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79|回复: 5

[原创]从徐志摩、西滢到余杰、摩罗再到古筝、琴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要说的主题不过是“相互吹捧”而已,但我也并不准备自己张口,而只引用几段文字。首先是鲁迅说徐志摩、陈西滢,《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第七节——
       志摩先生曰:“我很少夸奖人的。但西滢就他学法郎士的文章说,我敢说,已经当得起一句天津话:‘有根’了。”而且“像西滢这样,在我看来,才当得起‘学者’的名词。”(《晨副》一四二三)
      西滢教授曰:“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方在萌芽,可是稍有贡献的人,如胡适之,徐志摩,郭沫若,郁达夫,丁西林,周氏兄弟等等都是曾经研究过他国文学的人。
      尤其是志摩他非但在思想方面,就是在体制方面,他的诗及散文,都已经有一种中国文学里从来不曾有过的风格。”(《现代》六三)
      虽然抄得麻烦,但中国现今“有根”的“学者”和“尤其”的思想家及文人,总算已经互相选出了。
然后是孙玉祥说余杰、摩罗,《互相吹捧与易子而食》——
        手头有一本摩罗的《耻辱者手记》。书前有余杰一序,序中有云:“我认为摩罗文章是二十世纪末中国最惊心动魄的文字之一”、“在当代文学批评界是独一无二的”(见该书1页,4页),而书中有摩罗《林贤治谢泳余杰:思想随笔新三家》一文,文中称余杰“他的文字正像他年纪所应有的那样,有过人的明敏和纤细,有着刚刚睁眼打量世界的惊讶震撼、徘徊与伤感,当然更有不屈不挠的内在朝气和热情”、“一个大学生能有4本文集给自己作毕业献礼,这一定只有极少数优秀人物才可以做到”(见该书325页)。一本书像一个投票箱,二人互相投票就把“当代文学批评界独一无二”的好汉与“极少数优秀人物”给互相选举出来了。
再然后就是我们诗歌大厅的古筝、琴石了,“古筝谈诗”第三期评的是琴石《隐词如菊》与《午夜游思》,琴石“银针探微【感性的触觉(第一期)】”评的是古筝《距离与影子》。看看古筝对琴石的评价——
        诗人琴石是杭州人,淡妆浓抹的西湖滋养了他清淡的个性和典雅的诗歌。他身居断桥残雪附近的琴石冈,所以后来写作时给自己取名琴石,这里不仅含有诗人对故土的深情,还有对石头和古琴的偏爱,他个性中的棱角也像坚硬的石头不能弯曲,为人内敛、刚正不阿,他的诗歌亦如此,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不为外界的时髦和潮流所左右,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琴石对古筝还未见这样总体的论断,然而关于一个题目就有这样的开掘——
        《距离与影子》,从题目而言,距离是物理概念,多用来表达地理位置,或者相对的空间。影子,则是诗歌最常用的意象,伴随着诗歌的表述,而各有不同的意义。将距离和影子结合,其内在直观的联系,是距离越远,影子就越模糊,反之,则越清晰。而影子毕竟是影子,它明显区别于实体的表述,作为虚无的物质存在,更增加了诗歌的外延和个性空间。
从一个句子中就看到古筝这样的品质——
        作者直接从内心的触觉入手,直接地表述了诗歌的主题,更体现了作者对语言把持能力的充分自信。
相信进化论的鲁迅,无奈地感叹历史的轮回,因而劝人多读历史,年轻的时候还不相信,现在却只能作如是观了。
发表于 2006-1-5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从徐志摩、西滢到余杰、摩罗再到古筝、琴石

***** 版主模式 *****
非诗歌,也非诗歌评论,不适合诗歌大厅的主题,转斑竹区。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6>诗歌大厅</a>转移过来的!
发表于 2006-1-6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从徐志摩、西滢到余杰、摩罗再到古筝、琴石

自古文人相轻,或相互吹捧,这个难改!但不能一概而论,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大概也存在吧!
发表于 2006-1-6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从徐志摩、西滢到余杰、摩罗再到古筝、琴石

发表于 2006-1-6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从徐志摩、西滢到余杰、摩罗再到古筝、琴石

难得有逆行之人
发表于 2006-1-6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从徐志摩、西滢到余杰、摩罗再到古筝、琴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9 06: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