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93|回复: 0

石梁飞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7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官亲民 于 2018-10-17 14:09 编辑



                 不雨康衢雷在鸣,
                 手拿湘管丽人听。
                 若无民庶谷中返,
                 哪晓飞流山里经。

注:
    石梁飞瀑,又称“石梁雪瀑”,是天台八景之一。石梁飞瀑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北22公里的天台山中。在石桥山中方广寺前,两崖峭壁对峙,一石如苍龙耸脊横亘其间,即石梁,又称石桥。天台山是江南的一座名山,同时还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山以华顶为中心,四周群山像一片片花瓣,围绕在华顶四周。因此,天台山老远看去,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天台山风景点无数,瀑布亦处处可见。清初诗人潘耒在其《华顶》一诗中,有“峰峦一一插霄汉,涧瀑处处奔虹雷”之句。然天台之最佳处,在于一瀑,这就是著名的石梁飞瀑了。石梁飞瀑并不比其它瀑布壮观,但它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它有一条二丈左右的巨大石梁,横跨在两崖之间,那微微拱起的梁面,像一条匍伏的巨蟒。金溪和大兴坑两条溪水,左右而来,汇合于此。溪涧岩石坎坷不平,水流随之层层折跌而下,每一次折跌,激起一阵雪白的水花,接着又往下折跌。这样经过4次折跌后,溪流终于在阵阵白浪之中流到了石梁附近,聚集成一个巨大的雪浪团,向石梁冲激过来。一部分被打回,而大多数则从梁底穿过,形成落差30余米、宽10余米飞瀑直泻碧泓潭,瀑布色如霜雪,势若雷霆,云涌涛激,声振林木。遇大雨滂沱,瀑水冲梁而过,水力飞泻,声若惊雷,极尽雄伟壮丽之致。月夜观瀑更佳,唐白居易有“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的诗句,极言此妙。可从中方广俯视,犹如磅礴云雾穿棱足下,可从下方广仰观,好比银河直下九天。石梁飞瀑的美景在于浪花万朵,似堆雪撒珠,终年不绝,故有“冰雪三千尺,风雷十二时”之说法。石梁上游50米处,有瀑如龙尾,与形似苍龙的石梁互为呼应,融为一体,犹如神龙掉尾,景观奇特卓绝,令人遐想。步上徐霞客观瀑处的观瀑亭,眼前豁然开朗,一瀑三折从天而降,一天然石梁横架半空,蔚为壮观。徐霞客曾在游山的归途中驻足于仙筏桥上望石梁飞瀑,竟至流连忘返,连日间登高涉水的疲乏也忘得干干净净了。他说:“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龙,飞瀑喷雪,几不欲归。”从中方广寺沿山径可达下方广寺。此时再回望石梁飞瀑,景色又有变化了。只见石梁高挂入云,飞瀑九天抖落,仿佛银龙从天而降,正如一首诗中所描绘的那样:“石桥处处足徜徉,尤妙探奇在下方。飞瀑寺前晴亦雨,昙华云际远偏香。一帘诗画悬空壁,万古风雷撼彼苍。我欲卧游支枕看,第三松畔设藤床。”当年徐霞客从石梁俯视百丈深渊时,曾记载道:“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渊,毛骨俱悚。”石梁瀑布附近还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第一奇观”四字石刻、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石梁飞瀑”题刻,石梁腹部有郡守刘璈题的“前度又来”等。石梁飞瀑的另外一个独特之处,是有浙东的画山秀水和附近城乡繁华的衬托。天台山本身美景颇多,又是佛教胜地,所以,石梁飞瀑亦因此而更闻名遐迩。谈到天台石梁飞瀑,不禁令人想起一首歌咏天台石梁飞瀑的长诗,这就是清代进士魏源的《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其诗曰:“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松涛一涌千万虫,奔泉冲夺游人路。重冈四合如重成,震电万车争殷辚。汕头草木思他徒,但有虎啸苍龙吟。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我曾观潮更观瀑,浩然胸中两仪塞。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知冰瀑妙,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相关传说:在“一石横空不渡人”的石梁一端,有一座罕见的小铜殿十分引人注目。铜殿高约1.3米、宽0.6米,内铸500尊罗汉,阑楹间的题词长达52字,左右两壁也分别铸有题词。试想,在一座高仅4尺的铜殿内,雕塑500尊眉发毕备的罗汉小像,再加上众多的题词,其微雕工艺之精湛,不是奇妙绝伦吗。据佛家传说,500罗汉是常随释迎听法传道的500名弟子。他们是怎样到石梁来的呢?原来这是后唐时期,永嘉有个号称“全亿长史”的人做的俑。据《感应略记》记载:“永嘉全亿长史画半千罗汉形像,每一迎请,必于石桥宿夜焚香,具锣钦幢盖,引导入于殿,香风送幢幢之势,前靡而入,入门即止。其方广寺焚呗方作,先有金色鸟,飞翔后林树石畔。吴越国工钱氏(俶)频年施供养,造五百铜罗汉。”钱俶造的500尊铜罗汉,当时安置于石梁桥边的中方广寺,称“五百应真”。由于500罗汉“神灵”的传说日久远扬,也使天台山的名气闻名天下。以致后来形成这样一种风俗,每当“国难”当头的时刻,历代帝王都要遣使来天台山祭请,祈求罗汉的荫护。如宋仁宗曾于景佑四年,派遣使者来天台供施“五百应真”,为了表示帝王的尊重之意,除了祭祀丰厚的礼品,还亲赐御衣一袭,以象征帝王亲临供奉。在有关“五百应真”的种种传说中,也有人将“五百应真”说成是战国时齐国田氏的后代,田横500壮士的化身。宋、明以来,那些为躲避外族入侵,来天台隐居的文人,往往从“五百应真”联想到田横的500壮士,如清代无名氏的《题五百应真》一诗中说道:“田横五百真名士,抛骨飞流不帝秦!”表现了不屈的斗志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昙华亭位于石梁的右侧,登亭眺望,飞瀑景观尽收眼底。昙华亭不仅是观瀑的最佳之处,关于它的来历还有种种趣闻。据传宋朝奸佞贾似道生前曾来天台山一游,昙华亭为贾似道俸资修建,该亭竣工时,供奉500圣僧的茶瓯中出现异花,于是就在亭内立贾似道偶像祀之。但据宋憎法照在《昙华亭记》中记载,昙华亭原已有之,而茶瓯中现出“异花”之事的传闻亦非贾氏供佛时始有,贾似道不过加以扩建而已,只因为贾当时官至丞相,权倾朝野,所以才有这一欺世盗名之事。清康熙年间,台州知府张联元查阅了有关史料,得知真情,认为这是“玷辱名山,无可洗涤”,遂将贾似道的像打破。此后,有人提出改建南宋状元王十朋,但并未取得众人的认可。清道光年间,该亭因年久倾圮重新修建,时逢天大旱,曾改名为“雨来亭”。1982年在旧址重建时,仍恢复原名。昙华亭上原有一副脍炙人口的长联,曰: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道出此处意境,十分贴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5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