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鸦片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4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妙哉妙哉!!是诗人也!
发表于 2006-3-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鸦片:
其一
花开一树五千年,阅尽红尘晴雨天。无有玄玄何可撼,蚍蜉大志惹人怜。
其二
今日开成花一朵,空前绝后费招摇。流光蚀骨无形色,隔夜春风看尔凋。
其三
山长水远暮云苍,逆旅幽思寄大荒。情到真时无写处,漫天花舞漫天香。
其四
溪上崖间寻不得,一枝篱畔自横斜。暗香疏影尘嚣里,淡定须惊此处花。
其五
花开花落定枯荣,多少悲欢说不清。千古文章终一事,吟来只为太多情。
   〔按〕鸦版这一组基本上算是对本次作业目的的诠释了。
    新诗与旧体诗,两者各有各的适应人群,可以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相较于新诗而言,旧体诗喜欢的人虽多,但能够正确赏读或熟练应用的人却不很多。比如目前的古风论坛,相当数量的诗与旧体诗的要求还是有距离的。这中间存在两方面的原因,即不知和不想知。旧体诗毕竟是那一个时代的产物、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缕次的文化革命,基本割断了传统旧体诗的根脉,使之变的与今人十分遥远。并残存“美感”,现代人已经不再具有旧体诗的写作能力了;另一方面,在“已经不再具有旧体诗的写作能力了”这个前题下,很多热衷于旧体诗写作的写手,并不去真正了解、认识、掌握旧体诗规律,而是仅凭主观臆想堆砌字句,写出来的东西别人不懂,也很难让人相信他自己懂。我想,这大概也是鸦版出这期作业的原因了。
    与鸦版观点一样,我也认为旧体诗与新诗(包括某些标榜为旧体新诗的诗)仅是体制的不同,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网上的争论,多数不是新旧体制的争论,而是继存与发展的争论。有些人不认可旧体诗词一成不变状态,反对假诗词古懂,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妥,所不赞同的,是其偏颇之失。一直以来,网上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鼓吹诗革新的人基本上不具有传统诗词功底,而对旧体诗词研究较深的人,又往往将自己封闭在传统的门里孤芳自赏,这些,往往更加引发革新人士的愤怒。而革新人士的明显“露拙”,也更加深了传统人士的不屑。对于革新与传统,个人以为都宽容些才好。我是主张量变到质变的。任何的新体都是在实践中完成的,而不可能是基于理论指导下的结果。
    网上最要不得的,是两种观点间动辄出现的全盘否定。
    补充一点:某些“旧体新诗”其实是上个世纪初期文言向白话转型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夹生饭”,现在拣起来当做旧体诗的出路,未免可笑。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因为这里常常打不开,一时忘了奉茶!
清风兄辛苦!
写了这么多,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很多话。
无论如何,作业是对大家的一个促进。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平常想写点什么,但一写就容易落入自己惯有的套路——可能是思维的可能是情感的也可能是语境的。而以一个共同的话题为作业,则可以让我们去关注一下自己平常较少关注的东西,点燃很多新的思想的火花。而大家的同题作品放到一起,也可以通过比较,发现异同高下,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互相切磋互相提高的目的。同时,这也是论坛里朋友们情感交流的一个方式吧!
这次活动是论坛的第一次,感谢所有热心参与、大力支持本次活动的诗友!感谢大家写出那么多的精彩!再谢清风兄的辛苦评议!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下次活动由清风兄组织!:))
发表于 2006-3-10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笔艳斋主
一、
半是红妆半雪肌,一般意趣发双枝。西风何故凋梅蕊,和靖先生也不知。
〔按〕对于旧体诗的衰落,除了有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外,与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及解放后的反封建主义关系极大,特别是后者,可以说是给了旧体诗词致命一击。这些以前及前几个贴子说到过,不再重复。
二、
实意根情言作苗,华声跌宕远尘嚣。因何今世轻平仄,原是楚王好细腰。
〔按〕诗由心生,文以载道,旧体诗词作为一种载体离今天确实太久远了些。为何会这样?是当今执政者不喜欢?我想,不会这么简单的。
发表于 2006-3-10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这个贴子最后由清风冀在 2006/03/10 10:03am 第 1 次编辑]

风满袖
其一 气度
大江东去风光好,立马千山气自高.不有真情空数叹,涕泗随风处处飘.
〔按〕立马千山气自雄,大江东去势横空。诗人枉有真情在,总使春心对晚红。--性情,是人各不同的,气度又岂能相同?
其二 取材
万紫千红同一春,出门俱是爱花人.苔痕虽小清香在,不逐轻裘做后尘.
〔按〕同一主题,视点不同、取材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较果也自然也不同。文字至今三千余年,诗歌至今也何止千年。从题材上说,春花秋月、雾海云山,等等等等,可以说能写的都写了,后人该如何写诗填词?,是不是前人写出的就不能再写?我以为不然。个人以为后人在写诗填词,在取材上可以作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取新材。时代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可以吟咏入诗的当然也就会层出不穷,这便为诗人们的取材提供了方便。这也应该是旧体诗出新的出路之一吧;二是换个角度。可以从前人没有表现过的角度入手,主题虽老,视角更新,便能翻出新意。正所谓“一样花开十样春,赏春不负有心人。芳菲已尽村前路,山寺一枝足自珍。”
发表于 2006-3-10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玉临/无题/算是作业吧
我本山间一草籽,东西南北且随风。但得方寸养身地,便可报春三月中。
〔按〕这篇和作业有些远。既便是学诗,也不会那么简单。
发表于 2006-3-10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断肠红
李白艾青一时新,牡丹海棠各占春。不避俗语诗家语,须知情真句才真。
〔按〕这篇通俗易懂。所谓诗无常法,能充分表达作者意图便是得法。
发表于 2006-3-1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这个贴子最后由清风冀在 2006/03/10 10:20am 第 1 次编辑]

荷东/学律诗有感自写
今晨看见鸦片斑竹的信息,才想起作业还未交,琢磨了四句。对诗律还是不明白。真有隔律如隔山之感。
想学律体真为难,翻遍书橱未展颜。还是灶边齐鲁菜,油盐柴米韵无边。
〔按〕呵呵,拿手的做起来自然拿手,但是,要想拿手总须先做起来。不做怎能拿手?只做拿手的,拿手的又怎能多起来?
--有些象绕口令了,自己先昏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06-3-10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祝贺清风兄终于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了:))
清风兄除了拖拉以外,这种认真劲执著劲太让人感动了,这么多诗作,一一评说并生发出自己的诗论,实在是很花心血的大动作。若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出这么大的题目了,直要累煞人:)
以后该怎么办,还是清风兄定夺吧:))
发表于 2006-3-11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菊斋/月明
其一
嘈嘈切切可怜虫,怨妇琵琶气不雄。舞袖楚腰空自许,东湖终是小家容。
其二
揽辔登车病已成,广长遍覆认功名。独怜诗笔先君老,被酒还思燕垒生。
其三
一种风流吾最爱,鸢飞鱼跃鹤梳翎。溪山春满花千树,不入官家翡翠瓶。
〔按〕这三个应该是评论,而不是作业了。
对于网络诗人之评价不属本期作业讨论范围,故这三首略过不谈。
东湖是不是指东湖居士:)
又,感论坛际遇,与友论诗又四首
其一
五岳填胸意不平,八方风雨洗月明。一歌一哭金石质,不作寻常呜咽声。
〔按〕诗为心声,作者学识修养性情不同,取向不同,诗之风格也会有所不同。故虽作哭声,作者或有金石之质,雄浑宏阔坚实明亮,自是一种番境界。
其二
沧海归来势已雄,人生长灌水长东。岂因宠辱作颜色,开我胸襟八面风。
〔按〕人生不得意十有八九,而从容似我者几何?抛开一切俗念凡想,一时的恩荣宠辱又算得了什么呢?诗人,应该有这种胸襟。
其三
诸子嘈嘈多少家,春风过耳浪淘沙。闲翻贝叶百千册,一笑抛经天雨花。
〔按〕东坡词《赤壁怀古》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如此,况文章乎?网络上写诗填词,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评说,二十年后,如果还有人能够记住我的哪怕只是只言片语,我就很满足了,果真会有人还记得吗?
其四
懒向朱门问画眉,闲愁谱入小山词。游骢偶过琼林苑,折取春风第一枝。
〔按〕小山身出高门,其词是典型的茶余后的闲情逸趣,虽艺术境界较高,然就内容而言几无可取之处。填词如若以小山为法,难免步入歧途。
这篇所言与上三篇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发表于 2006-3-11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读过并学习着!
发表于 2006-3-11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这次清风发狠了。是诗观/诗学的大暴露。
 楼主| 发表于 2006-3-12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楼上的说的很是:))
JJ的这些评论凡读之者都受益了~~至少我是如此:))
呵呵,JJ又把题目改回来了~~~反正嫩是辛苦了!有啥要求嫩就说吧:))
发表于 2006-3-17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诗嘛。。
写就是了。。
管那么多做什么呢。。
诗歌报初学者多,有时便不知道该怎么回帖了。
发表于 2006-3-3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真学习了一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4 05: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