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安徽阿尔

弄一组来,大家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小主人 于 2009-8-13 22:13 发表
第一首太过口语了,没一点诗的味道。  不过选的内容不错.

读者的话总是对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九城 于 2009-8-11 17:27 发表
好,还没好到极致。

说的是。问好九成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4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安徽阿尔 于 2009-8-14 12:25 发表

说的是。问好九成兄!


好诗,才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诗歌值得我们认真看完再仔细回味。它们触及到人性中很基础的一面,一种不愿面对又不能回避的真实。也许真实的那个东西总是让人觉得尴尬的吧---只有勇者才敢于揭示和批判——这几乎是诗歌作者的主要职能。

这种写法不是新的。诗歌语言与实用语言的断裂由来已久,好像诗歌有自己的语言系统——这说法我渐渐不怎么相信了。那么口语入诗的革命意义是否有那么巨大呢?也自然很可疑了。
我曾说“写诗就是说话”,这不算另类写作方式的追求吧。目前来说,口语入诗已经很成风气了吧,其实真的已经很成风气了。

有人说“诗歌面对的只有语言,此外一无所有”。这个语言很庞大,有历史的积淀、有现实的躁动---这个语言是诗人的存在场所,而诗歌也就被诗人们看做存在本身了。这个说法让诗歌很崇高,作为诗爱者,不妨赞同一下。

在阿尔的诗歌里,对感情的节制-甚至使感情不再是文字的介质,“我”也只是其中的一个道具,而不是见闻者感受者讲述者。自上帝死了以后,就有了这样的作者了吧。这样的陈述,就像是物理或机械的说明书。
但是感情这东西无疑还在起作用,它隐匿到文字背后了吧,其实可能仍像从前那样悬在文字之上。而且,这感情不是淡了,而是更浓了更深了。只是做了一个冷酷的表面。是“冷抒情”吗?就算是吧。
比如大街上走过的某人,面无表情的样子,其实内心的压迫和迷狂比他的上一代人更剧烈。这可以算是对时代的街头透视吗?
在新写实主义小说里常有类似的陈述。弄点黑色幽默逗一逗读者、压迫一下自己,看上去很冷,其实激情已经以最激烈的方式释放出来了。

白描实在是咱的国粹。
前一段时间与网友聊天,我说,咱本来不知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经黑格尔一说,咱就觉得很对,于是就很形象或者很抽象地说话了。老子或易经绝对没有这种分别。
尼采说,没有自在的物也没有自在的意义。咱借了这句话可以说,没有独立的象也没有独立的意。你触及的就是你的意象。事物只能以意象及其关联性呈现在你的视野里。思想与感情同时注入事物中,人与物的关系是以同时的双向的方式建立的。荒原的作者有这样的体验:思想和感情在写作中同时起作用,而思考的推动力更大——这说法也适合阿尔吗?
单从形象思维的名称看,是形象思维-----也就是说是形象在思维,而不是你想到了一个形象,然后把它代号-词语记录下来。
形象在思维,事物在动作。在文字上,这还是古老的白描吧。新吗?也许吧,它的新就在更内敛,更有张力吧。
是形象在展示自己,说到这里好像到了“现象”了,那也无妨。你不妨认为“形象思维”、“白描”、“现象”是相通的东西,也就是说,你不妨在这里开发出一种中国版本的现象学的诗歌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平平仄仄 于 2009-8-15 17:57 发表
这些诗歌值得我们认真看完再仔细回味。它们触及到人性中很基础的一面,一种不愿面对又不能回避的真实。也许真实的那个东西总是让人觉得尴尬的吧---只有勇者才敢于揭示和批判——这几乎是诗歌作者的主要职能。

这种 ...

读优质评论,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经天 于 2009-8-15 19:58 发表

读优质评论,长知识

对阿尔这样的诗歌谈意象很不伦不类吧—可以强词夺理吗?
我们注意到这些诗歌里有人物、故事,忍不住要说这是“叙事诗”。但我宁肯叫它们诗歌,而不是叙事诗。
当诗歌具有神话(童话)的因素时,诗歌得以壮大和丰富,得以具有土壤一样的质地。当诗歌具有小说(以及戏剧)的因素时,却不一定成为叙事的文本。
这种诗歌像说明书一样提供一种事实,作者尽可能地脱离这个事实、努力退到事实之外,而且针对于“诗歌话语”,它尽可能地不用修辞、隐喻。只是让这个事实自然地出来,像原生态的事实在展示它自己。为此,对这种摆脱了“诗歌语言”的诗歌,我曾叫它“一丝不挂的事实”,以及“裸体的诗意”。
这个事实其实很像一种更广大的意象。它不是孤立地成立,而是以一个运动过程和词语集合的形式从它的发生地凸出来。它的背景似乎不是作者的情、思,而是它所发生和发展的现场。它就在那里长出来。读者也会被冷酷地带进那个现场。它以人物事件细节为媒介把读者带进了现场。这些人物事件正是这个现场的“意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诗歌,还有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8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平平仄仄 于 2009-8-16 15:52 发表

对阿尔这样的诗歌谈意象很不伦不类吧—可以强词夺理吗?
我们注意到这些诗歌里有人物、故事,忍不住要说这是“叙事诗”。但我宁肯叫它们诗歌,而不是叙事诗。
当诗歌具有神话(童话)的因素时,诗歌得以壮大和丰 ...

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的帖子

我觉得,诗歌的口语化和世俗化是诗歌诗歌艺术的没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平平仄仄 于 2009-8-15 17:57 发表
这些诗歌值得我们认真看完再仔细回味。它们触及到人性中很基础的一面,一种不愿面对又不能回避的真实。也许真实的那个东西总是让人觉得尴尬的吧---只有勇者才敢于揭示和批判——这几乎是诗歌作者的主要职能。

这种 ...

这样的精彩评论应加以推荐,太难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读起来够痛快 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原作和大家的评析,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进来就见到这么好的诗与评,真是欢喜,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说的话

构架是诗歌的外衣,手法是诗歌的骨肉,思想才是诗歌的灵魂!
不管用那种表达方式,能让读者的思想境界崇高,让灵魂闪烁智慧和光芒,这样才是值得学习推广的诗歌。
我不欣赏看不懂的东西,喜欢你用简洁的语言和方式歌颂真善美,鞭打批驳丑恶。这样才配当诗人。

[ 本帖最后由 信诚资信 于 2009-9-4 05: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3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把口语写得更有意味更有价值,还需要我们一起探索。
问好阿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8 19: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