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525|回复: 12

读:《诗、剧、画艺术丛谈》(翟大炳 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4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幸看到[山花]文学月刊(2006.12期),里面有安徽师范大学(芜湖)文学院教授翟大炳的一篇文章《诗、剧、画艺术丛谈》。
其中有关诗的研究、观点,值得我们学习。现把原文贴上来,大家看看。
----------------
诗、剧、画艺术丛谈

翟大炳

(一)  风景画与风景诗

在世界绘画史上,俄罗斯的巡回展览派画廊占有无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在这些画家中,列维坦是无可替代的风景画大师,他的风景画独具魅力。尤其是他画笔下的秋天是那么富有浓浓的诗意。请看他的代表作《金黄色的秋天》:高高的天空,弯弯的小溪,平整的田畴,茂密的白杨林,它们全被两种秋天的色彩所浸染。一种是蓝:蔚蓝的天空,深蓝的河水,蓝到发靛,简直像要沉淀下去那样浓烈、厚重、深沉;另一种是金黄:金黄的田畴,金黄的树叶,金黄的色素饱和到了极点,就像要燃烧起来那样强劲、火辣、炽热!面对这幅画,人们忘记了秋天的忧郁肃杀的情调,而被一种浓郁香馨的诗意所包围,人们精神情感上的收获也是无穷的。由此,契诃夫说:“列维坦是一个伟大的独树一帜的奇才”。他还说:“描写风景的时候应当抓住琐碎的细节,把它们组织起来,让人看完以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那个画面。比方说,要是你这样写:在磨房的堤坝上,有一个破瓶子的碎片闪闪发光,像明亮的星星一样,一只狗或者一只狼的影子像球似地滚过去等等,那你就写出了月夜”。同样,“在画面上,所有的细节,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都得汇合成一个总的东西才成”。⑴列维坦的风景画就是这样,他常以有限的细节描写,激起人们的无限的感情,唤起每个人自己特殊的回忆和切身的体验,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风景画是这样,风景诗也同样如此。诗人岛子的《风景画》是一首描绘优美秋天的风景诗:

晨光肆无忌惮地表达一种欲求/把溪语的表象描饰出美丽的错觉/水鸟惊飞柔风之翼/掠去某些黑色的劝慰/浓雾突然从林中逃散/幽蓝在溶解着幽蓝/秋天的经血殷红地泛滥/记忆再度缀满绿色谱架/一串又一串/一系列的婚礼纪念/被迷途的牡鹿碰落/林中泉,泉中影/溅起三五片小雪花的晶莹/爱情。从经霜的野百合眼睛中诞生



它是一幅中国山水写意画。和西洋画不同的,它是散点透视。所谓散点透视,即画家可以任意变换焦点和角度,将在不同地点的景色组合在一起,是咫尺天涯。我们可以从中肯定汩汩流淌的小溪,惊飞的水鸟,笼罩在树林上的浓雾,幽蓝的天空和层林浸染的红叶,在泉水边饮水的牡鹿所溅起的浪花……它所表现的视角变化的透视不是物理空间,而是心理空间。是将景物放在平面的框架中加以表现。它可以真实地反映高低远近的景物在二度平面上位置、大小。宗炳《画山水序》中说得非常具体:“且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以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以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见其弥小。今张娟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间。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星数尺,体百里之迥。”

虽然莱辛在《拉奥孔》中认为诗是时间的艺术,画是空间艺术。由于媒介的不同,它们是“各有各的面貌衣饰,是绝不争风吃醋的姐妹。”可中国画家却认为两者如能结合为一体,是异曲同工。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诗人俞桂在《过湖》中就对此说表示认同:

舟到岸边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濛濛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中国诗人和画家还进一步认为诗与画还是一种明显的优势互补:“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⑵画的直观优势是明显的,但画却无法直接传达情蕴,尤其是它的空白处,常为观者所忽略,点出空白的意蕴,这恰恰是诗歌的优势,它可以予以一一点出。《风景画》的最后两节:“林中泉,泉中影/溅起三五片小雪花的晶莹/爱情。从经霜的野百合眼睛中诞生”是全诗意境的升华。“爱情”在这里是生的欲望和被爱的欲望的总和。经霜后诞生的爱情,包孕着痛苦的经验和坚韧、纯洁的品格,它会在美好的季节里孕育出更美好的生命。

如北岛的一首虽题为《爱情》的诗,但诗中所呈现的却是地道的秋天的画面:

恬静,雁群飞过

荒芜的处女地

老树倒下了,嘎然一声

空中飘落着咸涩的雨

可是人们不禁要问,这秋天的景色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有什么关系?既看不到少男少女们追逐嬉戏,更看不到他们之间在花前月下的耳鬓撕磨,为什么诗人偏偏从中看出了爱情,原来是诗人为他所理解的爱情找到了一个“客观对应物”:一幅爱情象征的画面。那就是他看到了那种苦尽甘来的成熟爱情,此时的恋人是多么激动啊,他俩沉浸在幸福中。当人们高兴到极点时,哭是最好的表现形式,所谓乐极生悲,是“以哀景写乐,倍增其乐”。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诉说着他们对爱情的生命体验。

也就是说,绘画所做不到的,由诗加以补充完成。画家和诗人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触动人们感情的“弦”。


(二)诗的“审美场”


女诗人吕约写的《助手》中塞满了熟语、套话:



在黑洞洞的走廓上  助手们跑来跑去

带着他们摇晃不定的光亮



他们敲开  趋近  递上  等候  送呈  转报

退出  带上  小跑  解释  安慰  送走

他们的手传递着  报告  申请  诉状  证词  材料

手术刀  文件  合同  聘书  图章

这些不知疲倦的信使  活动在

塔底塔尖  上下级  不同部门  甲方乙方

甚至完全是两个世界之间



无法喊住他们  谁也无法

让他们停下来  与他们片刻谈  尽管他们

那么年轻  温和  活泼  乐于助人

几乎是邻居家的儿子  但当他们

匆匆忙忙  互相叫喊  用别人听不懂的术语  暗话

简短对答  一种陌生的气息

在弥漫  摇荡  游移  扩散

一道朦胧的光柱  将我们和

他们之间的唯一联系  投向虚无



这些天真快乐的孩子  在雾中跑来跑去

传递着失去意义的消息  早已作废的命令

捷报  过期合同  字迹难辩的委任状



雾在弥漫  政治家与运动员的  富人与情人的

公务员与海员的  工人与艺术家的  小狗的



诗中的熟语、套话单独地看自然算不上诗的语言,它是那样令人心烦生厌,然而如果将全诗视为一个“审美场”,奇迹就出现了。在诗中,诗人给官僚主义者与文牍主义者密集的所在地画了像。诗中的套话、熟语是这些人不可少的身份与地位体现,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那些毫无生气的请示汇报、迎来送往和例行的公文旅行,这是一种“官场病”。一些本来是年轻活泼的青年也因被异化成了穿行其间的机械木偶,他们居然也浑然不觉。由于“审美场”是一种审美体验,以情感为中心的一切心理机制被全面地、充分地调动起来,因而它是高度和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诗中的熟语、套话也就被诗意覆盖了。因为归根到底,诗中的一切词语全得服膺诗人所要表现出来的深恶痛绝的感情诗意。它是一以贯之的,如古代文论中所说的“气”。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将“言”与“气”并列起来论述的,他认为言以及言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等是作品的构成因素,它们如同“浮物”,在没有水或水太少的情况下就浮不起来,它们本身并不具活力,最具活力的是如同水一般的“气”。在“气盛”的情况下,无论是“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都各得其所,进入和谐境地。换句话说,即使那些不具有诗意的熟语套话,一旦进入了这个审美场,因为有了“气”也就诗意四溢了,它是一种弥漫性、扩散性。这种将极没有诗意的词语变为极富诗意的词语体现出诗人别具匠心的独创。诚如杨绛所言:“因为深刻而真挚的思想情感,原来不易到达。现存的方式,不能把作者独自经验到的生活感受表达得尽致,表达到安贴。创作进程中遇到阻碍和约束,正可以逼使作者去搜索、去建造的同时,也锤炼了所要表达的内容,使合乎他自建的形式。”当然,由于是诗人的自建形式,就读者说,它会给欣赏这些作品带来一些困难,然而十六世纪意大利批评家卡斯特维特罗的名言就是“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⑶

当然,对诗歌的欣赏还得由读者的经验获得的体验参与方可完成。不同的读者对同样的一首诗歌其感受是会不一样的。如同心理学家所说的“罗尔沙赫墨迹测验”一样:将一幅墨迹图放在几个同时被测试者面前,请他们一一解释这墨迹究竟是什么样的图?有人说是蝴蝶,有人说是蝙蝠,也有人说是山峦。为什么会有如此分歧,它是由被试者的经验不同形成的。这种强烈的意指活动就是心理学家所认为的,当人们确定被观察对象后,并对它投入全身心的关注时,被观察者就会出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我们在读一首自己所喜爱的诗时被它感动不也会同样如此吗!

(下楼续)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清醒者的梦话:荒诞艺术的魅力



《潘金莲》是被誉为“鬼才”的戏剧家魏明伦创作的著名的荒诞剧。潘金莲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形象。在《水浒》中,施耐庵以俯视的眼光鄙视她;五四时期的欧阳予倩创作的《潘金莲》以平视的眼光对她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而在魏明伦的《潘金莲》中,则以仰视的眼光给予褒奖:全剧围绕被封建伦理道德定为“荡妇”的潘金莲的沉沦史,剖析了中国几千年扼杀妇女的封建根源。它采用了荒诞手法,让一些有代表性中外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以及当代人物交织在一起碰撞,使观众和读者对潘金莲的命运重新进行深入思考。剧中的潘金莲遭受人性压抑的苦闷心理描写,大胆追求理想的爱情行为,以及从无辜到有罪的挣扎,不仅仅是同情,而是“我控诉!”全剧的主线是一个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张大户的“佛面善心”,武大郎的“软弱善心”,武松的“铁面冷心”,西门庆的“粉面狼心”。四种人四种灵魂,依次促使潘金莲走向沉沦。副线中的人物施耐庵、贾宝玉、武则天、红娘、吕莎莎、安娜.卡列尼娜、人民法庭庭长等之间的碰撞强化了全剧的思辩色彩:使他们跨越国度、时代,通过他们与潘金莲交流感情,比较命运,展开法律、道德上的论辩,引发观众、读者从荒诞的情节中超越出来作出理性的判断:封建时代为什么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女人只能“三从四德”?守着“贞节牌坊”?

《潘金莲》在舞台上的的时空交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只有在梦中才可以展现以上场景,这正是中国传统戏荒诞剧的优势。荒诞剧最常见的就是以梦的方式演绎,在中国戏剧家看来,艺术梦境的超越时空和跨越生死,可以极尽想象、夸张、变形之能事,表现出一种“反逻辑”的智慧和美感。梦境可以说是最具有艺术表演潜力的魔杖。退居西宫的唐玄宗竟会和死去的杨贵妃再度聚首,(《长生殿》)足不出户的杜丽娘竟会在梦中爱上素不相识的柳梦梅,(《牡丹亭》)书生淳于棼无聊醉卧,竟会梦见自己高攀公主,整治南柯,官运亨通,花天酒地,乃至最终遣送归乡。(《南柯记》)正是极幻极真的梦境才使艺术的蝴蝶自由地翻飞穿梭。《西厢记》“草桥惊梦”之后张生看见这样一番奇景:

           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

           疏剌剌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

有论者指出这段描写违反常识,刮着“疏剌剌林梢落叶风”的“清秋夜”,不可能有“绿依依”的垂柳半遮高墙。但这其实正是中国古代“梦戏”智慧的体现,正是这悖离逻辑的变形景象才如此逼真地刻画出惊梦初醒的张生恍惚迷离的状态,表现出他内心深处仍渴望回到梦中,回到莺莺身边的潜在意识流。再来看看元末明初的《来生传》,辛苦一生的磨工罗和得了一两银子,惟恐被窃,把银子揣在怀里,梦见人来抢;塞在门槛下,梦见人来耙,拿刀来砍他,拿枪来扎他,结果一两碎银害得他一宿未眠,神思恍惚。这出戏通过梦的夸张手法将小人物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其间弥漫出的荒诞意识是某些现代派剧作也自叹弗如的。因为它是“清醒者的梦话。”

新时期文学涌现了不少的荒诞剧的创作,如《屋外有热流》《绝对信号》《车站》等。这些荒诞剧受到西方的荒诞剧家如尤金.尤奈库斯、塞缪尔.贝克特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魏明伦的《潘金莲》显然不是,而是出色地继承了中国荒诞剧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的荒诞剧作家喜爱运用逻辑之间的相互消长和逆反,造成一种似真似假、怪异奇特的艺术境界。它使审美者可以从表象不经中,看到真假倒置、乾坤颠倒的生活真谛。“荒诞”这一艺术境界并非西方特产。据研究,早于汤显祖并以“怪才”著称的16世纪的明代大戏剧家徐渭的《歌代啸》就是一部荒诞剧。魏明伦的《潘金莲》中的不同时代的人物同台登场对话也不是他的首创,清初戏剧家丁耀亢(1599——1669)的戏剧《表忠记》就有过。不仅如此,在各种地方戏曲中,诸如昆曲、川剧等,甚至福建闽南的高甲戏中都不乏类似的荒诞情景。与西方荒诞剧不同的,魏明伦的《潘金莲》仅仅把荒诞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使用,借荒诞为喻体,写中国的现实和历史,这与西方的幻灭荒诞,颓废荒诞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荒诞中有真实,后者是荒诞中见虚无。我们不反对要继承和吸收人类所有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拿来主义”者,但也要看到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并把它发扬光大。



⑴李思孝:《巡回展览派画廊巡礼》12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⑵转引自胡晓明:《万川之月》187页,三联书店1992年版。

⑶《杨绛作品集(3)》第121-12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能出入古今,自铸高论,有很好的探讨价值。
置顶交流。因为是转贴,不作加精推荐。
谢谢雪梨转来好文章,问候作者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进来学习,受益多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朋友们推荐一本好书,两位专家!!!

《现代诗技巧与传达》(何锐  翟大炳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获贵州省政府奖,被很多大学文学院指定为学生必读书籍,是一本研究现代诗歌不可多得的书,第一版已抢购一空,目前决定再版。
联系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张学琴
电话:27116746

何锐:山花主编、编审,全国十大名编辑之一,学术专著有《现代诗技巧与传达》(百花文艺出版社)《画梦与释梦:何其芳创作的心路历程》(贵州人民出版社),主编多种系列小说、诗歌、理论丛书,为著名诗歌评论家。

翟大炳: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西南师范大学新诗研究所客座教授。著有《现代诗技巧与传达》《画梦与释梦:何其芳创作的心路历程》《海妖的歌声:当代女性爱情诗论》(台湾五南出版公司)《荆棘鸟的歌唱:艾青诗歌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发表大量学术论文,为著名的诗歌评论家,女性文学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受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翟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7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收藏。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14: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