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90|回复: 12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9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
芦苇岸
罗唐生打来电话的时候,我正在乡下的一片甘蔗地里。显然,我需要物质的甜,但内在里,我需要乡村的宁静,我需要这些永恒的宁静对我的沉潜思考提供持久的依托。已过而立之年的人了,我总得为自己寻找继续存在下去的精神支撑,但是,像阿来那样说出“不管是在文学之中,还是文学之外,我都将尽力使自己的生命与一个更雄伟的存在对接起来”,我又缺乏足够的底气,而且,这样的“豪言壮语”于我越发的渺远和虚幻,这一生,怕是只有浑噩无尽了。真正的乡村,只属于那些敢于横刀立马、一飞冲天的人。比如罗唐生。
先前我对“罗唐生”其人所知甚少,贴切点:闻所未闻。读罢他寄来的个人创作资料,才知道他只有三年的写作经历,但他取得的成绩已经令我这个“舞文弄墨”十多年的人彻底的汗颜了。他如是简介:“罗唐生,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三明市作协全委委员,2000年5月开始写作,在《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福建文学》、《福建日报》、《海峡》双月刊等十五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200多篇(首)、二十几万字,2002年11月入选《星星》诗刊青年诗人十二家栏目,2003年8月入选《星星》诗刊下半月刊主页诗人。著有诗集《乡村:1968—1978》,2003年6月被《福建日报》文艺专页评论,并入选多种选本,荣获2001—2002年《福建文学》“安泽杯”初出茅庐最佳作品奖。2002年11月接触网络,为《星星》、《诗三明》、《单相思》等多家诗歌论坛斑竹,民刊《伊人文学》季刊网刊监制,《抒情诗》值班版主。现就职于福建省将乐县审计局。”
显然,言辞里浓缩了他成功的精华,巨细入目,但唯一没有交代的是他的年龄。他是在年过不惑之后才提笔写起诗来的。一个出生农村,十三岁就因家境贫寒,辍学,到外乡做民工的人,当他的生命与文学发生纠结的时候,当他的笔墨开始勃动内心深处的那份不安分的时候,乡村,自然就成了他万劫不复的精神原乡和无限憧憬的灵魂高地:他自称自己是乡村的“记述员”;他把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毅然决然地命名为——《乡村:1968—1978》;在他的每一首诗中,几乎都能见到“乡村”二字或读到乡村情结……总之,他毫不隐讳地指称自己的写作是“与乡村有关的”,甚至,诗集的开篇就开门见山地定下如此基调——
与乡村有关的神明的事物,包括
炊烟的梦、记忆和蚂蚁的根
都在某个黄昏,躲藏在蒲公英的身后
大地上升,大地的秘密上升
兴奋的鸟群把这秘密说出,鹰,秃鹫
失败的胃,消失在午夜。鱼
一生的呼吸被鸬鹚于清晨的某时叼走
…………(《与乡村有关的……》)
通读罗唐生的诗作,不难发现,他热衷于以乡村事物为自己诗写向度的强大发力场。作家余华说过,一个人的写作资源在他童年的时候就已形成。由于乡村与自身命运的骨肉相亲,从小家境清贫与生活的磨难及地域的封闭在他的意识形态里早已形成了一种根性的东西,因此,在他笔下,河流、荒圆、古道、麦地、老屋、阡陌、磨房、陶瓷,甚至冬虫夏草、风花雪月等,都被他赋予了具有山地特色的自然诗性,他歌唱那些素朴的事物,赞美那些俗陋的野外风景,并着力把外部事物投射到他内心的反光聚合成撼人魂魄的诗行。
葵花生长的方向就是我生长的方向
再童年的歌谣中,我反复吟唱
唱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唱出了
我的青春和梦想;母亲为我
缝补前程,父亲为我披荆斩棘
我在风雨飘摇中幸福成长(《葵花》)
不难看出,唐生在执著热爱生养他的乡村的同时,内心却隐约着一个诗人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切肤般的乡村情结因给他力量、智慧和存在的底气而使他感恩不尽,颂赞不已;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向善向美的、能够诗书俱在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他骨子里又有着不甘降服于俗命的抗争。他之所以“反复吟唱”,是为了“唱破了黎明前的黑暗”。由此可见,在他乐此不疲地建构乡村语境的时候,伴生的却是伸手可触的疼痛,“在心为诗,发言为志。”他需要诗歌来实现他的呼吸,比如在《芦苇的命运》的结尾他这样写道:“命运像风,总是形迹不定/呵!请点一把火,让新的生命/从地下长出尖锐的宣言”。像这样的寄物寓情之作更多的见出于他许多诗篇中,像《乌蓬船的叹息》、《苍老的河湾》、《乡土诗人》等,都直接地锲入了他疼痛的思考。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在罗唐生的诗写视界里,乡村语境的营造已经成了他不可或缺的背景指称,而建置于这一立场下的作为个体的心理焦虑,以及与乡村现实的直接或间接反作用力,是导致他精神疼痛的深度内因。他说:“我乡下的姨姨年轻时,因恋爱不成,神情恍惚,有一天指着田野直喊见了鬼。后来就这样疯了,痛苦伴随她的一生。这种命运的作弄,曾经降临到乡村一些人身上,有人无事有人却终身相随,它对我年青的心灵的震撼是强烈的。我不知道母语能不能承受这种无名的伤痛。因而我把它带入诗歌,带入一种黑暗与光明,新生与死亡交织的庞大体系之中。可见,他活着的态度和以诗歌观照人生经验的态度,说实话,在我还没有看到他的这样的一些认识的时候,我曾误把他的写作归结为一种以阅读经验为资本的写作,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从命题上看,唐生的诗直指目力所及的人事景物,尤以乡村景致和乡村人物命运为宏大的意旨,但又不单纯停留在吟唱的表面,总是极力与自己辨识、心智达成交融之境,几乎每首诗的结尾都能清晰地触摸到他诗思的命脉。比如在《与乡村有关的》结尾,他写到:“我仿佛感受到了空中瞬间的幸福/而被命运的手越推越远……”;又如《葵花》的结尾:“我的灵魂到达天堂的那一天/驿路葵花会唱出她心灵的挽歌”。不难看出,唐生已然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去,力求提笔写作时“物我合一”,把自然及乡民的命运和个人命运等同在一个平台上,所以情真意切,诗性沛然!
当然,罗唐生的诗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他的诗偏向于正面的大合唱式的直抒胸臆,所以,往往比较格式化,诗内在的变化不丰富,那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往往被他急于说出的块状似的激情挤兑,从而显得空间感不足,张力不够。不过,善于自我激励的唐生显然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在他的一些近作里,他开始有意识地放慢语词的推进速度,淡化假唱的痕迹,引进叙述,增加隐喻,增强诗作阅读上的可感度。并逐渐找到了属于己有的表达与表现。比如组诗《琥珀之恋》,就可以看出他在学习一些有效的表现技巧,做到了在盈动中怎么不散失思维的走势,以至于把解读诗意的主动权留给读者,扩大了作品价值的折射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唐生是值得期待的,正如诗家杨牧对他的题勉那样,他将在“遥远的乡村,温暖一生”!他自己也清楚并警惕“所有的东西都在路上”,并知道这“路”于他将意味着什么。像他在一首名叫《可能》的诗中写到的——
路上 什么变故都有可能发生
我骑上单车 在寻找我曾经迷失的爱
从秋天的脊背倾听它的消息
而在它的深处 果子熟了
熟透了的果实 有被采摘的坠地腐烂的可能
…………
2003年11月17日于浙江平湖




发表于 2003-11-19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呵呵,读啦~~
发表于 2003-11-19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哈哈,我也读啦!
发表于 2003-11-19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好文章,挂起来,让大家都看看:)
发表于 2003-11-19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到理论板块去吧!
发表于 2003-11-19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下面引用由咳嗽2003/11/19 00:11am 发表的内容:
到理论板块去吧!
不必把诗歌和理论分得这么清楚。诗歌本身就是建立在理论之上的。
让它留在这里又何妨呢。灵活一点,有利于活跃大家的思维:)
发表于 2003-11-19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下面引用由花语2003/11/19 00:19am 发表的内容:
不必把诗歌和理论分得这么清楚。诗歌本身就是建立在理论之上的。
让它留在这里又何妨呢。灵活一点,有利于活跃大家的思维:)
不能算作理论,只能是列举与分析。
理论是应该有基本立论还有一些证据,资料等等,然后就这些资料和理论各种角度透析。
上文显然没有到这个程度。一篇文艺随笔。
发表于 2003-11-20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我也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0 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谢谢以上兄弟。
发表于 2003-11-20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乡村是我们永远的归宿.
发表于 2003-11-20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多多讨论,这样会好得多,健康得多.
发表于 2003-11-20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乡村,我灵魂栖歇的场所,进入《芦苇岸》,我又听见了庄稼宁静的呼吸,虫声吟唱月光,在蒲公英漂泊的方向,老乡们捧着农事,等待阳光。。。。。。
发表于 2003-11-21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语境的疼痛与自然诗性命题

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0 0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