见到我的一颗心
浸泡在这园里
物是人非的池水里
不能自拔  连那
小桥下的春水
都伤心得绿汪汪的  像
离人的泪啊
3)
四十年了
你的芳影已被我梦得
描不出具体的模样
就像这园中的老柳树
老得连自己的花絮
都吐不出来了啊
4)唉  真的老了
现在 这把老骨头
就要化作稽山中
一捧黄土了  就让
我这两行浑浊的泪水
和着我的一生追随
你的芳踪  远去吧  远去……
发表于 2005-7-28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今译第七期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望云门在 2005/07/27 04:55pm 第 1 次编辑]

[南宋]陆游《沈园》(二首)古诗今译
  
    原诗: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三山的黄昏
依旧
吹着四十年前的东风
桃花  零落成
记忆的寒冷
余晖
漫过禹迹寺的檐角
以旧照片的颜色
装饰着
我深隐的寂寞
葫芦池
年轮般的湖纹
荡漾进
昨日的梦里
沈园就那么静
执团扇而翩翩的你
此时
别从春波桥上走来
柳树下的我
柳树下我的思念
不再如絮飞散
穿透井亭的斑驳
《钗头凤》
即是稽山上顽强生长的
藤科植物
不枯不谢
三月三
就不再说酒
不饮亦醉
流泪是谁?
扶我是谁?
发表于 2006-3-19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今译第七期

下面引用由寒冰魔焰2005/07/25 05:50pm 发表的内容:
不发奖就没意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7 04: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