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策划万元出诗集双筹活动?
前些日子,一个帖子在微信圈诗人间反复传播,那是一个已故诗人的诗集《X夫诗选》的活动帖,是由某个博客网站策划的一项出版众筹,设置的单价是42,预定量达到1000本(总价42000)才能达成目标。属于该站的为诗人、作家全方位免费服务的“2017中国诗歌助力计划”。
很可惜,临近截止日期还有四五天的时候,作者生前好友、该书编辑等一些人在微信圈转发劝募,恳请大家帮忙订购(即“砸单”),否则该出版活动将因为达不到既定目标而流产。
说实在话,大家敬仰作者的为人,感动他为中国诗歌付出的很多,还自费为诗人海子修了墓。他的遗作出版,大家理应支持,但是,把定价、预定总数量定那么高,确实很难完成。好在编辑这本书的编辑,还有诗人的家人及诸多好友都非常好面子,在最后关头自己花钱不停砸单(填进去上万块),并反复劝募诗友,引导预定,终于达到了42000元的总数,完成众筹。正如参与这次劝募的诗人朋友说,他们主办方可能是为了挣钱,才把目标定那么高,完成指标太累了。还欠一堆人情。
当然,我们觉得主办方到不一定是为了挣钱,而是选择的合作出版社和合作印刷厂的收费过高,导致成本高居不下,也就造成了众筹的目标数字太高了。
说实在话,如果一个普通的在世的诗人,如果其本人的号召力和市场欢迎度不够的话,完成1000本的在线销售是非常困难的,在中国目前的出版市场,能短期完成1000本自然销售的不超过10人(不信您去翻阅下北岛、舒婷、海子的诗集首印数字是多少)。即使大家肯为作者捧场,多买几本,作者也欠下了一堆人情。
个人诗集,多是在诗人圈内好友分享(交换发行),少量读者付费捧场,这是当下中国诗集出版界的共识。十六年来,我们诗歌报网站曾为300为诗人出版过诗集,对诗集的消耗进度和受欢迎程度真的是太了解了,说这番话,是由大数据支持的,绝非信口开河。
那么,诗人自己能承受的费用不高,又期望有些朋友支持自己一下,达到出版诗集的梦想,该设置什么级别的门槛才好?我觉得,个人出资尽量少一点,朋友们支持买个一两百本,这样比较合理,过度的反复劝募,就跟微信上找别人要红包似的,别人给又不是,不给也不是。说白了,过度劝募无异于网络化缘,有点招人厌烦。
前段时间,我们联合上海文艺出版社做了一套丛书,为10位本地及周边诗人申报了诗集出版,目前书号已经下来了,马上即将进入印刷较短。这次众筹出版的目标定在总价8800,每个作者只需通过众筹卖掉230本诗集(定价38包邮),诗人自己只需自筹支付5000元的书号成本保证金,即可启动,后续只要卖出去100本诗集,就不用再掏钱了。运气好、票房号召力强大的朋友,甚至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全部收回成本,达到零元出书,轻松圆梦个人诗集出版。
说实话,策划和运作这套众筹出版,诗歌报网站几乎不赚钱,但是我们坚持了自己的梦想,为诗人鼓与呼,为诗歌做传播,为网络诗人服务,为诗歌报这个公益性的交流平台聚拢人气。
后来,很多诗人咨询我们下一套众筹诗集出版,我们犹豫了再三,没敢及时决定再次启动,因为丛书的编辑是一个集体行动,任何人的资料和书稿迟交,都会影响整体进度,任何人的选题或作品没有通过出版社的审核,就需要修改资料、更换作品,再次提交,这样一来,出版的过程会拉长,有些朋友等的有些着急。而独立书号的出版,成本过高,动辄两三万开销(市面的一些出版工作室的丛书号出版也要13000-14000),作为诗人,有的承担起来就比较吃力。更何况,有些诗人由于要在所在单位和系统里申报成果、加入全国性的学会协会,又必须要出版一本独立书号的个人单本诗集,这无疑是一个矛盾。
经过再三论证,反复测算,多方联络,整合资源。最近我们通过拼购的方式拿到了国内某知名出版社的批量团购价书号资源,也跟相关印刷厂商定了小批量印制的最低门槛,也沟通了一些书籍发行机构帮诗人卖书。这样计算下来,我们最终做出了一个超级方案 —— 万元出书。这个方案是通过自筹+众筹的方式,把门槛大大降低,诗人个人前期垫付万元以下(版主义工8800,优秀会员9800),后期通过网络稍微卖掉一两百本诗集,就能以较低的总价(版主义工12800,优秀会员13800)圆梦正规出版,一书一号,CIP号网上可查,诗集在网上和实体书店可以公开销售。甚至我们免费将多印的部分可以通过发行渠道配送到各级图书馆,帮你传播到需要的读者那里。
诗歌报,在为诗人谋福利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诗歌报,中国网络诗歌发展的见证者与推动着。
(作者:诗歌报网站站长、《中国网络诗歌年鉴》主编,小鱼儿,微信/电话:13918868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