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笔犹豫再三,一是官方诗坛已经异化为不知什么玩物,不值得一说;二是网络诗论坛相对繁荣,诗歌创作队伍庞大.给我带来了很多并非虚拟的快乐,感谢论坛开拓与坚守的同仁们;三是本人对诗坛缺乏整体的了解,仅把嘴搁在朋友们身边,既不厚道也不地道。基于以上的犹豫,我又觉得还是应写出来,抱着对诗歌真诚、对朋友真诚以及理不辩不明的愿望,欢迎大家砖头的上。
当前网络诗歌空前繁荣(内部),主流和好的方面都在那里,不用多说,令人忧郁的印象有两点:混乱与浮躁。当然,这是繁荣和发展随之的现象。没有泥沙是淘不出金子,建不起金殿的,但总是泥沙堆积如山,也有违初衷和理想,新诗毕竟要进入大众的心灵,才会奏出最美的旋律。所以,我们姑且不论更重要的生存环境,而要对自己和新诗苛刻地下刀。混乱让诗歌失去了纯粹的光泽,浮躁让我们痛苦而挖掘不出生活的诗美,二者互相交织,让新诗成为了诗人苦闷、大众不睬的一种流沙。
一、混乱需要方向和标尺
新诗的混乱缘于新诗的不成熟。新诗借白话翻译文体而横空出世,至今两个关键问题没解决好,一个是现代汉语的诗化问题;一个是民族思维习惯和审美规范的对接与同化问题。新诗引人注目的主要在三个时期:一是“五四”新文化的爆发,先驱们借白话体说出了压抑久远的愿望和激情,打开了新诗的天窗;二是建国初期喜悦和美好的憧憬推动了诗潮,刚刚起步就嘎然而折;三是伤痕与反思的呐喊与申诉之花;随后,新诗退到文体与传媒的边缘,大批的诗歌爱好者听见了内心的呼喊,却难以让社会和大众也听见或听懂诗的呼喊。三个时期有两个共同的特征:出现了一批直抒胸臆却相对单薄的经典作品;新诗的汉化没有时间完成。
我们有世界上最璀璨的诗歌宝库,相当多的诗歌爱好者却是从借鉴西方现代诗歌起步的,而且多是从翻译文体开始的。狭义地说,诗歌不可翻译。诗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和审美心理结构综合作用的晶体,诗意可以相通,但那种美妙的语感和意境是很难翻译传递的。从这个角度说,本人和多数新诗爱好者先天不足,我们没有很多的现代汉诗文本借鉴,从感受西方现代诗歌起步是捷径,也属无奈。他山之石容易让我们爬错了山头,徘徊在别人的荒原或花园出不来,迷失自己应有的方向和标尺。
新诗首要的是回归问题:回归民族传统、回归平凡生活、回归平民心灵。也即确立方向和基本标尺。方向好空说,就是民族的、大众的、时下的。难的是具体的标尺。俺谈谈个人体会供大家讨论修正。
第一,诗言志,诗要有志。志的本质是一种人文价值取向和审美导向。诗既不是"玩物",也不是"供品",而是平民现实生活喜怒哀乐交织的一种观照和吟唱。诗是最私密的,透过诗者个体感受而直达生命、生存的内核,所以又是最纯洁而高尚的。简单地说,诗应是平民立场与智性写作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平民之争属于接受美学,不属于本体论范畴。诗者必须警惕自我封闭、自我卖弄、自我放纵。
第二,诗是语言方程式。任何文学形式必须在市场竞争中找到并确立独特的优势和空间,他才能生存下来求进步(当然,社会和政府应倾向性保护商业弱势的纯文学,否则,真正的诗人不疯就得自杀,这是另一个话题)。诗是哲学地关注、把握和表现人的生活情感和追求的,这是诗有别于散文、小说等文艺载体的内在特性,是诗的生命力和魅力之所在。诗的哲学特性必须表现到语言上,其特征就是提炼与去伪、简洁与具象、象征与意境。诗歌文本高度要求独立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文本的独立性是指一首诗要达到“能指”与“所指”的统一,诗歌口水就是因为二者的脱节;文本的不确定性是指诗歌具象的敏感张力和解读的多样性,“朦胧”是诗的自然属性。诗坛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新诗便于平民解读的引导与评价中介。
第三,诗是民族文化之花。新诗必须回归民族文化的土壤,同时借鉴西方现代技法。一是语言必须表现和打造汉语的自然美。比如简洁、音韵、节奏、多义、翻新出奇等诸特性。应鼓励口语探索和规范提升华并进,避免口水直流和死板高深。一个粗俗的检验法,就是诗者敢不敢当着老师与同学们朗诵。不能或不敢朗诵的诗属于习作。二是新诗表现形式必须合乎本民族审美规范。大家愿意读古诗,除了经典因素,那是因为审美规范在起作用。诗要活泼有趣,要能够在大众心里唤起共鸣。当然,在缺乏既有共同标尺的时下,这不是一般地难。我们面临继承和重构现代汉诗的美学规范的双重使命。光诗者是不够的,但诗者是开拓者。
二、浮躁需要沉底和冶炼
混乱是浮躁的重要根源,浮躁也混乱的突出表现。一方面要梳理混乱的观念(绝不是统一律和官样化,个性化与多样化是诗的生命线),明确方向和基本标尺;一方面要沉下去,尽力排解生存的干扰,沉入生活的地层,感受自己和大众跳动的脉搏,然后胸炉冶炼,产出诗的中子弹。时下,有几个浮躁现象应引起注意。
第一,口水泛滥,偏于发泄。网络诗坛的第一印象是口水滔天,发泄第一。爱诗是作为人的一种优秀品行,人人都应是诗人,但不是人人都要写诗,写诗虽不神秘高难,但写好诗需要一定的禀赋和更多的磨砺,多数人的注意力应该在欣赏诗,为好诗鼓掌,鼓励真正有内涵和诗感的诗者持续走下去。而这恰恰是诸多新诗论坛和爱好者所缺的优雅风度。长期缺乏对新诗本身的虔诚,泥沙可能淹没一切。
第二,论坛同仁化倾向严重。建立和维护一个论坛不容易,我们应该为斑竹们请功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边缘化和主流淡漠的双重挤压下,建立诗歌论坛的初衷是给自己和朋友提供诗歌发表和交流的阵地,但仅至于此是不够的。论坛应该发挥风向标的功能,这需要真诚而到位的批评和引导,这需要跳出自身感观、立意打造最好的汉语诗坛的胸襟和勇气。目前论坛评论和综述局限于概念化和义气的多,一是视野总是瞄着几个朋友,多少有些外人相轻的意味;二是评论总是定性溢美之词多,技术性解读评价引导的少,多少有些互吹的嫌疑。论坛应倡导严肃的批评风气,不拉山头,不哗众取宠,不怕别人会超越自己,要有为人作嫁的大度和慧眼。
第三,简单回归诗词和热衷临屏。不少论坛的诗词唱和及对联风气很盛,以此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很好,这仅仅是休闲和业余爱好,不是新诗发展的主流方向。临屏是诗歌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诗歌创作的主路。热衷临屏很会助长浮浅、粗糙、虚假、卖弄之风,让诗与现实、与大众、与精神越分越远。植根平民苦乐上的花朵才能散发诗的芳香。由于思维与逻辑定势决定,新诗只能建立在对现代白话提炼、创新基础上。当然诗歌不是简单的语言技巧问题,陆游说过,功夫在诗外。现代汉诗的重构和现代中国文化的重构一样复杂而艰巨。我们需要坚守信心,十年一剑。做我们该做的,实在不行就转身或饮剑。
社会是复杂而矛盾的,诗也是复杂而矛盾的,一家之见肯定会失之片面。好在诗自神圣,诗必永生!
[ 本帖最后由 童庄河 于 2006-10-3 21:1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