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山城子

百年新诗百首选读 [续载--今至16(阿吾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了,没有去读您的诗歌评论仅读了您提供的诗歌。谢谢您的提供山城子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十月写手 于 2012-9-2 19:02 发表
读完了,没有去读您的诗歌评论仅读了您提供的诗歌。谢谢您的提供山城子先生!


谢谢——我没有写评论,仅是个人学习的纪录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柔美的轻音乐——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2]
作者:山城子

选: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刘湛秋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象飘落的羽毛
象一阵爱的抚摸
秋天,异样的恬静
苹果神秘地挂上白霜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象一只解缆的船
象滚动的绒线球
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
枫叶在偷偷地把你张望也许,追求比秋天更多寥阔
也许幸福会不期而降
大自然,你的美每搅动一次
心灵便有一千种和谐的音响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


读:

著名诗人、评论家、翻译家刘湛秋老师的《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就是一曲柔软的轻音乐。这全然来自诗文本的轻灵与荡漾。诗人取第一行诗为标题,
一进入就有了反复的意味舒张。效果是强调“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这就吊起了读者口味,牵着你往下体味究竟是个什么样。
诗人连用两个比喻,走到2-3行。一个(飘落的羽毛)是用视觉来体验,一个(爱的抚摸)是用接触来感觉。这是多美丽而“柔软的阳光”啊!
第四行字面上跳跃到“秋天”看来写的是金风送爽的时光。诗人没遇见“秋老虎”
而是“恬静”得异样。这就显出亲近和惬意,这就有情感要由衷地向外流淌。
可以说前4行是柔软的铺垫,是轻轻地起,轻轻地承,然后,再轻轻地转。
第5行转入秋的果实,不取大豆玉米高粱,只取枝头上的苹果。不说苹果如何红艳,只说“挂上白霜”,且以“神秘”做拟人化的描摹,直接反复第一行,让秋的果实与人共鸣这“柔软”的阳光。真是神来之笔呀,笔触具体细腻到了微的明朗。
我以为,情的抒发,绝不能空乏意象。这,为只一味贫乏的虚叙,做出了杰出的榜样。
湛秋老师爱用比喻,又连用在6-7行。“解缆的船”、“滚动的绒线球”——多么自由自在的舒荡,人融入了大自然,心情就是这样柔曼抒张。柔曼抒张的心情飞上了天空,随“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翱翔。老师这时又顺手拈来“枫叶”,拟人为“偷偷地把你张望”,并以此为铺垫,引入人生的思考——就是那个“寥阔”意象,
无疑这也是老师人生追求的写照与由衷的诗意吟唱。
诗合在最后11-12行,融入大自然,人生更富情趣与安康。我看到老师远离一度卷进的政治边缘,而今更能净化和安慰心的撞伤,投怀大自然的安适与和谐,
本也是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到大自然发现美又记录于诗,又是古今诗人不约的同往。

我所以一口一声老师,因为湛秋确实是我的诗歌启蒙老师。那时他还不到三十岁,在沈阳,我们任职一个大型航空工业工厂,他义务办起来诗歌学习班。我是个喜欢诗的青玉米一样的青工。适逢学习雷锋好榜样,湛秋老师便以歌颂雷锋为题留下作业。评时用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做底样,对照我的习作做具体讲解(自然是讲贺老的诗何以诗情饱满何以大气回荡而我的习作何以“顺口溜”而放不开)
令我受益匪浅,至今难忘。那时我很迷他的《大豆摇铃了》,以及发表在《辽宁日报》上的随团采访以“诗的报告”的体裁发表。这是诗歌体裁的一次全新亮相。
后来他到《诗刊》任职,我还寄过习作,老师回信赐教于百忙。一别40余年未曾谋面了,我只能在网上表达我由衷的敬仰。

2012-9-4于黔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瓣诗,民族传统的继承——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3]
作者:山城子

选:

轻轻,轻轻,拍着我的江南入睡(十四行)——献给我永远的花瓣公主及爱人
大卫树

从断桥到断桥到断桥,一路都是断桥,西子湖就累了
躺在江南的枕边,在艳水三千媚山三千的怀中, 你疲倦地笑着
山也烟雨濛濛, 水也烟雨濛濛,你笑得我心疼而忧伤, 我也烟雨濛濛
那些美丽的沧桑作了窈窕的胭脂,你开始有着丰腴的红唇白齿的历史
我徘徊在你心事曲折的长廊,一唱三叹地念着你的名字:鱼,鱼,鱼
你潜伏水底,偶然给我一个惊艳的水泡,我却想拥有是你整个水下的城市
从天堂奔跑向天堂,从伊甸奔跑向伊甸, 从爱奔跑向爱,你真的累了
轻轻,轻轻,拍着我的江南入睡, 抱着我的鱼儿入睡,我和你眠成永远
不惊,不惧, 不忧, 不怨,不慌,不怠,不嗔,不怒,不悲,不喜,不恨,也不求
我游动在你的鱼的腹地的深处,吻着拥着爱着,乍惊乍喜地天人合一着
西湖夜绮旎谴慻,水草温柔,月色欲死欲仙,我和你缠绵着水,水,水
我的动脉爱和你的静脉情组成着爱不能分离的心脏,我也博动着你
从每一条道路,从每一个渡口,从每一个农村和城市,从每一个人能走到的地方
我也博动着你,我更灿烂着月亮,恒星,圣殿,不朽,诗篇,传奇,百合,一切只是因为你
(载于《北美枫》No.1 2006第51页/ 作者《花瓣诗》系列作品第16首)


大卫树:男,又名摩诃那,并以摩诃那的名字,20年著成古今中外天下第一诗《弑:五千年第一诗》。已于2012年自印完成——《弑》东起东方《诗经》,西接西方《圣经》,而落根佛典《心经》,归构于三部曲:《信天翁墓志铭》、《撒旦遗言》、《花瓣诗》。 《弑》是以诗歌为人类清点文明遗产,举起全人类精神的火炬,赋志“一部诗《圣经》、一部圣《诗经》”;以使人类五千年之后的文明依然能够长存五千年,故曰“五千年第一诗”。 《弑》是从人类文明的废墟与坟茔中培植乌托邦的鲜花和发掘桃花源的意义,某种意义上,《弑》是人类第一次的诗性文明史,也是人类五千年来最深刻最悲悯的精神长征和灵魂长城。


读:

六年前我对自己说“真的,读了一首好诗”,正是这首诗,开了我认真学习中国优秀诗人新诗作品的先河。从此我养成了认真阅读别人作品的习惯——生怕美丽擦肩而过。我对自己说“这样的兴奋与享受,不可能把感受升华到哪一种或哪一家的理论上去,只能记下一些美感及对美的寻源”
好诗,永远只能是“这一个”,《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就是小燕子,紫薇就是紫薇。自然,回到诗歌上大卫树就是大卫树。大卫树的这首“花瓣诗”,外在特点是长长的诗行,内在特点是细腻情怀的悠长,往复大气韵味的悠长。读者一旦走进,就走进了一条花的小径,花瓣儿缤纷摇曳,花香浓郁扑鼻。我是一小步一小步认真地徜徉,不愿意出来 。

读了第一行,我就被这现代“荒谬”的手法叠印出来的“断桥”迷醉了。而这“荒谬”,是通过古诗常用的复沓、拟人、用典等传统修词格来完成的。传统的底蕴就这样被镶嵌了。
“断桥”这个“关键词”来自中国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这样的叠印,就叠印出了中国的特色,中国特色的江南,叠印出了民族性的鲜明与鲜艳。
第二、三行修长绵密的行走,对爱人悠长的情怀就开始很大气地流淌了。大气是通过组合意象“躺在江南的枕边,在艳水三千媚山三千的怀中”实现。三个“烟雨蒙蒙”的反复,将“心疼而忧伤”的情感,共鸣在大自然(江南的山山水水)。传统性依然,民族性依然。虽然说大卫树形式上采用了西方的“十四行”,但从内容到语言,却都是中国的传统,保持了民族性的特点。我很理解新诗相对于曾经的欧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沿革、全新的转变。
4-8行较为整齐地排列着长阵依然,真挚的情爱情深意长地舒展。看这些新鲜意象层出不穷:“美丽的沧桑”、“窈窕的胭脂”“红唇白齿的历史”、“心事曲折的长廊”、“惊艳的水泡”一连串的异配与短语的活用张扬着现代气息;而“鱼”的单词反复“轻轻”的叠用,“累了”“入睡”、“奔跑”的复沓“天堂”、“伊甸”、“爱”的回环,以及比喻、拟物、排比、排偶等十余种修辞格的运用,使作品无处不有传统与民族底色的支持。
体会大卫树花瓣诗诗文本的民族传统意味很浓。比如“艳水三千媚山三千”、“烟雨蒙蒙”、“红唇白齿”“眠成永远”,以及9-14行中的“不惊,不惧”“不悲,不喜”“乍惊乍喜”“天人合一”、“旖旎缱绻”等都带了从中国古诗文中化出的翩然。
读这样的诗,使我明白了一首好诗,美诗,有生命的诗,有魔力的诗,就一定是一个特点强烈手法巧妙意象新鲜语言美丽的精品,而又兼具传统的审美、厚实的民族文化底蕴、浓郁的现代气息。大卫树就给我们做了榜样,就是这样的美韵,这样的美感,这样的美丽。

2012-9-9于黔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城子 于 2012-8-22 08:55 发表
诗性语言毕竟如何实现——百年新诗百首选读[9]
作者:山城子

选: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

又一次感动,谢谢城子老师的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三子 于 2012-9-12 07:54 发表

又一次感动,谢谢城子老师的解读。


谢谢阿三子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读得太匆忙了.....

[ 本帖最后由 十月写手 于 2012-9-13 21: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经典之作,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2-9-13 21:02 发表
都是经典之作,学习了



谢谢周雪飞留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代”的《两双拖鞋》——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4]
作者:山城子

选:

《两双拖鞋》
文/安琪

“清凉的夜里我们在寻找两双拖鞋
一双大红
一双青蓝

我们遇见呼市的少女,大眼睛的好孩子
白嫩的脸
清脆的嗓音
我们遇见呼市的树儿摇摆
人行道上,灯光微弱,出租车上,师傅讲话
拉高尾音

我们在寻找两双拖鞋
这是唯一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的脚
和路。我们将一起走完余生
一双大红
一双青蓝”

(见《诗歌蓝本》2006年总第二期48页)

安琪,女,本名黄江嫔,1969年2月24日出生于福建漳州。1988年毕业于福建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95年获第四届柔刚诗歌奖。2003年获首届独立民间诗刊编辑奖。"中间代"概念首倡者及代表性诗人,丑石诗群和第三条道路诗群成员。著有诗集《歌•水上红月》《奔跑的栅栏》《任性》《像杜拉斯一样生活》等。编有民刊《第三说》(与康城合作)、《诗歌与人――中国大陆中间代诗人诗选》(与黄礼孩合作)等。主编《中间代诗全集》(与远村、黄礼孩合作。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


读:

诗人老皮说,蓝不是抽象的事物,她的感动从内部开始。真是这样,因为我走进蓝了,且从一些点悄悄钻进了里边,果然就被感动了。新一波的蓝向我漫来时,有两点大红和两点青蓝
尤其让我感动,以至很冲动地想:若是把那美丽放到我们家来,何况黔地的晚风与内蒙的晚风凉快是一样的。但要比内蒙湿润柔软得多。就可想而知惬意了。

第一节就这么三行。不必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告诉我们:那红的是女人穿的,蓝的是男人穿的
又有“我们”在先,肯定是书写亲情(配偶间的爱情)的诗了。而“寻找”一词的拈来,诗意一下子就窜起了,引得读者也要跟着寻找。我原以为到什么地方去寻找,家里或者旅馆,翻箱倒柜,谁知他们两人出游到了呼市,漫步“树儿摇摆”的“人行道上”观察“大眼睛的好孩子”(潜词不是觅客的坏女孩儿——那是会破坏此时美好的心境的)听出租车“师傅”(不用“司机”称谓,也极显出好心情)讲话的尾音。诗情画意,多么美好呀

记得在讲台上我发问:“同学们!你们谁发现那两双好看的拖鞋了?”那位爱写现代诗的少言寡语的男孩儿最终被我喊起来。他说“找什么找,不就穿在她们两人的脚上,漫步呢。”
我继续发问“你根据什么说?”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因为两双拖鞋是他们爱情的标志,又这样地走在一起了。”我继续,“那么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嘿嘿!前排的一个聪明又特爱发言的女孩儿憋不住了,说:“是象征的手法,那两双漂亮的拖鞋是他们爱情的象征。”男孩儿说:“也可以说是隐喻的手法。”女孩儿说“是象征!”男孩说“也可以”……
我说“好了好了,说的都不错,两者的外延本来有相当的重叠。”有学生质疑了,“老师!从第三节诗看,他们还在找呀!为什么说已经穿在脚上了呢?”我说:“提的好,请同学们看第三节诗,动动脑,继续讨论。”学生就看第三节诗(也是最后一节)。

学生们的讨论热烈非凡,人声鼎沸。我还没有总结,下课铃就响了。准备的总结语没说,学生就自动下课了(这是我的教学习惯,从来不拖堂)。我的总结是:正因为是象征,是隐喻
所以作者要用反复的修辞格来强调:“我们在寻找两双拖鞋/ …… 一双大红/ 一双青蓝”
而夹在中间的“这是唯一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的脚/ 和路。我们将一起走完余生”
就将象征或者隐喻的本体和盘托出了。

事实上他们哪里是在寻找两双拖鞋呀!分明是在寻找相亲、相爱、相牵、相伴的感觉。那感觉已经在第二节巧妙地表达出来了。为什么说他们还没找到呢?分明找到了,而且要把这美好的、美满的、美丽的感觉,维护下去,爱护下去,珍惜下去,直到白头偕老,走不动爬不动就相依相偎着。妙就妙在,这是一首不着一个“情”字却处处是为表达一个“情”字的爱情诗。所表达的是一种高尚纯洁的爱情观。好美好美的一首彩色的新诗呀,真的很令人感动。

2012-9-21于黔中夏云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诗名世——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5]
作者:山城子

选:
《乡村教师》
文/  马骅

上个月那块鱼鳞云从雪上的背面回来了,
带来桃花需要的粉红,青稞需要的绿,
却没有带来我需要的爱情,
只有吵闹的学生跟着。
十二张黑红的脸,熟悉得就像今后的日子
有点鲜艳,有点脏。
(发表于《诗歌榜》2009创刊号)


马骅,诗人、支教志愿者,祖籍福建。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厦门、北京等地居留,职业跨度极大。2003年2月底,马骅突然摈弃都市生活,远赴云南省德钦县梅里雪山下的藏区,在明永村做免费乡村教师受到藏民爱戴。2004年6月20日,马骅在明永冰川景区公路距澜沧江桥300米处因交通事故坠落江中,至今下落不明。

读:

如果有人问:有一诗可以名世的吗?我会说当然。比如大唐的张若虚,他的《春江花月夜》流传至今,魅力依然令人赞叹——中国古诗之艺高不可攀。
今天所以提起这个话题,是因在刊上邂逅了马骅的人格与生平,生平也简单:1996年毕业于复旦工作七年后,2003年2月到云南乡间做免费教师,直至2004年6月20日因交通事故坠江失踪。人格已从做“免费”见出,更从他的诗《乡村教师》见出。这首配照发表于《诗歌榜》2009创刊号封二上的短章仅有6行。

“鱼鳞云”应是最美的云象了——儿时我曾躺在草地仰天发痴,就是这个有着蛋白弧形细纹散射开去极令人神思遐想默默憧憬的鱼鳞云。这肯定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了。传来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好音讯,还是认识并可借鉴到孔夫子或董仲舒的某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有道可循?带来的“粉红”与“绿”,肯定都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营养”菌。至于“爱情”,那是直写——因为有“学生跟着”,恋爱是无暇顾及,犹然说扑在中国教育上了,绝对一心一意。这真是时代奉献精神的体现,一位可敬的缺席了的教师模范。

他模范的不仅仅是精神,还在于懂教育而又负责的内在条件。例如对学生了如指掌的“熟悉”,是为师者强烈责任心的关键。促进学生优势(“鲜艳”)的发展,引导克服不利于健康发展的不良(“脏”)习惯,是教育任务早就明确了的。
懂科学又负责任的教师“前不见古人”,而今后,还可能有嘛?“后不见来者” 仅此一个偏偏落水失踪了,令人痛惜至极。如何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呢?然,有《乡村教师》在,亦足可以一诗名世了。

诚然,我觉得做为名世之诗,从艺术技巧上也当之无憾:
第1行的象征衔接于委婉(雪上的背面);
第2行的拟人两个形容词活用得自然;
第3-4行的直白以浅衬深,一如国画的留白与点染;
第5行“脸”的借代续以拓宽的比喻;
第6行“鲜艳”与“脏”的借喻可谓积极修辞的典范。
一诗名世,绝非口号、散文化,或者如电脑软件作诗的乱搭配可以敷衍的。

2012-10-21于夏云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面朝天的新貌——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6]
作者:山城子

选:
《相声专场(第一部分)》
/阿吾

“经一个女人介绍
出来两个男人

一个个儿高
一个个儿矮

个儿矮的白又胖
个儿高的黑且瘦

第一句话是瘦子说的
第二句话是胖子说的

胖子话少
瘦子话多

瘦子奚落胖子
观众哄堂大笑

胖子用嘴鼻伴奏
瘦子边唱歌边跳舞

瘦子舞成了武打
伴奏跑调到霍元甲

响起不同频率的声音
两个人弯腰成一般高

胖子斜视瘦子一眼
瘦子带胖子向左侧退下”

阿吾:
当代著名诗人,思想者。1965年1月生于重庆,原名戴钢。   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4年,先后在《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国电子报》专栏部、中国电子报社深圳记者站从事采编工作。1994年至2005年在TCL集团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1986年6月在《诗刊》首次推出的“大学生诗座”头条发表处女作《看我中国》《元宵夜随想》《四维感受》,同年8月出席《诗刊》第六届“青春诗会”,发表《写写东方》。   1987年开始倡导并实践“不变形诗”,其“不变形”式的修辞手法,是1980年代中期对“朦胧诗”最深刻的挑战之一,对新诗的写作走向产生较大影响。阿吾早年的代表诗作还有《相声专场》《对一个物体的描述》《出去》《三个一样的杯子》《苦难十四行》《地铁》《苍凉期》等,部分被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语介绍到国外。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相声专场》。1980年代中期发表的社会评论、哲学论文、文艺批评论文等也曾有相当影响。   2005年下半年,阿吾重新潜心于文学、哲学,“阿吾归来”成为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200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写作二十五年来的首部诗集《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重庆出版社出版哲学随笔《角度陷阱与人生误区》。阿吾近年的代表作有《我们一家都生在河边》《走吧》《一九八四年的夏天来了》《有一朵云感动我》《写作的姿势与生存的方法》《回新西兰的路上》《一生写一个情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句》《向黑暗扔一块石头》《此路不通》《长诗》等。

读:
诗一起笔就特殊于中国诗坛而独树一帜。这是一帜革新了的素面朝天的诗歌语言,因而也革新了诗歌样式的旗帜。就像国画家弃了色彩,如郑板桥专事墨竹一样浓淡韵致,亦如美术中突然茁壮出一支“剪影”族,凸显着单色侧面,眼睫毛鼻头和抿着嘴唇的朴实。何以有这样的阅读效果,仿佛丽丽的晴天被暗色眼镜收视呢?

报幕员不说报幕员,而说“一个女人”;掌声与喝彩声不说掌声与喝彩声,而说“不同频率的声音”。诗人是把语言恢复到原始态势,而绕开当代新概念的繁杂与缤纷。这在阿吾所有诗歌中都很大量。例如“该物体产于四川/ 八一年起归北京保管”(《对一个物体的描述》)说的是他生于四川而到北大读书;人不说人,自己不说自己,而是上找应归属比较适合的大概念
他寻到“物体”就适可而止,还没有上升到“物质”这个总的概念(毕竟还要照顾到语言的明白简炼)。又如“我现在在听一种声音/ 在此之前/ 我在看一些文字”(《听一种声音》)听音乐不说听音乐,说听“声音”,看书不说看书,说看“文字”。这种语言方式,事实上是扩展了借代修辞格,借“声音”代“音乐”,是用大概念代替小概念;以“文字”代“书”则是用内容代替形式
目的就是要语言呈现一种原始态势,呈现素面朝天的单色。所以态势要到原始,则是为了
造成一种纯客观的诗歌样式,所以我们可以称阿吾的诗为“客观诗”。后来诗界常说使用“大词”,原来这个阿吾就是发明(至少是大量使用,并形成风格的)使用大词的人。

发明大词还只是他风格的一部分。他的原始语态是摒弃形容修饰,摒弃浓颜重彩,摒弃艳词丽句,从而造成诗文本的单色幽默与矜持。在他的诗集里要想找个“缤纷、绚丽、粗犷、磅礴”,或如“超女”“靓妹”身上找个虱子。阿吾集子的序言泄漏了他们几个当初的诗歌理念有“两反”——“反诗”和“反修辞”。“反诗”是反当时流行的各种诗歌样式,而创造这种独特的纯客观的文本样式。我宁愿看成这是一种创新的理念,而并非将人家都反掉,那也不大好实现的。能独树一帜而跻身诗林,已经就是成功了。“反修辞”实质是“反修饰”。“反修饰”为哪样说成“反修辞”呢?这是阿吾诗歌语言习惯使然。诚如前面所叙,他喜欢用大概念代替小概念,喜欢纯粹的消极修辞,而也不时地借助借代的积极手段,并非反修辞的,因为他的诗句,绝对没有修辞学意义上的错误与缺陷。

有评家说《相声专场》这样的诗“显得意蕴不够丰富”“缺少味之不尽的东西”(西渡语)。但,我觉得看诗的角度与标准不同,结论可能相反。既然人无完人,诗岂可以有完诗?但,人无完人,并不妨碍出名人、伟人;诗无完诗,也不妨碍出名诗、不朽的诗。其实一首诗的宗旨
可以是启迪这,也可以是启迪那的;可以启迪人生的思考,也可以启迪艺术思考。《相声专场》显然不是启迪人生的,也不是鞭挞社会的,就无从找到人生或社会的意蕴和余味。但这诗无疑是启迪艺术的,特别是启迪诗歌艺术的,因而,它的意蕴和余味在诗歌的语言和样式上。语言上的特殊就在于它的原始、客观、单色上。西渡先生称之为具有“陌生化”的效果,
陌生是什么?不就是新颖别致么?

网络时代了,网上结缘的事,就层出不穷了。说起来我与阿吾,虽没有面缘,却很有网缘与诗缘的。1987年我订阅《诗歌报》就与阿吾的《相声专场》撞个满怀。当时很像久居喧嚣的孩子,突然置身到山野的纯朴静谧,惊奇又兴奋——原来世上还有这么干净美丽的去处呀?于是就盼着能读他更多,后来却一直空白着视野,而印象逐年过滤后反而越发强烈。因为这个“越发强烈”,我才把印象两次移进了网文。一是聊“诗的流派”(山城子聊诗-18),一是说“化陈出新”(山城子聊诗-33)。谁知这个时段阿吾正回国探亲会友,而搜索引擎就促成了这段缘份,他电子邮件发到我的信箱让留下地址。他第一本诗集《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就越过山山水水向我飞奔。这是我又有机会学习和研读他的《相声专场》及更多的素面朝天的诗文本了。
我得感谢阿吾这样心系一个陌生的读者,从大城市把签了名的诗集远寄到山沟沟,为了了却一个20年前心愿着的诗爱者。这如何不令人感动呢?正值深秋,意象里我还是向着遥远的新西兰的晚春方向祝福,祝福重回华文诗坛的阿吾——现在的戴大魏先生,诗集一本接一本地……嘿嘿,印出来。


2012-10-24于平坝夏云镇

[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2-10-25 10: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乐府的诗性叙述——百年新诗百首选读[17]
作者:山城子

选:
《后审判》
文/  祁鸿升

当我讲起这个故事时,
那辆车已经开出了阳光地带,
永远响在夜色里的鸣笛,
像是女司机最后的呐喊,
再一次震醒了我们麻木已久的心灵。
那天也许很晴朗,那天本该有和平鸽的哨音叫亮云空,
那天女司机开着车,开着她的幸福与憧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但她哪里知道,人生的方向盘有时会突然改变正确的走向,
在太阳的黑子里走失生命的踪影。
三个乘客,三个歹徒,三台早已没有了灵魂与方向的邪恶机器,
他们走向了女司机———漂亮的女司机,
他们要用自己的兽性辗压我们可以称之为青春花朵的女司机。
一辆客车的上空出现了乌云的氛围,情急之中呼救的女司机,
她将希望的锚抛向乘客良知的码头时,
我们看到了死寂的人群里一根根称之为脊梁的东西骨裂的情景,
噤若寒蝉、无动于衷,那些丧失膝盖里黄金的小写了自己人格的生命,
他们正远离作为英雄甚至人的标准。
“住手!”一个瘦弱的青年终于应声奋起,
他要用最细弱的阳光逼近车厢里越发浓重的夜色。
他很快被打倒在地,像另一片花朵,
被秋风吹落在地的洇血花朵,他所代表的正义弱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比正义倒在罪恶的铁拳下更让人心痛?
瘦弱青年再次奋起,他呼喊全车人制止暴行的声音却像粒粒尘埃飘落进死寂的大海。
三个歹徒,三匹被怯懦鼓动着勇气的野狼,
他们将女司机拖进山林草丛,被拖进的还有一群乘客作为人的尊严。
半小时后,三个歹徒带着女司机回来了,
但我们知道一片灿烂的人生云霞已经隐进了大山的沉默和河流的呜咽。
女司机重新坐回了驾驶座位,她坐在痛苦与绝望之上,
不只是贞操的失落,不只是黄昏即将来临的困惑。
车又将行,她赶下那个瘦弱男子,那个敢在凶恶面前亮出人性应有底色的男子。
愤怒让瘦弱的男子成为一头狮子,他不明白这个女司机会投桃报恶,
他吼叫着坚守自己的座位,
在人格的高度上,他还没有学会走下坡路。
但我们看到了原本没有勇气呼吸的乘客同心协力将这辆车上唯一的良心赶下车去,
继续前行的车变轻了,我们知道真正的重金属的人生才会使我们感受到所谓的重量。
歹徒们笑了,乘客们笑了,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扭曲许多原本纯正的人生。
女司机启动了车,启动了静默燃烧着血管的火焰,
她要将车开向另一个重新洗礼人生的方向。
车到了山顶,到了天堂的高度,
加速的车里,闪动过一条条愤怒的闪电,
然后像一片落叶从悬崖上飘落下去,
并像墨色的花朵盛开在第二天当地报纸的头条新闻上,
“伏虎山区昨日发生惨祸,一中巴摔下山崖。
车上司机和十三名乘客无一生还”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动态的完美审判过程,
我们没有多少理由对这个女司机的庄严宣判说不。
只是悬垂她眼角的泪滴落下来,
滴落平和岁月不再止息的雨季,
让我们难以离开这片潮湿的感知。

而带走黑色的罪恶与一群乌鸦的聒噪,
留下照亮世界的孤独星辰,
这是一个女司机唯一能做的最后抉择。


祁鸿升:
江苏盐城人,曾在包括《人民文学》在内的国内外各级官方报刊公开发表诗歌、诗评为主的作品四百余件,二十多次获得报刊诗文赛事奖项,作品入选数十种文集。近来活跃于网络诗坛,除了坚持诗歌创作之外,还撰写了大量诗评文字,形成了以诗评诗、文道并重的风格。
    诗   观:
    认为诗歌是对生活的体悟与表达,不提倡诗歌过分走向边缘化写作。一般情况下,诗歌有自己的介质特点,具象性、抒情性、精炼性对于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不可或缺。


读:
祁鸿升的《后审判》,排在30余家民刊发起的“中外华文诗歌联赛”待终评的106篇作品的第6位(见《北美枫》网站帖子)。这是一首从新闻事件当中痛楚出来的现代乐府诗。因当初漏过媒体报道,今天从下载的文件中读到时,于我还是一个震撼人心、触动良知的新闻事件。尽管披露在报纸上,可能不过百十个汉字的一次交通事故,印在角落里极不显眼。估计还没有诗人祁鸿升附在诗后的《注》说的详细。我们不妨把这《注》,提上来:
注: 在国内某地,一个女司机开着一辆中巴客车行驶在公路上,突然被三个歹徒盯上,并强迫女司机下车陪他们“玩玩”,女司机情急呼救,乘客们噤若寒蝉,只有一瘦弱男青年奋起响应,但很快被打倒,女司机被歹徒们带下车进行了污辱,半小时后,女司机与歹徒们一起回到车上,车又将行时,女司机让瘦弱男青年下车,男青年不肯,在众乘客们的协助下,终于赶走了这个 “异类”。直到女司机将车从山顶开向悬崖的一刹那,乘客与歹徒们才明白这个女司机的真正用意:女司机用生命对他们进行了最后的宣判。  

就是这么个令人欲哭欲怒却无奈的故事,却完全可以做成高考话题作文的材料,其后出现的满分作文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不限制写成诗体,你会写出一首什么样的诗来呢?诗友们不妨试试,然后再与祁鸿升的比较一下,孰优孰劣无论,共鸣于大家,肯定能扩大作品的社会效益。我因先看了作品,自觉如何也驾驭得不会更好,就从诗的角度学习一回吧,以把握其如何将新闻事件化为诗作的诗思和技巧,以及何以说它是现代乐府诗。
诗思在于呼唤人性的良知,在于鞭跶社会道德的沦丧,在于反省历史与现实的根源。这样的诗思是批判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诗领域的实践,这样的实践必将有益于现代诗的普及与发展。所以能普及,是因为诗人以浅显明白的诗性大众化语言进行叙述、评议和抒情。就是说诗文本使用了大众一看就懂的语言,结构了大众一读就明白的系列意象,隐含了大众一想就能共鸣的诗旨。所以说是提高,在于诗人的眼睛向下,心灵走进了现实社会,语言的诗性叙述的大众化趋势。

第五行“再一次震醒了我们麻木已久的心灵。”是诗思的总领。我们的心灵“麻木”而且“已久”了吗?看看中巴车上绝大多数人的“噤若寒蝉、无动于衷”,就是明证。现场的情景远比问卷调查来得真实。如果不是麻木,为什么面对女司机的呼救,无动于衷呢?如果不是麻木已久,瘦弱的年轻人已经率先站出来了,为什么车里的人们还都噤若寒蝉呢?
麻木无可争议了,已久也无可争议了。那么,这究竟为什么呢? 诗人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原本没有勇气呼吸的乘客同心协力将这辆车上唯一的良心赶下车去”。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潜台词是这些人们已经向车上的“恶势力”投降了,甘愿当“走狗”了。想到中国这辆车开到1931年时,不就上来了关东军么?瘦弱的张学良站起来,却被谁拦住了,成了他的终身遗憾!开到1937年时,汪津卫们不就投降了吗?劣根性由来已久了。这可以叫做历史的根源么?
历史已经历史了。那么,现实是怎么回事呢?现实的商品社会拉大了收入的差距,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横流,诱发了人的动物性的生长,于是黑社会现象产生了,零零碎碎的违法犯罪现象层出不穷了,中巴车上三个歹徒的出现就不奇怪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剥削的存在,并未消失的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核心——个人主义,又有了生长的社会条件,于是潜移默化在人们的心中,加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的滞后,所谓的“明则保身”的意识就促成了这种普遍的麻木,于是就有了多数人向少数“恶势力”特定场合下的俯首帖耳了。就有了“歹徒们笑了,乘客们笑了”。不是么?
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人们更多是从反面接受教训。因为挺身而出受了伤,被解救者却消声匿迹的事情有之,当了英雄致残从此窘困于生计的事情有之,而前不久某市一位青年人因救了一个下车不慎跌倒至伤的老女人,被家属告上法庭,被法庭莫须有的判赔数万元人民币的事情,就更让人无奈,以至气得当事人辞了工作,要专当“上访户”了。那老女人神志尚清,毕竟是她自己昧了良心,还是没了良心的她的儿女们挟持她装糊涂呢?这个尚未完结的新闻事件,于人们的麻木,咋可以醒来呢?
“再一次震醒了我们麻木已久的心灵。”实在是诗人的善良愿望。为着这个愿望,诗人还进一步警示大家:如果再不醒来,麻木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呀!当然作为诗,诗人不是这样直言的,而是通过对故事的诗性叙述完成的。“伏虎山区昨日发生惨祸,一中巴摔下山崖。/ 车上司机和十三名乘客无一生还”。那些也让人怜悯的乘客呀,撒手于各自的“明则保身”的已然有了惯性的麻木。这样的警示是诗的亮点,是诗旨所在。

诗人祁鸿升,他如何从一个新闻事件中痛楚出一首现代乐府诗的呢?
乐府诗产生于汉代,大多是配乐可唱的故事诗。我们见到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乃至后来李白的《长干行》和宋代的《木兰辞》,都是用五言形式写出的故事,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都要塑造人物形象,都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我说诗人祁鸿升的这首《后审判》,其完全符合乐府诗故事性的特征,与古代乐府所不同的就是形式,因为形式本来就是古今诗的分野。
故事必须诗化,才能转换为故事诗。而故事诗必须揉进现代诗的诸多技法,才可称之为现代故事诗,或叫现代乐府诗。那么,诗人祁鸿升是如何将这个新闻故事用现代技法表现的呢?
诗人祁鸿升一起笔就用了现代诗中常见的隐喻或象征的手法。“那辆车已经开出了阳光地带,/ 永远响在夜色里的鸣笛,”这第2-3行诗中的“阳光地带”和“夜色”就是。“阳光地带”是理想的,而“夜色”毕竟黑暗。接下来第6-7行的排比、反复格的运用,给诗一唱三叹的韵调,调好了弦。这是对古乐府诗音乐性的继承,虽然不能配乐了,但可以让人有感情地朗诵。
引出故事之后,诗人祁鸿升用了现代诗中层叠的系列意象来叙事,而不是散文化的直叙。而这层叠的意象又是借助于一系列的比喻来完成的,这样就巩固了叙事的诗性化。这系列的比喻出现在8-15行。依次是:方向盘、 太阳的黑子、 邪恶机器、 兽性辗压青春花朵、 乌云、 锚、码头、 骨裂的情景。平均每行一喻。
诗人祁鸿升在18-29行的叙事中,采取夹叙夹议的形式行走,依然意象说话,比喻说话,诗性说话。“住手!”一个瘦弱的青年终于应声奋起——从这里开始,诗人结构的意象所用的比喻几乎都带上了修饰语:最细弱的阳光、越发浓重的夜色、被秋风吹落在地的洇血花朵、粒粒尘埃、死寂的大海、 被怯懦鼓动着勇气的野狼、 灿烂的人生云霞、大山的沉默和河流的呜咽,从而深化了诗性的叙事。
除了这8个比喻之外,诗人祁鸿升还在 “花朵”、“正义”、“三个歹徒”、 “拖进”、“不只是”等 5处使用了反复格,以加强诗性语势。同时,很诗性化的句子“被拖进的还有一群乘客作为人的尊严”,则是“异配格”与“反衬格”的综合运用;“她坐在痛苦与绝望之上”是两个形容词用如名词的词类活用。“不只是贞操的失落,不只是黄昏即将来临的困惑。”又是反复格中“移就格”(“失落”)和“模糊格”的综合运用。这一段故事的发展中共12行诗,诗人凡用格19次之多,文本能不深度地诗性化么?
以下渐进高潮的20行诗中,和结尾的3行,诗人祁鸿升仍然用了比喻、借代、词类活用等18处之多,同时夹以议论的艺术与抒情的含蓄强烈,未使诗性稍减,而凸现了诗旨。可以说正是现代手法的运用和大量修辞格的使用,才保证了这个故事的诗性化,才从古乐府诗中崭新出来了现代乐府诗。山城子为之击掌,为之命名,为之张扬。愿更多的适合广大民众阅读口味的现代乐府诗的持续涌现。

2012-10-25于平坝夏云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8 0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