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40|回复: 2

[原创]只有他一个人活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4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有他一个人活着
——读余华的《活着》
肖洛霍夫在《一个人的遭遇》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坚强的生存意念。主人公索科洛夫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但老婆、儿子、一双女儿都因战争的到来先他而去,他自己也在战争中滚滚跌跌,最后只有他一个人活着(肖洛霍夫给他假造了一儿子,没有让他彻底绝望)。
但中国的文坛也没有落单,余华的中篇小说《活着》可以说就是一个中国版的《一个人的遭遇》。似乎《活着》比《一个人的遭遇》还具有广阔的阅读视野,更能催人泪下,称之为《一个人的遭遇》的升级版亦不为过。余华自己再谈这篇小说的创作时曾说他是听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后想到写《活着》的。歌中的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自然地甚至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就这样,一个中国的“老黑奴”就开始活在中国当代文坛上。
在《活着》中,余华用他近乎“冷漠叙述”的先锋性笔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老人的生生死死的悲剧故事。(在他的许多作品里,余华总是近乎偏执地迷恋于对暴力、灾难尤其是死亡的叙述。)主人公徐富贵曾是个阔少爷,祖上积累了一份家产,可被他们祖孙三代给挥霍殆尽了。富贵吃喝嫖赌无一不做,成了彻底的败家子,把父亲给活活地气死了。从此,余华便让福贵沦入了由灾难筑建的圈套里,出而不能 。
富贵在给母亲求医的路上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建立了战友离去的另类伤心。后来被解放军俘获,回到家后母亲已经仙逝,女儿也不幸成了聋哑人。可余华的“冷漠”在此似乎有所收敛,他让富贵过上了暂时的人间欢乐——女儿凤喜与二喜的婚礼办得风风光光,儿子有庆也因体育特长被体育老师偏爱有加,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下,这种生活延续下去该多好啊!
不,余华第一次用他的惯于的冷漠给读者的双眼涂上了辣椒——你不得不把泪给流下去。
余华没有给徐富贵造一个理想的安乐窝,他让伤痛一次次烙在富 贵的身上、心上,同时也烙在读者的心上。余华的近乎残酷的冷漠语言把富贵带到一一出深潭前,让他看了一眼春水荡漾后,便毫不留情地把他“推”了下去,潭水有多深,苦难就有多深。
因无钱医治而哑的女儿死于产后大出血;饿得只剩皮包骨头的儿子为了给县长的夫人献血,竟被抽干了生命,而那县长竟是当年与自己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春生;妻子家珍也患软骨病痛苦而殁。偌大一个徐家,徒留三人:偏头女婿二喜,外孙苦根,还有富贵自己。
原以为余华会让读者的同情的泪水就此打住,希望能看到一个家庭的复兴,毕竟这已经算是人间至极的痛苦了。但余华的冷漠意向已经降到了感情的冰点,他停不下来。他又一次让希望之火在读者眼中还未成燎原之势就给浇灭了。苦根三岁那年,二喜在做工时被两块水泥板夹死了,据说临死前他的脖子突然就直了,撑破胸腔似地喊出一声:苦根!苦根,苦命的一条根,这个家族的希望最终也没能活在余华的冷漠中——他被豆子撑死了,那是疼爱自己的外公亲手煮的。或许二喜已经预见到苦根将死的结果,他才叫一声“苦根”,想要留住这条根。也许任何读者都想用泪水把苦根留下,在心底不停地祈求:“别让苦根死掉了!”但苦根还是死在了泪水中。
徐富贵就这样经历了一个个人生悲剧后,但他没有将伤心刻骨铭心,他认了,对种种过去,只是长叹一声:徐家的人命都苦。然后静静地与一投老牛相伴余生(索科洛夫则收养了一个孤儿),耕着一份薄田。他达然地活着,活在悲剧后。
余华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中写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正了解自己,一旦了解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间的痛苦。”确如他所言,他自己付出的,便翻倍地在富贵的身上实现这种痛苦。他的“自私”以及“高尚”让富贵一生与痛苦相伴,最后孑然一个地活着。余华承认自己与现实的关系紧张,或许是以一种敌对的态度来看现实,才让悲剧在读者的泪水中一次次上演。“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示,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种高尚也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而不是单纯的美好”,余华的把自私、高尚都融进了《活着》中。我们也许会为富贵年轻时的恶性而暗自发笑,但更会为他的“一个人的遭遇”而潸然泪下。余华把高尚融进了读者的眼泪里。
用泪水读完了《活着》,想起了李白《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的两句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遭遇或许没有富贵悲惨,他富贵也该有李白那种“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超然心境吧。其实,人就这么一辈子,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读了余华的《活着》,真想再活一回也无悔。
中央民族大学蓝骑兵许肖辉
发表于 2006-3-24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只有他一个人活着

仅此标题就是有境界的 明天细读 问候
发表于 2006-3-24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只有他一个人活着

但是,我觉得《活着》好象主题还不够鲜明、内容不够深刻,我曾经看过美国的一个电视剧《根》,描写的是一代代被抓卖的黑奴为自由独立而作出的应有的反抗与斗争。这种“反抗”“斗争”的意识贯穿全局。写的不错。
而“活着”,应该面对一代代人的死亡或者活着的艰难展开。我觉得作者选材和编题之间有一些距离和偏差。诚然,剧种富贵为了活着委曲求全的方面,活着的各种艰难,但并没有经历太多生死考验,情节缺少跌宕、不太突出。但电视剧中改为“富贵”,倒有些贴切。长辈本以为、希望的“富贵”,结果又如何了呢?家里又如何了呢?通过一个特殊的人物“富贵”,却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给人以深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20 19: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