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299|回复: 29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2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这个贴子最后由清风冀在 2006/03/10 10:07pm 第 4 次编辑]

潇湘妃子:
异气同宗莫便猜,自家颜色自家裁。
仲春同与春风舞,魏紫姚黄一样开。
泉:
落雪声中翻诗论,顿觉诗律难为人。
若执谪仙手来问,万点都化污泥痕。
金粟:
其一  风骨
或在山巅或水滨,开花容易落花频。争教和气常如我,雪作花时一样春。
其二  境界
莫言俗事不关怀,诗味初成胸次开。半点尘随江日下,千寻势逐翠薇来。
其三  力胜
久欲乘云上九重,衣单襟薄不从容。几片梅花欺鬓上,从今不敢惹春风。
其四  气度
谩言风月剩几何,胸藏青翠自巍峨。小家碧玉寻常态,倚尽斜阳逐逝波。
其五  旨归
十二因缘难束我,三千世界总归心。把来绿绮呈君面,唯恐得音又失音。
(得字,好象出韵了)
其六  气象
澄波掬尽原无月,足涉千寻别有天。回首红尘堪澡雪,归来不带玉峰烟。
其七  性灵
平生若许胸襟在,岂必韵宽方有余。偶得梅花香半缕,风流自胜五车书。
其八  风格
听琴尚许朦胧月,吹鬓不辞杨柳风。偎酒闲眠深巷里,卖花人踏落花红。
其九  风致
作赋种花如对人,浅黄深紫各怀春。倘能拂尽胭脂色,素面朝天最有神。
  

常问雨露天涯:
此夜观君作业来
烟斑教育展新开
谁能不会留一首
助兴心情岂可埋
波心荡:
论诗绝句次金粟韵
鸿飞清冷堕江滨,独钓孤舟入梦频。雪重难摧冰玉骨,笑他蜂蝶共争春。(风骨)
人间万事易盈怀,千里沉云一望开。谁把铜琶勤拨弄?夸父闻歌逐日来。(境界)
云碧天青叠几重,梅开映雪旧时容。春来零落无人问,陌上花开杨柳风。(力胜)
霏霏雨雪又如何?未必危楼敛黛峨。碎踏琼瑶撑竹伞,泉流冰下亦清波。(气度)
梦惊雪夜听无处,窗结冰花即我心。冻彻周天馀瘦骨,向人敲击有铜音。(旨归)
此梦无非如彼梦,楚天空自似吴天。笙歌一曲尘埃落,雨洗青山袅碧烟。(气象)
精卫衔枝东海在,刑天舞戚怒生馀。凛然千古英雄气,刘项居然不读书。(性灵)
不厌倚山还倚树,何妨听雨又听风。堆成文字呼人看,今古斜阳一样红。(风格)
不辞辛苦竟谁人?梦里栽花几度春。熠熠自明灯四壁,纵无青眼也精神。(风致)

liinya:
一路清风一路歌
清歌借桨渡音河
南笙北笛同归调
唱响红尘几面坡
清风翼:
读秦读汉读中唐,两宋诗人各主张。可笑明清枉劳力,潮流不领万年长。

鸦片:
其一
花开一树五千年,阅尽红尘晴雨天。无有玄玄何可撼,蚍蜉大志惹人怜。
其二
今日开成花一朵,空前绝后费招摇。流光蚀骨无形色,隔夜春风看尔凋。
其三
山长水远暮云苍,逆旅幽思寄大荒。情到真时无写处,漫天花舞漫天香。
其四
溪上崖间寻不得,一枝篱畔自横斜。暗香疏影尘嚣里,淡定须惊此处花。
其五
花开花落定枯荣,多少悲欢说不清。千古文章终一事,吟来只为太多情。
一并转来另一论坛的诗友作业参评:
笔艳斋主
一、
半是红妆半雪肌,
一般意趣发双枝。
西风何故凋梅蕊,
和靖先生也不知。
二、
实意根情言作苗,
华声跌宕远尘嚣。
因何今世轻平仄,
原是楚王好细腰。
风满袖
其一 气度
大江东去风光好,立马千山气自高.
不有真情空数叹,涕泗随风处处飘.
其二 取材
万紫千红同一春,出门俱是爱花人.
苔痕虽小清香在,不逐轻裘做后尘.
玉临
无题 算是作业吧
我本山间一草籽,东西南北且随风.
但得方寸养身地,便可报春三月中.
断肠红
李白艾青一时新,牡丹海棠各占春。
不避俗语诗家语,须知情真句才真。

荷东:学律诗有感自写
今晨看见鸦片斑竹的信息,才想起作业还未交,琢磨了四句。对诗律还是不明白。真有隔律如隔山之感。
想学律体真为难,
翻遍书橱未展颜。
还是灶边齐鲁菜,
油盐柴米韵无边。
[br][br][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鸦片 时添加 -=-=-=-=-
竟然忘了还有菊斋的月明兄的一组:
嘈嘈切切可怜虫,怨妇琵琶气不雄。舞袖楚腰空自许,东湖终是小家容。
揽辔登车病已成,广长遍覆认功名。独怜诗笔先君老,被酒还思燕垒生。
一种风流吾最爱,鸢飞鱼跃鹤梳翎。溪山春满花千树,不入官家翡翠瓶。
又,感论坛际遇,与友论诗又四首
五岳填胸意不平,八方风雨洗月明。一歌一哭金石质,不作寻常呜咽声。
沧海归来势已雄,人生长灌水长东。岂因宠辱作颜色,开我胸襟八面风。
诸子嘈嘈多少家,春风过耳浪淘沙。闲翻贝叶百千册,一笑抛经天雨花。
懒向朱门问画眉,闲愁谱入小山词。游骢偶过琼林苑,折取春风第一枝。
发表于 2006-2-23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这个可以玩,乱一个:
腾挪方寸地,心游八万里。
全凭撼山力,方可到平易。[br][br]-=-=-=-=- 以下内容由 平平仄仄 时添加 -=-=-=-=-
再乱
平易诚难到,奇崛亦英豪。
山从人面起,回帆在浪梢。
发表于 2006-2-24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平仄兄的巧在结尾:)
发表于 2006-2-2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早未见这个活动,临屏凑的。随便一玩,不算数。
问好妃子:))
 楼主| 发表于 2006-2-24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这活动当时挂了一个多月呢,平仄兄不知怎么竟没看见。既然写了,就算参加了,一并编进去喽~~~
平仄这两首意都不错,却怎么竟不平仄了呢?:)
发表于 2006-2-24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这个任务比较难。雅片MM再三要我完成,又给了充足的时间,想推也不好意思了,就免为其难地乱做一气。或言不对题,或错谬百出,实个人才力所限也,非不认真。各位就请免为其难地看了。污了慧目,罪该万死。先道歉一个:)
一、简评金粟先生九首:
其一  风骨
或在山巅或水滨,开花容易落花频。争教和气常如我,雪作花时一样春。
〔按〕什么是风骨?简单地说就是文章的风格与精神,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曰:“《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招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则将风骨分别定义为思想内容的教育作用和文句的唤起力量了。这样,风骨的实质就是作品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了。这样,风骨便趋向于雄健有力的风格与气度。比如汉魏风骨、建安风骨等,此时期的诗歌刚健遒劲,和齐梁时期的采丽摛文迥然不同,而齐梁体却是不以风骨拟之的。
其二  境界
莫言俗事不关怀,诗味初成胸次开。半点尘随江日下,千寻势逐翠薇来。
〔按〕又称意境,是指诗词或艺术品所呈现的境域,以及所表现的层次与特质。境界说见于诗文始于六朝,唐人皎然、司空图已经注意到意境不是“物境”和“情境”的简单相加,而是寓情于景、思与境谐。王国维是意境说的集大民者,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情景交融是其基本特征,而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其核心。他在《人间词话》中写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人间词话删稿》中他进一步指出:“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金兄此诗高明处,在于道出了境界的本质。
其三  力胜
久欲乘云上九重,衣单襟薄不从容。几片梅花欺鬓上,从今不敢惹春风。
〔按〕:《孙子兵法集注》:《尉缭子》曰:“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闉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 然则所谓道胜、力胜者,即全国、破国之谓也。夫吊民伐罪,全胜为上;为不得已而至于破,则其次也。可见力胜于用兵并非上上之道,而于诗则未必如此。诗非一体,要能自出机杼,要频出新意,非“全国”可以使然。又诗是诗人品格、气质、性情、阅历、学识等素质的综合体现,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也必不可少,所谓天才出于勤奋也。如此,可以说力胜就是用自己的天赋、气质和后天的阅历统驭诗笔,开拓蹊径。
其四  气度
谩言风月剩几何,胸藏青翠自巍峨。小家碧玉寻常态,倚尽斜阳逐逝波。
〔按〕诗品就是人品,与人品相通的,或言血肉、或言风骨、或言性格、或言气度、或言格调。气度是一首诗中所表现出的声势和度量。所以或风雅、或豪放、或安详、或慷慨、或雍容、或达观、或潇洒、或从容、或淡泊、或恢宏,皆人之气度使然。
其五  旨归
十二因缘难束我,三千世界总归心。把来绿绮呈君面,唯恐得音又失音。
〔按〕诗之旨归,是诗之意义和目的所在。诗文由心,行之有意,而能否表达出作者的意思和达到表达的目的,则与作者对诗这个工具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有关了。没有“手高眼低”的诗人,“眼高手低”却是学诗者应有的过程。我以为要想掌握诗文工具、准确地表达主旨,首先要提高诗人的素养,学会正确地理解、欣赏诗歌,建立自己的诗歌评判标准,并进而提高自已的写作水平。
其六  气象
澄波掬尽原无月,足涉千寻别有天。回首红尘堪澡雪,归来不带玉峰烟。
〔按〕“气象是继“意境”之后的充分体现宋代美学精神的基本范畴,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思潮和哲学精神为底里的,以追求一种宏阔的形而上的主体精神为目标的,以不同于“意境”而倾向于“境界”意蕴的重要范畴。“气象”是什么?是诗之风格气韵也。冯友兰先生说“气象”就是“人的精神境界所表现于外的,是别人所感觉的”那种“气氛”。与“意境”相比,“气象”接近于或更趋向于“境界”范畴。元人范椁在《木天禁语》中说:“诗之气象,犹字画然,长短肥瘦,清浊雅俗,皆在人性中流出。” 这就直接表明了诗之气象与作者的关系了。前人论及苏黄气象,称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自成奇观;而黄诗则气象森严,如苍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这是与苏的真率豪迈和黄的倔强、傲兀不羁和性格分不开的。
其七  性灵
平生若许胸襟在,岂必韵宽方有余。偶得梅花香半缕,风流自胜五车书。
〔按〕“性灵”说其实是明代公安派提出的文学主张,袁枚借以论诗,并加以发展,最终形成与“格调”、“神韵”相抗衡的诗歌流派。所谓“性灵”,其含意包括性情、个性和诗才。“性灵”说认为“性情”是诗的第一要素,“性情以外本无诗”(《寄怀钱屿沙方伯予告归里》),诗生于性情,性情是诗的本源和灵魂,而诗人要“自把新诗写性情”,这种性情要表现出诗人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有人无我,是傀儡也”(《随园诗话》卷七),没有个性,也就丧失了真性情。然而仅有个性、性情也不行,还要具备表现这一切的诗才,“诗人无才,不能役典籍运心灵”(《蒋心馀藏园诗序》)。
其八  风格
听琴尚许朦胧月,吹鬓不辞杨柳风。偎酒闲眠深巷里,卖花人踏落花红。
〔按〕婉约、豪迈、绮靡、清新、朴素、艳丽、厚重、轻巧、秀朗、沉郁、清峭、雄健、自然明快、幽深孤峭、悲愤苍凉、高亢雄迈、清旷冲淡、慷慨任气、晓畅通俗、瘦硬警炼、俊爽清丽、沉郁悲壮、沉郁顿挫、清雅醇厚、清健淳朴、悲壮沉郁、警拔练达、悲壮激昂、哀婉缠绵、高亢雄迈,等等等等说的都是诗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曰:“亦各有美,风格存焉”。风格贯穿于题材选择、主题提练、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安排以及体裁、语言、表现手法、技巧运用等各个方面,是能够充分表現作者才情或時代特性而形成的藝術格式,也是作者个人风格在诗中的体现。
其九  风致
作赋种花如对人,浅黄深紫各怀春。倘能拂尽胭脂色,素面朝天最有神。
〔按〕风致是指诗的风采和神韵,从某种角度说,风致与风格有些相类,都是作者思想、阅历、学识、修养以及个性特征的外在体现。所不同的是风格更趋于理性,而风致则更接近感性。
 楼主| 发表于 2006-2-2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晕倒~~~~赶快来奉茶~~~~
清风兄这样细致的评议还要一大堆的客套啊!当初搞这个活动时原就说了兄来总评的,我现在知道了,JJ不是推脱,而是太认真了,所以拖了这许久,问题是你这样评下去岂不要累杀??这样说起来,倒是鸦片罪该万死了~~~不过,坛子里的朋友可高兴了,清风兄的这些归纳和高论会让所有的写作者和阅读者都受益非浅!希望更能促成本论坛的切磋之风气~~~只好再奉茶!JJ辛苦了:))
发表于 2006-2-26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也晕,
发表于 2006-2-2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堂主辛苦。贴子读来,让人受益。足见先生学识渊博,见解深刻。且遣词用句,风采开张,切中肯綮。既可作为评点,又可独立成贴。此中尤见先生见识超群、眼光独到。握手一个。也奉香茶。
发表于 2006-3-3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下面引用由清风冀2006/02/24 03:54pm 发表的内容:
-=-=-=-=-=>
    这个任务比较难。雅片MM再三要我完成,又给了充足的时间,想推也不好意思了,就免为其难地乱做一气。或言不对题,或错谬百出,实个人才力所限也,非不认真。各位就请免为其难地看了。污了慧目,罪该万死。先道歉一个:)
一、简评金粟先生九首:
其一  风骨
或在山巅或水滨,开花容易落花频。争教和气常如我,雪作花时一样春。
〔按〕什么是风骨?简单地说就是文章的风格与精神,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曰:“《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招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则将风骨分别定义为思想内容的教育作用和文句的唤起力量了。这样,风骨的实质就是作品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了。这样,风骨便趋向于雄健有力的风格与气度。比如汉魏风骨、建安风骨等,此时期的诗歌刚健遒劲,和齐梁时期的采丽摛文迥然不同,而齐梁体却是不以风骨拟之的。
其二  境界
莫言俗事不关怀,诗味初成胸次开。半点尘随江日下,千寻势逐翠薇来。
〔按〕又称意境,是指诗词或艺术品所呈现的境域,以及所表现的层次与特质。境界说见于诗文始于六朝,唐人皎然、司空图已经注意到意境不是“物境”和“情境”的简单相加,而是寓情于景、思与境谐。王国维是意境说的集大民者,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情景交融是其基本特征,而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其核心。他在《人间词话》中写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人间词话删稿》中他进一步指出:“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金兄此诗高明处,在于道出了境界的本质。
其三  力胜
久欲乘云上九重,衣单襟薄不从容。几片梅花欺鬓上,从今不敢惹春风。
〔按〕:《孙子兵法集注》:《尉缭子》曰:“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闉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 然则所谓道胜、力胜者,即全国、破国之谓也。夫吊民伐罪,全胜为上;为不得已而至于破,则其次也。可见力胜于用兵并非上上之道,而于诗则未必如此。诗非一体,要能自出机杼,要频出新意,非“全国”可以使然。又诗是诗人品格、气质、性情、阅历、学识等素质的综合体现,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也必不可少,所谓天才出于勤奋也。如此,可以说力胜就是用自己的天赋、气质和后天的阅历统驭诗笔,开拓蹊径。
其四  气度
谩言风月剩几何,胸藏青翠自巍峨。小家碧玉寻常态,倚尽斜阳逐逝波。
〔按〕诗品就是人品,与人品相通的,或言血肉、或言风骨、或言性格、或言气度、或言格调。气度是一首诗中所表现出的声势和度量。所以或风雅、或豪放、或安详、或慷慨、或雍容、或达观、或潇洒、或从容、或淡泊、或恢宏,皆人之气度使然。
其五  旨归
十二因缘难束我,三千世界总归心。把来绿绮呈君面,唯恐得音又失音。
〔按〕诗之旨归,是诗之意义和目的所在。诗文由心,行之有意,而能否表达出作者的意思和达到表达的目的,则与作者对诗这个工具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有关了。没有“手高眼低”的诗人,“眼高手低”却是学诗者应有的过程。我以为要想掌握诗文工具、准确地表达主旨,首先要提高诗人的素养,学会正确地理解、欣赏诗歌,建立自己的诗歌评判标准,并进而提高自已的写作水平。
其六  气象
澄波掬尽原无月,足涉千寻别有天。回首红尘堪澡雪,归来不带玉峰烟。
〔按〕“气象是继“意境”之后的充分体现宋代美学精神的基本范畴,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思潮和哲学精神为底里的,以追求一种宏阔的形而上的主体精神为目标的,以不同于“意境”而倾向于“境界”意蕴的重要范畴。“气象”是什么?是诗之风格气韵也。冯友兰先生说“气象”就是“人的精神境界所表现于外的,是别人所感觉的”那种“气氛”。与“意境”相比,“气象”接近于或更趋向于“境界”范畴。元人范椁在《木天禁语》中说:“诗之气象,犹字画然,长短肥瘦,清浊雅俗,皆在人性中流出。” 这就直接表明了诗之气象与作者的关系了。前人论及苏黄气象,称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自成奇观;而黄诗则气象森严,如苍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这是与苏的真率豪迈和黄的倔强、傲兀不羁和性格分不开的。
其七  性灵
平生若许胸襟在,岂必韵宽方有余。偶得梅花香半缕,风流自胜五车书。
〔按〕“性灵”说其实是明代公安派提出的文学主张,袁枚借以论诗,并加以发展,最终形成与“格调”、“神韵”相抗衡的诗歌流派。所谓“性灵”,其含意包括性情、个性和诗才。“性灵”说认为“性情”是诗的第一要素,“性情以外本无诗”(《寄怀钱屿沙方伯予告归里》),诗生于性情,性情是诗的本源和灵魂,而诗人要“自把新诗写性情”,这种性情要表现出诗人的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有人无我,是傀儡也”(《随园诗话》卷七),没有个性,也就丧失了真性情。然而仅有个性、性情也不行,还要具备表现这一切的诗才,“诗人无才,不能役典籍运心灵”(《蒋心馀藏园诗序》)。
其八  风格
听琴尚许朦胧月,吹鬓不辞杨柳风。偎酒闲眠深巷里,卖花人踏落花红。
〔按〕婉约、豪迈、绮靡、清新、朴素、艳丽、厚重、轻巧、秀朗、沉郁、清峭、雄健、自然明快、幽深孤峭、悲愤苍凉、高亢雄迈、清旷冲淡、慷慨任气、晓畅通俗、瘦硬警炼、俊爽清丽、沉郁悲壮、沉郁顿挫、清雅醇厚、清健淳朴、悲壮沉郁、警拔练达、悲壮激昂、哀婉缠绵、高亢雄迈,等等等等说的都是诗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曰:“亦各有美,风格存焉”。风格贯穿于题材选择、主题提练、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安排以及体裁、语言、表现手法、技巧运用等各个方面,是能够充分表現作者才情或時代特性而形成的藝術格式,也是作者个人风格在诗中的体现。
其九  风致
作赋种花如对人,浅黄深紫各怀春。倘能拂尽胭脂色,素面朝天最有神。
〔按〕风致是指诗的风采和神韵,从某种角度说,风致与风格有些相类,都是作者思想、阅历、学识、修养以及个性特征的外在体现。所不同的是风格更趋于理性,而风致则更接近感性。
-=-=-=-=-=>
读了
发表于 2006-3-3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这个贴子最后由清风冀在 2006/03/03 02:16pm 第 1 次编辑]

潇湘妃子:
异气同宗莫便猜,自家颜色自家裁。仲春同与春风舞,魏紫姚黄一样开。
〔按〕新诗旧体,各有所好,各有章法,能持之以写心表意是为上上。然论坛之中多有争议者,实属无聊。既便是在网下,很多诗词、诗歌学会也已高举“两个万岁”大旗,如妃子之言“魏紫姚黄一样开”了。网中之议,不更无趣?
泉:
落雪声中翻诗论,顿觉诗律难为人。若执谪仙手来问,万点都化污泥痕。
〔按〕什么是诗歌的第一要素?有人说是“思想和意境”,有人说是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我以为都对。在两之中,“思想和意境”尤为重要,可以说是诗歌的目的,也是诗歌的灵魂。而少了内在的“节奏和旋律”则不成其为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这个统一体中,作为诗歌灵魂的“思想和意境”是个常量,千古不变;而“节奏和旋律”是变量,随着诗歌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所以,对于“律”就应该有个科学的、清醒的认识--它应该报务于“思想和意境”。如果你真的觉得它已经束缚了你的思想的表达、影响了造境,那么,你就应该突破它。当然,突破是了然后的突破,或言是有目的的突破。如果于“律”尚不明白就轻言突破,只会为识者笑。
发表于 2006-3-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常问雨露天涯:
此夜观君作业来,烟斑教育展新开。谁能不会留一首,助兴心情岂可埋。
〔按〕呵呵,诗歌工具与其他文学形式一样,亦可寓嬉笑怒骂于其中,常兄诗不为作业而做,就这个态度,也应该鼓励一下。问好:)
谁能不会留一首--一,入声,仄。此处出律
发表于 2006-3-3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波心荡:论诗绝句次金粟韵
鸿飞清冷堕江滨,独钓孤舟入梦频。雪重难摧冰玉骨,笑他蜂蝶共争春。(风骨)
人间万事易盈怀,千里沉云一望开。谁把铜琶勤拨弄?夸父闻歌逐日来。(境界)
云碧天青叠几重,梅开映雪旧时容。春来零落无人问,陌上花开杨柳风。(力胜)
霏霏雨雪又如何?未必危楼敛黛峨。碎踏琼瑶撑竹伞,泉流冰下亦清波。(气度)
梦惊雪夜听无处,窗结冰花即我心。冻彻周天馀瘦骨,向人敲击有铜音。(旨归)
此梦无非如彼梦,楚天空自似吴天。笙歌一曲尘埃落,雨洗青山袅碧烟。(气象)
精卫衔枝东海在,刑天舞戚怒生馀。凛然千古英雄气,刘项居然不读书。(性灵)
不厌倚山还倚树,何妨听雨又听风。堆成文字呼人看,今古斜阳一样红。(风格)
不辞辛苦竟谁人?梦里栽花几度春。熠熠自明灯四壁,纵无青眼也精神。(风致)
〔按〕这组可与金粟兄那组对照着看,不细说。
发表于 2006-3-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liinya:
一路清风一路歌,清歌借桨渡音河。南笙北笛同归调,唱响红尘几面坡。
〔按〕与妃子其一相类。新诗旧体,殊途同归。
发表于 2006-3-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第一次诗会作业汇总

[这个贴子最后由清风冀在 2006/03/03 02:44pm 第 1 次编辑]

清风翼:
读秦读汉读中唐,两宋诗人各主张。可笑明清枉劳力,潮流不领万年长。
〔按〕我这个本不是为作业而写:)诗自唐至宋,以致元明清以下,论诗者愈多而好诗愈寡,何也?诗之承受太多、诗之太累也。比如现今有人高举“诗写时代”大旗,一如以婴儿衣裤着鲁莽大汉,可笑之极。
我一贯认为,旧体诗是比较自我的东西,既便是写时代、写社会民生,也只能由点及面地表现。想以这样一个小工具做大制作,不敢说是痴心妄想,最起码是“很难”吧。反正我做不到,也不会去尝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4 0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