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野桥

六月二十八日夜:七双千纸鹤的翅膀(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30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子写这么多,这么汹涌澎湃,厉害,佩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野桥 于 2006-6-30 03:47 PM 发表


呵呵,那是因为我正倒立着行走。




有点像菩萨行在人世的悬崖.....行过几生几劫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开始,便有一种被折断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最好把红尘里的山川河流都折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野桥 于 2006-6-30 03:47 PM 发表
呵呵,那是因为我正倒立着行走。

野桥这话说得,真的是有点儿长大了,也愿诗人天天成长\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野桥 于 2006-6-30 03:36 PM 发表
没有痛,爱情的风景,就只能轻描淡写。


回答得优秀!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态之美】
      读着、读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给十六群下》,突然从心里冒出这个小标题。
      从本诗的副标题看“给十六群下”,仿佛既理性也大了些,显得有失具象。然而,既然诗人敢于大胆地借用前苏联这部电影的老标题,再惯以诗的主标题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么其用意总会有诗人自己的道理。而“这里”,我们也姑且把它视为,就在“十六群下”的网站内吧,诗人开始了“二人世界”的对白。
      因此,在十六群下,果真如诗人所言的“静”吗?不。如果说静,只是拍取了“二人世界”在某一时刻、某一场景中的静态之美,反映了静态中蕴藏着诗人对爱的哲思。还记得作者曾在《我已经习惯了和你拉锯》的诗中说道:“你不动,我有意不动/就让亮亮的带齿的思念/枯守着我们的宁静”。这种“宁静”,有时候确实只在静态中,但却涌动着诗人内心世界与爱的阵阵“暗香”。
      由始,我们可以说,《这》诗要做的,仍然是诗人理念里对爱的絮语的延缓。
      当今社会,我想不仅在这里、在十六群下、在网络,只要你愿意就能通过一条黑色金属线,向你所“爱”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也许就是网络世界给人妩媚与神奇的魅力所在此!反观网络,其表面都是无声无息、静止的。也如俗话讲,一条照明线,表面看它是“冷”的,然而触摸即“烫”。诗人在《这》中的描述既是如此。
      “如果你写诗/就把诗句赶进一个少女徐徐绽放的蓝色天空/你偶尔会捧起她抛过来的一只红色苹果/露出自己雪白的内心”这里,“抛”和“露”,仿佛都是在静态中完成,但确实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场景瞬间“抓拍”的能力。接着,诗人又开始一种静态描写,“你并不想笑,却一直在聆听/你不喜欢落叶的萧瑟/却爱风的任性和掏心/你拒绝狂潮的恣肆/却让一泓秋水透入了骨髓”。此节既有小说一样的心理描写,又有如电影一般蒙太奇的效果,读来真是叫人畅快、达意。
      紧接着,诗人再把这种畅快、达意的心境,推至到了个体感受的更高境界。诗人向世人展现的具象美吗?美。你们看“别人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会有一种捉摸不定的笑”。这个“捉摸不定”用在这里,很是让人玩味。美与丑、爱与被爱,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作者仅用了一个成语四个字,便凝炼了世人对美与丑、爱与被爱的个中滋味,不能不说诗人有着高度浓缩的睿智;而落脚点选定在“笑”,更是写出了世人对美与丑、爱与被爱的百态丛生,反射出诗人对于爱的碧玉心清。
      整首诗歌新颖高雅,气势神定。匆忙草笔,就此打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马丁的评,野桥定当继续努力。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喜欢 你的想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野桥先生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8 1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