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55|回复: 23

[讨论] 闲来无事读古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7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可能是最近运气欠佳吧,新近闹出一系列事故,先是老虎打盹,上山摔一跤,手机爆屏,相机失灵,还留下一身伤痕。之后祸不单行,楼顶看日落,左脚和角铁硬碰硬互怼了一下,疼的半小时站不起来,至第二日整个脚踝乌黑,黑至脚掌,脚底。

然后网上买个手机,说好2000万像素,64G内存,然后就变成了200万像素,1,8G内存,天杀个骗子。
不想给骗子退货,退回去八成是再增加一个受害者而已。
从月初到现在。闷头闷脑连续上了十多天班,还是不想休息,就是人越来越唠叨。
唠叨就找人说说话吧,可大多都话不投机。
赵小玄前不久卖掉马,今儿个又跟我说买马,这孩子!没有马走不成路了!
一个人走路走得快,一群人走路走得远,若是没有马呢?那也枉然!没看见满大街满世界都是马吗?
莫名就想起杜甫和曹将军霸,想起房兵曹的胡马。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曹将军霸,是个马痴,一个和徐悲鸿一样喜欢画马的人,曹将军霸一生孜孜不倦地画马,画到自己老掉了也不知道,这样的呆子,真是世间少有,功名富贵之于他,自然是天上浮云。
杜甫不会画画,但他写的马即便是曹将军霸,即便是徐悲鸿也是要仰视一番的。

〖房兵曹胡马诗〗-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是一首题马诗,题马,也是画马,但杜甫是在写马呢,还是在写人?整首诗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这马真神骏啊!我可以把生死托付给你了!
曹将军霸画的马我们没见过,徐悲鸿的我们都见过,但没有人这样给徐悲鸿点赞,没有人把个人生死托付给他画的马。
受生存所迫,赵小玄卖掉了跟随自己多年的马,为了更好的生活,赵小玄又买马,曹将军霸爱马,迷恋到自己须发皆白也不自觉,这种呆子确实少,但像杜甫一样,一见托生死,更是罕有,我们不应该叫杜甫为诗圣,而应该叫他情圣,至情之圣。

2017/09/14/花土

〖问世间诗为何物〗之 山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翻江倒海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晴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中国诗人多如过江之鲫,中国诗歌浩如烟海。我接触到的第一首诗不是唐诗宋词,不是诗经乐府,而是当代大诗人老毛的〖清平乐-会昌〗。因为我是会昌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会昌的单位,和一些有单位的人家里都喜欢挂一幅会昌城的全景照,照片左侧附有一首词,这首词就是〖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新中国缔造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
在接触唐诗宋词之前,很小就会念“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 对于山,古往今来的诗人们恐怕没有谁比老毛更喜爱吧,老毛在井冈山闹革命,开辟根据地,为什么会看中井冈山呢?因为井冈山大,宽,整个赣南十万大山,渺渺茫茫。出赣南,往广东,去福建,还是山。
山,是老毛的兄弟姊妹,山,是老毛的衣食父母,山,是老毛的保护神。老毛所谓的以农村包围城市,实则上是以山区包围城市,老毛所采取的游击战,实际上就是以山地为战场的山地战。还有二万五千里长征,除了草原湿地,走的都是深山雪山。只有大山才能保住火种,才能星火燎原,壮大革命队伍,老毛是个吃辣椒的革命者,他没有李杜那些期期艾艾,老毛更不是玩物丧志的李后主,老毛是天公不拘一格降下来的旷世奇才。他的诗词都是战斗诗篇。他胸襟博大,满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毛有野蛮的体格,爬个山,对他来说小菜一碟,赣粤闽十万大山遍是老毛的足迹,山,是老毛的天堂,乐园。
莫道君行早,你以为你动身早吗?你看,昏黑的山路上还有比你更早的人。踏遍青山,他越走越年轻。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这山不是张志和的西塞山,老毛没有张同学那么悠闲,老毛一路催马扬鞭,都未来得及看眼前这山是个什么山,只是在翻过山之后回头一看,才发觉这山那么高,离天也就两三尺。
山,翻江倒海卷巨澜。这山也非杜甫笔下的泰山,在老毛眼底,哪有什么众多小山,这里全部是大山,山山相连,如狂涛巨澜,就在这惊涛骇浪之下,万马激战正酣。
山,刺破晴天锷未残。这山也不是李太白梦里的天姥山,这里没有白鹿,没有神仙。老毛也没有闲工夫去寻访名山。在老毛眼里,山,就是开天辟地的利剑,是顶住天塌的柱。是挽狂澜以既倒的人,是华夏民族的脊梁。

2017/09/13/花土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日,水泵兄来找人,说要一起喝个酒,然后问我要白描诗,什么白描黑描,已经好些年没有想过这个东西了。
傍晚下班后,到腾信博客翻旧诗,顺便找出来几个旧帖子分享到朋友圈,都是三年前跟酒桶在传灯录瞎掰的东西,其中有一帖说到诗与散文的事儿,花非花说,至今为止,仍然不懂,花非花说的是诗与非诗的老问题。她这样一说,作为师傅我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好歹人家喊我师傅几年了呢。
关于诗为何物,我已经尝试着写了很多篇短文了,我满以为天下人都不再困惑了。诗为何物?一两句话肯定是说不清楚的,就算千言万语也未必能阐述得清,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啊!那么怎么办好呢?除了读诗,别无良策。
今日读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渔歌子〗,不知道能不能给花儿徒弟一星半点启发。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又叫渔父吟,就是打渔唱的曲曲,去年有段时间我一直唱这首诗,用客家语,粤语,普通话唱,后来觉得还是老家大门岭的土话唱着最好听。
张志和这首〖渔歌子〗,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这是一首好诗,好在哪里?好在如诗如画,张志和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据说这首〖渔歌子〗他画成了一幅画挂在墙上。
西塞山,在太湖附近,太湖美,西塞山又如何呢?其实即便你没有见过西塞山,也能从这首诗里领略到西塞山的美,你看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白鹭和西塞山互相映衬,西塞山衬托出白鹭的白,白鹭的飘逸与悠闲,白鹭也衬托出西塞山的峻峭和苍茫。
西塞山作为背景,唯美地衬托出白鹭,然后镜头压低,现出明艳的桃花和江水,镜头再次压低,现出肥美的鳜鱼。当然,鳜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看不见的,而这看不见的鳜鱼,却是吊人胃口的美食,是看不见的神来之笔。
读到这里,还用疑问关于诗的问题吗?诗好与不好,美与不美,当然是因人而异的,对诗人张志和来说,却只有尽兴与否的问题,他觉得诗写到这里,尽兴了,自然就停笔,他觉得尚未尽兴,他就还要继续写下去。这首诗还要继续写下去,因为诗人觉得,画面虽然美到让人心醉。但这么美的大自然,缺少人怎么行,所以你看他接着画人,画家画人,不会像普通人一样画出眼睛鼻子耳朵眉毛什么的,中国画家画人,只要画出箬笠和蓑衣这些带有人物特征的饰物就OK了。现在张志和画的是什么人?嗯,不用多想,一看就是个渔父。渔父画好了,他感觉还是不够尽兴,又添加了几笔斜风细雨。画完斜风细雨,然后收笔点睛,“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一定下雨我就要收摊走人哦。
这样我们再来看这幅画,是不是比之前充实,耐读了许多呢!
嗯,高高的西塞山前一群白鹭展翅飞翔,江边几树桃花灿烂盛开,霏霏细雨里一条小船,渔父一边垂钓,一边欣赏一江两岸水墨般的青山画卷,对了,你一定想得到晚些时候鳜鱼的味道了。是不是口水都溢出来了呢?
现在鳜鱼吃完了,盘子里只剩一副鱼骨架,酒也喝得微醺,张志和说,花非花,你过来,诗,就是生活过日子,就是洒脱的生活过日子,人不洒洒脱脱,诗必然受这样那样的拘束。

2017/09/12/花土

昨天读张志和的〖渔歌子〗,感觉话没有说完,今天接着叨叨。今天的我们,注意力过多集中在“写”上,其实怎么“读”远比怎么“写”更重要。换句话说,你把诗读好了,自然就不存在关于诗的困惑了。
说到读诗,过程大概分三步走,第一步,我们看别人怎么读,第二步,加入自己的思考,第三步,创造性的阅读。第一步很简单,好诗,名诗有很多人阅读赏析,第二步也不难,诗读多了,人成熟了,自然会生成自己的理解,难的是第三步,读出新意思,这意味着你要比别人读的更专业,对作者,你有比别人更深的理解和洞察,或者在某些方面你有更好的素养。
拿张志和的〖渔歌子〗来说,你要具备什么样一个条件,你才会把这首诗的营养充分吸收呢?我认为,至少要两样东西,一,山水。二,乡野生活。你要是不喜欢山水,或者对山山水水感情不是很深,那么你的感受必然会大打折扣,因为诗人张志和诗画并重,他的这首诗是诗,也是画,你可以不懂画,但如果连山水也不懂,这首诗对你来说就是对牛弹琴。而我们要看出作者画的好不好,就要具备更专业的素养,不光我们要懂得山水,还要懂得表达。当这两方面的条件你都具备之后,就会感受到诗中扑面而来的山水气息,那是何等的令人神思神往。
山水,只是这首诗的一半,〖渔歌子〗是一幅画,但又不仅仅只是一幅画,因为里面还有富有情趣的乡野生活,如果你恰好也是乡野之人,也热爱这种生活,你就会读懂作者画龙点睛之笔“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就会理解那种醉心于山水田园,醉心于闲云野鹤一般的闲适与旷达情怀。

2017/09/13/花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今天放假半天,中午电话里说,有点累。读书累,比工厂上班也好不了多少吧。前天看了他们的作息时间表,早六点起床,晚十一点左右才能休息,能不累吗!我只能对儿子说,到点要睡觉,要睡好。儿子照例用“嗯”回答,以他的自控能力,只盼能倒床自然睡,自然醒。
儿子读书,老爸就读诗吧,今晚读一首绝句。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唐诗精华里的精华吧,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绝句,相当于无题,无题,即题目不重要。绝句是古诗的一种形式,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绝句,也叫“截句”,截句是神马意思,管它呢,绝句,我来解释,就是很牛的意思。没有更牛的了。
绝句和其他诗很不一样,不一样之处不在于字数,不在于对仗押韵,而在于绝句的情感抒发。绝句的情感抒发和其他诗又有什么不同呢?我说不上来,这个只能靠自己感觉,我的感觉是,你怀疑所有诗可能不是诗都不要怀疑一首绝句不是诗。所以,绝句产量很小。
这首杜甫的绝句简单吗?简单,复杂吗?不复杂。好读吗?好读。读完感觉如何?感觉只有一个字,爽!
但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却包罗万有,你看,诗里有两只黄鹂,一行白鹭,两只的是黄鹂,白鹭呢,一行,一行就很多,可以十只八只,也可以是几十上百。然后还有千年的雪山,行程万里的客船。还有翠柳,有青天,翠柳和黄鹂在地面,青天和白鹭呢,在无限的深空。黄鹂在柳树上叽叽喳喳鸣叫。白鹭呢无声的在天上越飞越远,雪山呢,在高处熠熠生辉,客船呢,在河边静静停泊。柳条下垂,黄鹂啼鸣,这是春天,雪山之上呢,白雪皑皑,还是冬天。然后还有门,还有窗,这是家,还有西岭,还有东吴,一个在眼前,一个在天边。西岭雪山在窗外,东吴客船在门外……
就这么一首四句二十八个字的诗,你能读得完里面的内容吗?读不完的。
我想起杜甫另外两首诗,一首是〖登高〗。一首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首诗也可以同这首〖绝句〗联系起来一起读的。〖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这首〖绝句〗心情正好相反,杜甫因为疏救房琯失败,得罪了老板,一路没有起色,然后躲避战乱,又被叛军俘虏,最后没办法逃到了成都,在严武的帮助下,定居在浣花溪(今杜甫草堂位置)。杜甫住的是草堂,草堂,就是茅屋了,然后秋天的时候突然刮台风,把茅屋的顶掀翻了,吹的茅草到处都是,然后一群不懂事的破孩子欺负外来的老杜,抱着茅草丢进池塘里,扔到竹林里。气的杜甫捶足顿胸,老泪纵横。然后就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后就有了“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千古酸句。到写这首〖绝句〗,时间已经是春天了,茅屋吹翻之后,严武又帮老杜重修草堂,这次修的要结实许多了,另外,杜甫还得到了一大块土地,种这种那,据说因为种植太多,忙不过来还请了帮工,当然家里也有存粮了,然后又传来好消息,安史之乱平定,心情大好的杜甫这段时间写了很多诗,还有难得一见的一组绝句。所以你看,杜甫就坐在家里写诗,所以诗里就有了漂漂亮亮的门窗,门窗还有翠柳黄鹂,青天白鹭,西岭雪山和东吴客船。
〖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差不多,也是心情极其恶劣的时候写的,杜甫老了,穷困潦倒,吃,吃不好,穿,穿不暖,想喝酒,没有酒钱,想回老家,没有船。所以,他就站在山顶上流泪,听着猿哀叫,黄叶萧萧,看着长江浊浪滔滔,山长水远,万里悲秋,一身病疼,两鬓苍苍愁容满面。所以,当你读到这首〖绝句〗,和另外两首诗一对比,就会感觉到黄鹂和白鹭,雪山和客船,那是一种什么心情,特别是不远万里停泊在自家门外的东吴客船,那是怎么一个心情。
绝句之绝,就在于它能够让你的心情飞起来,又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感觉。

2017/09/09/花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做人有时候好玩,有时候极不好玩。细想想,其实诗也如此。
很多年前买过一本杜甫诗全集,读了一半多,后面读不下去,原因是我们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老杜眼泪鼻涕太多,受不了,不忍卒读。
做人好玩吗?当然好玩的,有诗有酒,有志趣相投的朋友。可有时会突然生出寄人篱下之感,一下就不好玩了。
诗,是一种奢侈品,这样说也未尝不可吧,当然,没有诗,人也照样可以活的很好的。而有了诗,可能会让你觉得人生尽是美好,也有可能会让你觉得人世尽是烦恼。
俗话讲,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诗者呢?近诗者敏感。
敏感好吗?好,也不好。
生活中我们最怕哪种人,榆木脑壳的人。
人与人交往的快乐来自于什么?默契,和一块榆木疙瘩你能建立什么默契呢!
敏感是好的,因为高级的交往交流需要相当的默契才行,敏感的人细腻,细致,能思你所思,甚至想到你的前边去。
敏感不好,是想的过多,解读过度。
杜甫诗艺精湛,但生前并不出名,我想不外两种原因,一是杜甫不事张扬,二是哭的太多。
小说可以哭,诗可以哭么?以前我觉得那是不可以的。一哭,就掉价了。诗人要么风度翩翩,要么正襟危坐。诗人应该矜持,懂得节制。如今我想,当你老了,当你孤独,当你思家不想客死他乡,当你想喝口酒,可竟然付不起酒钱,定然会悲从中来的。
其实,怎么哭都是哭,杜甫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不惜面子向你借肩膀,要怀抱。既如此,不若张开双臂,抱着杜甫让他哭个痛快。

2017/09/06/花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世间诗为何物】之卫八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衷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最近一次读到这首诗,是在【大家】公众号上潘向黎写的一篇文章里。古往今来欣赏这首诗的人很多,潘向黎说她以前并不怎么喜欢杜甫,但随着岁数的增长,特别是在其父过世之后,越来越觉得老杜好了。潘的文章写的很好看,也有文人特有的些许矫情,但并不做作。
杜甫家世还算好,所以年少时能尽情攻读而不必担忧生计,还有游资供自己出去游历,杜甫的朋友圈可能没有李白多,但想来也不会少多少,这其中就有一个姓卫的。
杜甫一生也不比李白容易,年少时拼命读书,长大了拼命考试,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好不容易混了个左拾遗的官,一不小心又得罪了老板,得罪老板的结果是降职。
杜甫从左拾遗降到华州做参军,期间回了一趟洛阳老家,住了两三个月,又赶去华州上任,途径奉先县,当时卫八就住在奉先。两个人二十年没见面了,见了之后会怎样呢?
见了之后,就像诗里写的一样样。
关于这首诗,很多名家,非名家的点评都差不多,归纳起来就四个字,情真词切。大家如潘向黎这样的人,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诗确实没什么好说的,我关心的是卫八这个人。但关于卫八何许人也,不可考。
卫八,男,姓卫,排行第八,年龄和杜甫差不多吧。处士,就是不想当官的读书人。
杜甫要是在诗后面加个人物小传多好啊!可惜没有。
其实,关于卫八,杜甫已经写了很多了。
当时的卫八,大概四十七八吧,儿女成行,很快就要做爷爷了,你看孩子们都很懂事,对自己父亲一二十年没见面的挚友杜甫充满好奇。
老大冒雨出去剪春韭,老二淘米,老三生火,老四小一点,围着杜甫问东问西。
卫八不出士,说明他比杜甫聪明,早就看透了唐王朝腐朽没落。你要他去给皇帝老儿打工他才不干,所以他儿女绕膝,没有像杜甫一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时候的大唐战乱已经延续三年,杜甫将近五十了,早年殷实的家底已经没了,就在杜甫回到洛阳家中时,他的小儿子刚刚饿死了。
诗最不同于小说散文的地方,我觉得就在于读者。像【水浒传】,【红楼梦】,可以有很多拟定的读者,但【赠卫八处士】,读者只有卫八一个。卫八是个什么样的人,诗就会是什么样子的。杜甫和卫八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是什么样子的,诗就会是什么样子的。当时杜甫去看望卫八,卫八是怎么招待杜甫的,诗就会是什么样子的。

菜饭没有什么特别的,都是农家菜,农家饭,屋外还在下雨,但饭菜都端上桌了,老四还缠着杜甫,问杜甫从哪里来的。我想卫八肯定知道杜甫刚刚失去了小儿子,所以他驱赶老四——
“赶紧去看看酒烫好了没有,拿上来。”

2017/08/21/花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安徽宣城外的一座山,属于黄山山脉余脉,一共有山六十几座,最高海拔三百多米,对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敬亭山只是一些土包包。
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东晋末谢灵运任宣州太守以来,历朝历代许许多多文化名人都登临过敬亭山,并留下了大量作品,敬亭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诗山。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是大诗人李白心目中的偶像,所以李白一直非常向往敬亭山,并写下了几十首关于敬亭山的诗作。这首【独坐敬亭山】是其中最被人喜欢的一首。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五十三四岁左右,对现在来说,这个年龄还很年轻,顶多算老壮吧,可对当时的李白来说,他已经垂垂老矣。
人老爱发呆,爱独坐,静坐。是日老李拄着木拐,踏着谢公鞋,一路颤颤巍巍爬上敬亭山,然后倚着一块青石,坐下来,一坐就是一整天。
老李在发什么呆呢?无非检点往事而已,年幼的李白,少年李白,游历时的李白,醉酒时的李白,嗯,老李在回忆过往一点一滴,一大群鸟从天这边飞过来,飞到天那边去了,一朵云慢慢的也被风吹远,吹散了。
敬亭山陷入了寂静中。
老李用一天时间回忆了自己的一生,那个朝气蓬勃的李白瞬间就白发三千了。政治上,老李不再抱有任何期望。现在他只剩下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爬山看山发呆。
山,是老李最后的归宿。
在这之前,老李爬过很多山,有名的,无名的,高的矮的,远的近的,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冬天的,但爬过那么多山,他并没有真正好好的看看山,所以他不懂山,山,对李白来说,就是登天的青云梯。而现在呢,他看了一整天,现在的山是一个人,和自己一样的垂暮老者,爱发呆,你看他那么安静,那么有定力,一坐就是一整天,一坐就是百年,千年,万年。
落花流水,飞鸟烟云,再也扰乱不了他的心神。


2017/07/21/花土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醉时同交欢,醒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大唐长安,开的最多的店是什么店?
答案是,酒店。
生于大唐,不会喝酒就没朋友。
不喝酒的人有不喝酒的理由,喝酒的人呢,有非喝不可的理由。李白在长安混的时候,写了四首【月下独酌】,陈述了一大堆非喝酒的理由。其中有一个理由,他说,喝了酒就看不见自己的皮囊了。
喝酒当然是多些人一起喝更好,但同桌喝酒需要缘分,像现在,你想找个人陪你喝喝酒,不好找,一个是,现在的人更爱惜身体,很多人也确实酒量浅,一个是忙人多,开车的人多,好不容易大家凑齐一席,主人要斟酒了,客人一只大手铁板似的盖在酒杯上,要么说,等下还有事,要么说,要开车,我喝汤。
既然没人陪喝,就只能自斟自饮了。嗜酒如李白这样的人,也有找不到人来共饮的时候。
那一年李白四十几岁,正是当喝的年纪,酒瘾大,又是春天,又是月华如水,院子里开满芍药花,白天皇上携爱妃来过,李白奉陪一起赏花饮酒作诗,这样的日子李白已经腻烦了。到了夜间,李白想找个人喝酒聊天,可是举目四顾,身边尽是些奸猾小人。李白只好一个人呆在院子里,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捉着酒杯,酒是美酒,而且是免费的,可李白喝着就是不爽。
一个人喝闷酒容易醉,大概喝了四五杯吧,明月就花了,一个变成了两个三个,他看见岑夫子和丹丘生,还有芩参和杜甫,他们也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捉着酒杯,在花丛里穿梭,载歌载舞,美丽的芍药变成了吴姬,频频劝酒。
李白一会清醒,一会醉,醉的时候院子里人影幢幢,欢歌笑语,醒的时候,人作鸟兽散。
爱喝酒的人感情用事,所以比较多情,但多情累人也累己,明月无情,听不懂李白的邀请,所以没有下来喝酒,所以也没有李白的烦恼。李白喝光了酒壶里的酒,他终于找不到自己的肉身了。

2017/07/25/花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斗酒诗十千,
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途,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如果李白活着,我想他未必会喜欢这样一个称谓。李白的性格的确有浪漫的一面,比如他会对孟浩然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会在诗中直呼自己的名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喝了酒,他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会与一座山“相看两不厌”,和小自己十几岁的杜甫在一起,他会拉着杜甫的手,边走边聊天。可谁的性格中没有浪漫的一面呢?尤其是年轻的时候。
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按40年每年50首计算,总数在两千首以上,而现存只有九百多首,其中大部分都是赠别诗,李白一辈子都在和别人道别,你送我走,我送你离开。赠别诗,无非是怀念过去,期盼将来,互道珍重,这样的情感多以诚挚为表达。
十个诗人,大概有九个都是浪漫的吧,或者说,十个诗人,有九个半在年轻的时候,都是浪漫的吧,但浪漫的年轻人写的诗基本都不怎么好看,远远比不上四十岁之后写的,就算李杜也不例外。年轻人,很多东西需待消化,很多事情没有经历到,而四五十岁的时候,已经饱尝人生百味,这时候的诗才耐嚼耐读。
而在这个时候,诗人年轻时那点浪漫还剩多少呢?
李白写诗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和语言的驾驭能力,事实上,像【行路难】第二首开头写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还有【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法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夸张,但其中的味道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却有着天壤之别,桃花潭水和飞流直下是真浪漫,大道如青天,白发三千丈,这其中充满的是难言的悲苦。
李白的诗从离开长安,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就变了,这首【行路难】,可谓转折点。这时候的李白和另一位被称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毫无二致。
受挫中的李白面对满桌美酒佳肴已毫无胃口,一会儿拔剑一会儿收剑,那个潇洒不羁,风流倜傥的李白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期期艾艾满腹牢骚的李白。

2017/07/28/花土



【梦李白】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波浪,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晚年李白因社会动荡,整治失意,携妻儿躲避战乱隐居庐山,没过多久,永王李璘招兵买马请李白下山,李白率众弟子数百人投奔,未料永王武装割据失败,李白获罪下狱,消息传到杜甫那里,重情重义的杜甫忧心李白的处境,连日食不知味,夜不成寐。
若说诗有什么好,读诗越多,越不好回答,即便问到李杜,大概也一样吧。
杜甫知道李白获罪的事,把自己的心事寄托在诗里,因为有诗,我们才知道杜甫梦到过李白。
当时,杜甫就着昏黄的灯火写下【梦李白】,写到“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时间悠忽千年已过,李杜均已不在世上,只有诗还在。
杜甫梦见的不是你和我,可我们还是会被杜甫的梦温暖,就像杜甫梦到的就是你和我。因为诗,我们会觉得杜甫还在,他还在挑灯夜书,忧心如焚,我们会觉得李白也还在,李白两鬓霜白,行走在艰难的蜀道上。
诗不过载体而已,是诗人把他的心复印在诗里,让千年万岁之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诗人的梦,诗人的心跳。
杜甫和李白,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他们同处一朝,见面相处的机会却并不多,或许正因为如此,梦才显得更珍贵,梦中的杜甫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李白,想来应该是欢欣的,可梦醒之后呢?应不亚于刚刚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吧!

2017/07/26/花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当我们在做某一件事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你知道的话,那很恐怖。
我觉得,人不应该早熟早慧,年少时不知道天高地厚,青春期不知情为何物,而立时不求功名,到四十岁了,依然还有这样那样的困惑。
过早看透人世不好。
造化很有意思,情商低的人,智商高,情商高的人都是智商很低,像李大人,他的数学估计是语文老师教的吧。
读书时,我一直有个困惑,为什么诗人都报国无门呢?他们不是被罢官,就是被贬谪,流放,个个都过得那么苦逼,现在想来,应该和智商有关吧,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
貌似唐代诗人都很有理想,他们都干过很多工作,我还没有发现谁从一而终的。他们总是频繁的跳槽,这其实是一种病,这种病叫“成瘾性辞职”。
对于这种病,我自己有过痛苦的体验,一份工作本来很好的,但一言不合就将它辞了,后来辛辛苦苦再谋一份工作,原本也打算撸起袖子好好干,但鬼使神差工作就干不下去了。
好吧,继续找工作,求爷爷求奶奶,终于又上班了,同事说,唉!你这么有才,怎么跑来这里做事?你也好了伤疤忘了疼,随口就说道,我是来过度的,干两个月会离开此地的……
我认为,李大人和很多诗人一样,都是成瘾性辞职患者,而且李大人属于重症患者,他总是走的很潇洒,因为他总是有非走不可的理由。
搞得你以为,你要是挽留他就是害他。


2017/07/18/花土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为何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大概是这个世上酒鬼很多吧,认识我的人,知道我喜欢喝酒又关心我的人,都会劝我少喝酒。他们会说身边的某某某因为嗜酒,把身体喝坏了,我的回答常常不置可否,因为我不是酒鬼,我离酒鬼还有不小的距离呢!
关于酒,中国有深厚的酒文化,就像诗一样,关于酒的话题是聊不完的,我们都知道,酒里面有一种叫“乙醇”的东西,俗名叫酒精,酒精进入人体,会有很多反应,其中有一种,会让大脑神经反应变得迟缓。
酒精对人体有很多害处,我想李太白先生肯定不会不知道吧。但中国人的传统,无酒不成席,李白请来一帮人到家中,怎么能只吃肉不喝酒呢!而且不光要吃肉喝酒,还要歌一曲,诗一首。
我想说,从来没有一首诗像这首【将进酒】这么打人,让我欢乐又欢欣,让我觉得人世多么美好,活着多么幸福,生命充满了意义。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昙花一现,昙花释放了昙花的美,这就是昙花的意义啊!我们不需要一个成天压抑自己的李白,我们需要一个唾沫横飞,妙语生花的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们需要一个能和现实说拜拜的李白。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生活的迷雾里,千千万万个人走入黑暗,能一身朝露,光明地走出来的人又有几个?
我觉得,酒不是乙醇,而是良朋知己,他会让一个活在冷漠世界里的人充满感情,酒是另一个自己,他可以披头散发,可以上天揽月,可以抽刀断水。


2017/07/16/花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爱情是什么?史铁生说,爱情就是乐园。
寻找爱情,就是寻找属于自己的乐园了吧。而失去爱情,即为失乐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园和失乐园,不管跟爱情是否相关。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来寻找自己的乐园的。
情诗为什么感人?我觉得,它不在于爱情有多美好,也不在于作者用情有多深,更不在于情诗的写作有多么新颖别致,情诗之所以感人,只在于诗人提起笔来,把深藏于心底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
千百年来,人世间,有多少乐园和失乐园,有多少爱情故事上演,又被时间掩埋,永远不为人知。
我觉得,每一个爱情故事都应该留存下来,流传下去,因为我们都是来这个世界寻找乐园的。


2017/07/14/花土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若问诗里边,最动人,最甜美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是“情”了。若问诗里边最苦涩最难咽的的东西是什么?答案还是一个“情”。
情,是诗的血液,是诗的灵魂。若问世间之情最美好最苦涩的是哪一种?那当然是爱情,我觉得,诗就是为爱情而生的。
相爱如此美好,而爱情却往往与生计,与前程纠缠在一起。这样,人世间便有了许多美好但充满苦涩的爱情,爱情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帆风顺的爱情,也不是爱情。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生不得志,46岁便郁郁而终。
这首【锦瑟】,大概是被历朝历代诗人诗家解读的最多的一首诗吧,就命题方式而言,在今时今日也还流行着。
“锦瑟”,即琴,五十弦琴。唐代流行的一种乐器。
小李十岁丧父,因为是家中长子,要承担一个家庭的重任,十年寒窗苦读,后来又屡试不中,再后来中举,又夹在恩师与老丈人的“牛李两党”之间两头为难,随后辗转各地,希望一个一个破灭,可见他是个活得多么苦闷的一个人。
流传下来的唐诗很多,但爱情诗却很稀少,我想,这既有爱情的可遇不可求,经营爱情的艰难,也有读书人重功名轻爱情的原因吧。李商隐一生写了很多缠绵悱恻的无题诗,后人大多都将它当作爱情诗来读。这样一个“一生襟抱未曾开”的苦闷的人,他遇到过哪些心仪的女子,在面对她们的时候又是怎样选择的呢?从诗人诗中,我们读到的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多是些时过境也迁,不合时宜的爱情表达,就像这首【锦瑟】的末尾,“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尽是苦涩不堪的回忆。
都是错过了才又来悔呀悔的。


2017/07/11/花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大概是前年冬天吧,我找太白酒桶要近照,酒桶给了我一张,照片中的太白酒桶一身黑大衣,平头净面,看了半天,我对酒桶说,男人应该留点胡须啊!酒桶说,留着不好看,我回驳了几句,酒桶默不作声。
上月,酒桶把折腾了四五年的【在汝溪】印出来了,时间就被他拉回到了2012年。这一年我在潮州讨生活。
潮州有条大江,名叫韩江,汉江边有个祠堂,叫韩公祠,韩公,就是唐代大诗人韩愈。
韩愈,字退之,思想家兼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列首。一千三百多年前,因为一封朝奏,被贬谪至潮州做刺史,而潮州却因此而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韩愈一生起起落落,受尽波折,从帝都长安到潮州,就像从天堂到地狱吧,贬谪路八千,他首先就要翻越风雪交困的秦岭山脉, 其心情之凄苦,可想而知。
韩愈生于768年,卒于824年,才活了57年, 819年,韩愈贬去潮州,动身前写了这首诗,此时离去世不过四五年,可见写这首诗的时候,韩愈的身体状况是不太乐观的吧。一个失意之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顶风冒雪翻山越岭,不远万里去潮州给皇帝老儿打工,连马都不愿意向前行走啊!
可人生得意则没有好诗篇,正如李阳冰曾对李太白先生说过的,官场上多一个李白,民间就少了一个诗仙李白。
依山面江而立的韩公祠,是韩愈在潮州时读书的地方,韩愈三岁成为孤儿,由哥哥嫂嫂抚养长大,而后来能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大诗人,当然离不开寒窗苦读,其实韩愈不光是思想家,文学家,他还是个教育家,在韩公祠门口就石刻着他的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时期,诗与官,二者总是纠缠不清, 像李杜这样的诗仙,诗圣,也免不了写下像“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样的诗句,诗与官的对接,让人觉得诗大有降格的味道,不过这也并不影响使人们发挥。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比其他六句更让人看了心酸。
今天的诗人不在拿诗歌来与官场仕途对接, 这样反而好像更难写出好诗似的,今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八千里路转瞬即达,我们也感觉不到乡愁为何物了。但今人古人,思想和身体还是一样的,生为生计忧,生为病体愁,为早生华发苦闷,太白酒桶之所以不留胡须是因为他已经有白胡子了的,今天的我们生活节奏太快,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一不留神就步入残年了。呜呼!

2017年7月10日,花土


【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读诗的人都知道“情景交融”。情与景合二为一,这是中国诗歌的基因组合吧,是诗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也许一首诗在很久以前就读过了,记在心里了,且为诗中美好的情景所陶醉,但真正理解这首诗也许是很多年以后的某一天。就像这首李白的【荆门送别】。
从老家出来,小玄子问我去不去看夜景,小玄子约过几次了。
把车停在龙泉体育馆内的停车场,在山下的拉面馆里各吃了一碗拉面,然后就和小玄子一起进山了。进入夏季以来,全国各地雨水泛滥,深圳也是如此,傍晚七点左右,羊台山泉声满谷,天空云层不厚也不薄,仰望西天仍有落日余晖,只走了半小时,山下烟火升起,人间就远了。
一路上,小玄子聊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间中偶尔会背诵一两首残缺不全的唐宋诗词,小玄子喜欢篡改诗词为己用,上大羊台时,改了一句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脸汗水向下流”,让人莞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我惋惜小玄子,也为小玄子历经人世的风风雨雨之后依然心中满怀诗情而感动。
羊台山不是很高,海拔不足600米,上山前本来看了一下时间,6:20,等爬上山顶却忘记了再看时间,因为山顶太美了。
新历2017年7月7日傍晚时的羊台山山顶有多美呢?大概可以用李白这首诗中的两句来形容吧,“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美的无与伦比的诗句,美的无与伦比的月夜,也许因为太美,我们都不懂体察美的背后巨大的沧桑。
月欲满未满,但它已经是一面光洁的镜子了。日落之后,天空更加深邃,天空的蓝蓝的更加动人。而云彩似乎比白天更白,明月白云下,是山是海,是不夜城,流金溢彩的湖泊,是我们共同生活了一二十年的城市,这座城市正日趋完善。
我把皎洁的月亮摘下来,送给小玄子,小玄子手捧明月,如痴如醉。
小玄子问我能喝多少酒,我说一斤吧,然后忘记喝到第三杯还是第四杯,慢慢就熏熏然了。
酒是女儿红,小玄子自己用62度的白酒泡的。我好像是第一次喝这种度数的酒,小玄子自己喝了两杯,被风吹倒了一杯,这一杯大概是李白喝了罢。
明月在天,不夜城在地,各尽其美,小玄想起了那谁的文章,“生尽其动,死尽其静”。
诗之美,如大美,其背后都是无限的沧桑,察之教人心酸。一轮明月映古今,它看见了多少世事沉浮,还有多少沦落天涯的人。
酒间,小玄子又说起了往事,父母,年少轻狂,还有云贵高原,玉龙雪山,大概我已经不胜酒力了,雨瓢泼而至,我们只好撑起雨伞,继续在雨中干杯。
酒后人易困,而酒后的小玄子精神抖擞,不停地唱歌,唱【火把节】,记得自己一直不怎么喜欢【火把节】,尤其是结尾的“啊呖呖呖呖啊呖呖呖呖……”,特么觉得不带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飞去,带上小玄子……
此刻没有琼楼玉宇,只有下得一塌糊涂的雨水,大羊台山顶缺少一座能够遮风挡雨的亭台。


2017/07/10/花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问诗为何物,有段时间没写这个系列了,诗是什么东东,昨天我还说,诗有它自己的方向和归宿。今日读罢范大大的田园杂兴,心理竟然说不出是欢喜还是难受。
说到田园诗,世人皆推崇小陶,从前我也是的,但今天突然迷上了范大大。
诗人作诗,都从废话开始,什么“少无习俗韵,性本爱丘山”,什么“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都是实打实的废话吧,诗人们素来喜欢指东打西,隔靴搔痒的,都说诗人天生矫情,想来一点也不假,不过话又说回来,废话也是艺术,如果连废话都说不好,还能作诗么?
很多诗,我们都可以将它一分为二,比如这首,前两句废话为一部分,后两句金句为一部分,说前两句是废话,是因为句子中的梅子杏子,麦花菜花,那不过是诗人手里捏着的道具,道具是可以换的,梅子杏子,可以换成桃子李子,麦花菜花呢,可以换成荷花菊花,用什么道具,要看诗人在田野里发现了什么,田野辽阔,能做道具的东西肯定不少。如果把诗比作酒,前两句就是助兴的歌舞,就是下酒菜。真正的诗是后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诗在这里呢。
喜欢这首诗的人,都喜欢后两句,当然了,前两句也是诗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前两句铺垫,直接写后两句,这样子是不自然的,诗也是不完整的,通过前两句的描绘,画面和故事才趋于完整,诗人的情感才能找到来源,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的诞生情景还原一下。
时间退回到八百多年前,春夏之交的一日,天气晴好,农闲,诗人闲着没事出去野外溜达,看见了金黄的梅子,肥嘟嘟的杏子,还有雪白的麦花,稀疏的菜花,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诗人溜达了一圈,又一圈,阳光照耀大地,诗人不觉有些困了,就傍着一棵大树坐下来吹凉爽的山风,旁边是一户农院,诗人在大树下瞌睡,醒来,瞌睡,醒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风吹大树沙沙响,蜻蜓蛱蝶过篱笆,四野静极。
静,是一种美,古人都喜欢写无人之景,比如王维在辋川写的“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也是那么安静,安静到可以闻见芙蓉花落地的声音。
或许是此时此刻的我害怕这种安静吧,我多么希望篱笆墙边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人,不管是老人,孩子,也不管是认识的,陌生的。只是不知道当时的范大大和小王他们在面对这样的静景时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是心中欢喜,又或者是内心孤寂?


2017/06/25/花土


现在新闻界比较流行一个词,“隔空喊话”。比如国际间朝鲜和美国就时不时隔空喊两句,美国和俄罗斯也是,中国和日本也是。
一个在东半球,一个在西半球,金三胖和特朗普能够横跨太平洋搞得热火朝天,当然有赖于发达的网络通信,这要是换成古代那是不可想象的,不说一个人在美国,一个人在中国,就算同在一个国家,老李喊一句,等老杜听到,那也是多年以后了。
现在国与国之间能够紧密的互相扯嘴皮子,这是横向的隔空喊话,还有一种隔空交流是纵向的,比如说王维写了一首诗,今天的我们摇头晃脑的阅读,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惜古代没有照相机和录音机,不然听他弹弹琴,看看王维先生长什么样,那该多好。
王维好学,也不知道他一生中学了多少东西,其中玩的最好的应该是诗吧,画也很好,据说是水墨画创始人,苏东坡评论王维是这样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照片和录音要靠科技才能流传后世,当时没有这样的工具,而诗就简单多了,所以我们今天能欣赏到他的诗作。
今天读王维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笑谈无还期。

大概可以这么讲吧,诗是自言自语,这首诗是王维送给朋友的,不尽然是自说自话。但这首诗还是从废话写起的,当然了,诗人都是能把废话写的很专业的人。
王维,字摩诘,看他的名和字是不是觉得和唐代很多诗人的名字不一样?是的,王维除了喜欢琴棋书画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爱好,念经。
王维信佛,这是受他母亲影响,佛教源于印度,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印度有部经书,叫【维摩诘经】,经书中描写了一个人物,叫维摩诘,这个人是个干净,没有污染的人。
干净,是一种美。对诗来说尤其如此。诗是非常挑剔,非常苛刻,非常唯美主义的东西。像唐诗三百首,首首都是干净,无污染的,是我们最好的精神粮食。
干净,不光对诗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言,它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干净的心灵。
诗人特别需要养护好自己的心灵,让心灵保持洁净,不受污染。但任何国度,任何社会,只要有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摩擦,纷争,就会有蝇营狗苟,勾心斗角,就会有弱肉强食,同类倾轧。我想,王维大概是看透了这一层吧,他知道保持一颗干净的心灵对自己很重要,所以就字号摩诘,以此明志。
大唐朝辉煌一时,不光佛教流行,隐逸之风也盛行,有钱没钱,有名没名,得意失意,大家都想寻个僻静的所在,安居乐业,过平淡日子。而诗人呢,到了晚年都想拥有一间草堂,种花种草,打理诗稿,还有精力的就继续呼朋唤友,饮酒写诗且为乐。
终南山是个好地方,听说现在有四五千人躲在山沟山洞里,一千多年前的王维也躲在终南山,他是右丞相,有的是银子,所以在终南山辋川修筑了别墅,亦官亦隐,悠哉悠哉。【终南别业】就是其隐逸诗中的一首。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废话,诗人简单的勾勒了一下自己,但形象却栩栩如生,中岁好道,写字画画,念经参禅,然后手有余钱,到终南山弄了个别墅开始过过神仙日子。弹琴累了,也不想写字画画,就会带上些干粮去游山玩水。
诗当然不能尽是这样的废话,诗必须有料,诗中应该有与你这个大诗人相匹配的内容,所以废话当然适可而止,而后面写的有多好呢?这首诗被称为王维先生的代表作,当然很好很好了
爬山可以听流水鸟鸣,悦耳,可以看山看石看花看草,悦目,还可以呼吸呼吸清新空气,悦肺养身,还可以避开喧嚣想想事情,益智养心。诗人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禅全都爱,不去爬山去干嘛呢?所以便“兴来每独往”,山路上尽是美妙的吸引人的东西,他是很清楚的。所以兴趣来了,说走就走,诗人轻车熟路,直奔涧口,然后溯流而上,大瀑布变成了小瀑布,小瀑布隐没不现,王先生就登上了山顶,坐看云起。
漫漫长路,一路汗流浃背被诗人两句话轻描淡写就搞定了,这么拽,不佩服怎么行。
新近有人问,中国人为什么不会写游记呢?此人指的当然是现在的中国人,大家都小康了,环游世界的人挤爆飞机场。其中想写东西的人当然也不少吧,为何写不好游记呢?时下还有一句流行语,说国人出门旅行,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完了回来被人一问,你都看了些啥啦?被问的人就掏出手机翻相册给人家看。
据说唐朝旅游业也不错,国际游客很多,出国的也不少,因为唐太宗的缘故吧,他喜欢寺庙,然后全国就到处都修寺庙,寺庙的香火都很好。寺庙当然大多都修建在好山好水里,香客要去烧个香求个子就要一路跋山涉水,当然也顺便看看风景。这其中很多会写诗的人,李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一生中爬山无数,比较有名的山中有一座,叫庐山。老李爬过很多次庐山,所以我们今天能读到酒仙写的【望庐山瀑布】。

走马观花当然写不好游记,唐代隐士很多,但能把隐逸诗写好的人也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文采不会写诗,也不是因为他们修不起别墅,而是他们没有一颗空明干净的心灵。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喜欢隐逸,但不怎么喜欢山,一座山风景旖旎,你说他有多好有多棒,去爬一次半次也就行了,要反反复复的去走那累人的山路,我看还是免了吧。

山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爬的,更不是用来猎奇的。
而王维先生,我想他是真的爱山,所以有动力,兴来每独往,他不是去爬山,而是去会梦中情人。
爱,能让心灵保持的洁净度最高。只有发自内心的喜爱,热爱,天长日久浸润其间才能领略山水神韵,才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心潮澎湃如负离子一样空灵洁净的美好诗篇。
时间悠忽千余年,多少物不是人也非,但或许你见过的那团白云,也正是令诗人王维心神激荡的那团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躺在床上看到《赠卫八处士》,跟我以前读过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最大的区别在于写的生动有趣多了。等会儿来接着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这些,突然明白花大爷为啥对山情有独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7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下静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 发表于 2017-11-7 13:58
看完这些,突然明白花大爷为啥对山情有独钟了。

为啥啊?我可是从十一二岁就开始喜欢爬山的,那时候就是觉得山里好玩,现在也是这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9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 发表于 2017-11-8 19:17
为啥啊?我可是从十一二岁就开始喜欢爬山的,那时候就是觉得山里好玩,现在也是这想法

你喜欢爬山的人,是精气神足的人。我是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人,是大山养育了我,我爱山、敬山、吃山、培育山。
尽管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这是我从山里出来后一直坚持的事情。

你在读的这写诗中把毛泽东的诗推上了你评价中的至高的位子,这一点说明你心中的山停在日出的位子,怀抱美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7 04: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